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7665U - 滑油泵 - Google Patents

滑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7665U
CN204477665U CN201420812273.1U CN201420812273U CN204477665U CN 204477665 U CN204477665 U CN 204477665U CN 201420812273 U CN201420812273 U CN 201420812273U CN 204477665 U CN204477665 U CN 204477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lubricating oil
oil
pressur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22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
廖兴宇
杨波
何亦农
胡庆春
罗凡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out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22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7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7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7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油泵,包括油泵壳体以及封盖油泵壳体内腔开口的油泵盖体,油泵盖体上设有用于滑油回流过程中消除滑油中的泡沫和阻挡滑油中的颗粒的消沫网;油泵盖体与油泵壳体围合形成的滑油泵内腔中装有用于将循环使用的滑油从消沫网外向滑油泵内腔中导入并消减滑油冲击力的回油叶轮;回油叶轮与消沫网对应布置。将消泡、过滤结构功能集成于滑油泵内,从而减少结构占用空间,减小对整个航空发动机回油系统的结构影响。

Description

滑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润滑机构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润滑机构的滑油泵。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轴承、齿轮、密封的润滑冷却及部分轴承腔壁冷却所需的流量要求,滑油系统需提供适宜温度和压力的滑油,需要利用滑油泵对滑油系统内的滑油提供循环动力。
现有滑油泵一般装载在航空发动机的回油路中,当滑油经过整个润滑系统后,经常会伴随产生大量的泡沫和冲洗润滑后的杂质颗粒,被滑油泵抽回循环利用的滑油是混合有泡沫和颗粒的滑油,清洁度较之循环润滑前差,因此往往需要在滑油泵的进油口加装油滤装置来清除泡沫和杂质颗粒,达到清洁回路中的滑油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增加了油路中的结构设置,增大了结构占用空间,势必会对整个航空发动机的结构造成影响;现有的过滤装置不能够彻底清除泡沫和杂质颗粒,经过多次循环后,过滤装置很容易失效、甚至堵塞,而滑油通过多次循环后容易导致滑油品质降低,从而达不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需要整体更换滑油和清洗、更换过滤装置,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油泵,以解决现有滑油泵需要另外加装过滤装置以消减滑油循环使用所产生的泡沫和杂质颗粒对航空发动机润滑和冷却造成的影响;现有过滤装置消泡和过滤杂质颗粒的效果差,需要经常更换滑油和清洗、更换过滤装置,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油泵,包括油泵壳体以及封盖油泵壳体内腔开口的油泵盖体,油泵盖体上设有用于滑油回流过程中消除滑油中的泡沫和阻挡滑油中的颗粒的消沫网;油泵盖体与油泵壳体围合形成的滑油泵内腔中装有用于将循环使用的滑油从消沫网外向滑油泵内腔中导入并消减滑油冲击力的回油叶轮;回油叶轮与消沫网对应布置。
进一步地,回油叶轮固设于用于带动回油叶轮旋转回油的回油级齿轮的齿轮端面上,回油叶轮、回油级齿轮以及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回油叶轮和回油级齿轮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回油级油泵;回油级齿轮通过齿轮轴联接用于对回油的滑油进行旋转增压的增压级齿轮,增压级齿轮以及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增压级齿轮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增压级油泵。
进一步地,增压级齿轮的至少一个齿轮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提高滑油泵充填能力和高空性的径向斜槽。
进一步地,滑油增压级油泵设有滑油出口,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出口位置装有用于调节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油压的调压机构。
进一步地,调压机构包括固接在油泵壳体上的调压活门座、匹配设于调压活门座上的调压活门、固接在调压活门上的弹簧座、第一端匹配设于弹簧座内的调压弹簧、设于调压弹簧内用于引导调压弹簧伸缩调节方向并固接调压弹簧第二端的弹簧导筒以及可调节地连接于弹簧导筒内用于调节调压弹簧压缩比例的调压螺钉。
