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8518U -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8518U
CN204488518U CN201520112298.5U CN201520112298U CN204488518U CN 204488518 U CN204488518 U CN 204488518U CN 201520112298 U CN201520112298 U CN 201520112298U CN 204488518 U CN204488518 U CN 204488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outside plate
aux
fasci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22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莎
霍长宏
李朔
侯守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1122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8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8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851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包括内板、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中部加强板,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中部加强板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板的内部具有附件容置腔,所述外板上具有能够与仪表板相配合的导向筋,所述中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的侧壁与所述外板的侧壁之间,且所述中部加强板上具有内板固定部和外板固定部。采用此种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后,可单独加工内板、外板和中部加强板,因此,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较低的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

Description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内饰结构对于车辆的舒适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内饰结构也在不断地改进。
如图1-7所示,传统技术中,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与副仪表板本体12和副仪表板延伸板13固定连接,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为整体注塑件,其上具有加强筋14、用于与副仪表板延伸板13卡接的卡脚15、用于与仪表板配合的导向筋16、用于与仪表板固定的螺钉孔,此种结构具有以下缺陷:
a、由于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为注塑件,因此加强筋14的延伸方向为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的脱模方向,且加强筋14的尺寸需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导致加强筋14的加强作用比较有限;
b、卡脚15形成于注塑工艺过程中,因此其尺寸亦需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与副仪表板延伸板13相卡接后,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差,且导致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与副仪表板延伸板13之间的间隙面差的控制精度较差;
c、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设计为注塑件后,由于其上的各部分结构存在不同的脱模方向,因此为了实现其上的各部分结构的加工,加工模具需要采用比较复杂的结构,导致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的加工成本较高;
d、当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为注塑件时,如若需要将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上的不同部分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则需要额外设置分色槽,以便于上述不同部分的加工,致使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1的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以提高其结构强度,并降低其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包括内板、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中部加强板,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中部加强板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板的内部具有附件容置腔,所述外板上具有能够与仪表板相配合的导向筋,所述中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的侧壁与所述外板的侧壁之间,且所述中部加强板上具有内板固定部和外板固定部。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外板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分别位于所述附件容置腔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中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与所述第二外板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外板上用于与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的一侧边缘上具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卡脚,所述卡脚上固定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相卡接。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卡扣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均能够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相挡接。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内板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板,所述外板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接孔,各所述卡板与各所述卡接孔一一卡接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内板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加强板上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固定凸台,以及开设于所述固定凸台上的螺钉孔。
优选地,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中,所述外板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加强板上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卡接凸台,以及开设于所述卡接凸台上的卡接孔,所述外板上具有与所述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起。
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所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
优选地,在上述内饰总成中,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靠近仪表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仪表板与所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包括内板、外板以及设置于内板与外板之间的中部加强板,内板、外板和中部加强板形成分体式结构。采用此种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后,可单独加工内板、外板和中部加强板,因此,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具有以下优点:
a、中部加强板具有结构加强作用,而单独加工中部加强板即可不受工艺限制,其在各个方向上均可对内板与外板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加强筋,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强度更高;
b、上述内板、外板和中部加强板在各自的加工过程中不受其他部分的加工工艺限制,因此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模具实现上述三者的加工,以此降低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加工成本;
c、内板、外板和中部加强板相对独立,各自的颜色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而无须额外设置分色槽,使得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加工成本更低。
由于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内饰总成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内饰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传统技术中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结构的C-C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板与中部加强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饰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结构的D-D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副仪表板上部总成,12-副仪表板本体,13-副仪表板延伸板,14-加强筋,15-卡脚,16-导向筋;
21-内板,22-外板,23-中部加强板,24-导向筋,25-卡扣,26-卡板,27-固定凸台,28-卡接凸台,31-副仪表板本体,32-副仪表板上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8-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与汽车的仪表板和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其包括内板21、外板22以及设置于内板21与外板22之间的中部加强板23,内板21、外板22和中部加强板23形成分体式结构,内板21的内部具有附件容置腔,外板22上具有在安装过程中与仪表板相配合的导向筋24,中部加强板23固定于内板21的侧壁与外板22的侧壁之间,且中部加强板23上具有内板固定部和外板固定部。
上述内板大致呈U形结构,其内部的附件容置腔用于设置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上的各类附件结构;内板固定部用于实现中部加强板23与内板21之间的固定,外板固定部用于实现中部加强板23与外板22之间的固定连接;当外板22与仪表板相固定时,导向筋24可插入仪表板的相应结构中,进而实现安装过程中的导向,然后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外板22与仪表板固定在一起;内板21与外板22也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以满足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强度要求。
采用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后,可单独加工内板21、外板22和中部加强板23,因此,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具有以下优点:
a、中部加强板23具有结构加强作用,而单独加工中部加强板23即可不受工艺限制,其在各个方向上均可对内板21与外板22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加强筋,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强度更高;
