CN204491845U -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1845U
CN204491845U CN201520122879.7U CN201520122879U CN204491845U CN 204491845 U CN204491845 U CN 204491845U CN 201520122879 U CN201520122879 U CN 201520122879U CN 204491845 U CN204491845 U CN 204491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column
groove
shaped component
synd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28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武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 Li Photoelectric Curtain Wa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 Li Photoelectric Curtain Wa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 Li Photoelectric Curtain Wa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 Li Photoelectric Curtain Wa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28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1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1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18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与横梁,横梁垂直连接于立柱,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斜支撑,立柱上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的两内侧壁沿第一通槽设有若干凹陷的弧面,第一通槽的内壁表面均附着有弹性层,横梁的端部从立柱的一侧穿过第一通槽至立柱的另一侧,横梁置于第一通槽内的部分与弧面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弧面适配的凸起;横梁的端部垂直方向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中插接有T型构件,T型构件竖直部分延伸出第二通槽;所述T型构件横向的两个侧翼与横梁的端部上表面形成抵触,且该两个侧翼以及T型构件竖直部分的端部与立柱均紧固连接,且斜支撑与横梁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更进一步加强立柱与横梁连接强度和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刚结构建筑的应用很普遍,在钢结构建筑中,柱、梁的连接点的连接结构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强有力固定,以及能够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020665648.8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连接装置,包括有立柱和横梁,在立柱上固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上下位置相对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斜支撑,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横梁上也设有与固定板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横梁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紧。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结构虽然起到方便安装的作用,但其结构的强度还有所欠缺,主要在于横梁与立柱仅仅为一侧进行连接,当横梁受力时,力量集中在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处,容易导致该处产生裂纹或弯曲。而在钢结构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强度十分重要,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欠缺一种能够更进一步加强横梁与立柱连接强度的建筑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立柱与横梁间的连接强度,固定更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与横梁,横梁垂直连接于立柱,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斜支撑,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两内侧壁沿第一通槽设有若干凹陷的弧面,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表面均附着有弹性层,所述横梁的端部从立柱的一侧穿过第一通槽至立柱的另一侧,所述横梁置于第一通槽内的部分与弧面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弧面适配的凸起;所述横梁的端部垂直方向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插接有T型构件,T型构件竖直部分延伸出第二通槽;所述T型构件横向的两个侧翼与横梁的端部上表面形成抵触,且该两个侧翼以及T型构件竖直部分的端部与立柱均紧固连接,且斜支撑与横梁紧固连接。
    所述立柱于第一通槽所在处的外壁设有加强筋。
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所述斜支撑的两侧向横梁所在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夹持横梁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横梁于立柱的单侧通过紧固件与其固定的结构,先通过将横梁穿插在立柱内,有效增大了横梁的受力点,不在局限于横梁与立柱连接一侧的连接处,而是由整个至于立柱内的一端作为受力点,承受面积更广,受力更均匀,强度更高,且穿插的结构,横梁侧面均被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并且,穿插过第一通槽外的横梁端部还设有第二通槽,并通过插接T型构件,用于对横梁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横梁无法向原方向抽出,T型构件的两个侧翼与横梁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抵触,使得T型构件插于第二通槽上时不会掉落。同时T型构件的两个侧翼以及其竖直部分的端部均与立柱紧固连接,即T型构件的三个端部都与立柱紧固连接,且其两个侧翼为位于上端。通过该结构使得横梁的端部还可于立柱的另一侧与立柱的侧壁形成固定,固定更加牢固,T型构件三个端部分别固定的结构,使得该T型构件处受到横梁弯折应力作用时,受力更均匀,结构更牢固,进一步加强了横梁端部的受力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于第一通槽的两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凹陷的弧面,弧面沿着第一通槽方向延伸,且横梁于第一通槽内的部分与弧面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弧面适配的凸起。上述结构的效果在于,凸起可作为横梁的加强件使用,横梁至于第一通槽内的部分为主要的受力部分,上述结构可加强横梁该部分的结构强度,并且上述弧面与凸起的结构更进一步增加横梁与立柱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两者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固定效果,固定不易松动。除此之外,第一通槽的内壁附着有弹性层,弹性层至于第一通槽的内壁与横梁之间,提高两者连接紧密性的同时,还加强了抗震效果,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横梁与立柱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进一步加强立柱与横梁连接强度和固定效果的建筑钢连接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第一通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横梁;3、T型构件;4、螺栓;5、弹性层;11、斜支撑;12、第一通槽;13、加强筋;14、弧面;21、第二通槽;22、凸起;1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立柱1与横梁2,横梁2垂直连接于立柱1,立柱1与横梁2的连接处设有斜支撑11,所述立柱1上设有第一通槽12,所述横梁2的端部从立柱1的一侧穿过第一通槽12至立柱1的另一侧,所述横梁2的端部垂直方向设有第二通槽21,所述第二通槽21中由上而下插接有T型构件3,T型构件3竖直部分向下延伸出第二通槽21,所述T型构件3横向的两个侧翼与横梁2的端部上表面形成抵触,且该两个侧翼以及T型构件3竖直部分的端部与立柱1均紧固连接,且斜支撑11与横梁2紧固连接。