进一步地,调压螺钉上还设有用于防止调压螺钉调节压力后松动的保险螺母;调压机构外封盖有调压机构壳体以及封盖在调压机构壳体外的活门帽盖;活门帽盖与调压机构壳体之间和/或调压机构壳体与油泵壳体之间设有封严密封圈。
进一步地,回油叶轮、回油级齿轮、齿轮轴和增压级齿轮的组合件包括有主动组合件和从动组合件两组;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回油级齿轮与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回油级齿轮相互啮合,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增压级齿轮与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增压级齿轮相互啮合;主动组合件的主动齿轮轴的内腔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主滑油油泵传动轴连接的内花键。
进一步地,油泵壳体内设有用于作为齿轮轴的滑动轴承的青铜衬套。
进一步地,消沫网通过消沫网骨架安装在油泵盖体上,油泵盖体与油泵壳体之间通过封严垫片进行封严密封;和/或油泵盖体与油泵壳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滑油冲蚀油泵盖体和/或油泵壳体的垫块。
进一步地,消沫网的网孔尺寸为1.6mm±5%,消沫网的网丝直径为0.45mm±0.0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滑油泵,在油泵盖体用于回油的回油进口上设置消沫网,通过消沫网的网状结构使得通过消沫网的滑油中的泡沫与网格发生碰撞,使得泡沫迅速破裂而消散于滑油泵外,从而消除泡沫通过回油系统回流造成的冷却失效的问题;同时滑油在通过消沫网时,会使杂质颗粒被阻隔在消沫网外,从而防止杂质颗粒通过回油系统回流造成的润滑失效的问题。通过回油叶轮与消沫网的对应布置,从而引导回油系统的滑油回流方向,迫使滑油快速的通过消沫网,从而提高消沫网对泡沫的消除作用以及提高对杂质颗粒的过滤效果,同时提高回流滑油对消沫网外杂质颗粒的冲击力,使得杂质颗粒向外飞散,防止杂质颗粒在消沫网外过度堆积而产生的堵塞问题。将消泡、过滤结构功能集成于滑油泵内,从而减少结构占用空间,减小对整个航空发动机回油系统的结构影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滑油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滑油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增压级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油泵壳体;2、油泵盖体;3、消沫网;4、回油叶轮;5、回油级齿轮;6、齿轮轴;7、增压级齿轮;8、径向斜槽;9、调压机构;901、调压活门座;902、调压活门;903、弹簧座;904、调压弹簧;905、弹簧导筒;906、调压螺钉;10、保险螺母;11、调压机构壳体;12、活门帽盖;13、消沫网骨架;14、封严垫片;15、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滑油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滑油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增压级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油泵,包括油泵壳体1以及封盖油泵壳体1内腔开口的油泵盖体2,油泵盖体2上设有用于滑油回流过程中消除滑油中的泡沫和阻挡滑油中的颗粒的消沫网3;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围合形成的滑油泵内腔中装有用于将循环使用的滑油从消沫网3外向滑油泵内腔中导入并消减滑油冲击力的回油叶轮4;回油叶轮4与消沫网3对应布置。本实用新型滑油泵,在油泵盖体2用于回油的回油进口上设置消沫网3,通过消沫网3的网状结构使得通过消沫网3的滑油中的泡沫与网格发生碰撞,使得泡沫迅速破裂而消散于滑油泵外,从而消除泡沫通过回油系统回流造成的冷却失效的问题;同时滑油在通过消沫网3时,会使杂质颗粒被阻隔在消沫网3外,从而防止杂质颗粒通过回油系统回流造成的润滑失效的问题。通过回油叶轮4与消沫网3的对应布置,从而引导回油系统的滑油回流方向,迫使滑油快速的通过消沫网3,从而提高消沫网3对泡沫的消除作用以及提高对杂质颗粒的过滤效果,同时提高回流滑油对消沫网3外杂质颗粒的冲击力,使得杂质颗粒向外飞散,防止杂质颗粒在消沫网3外过度堆积而产生的堵塞问题。将消泡、过滤结构功能集成于滑油泵内,从而减少结构占用空间,减小对整个航空发动机回油系统的结构影响。可选地,消沫网3中部向滑油泵外突出。使得消沫外3外表面的杂质颗粒难以聚集,从而降低消沫网3堵塞的几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回油叶轮4固设于用于带动回油叶轮4旋转回油的回油级齿轮5的齿轮端面上,回油叶轮4、回油级齿轮5以及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回油叶轮4和回油级齿轮5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回油级油泵。通过回油叶轮4和回油级齿轮5的协同运转,形成从消沫网到滑油泵内腔之间的滑油回流导向路线。回油级齿轮5通过齿轮轴6联接用于对回油的滑油进行旋转增压的增压级齿轮7,增压级齿轮7以及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增压级齿轮7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增压级油泵。形成与滑油回油级油泵联动的结构,通过增压级齿轮7与滑油回油级油泵的联动形成对回流滑油的旋转增压,从而控制滑油回流的速度和流量。滑油回油级油泵与滑油增压级油泵组合形成两级齿轮式油泵。