b、上述内板21、外板22和中部加强板23在各自的加工过程中不受其他部分的加工工艺限制,因此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模具实现上述三者的加工,以此降低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加工成本;
c、内板21、外板22和中部加强板23相对独立,各自的颜色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而无须额外设置分色槽,继而使得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加工成本更低。
上述外板22可为整体加工的一体件,该外板包裹内板21,但此时由于外板22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外板22的体积较大,使得外板22的加工成本较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板22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该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形成分体式结构,且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分别位于附件容置腔的相对两侧。此时即可单独加工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两者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且体积较小,进而达到前述目的。
具体实施例中,可在内板21与外板22的一侧设置中部加强板23,但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强度,同时优化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内力分布均匀性,中部加强板23可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固定于内板21与第一外板之间,第二加强板固定于内板21与第二外板之间。此时,内板21的两侧均设置加强结构,进而提高副仪表板上部总成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外板22上用于与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的一侧边缘上具有翻边,该翻边上具有卡脚,该卡脚上固定卡扣25,该卡扣25能够与副仪表板本体相卡接。上述翻边可沿着外板22的整个边缘设置,而卡脚可以是与外板22一体加工的结构,在卡脚上附加设置卡扣25,通过卡脚与卡扣25共同形成的结构实现外板22与副仪表板本体的卡接,即可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间隙面差的控制精度。具体地,卡扣25的结构可以任意设置,只要能实现其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卡接即可。
为了提高外板22与副仪表板本体的卡接强度,上述卡扣25可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固定于该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该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均能够与副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相挡接。据此,可在副仪表板本体上开孔,卡扣25直接插入孔内,通过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与副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挡接,即可增加卡扣25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作用面积,以此达到前述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内板21与外板22之间的固定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内板21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板26,外板22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接孔,各卡板26与各卡接孔一一卡接配合。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内板21与外板22之间的固定,不仅便于安装,而且能够使得用于固定两者的结构隐藏于内板21与外板22的内部,进而使得整车的舒适性更高。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前述内板固定部可包括设置于中部加强板23上与外板22相对的表面上的固定凸台27,以及开设于该固定凸台27上的螺钉孔。此处的固定凸台27可设置为多个,各固定凸台27大致均匀地分布于中部加强板23上,螺钉穿过上述螺钉孔,并拧入内板21上,进而实现内板21与中部加强板23之间的固定。此种方式通过体积较大的固定凸台27实现螺纹孔的设置,可缓解螺纹孔的开设对中部加强板23的结构强度的削弱,同时将固定凸台27设置于中部加强板23上与外板22相对的表面上使得内板21可以更靠近中部加强板23,进而扩大内板21内部的空间,便于设置内板21内部的结构。
可选地,外板固定部可包括设置于中部加强板23上与外板22相对的表面上的卡接凸台28,以及开设于该卡接凸台28上的卡接孔,外板22上具有与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起。上述卡接凸台28可保证外板固定部的结构强度,以此使得中部加强板23整体不容易出现变形、裂纹等问题。
如图15、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该内饰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31以及与该副仪表板本体31相固定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由于上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的内饰总成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副仪表板本体31上靠近仪表板的一端可延伸至仪表板与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之间。此时,即使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因其与仪表板之间的配合而与副仪表板本体31之间出现间隙,该间隙也会处于副仪表板上部总成32的内侧,即位于乘员的可视范围之外,因此此种情况对整车的舒适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中部加强板,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中部加强板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板的内部具有附件容置腔,所述外板上具有能够与仪表板相配合的导向筋,所述中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的侧壁与所述外板的侧壁之间,且所述中部加强板上具有内板固定部和外板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形成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分别位于所述附件容置腔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板与所述第二外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上用于与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的一侧边缘上具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卡脚,所述卡脚上固定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本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均能够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内表面相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板,所述外板的上边沿上设置多个卡接孔,各所述卡板与各所述卡接孔一一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加强板上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固定凸台,以及开设于所述固定凸台上的螺钉孔。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部加强板上与所述外板相对的表面上的卡接凸台,以及开设于所述卡接凸台上的卡接孔,所述外板上具有与所述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起。
9.一种汽车的内饰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相固定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靠近仪表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仪表板与所述副仪表板上部总成之间。
CN201520112298.5U 2015-02-15 2015-02-15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88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298.5U CN204488518U (zh) 2015-02-15 2015-02-15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298.5U CN204488518U (zh) 2015-02-15 2015-02-15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8518U true CN204488518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7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229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88518U (zh) 2015-02-15 2015-02-15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85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8636A (zh) * 2015-02-15 2015-05-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8636A (zh) * 2015-02-15 2015-05-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14122835A1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7711986U (zh) 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
US8562064B2 (en) Vehicle interior part
US1061106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nveyance seat
CN204488518U (zh)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US10549699B2 (en) Container
US20190001903A1 (en) Vehicular door trim
CN104608636A (zh) 汽车的副仪表板上部总成及汽车的内饰总成
CN205311516U (zh) 汽车内饰板嵌饰板安装结构
CN208119272U (zh) 翼子板及电动汽车
KR20130007981A (ko) 중앙 콘솔
CN204383330U (zh) 汽车行李架与行李架安装支座的连接结构
CN208101858U (zh) 一种汽车和汽车副仪表板扶手箱
CN104210526A (zh) 方向盘
CN115179869A (zh) 尾门饰板、尾门总成及车辆
CN103204112A (zh) 内饰部件的安装构造以及仪表板构造
CN208277977U (zh) 一种汽车a柱上护板连接结构
CN203237191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侧端支撑装置
CN203372169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塑料托盘
CN106004693A (zh) 横置卡扣型行李架总成
CN206856587U (zh) 一种汽车背门灯
CN207345936U (zh) 一种双边卡结构及仪表板
CN205098308U (zh) 汽车前轮罩护板
CN105857210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盖的饰条的辅助支承装置
CN104627113B (zh) 一种乘员侧气囊盖板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