上述紧固连接均为通过紧固件打紧固定,如螺栓4固定。横梁2穿插于第一通槽12并与第一通槽12形成紧密配合,同理T型构件3插于第二通槽21亦形成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横梁2于立柱1的单侧通过紧固件与其固定的结构,先通过将横梁2穿插在立柱1内,有效增大了横梁2的受力点,不在局限于横梁2与立柱1连接一侧的连接处,而是由整个至于立柱1内的一端作为受力点,承受面积更广,受力更均匀,强度更高,且穿插的结构,横梁2侧面均被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并且,穿插过第一通槽12外的横梁2端部还设有第二通槽21,并通过插接T型构件3,用于对横梁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横梁2无法向原方向抽出,T型构件3的两个侧翼与横梁2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抵触,使得T型构件3插于第二通槽21上时不会掉落。同时T型构件3的两个侧翼以及其竖直部分的端部均与立柱1紧固连接,即T型构件3的三个端部都与立柱1紧固连接,且其两个侧翼为位于上端。通过该结构使得横梁2的端部还可于立柱1的另一侧与立柱1的侧壁形成固定,固定更加牢固,T型构件3三个端部分别固定的结构,使得该T型构件3处受到横梁2弯折应力作用时,受力更均匀,结构更牢固,进一步加强了横梁2端部的受力强度。
另外,如图3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于第一通槽12的两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凹陷的弧面14,弧面14沿着第一通槽12方向延伸,且横梁2于第一通槽12内的部分与弧面14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弧面14适配的凸起22。上述结构的效果在于,凸起22可作为横梁2的加强件使用,横梁2至于第一通槽12内的部分为主要的受力部分,上述结构可加强横梁2该部分的结构强度,并且上述弧面14与凸起22的结构更进一步增加横梁2与立柱1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两者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固定效果,固定不易松动。除此之外,第一通槽12的内壁附着有弹性层5,弹性层5至于第一通槽12的内壁与横梁2之间,提高两者连接紧密性的同时,还加强了抗震效果,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横梁2与立柱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上述弹性层5优选为橡胶层,主要基于其耐磨损,耐腐蚀,高弹性的考虑。该橡胶层可通过粘接于第一通槽12的内壁表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于第一通槽12所在处的外壁设有加强筋13。由于横梁2为穿插于立柱1内,立柱1位于第一通槽12处的外壁相对薄弱,故通过上述方案加强该部位的结构强度,使得该建筑钢连接结构的强度更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撑11的两侧向横梁2所在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夹持横梁2的挡板111。如图2所示,该斜支撑11摒弃了传统直接设置成三角型的方式,其在三角形基础上于两侧向上延伸有挡板111,横梁2安装好时,该挡板111可夹持于横梁2的两侧,对横梁2起到更好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进一步加强立柱1与横梁2连接强度和固定效果的建筑钢连接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与横梁,横梁垂直连接于立柱,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斜支撑,其特征是:
    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两内侧壁沿第一通槽设有若干凹陷的弧面,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表面均附着有弹性层,所述横梁的端部从立柱的一侧穿过第一通槽至立柱的另一侧,所述横梁置于第一通槽内的部分与弧面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弧面适配的凸起;
    所述横梁的端部垂直方向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插接有T型构件,T型构件的竖直部分延伸出第二通槽;
    所述T型构件横向的两个侧翼与横梁的端部上表面形成抵触,且该两个侧翼以及T型构件竖直部分的端部与立柱之间均紧固连接,且斜支撑与横梁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立柱于第一通槽所在处的外壁设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支撑的两侧向横梁所在方向延伸设有用于夹持横梁的挡板。
CN201520122879.7U 2015-03-03 2015-03-03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1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2879.7U CN204491845U (zh) 2015-03-03 2015-03-03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2879.7U CN204491845U (zh) 2015-03-03 2015-03-03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1845U true CN204491845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287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1845U (zh) 2015-03-03 2015-03-03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1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759A (zh) * 2020-07-03 2020-11-10 徐州易尚饰家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结构悬臂梁节点加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0759A (zh) * 2020-07-03 2020-11-10 徐州易尚饰家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钢结构悬臂梁节点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1845U (zh)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CN107313784A (zh) 一种地铁盾构管片
CN204491834U (zh) 立柱与横梁的建筑钢连接结构
EP1803632B8 (en) Frame reinforcement member
CN204703495U (zh) 铝模板背楞系统
KR200467560Y1 (ko) 로프결속용 클램퍼
CN201183995Y (zh) 一种开孔板剪力键
KR200416824Y1 (ko) 구조보강용 복공판
KR101034280B1 (ko) 강합성 콘크리트 복공판
KR101618957B1 (ko) 긴장재 내장형 합성목재 바닥판
JP4224419B2 (ja) まくら木連結構造、まくら木補修方法
CN107178339B (zh) 横梁结构及钻机
KR101272115B1 (ko) 통공된 기역자 형강을 이용한 복부파형강판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합성거더의 복부파형강판과 콘크리트의 합성구조
US20090001087A1 (en) Bottom Structure of Container
KR200378276Y1 (ko) 구조보강용 복공판
CN205276680U (zh) 一种加强筋结构
CN106347474A (zh) 一种天窗配置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
KR101039041B1 (ko) 철근 겹침 이음을 위한 철근 위치 고정용 결속선
CN207737143U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吊弦连接金具
CN205669294U (zh) 改进型钢连接结构
CN202831450U (zh) 既有楼梯栏杆和扶手的加固结构
CN206467774U (zh) 一种柱与柱的拼接磁性连接结构
CN205637614U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固定钢横梁
CN204938629U (zh) 一种对重块及对重装置
CN203855332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扶墙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