滑油从滑油进油口进入到滑油泵的滑油进油腔A,滑油进油腔A中的滑油流向增压级油泵并经增压级增压后流向滑油增压腔B,滑油增压腔B中的增压滑油流向润滑压力油路,润滑后的滑油经上部的油泵盖体2流向回油级齿轮5并被回油级齿轮5再打入滑油进油腔A。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增压级齿轮7的至少一个齿轮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提高滑油泵充填能力和高空性的径向斜槽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滑油增压级油泵设有滑油出口,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出口位置装有用于调节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油压的调压机构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调压机构9包括固接在油泵壳体1上的调压活门座901、匹配设于调压活门座901上的调压活门902、固接在调压活门902上的弹簧座903、第一端匹配设于弹簧座903内的调压弹簧904、设于调压弹簧904内用于引导调压弹簧904伸缩调节方向并固接调压弹簧904第二端的弹簧导筒905以及可调节地连接于弹簧导筒905内用于调节调压弹簧904压缩比例的调压螺钉90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调压螺钉906上还设有用于防止调压螺钉906调节压力后松动的保险螺母10。调压机构9外封盖有调压机构壳体11以及封盖在调压机构壳体11外的活门帽盖12。用以方便压力方便调节。活门帽盖12与调压机构壳体11之间和/或调压机构壳体11与油泵壳体1之间设有封严密封圈。防止滑油渗漏造成压力控制精度降低的问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回油叶轮4、回油级齿轮5、齿轮轴6和增压级齿轮7的组合件包括有主动组合件和从动组合件两组。通过双驱动的方式,提高滑油的回油效果以及滑油回流的增压效果。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回油级齿轮与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回油级齿轮相互啮合,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增压级齿轮与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增压级齿轮相互啮合。通过啮合的方式实现双驱动,方便控制。主动组合件的主动齿轮轴的内腔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主滑油油泵传动轴连接的内花键。方便与发动机主滑油油泵传动轴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油泵壳体1内设有用于作为齿轮轴6的滑动轴承的青铜衬套。减少齿轮轴6的结构模式,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消沫网3通过消沫网骨架13安装在油泵盖体2上。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之间通过封严垫片14进行封严密封。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滑油冲蚀油泵盖体2和/或油泵壳体1的垫块1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消沫网3的网孔尺寸为1.6mm±5%,消沫网3的网丝直径为0.45mm±0.02mm。是消沫网3消除泡沫和过滤杂质颗粒的最佳尺寸范围。过大的网孔无法过滤杂质颗粒;过小的网孔难以消除泡沫并且容易堵塞。过粗的网丝直径难以消除泡沫,容易造成杂质颗粒堆积;过细的网丝容易断裂,结构稳定性差。
实施时,油泵壳体1的上部装着带轴的回油级的主动回油级齿轮和从动回油级齿轮。在主动齿轮轴内腔的上部有内花键,以便与发动机的主滑油泵传动轴连接。主动齿轮轴的下端有渐开线外花键。在主动回油级齿轮和从动回油级齿轮两个齿轮的端面上,分别用螺钉固定着主动回油叶轮和从动回油叶轮。在油泵壳体1的下部装着增压级的主动增压级齿轮和从动增压级齿轮,主动增压级齿轮用花键与主动回油级齿轮连接。从动增压级齿轮则套在从动回油级齿轮的从动齿轮轴上。
在上部的油泵盖体2上用螺钉固定着消沫网3。上部的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间由装在油泵壳体1上的销子和进油导管定位,并用螺钉固定,上部的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之间用垫片封严。
在增压级的进口处,有一个用1Cr12Ni2WMoVNb钢(现有材料)制成的垫块15。垫块15用两个螺钉固定在油泵壳体1上,用来防止涡空作用对油泵壳体1的冲蚀。
下部的油泵盖体2与油泵壳体1间用垫片封严,并且下部的油泵盖体2用16个螺钉固定在油泵壳体1上。在油泵壳体1内压有四个青铜(ZQSn10-1,现有材料)衬套,作为齿轮轴6的滑动轴承。
在增压级的出口处,装有调压机构9。调压机构9包括:调压螺钉906、保险螺母10、调压机构壳体11、弹簧导筒905、调压弹簧906、弹簧座903、调压活门902和调压活门座901。用调压弹簧906的张力保持增压腔的油压为490kPa~539kPa。当增压腔的油压过大时,则压开调压活门902,一部分滑油流回进油腔。调压螺钉906拧一圈,滑油出口压力变化约19.6kPa,调压螺钉906拧入压力增高,调压螺钉906拧出压力降低。
滑油从散热器和辅助滑油泵流入滑油泵,进入主滑油泵的进油腔,经增压级增压后,滑油从腔槽经上部的油泵盖体2流进附件传动机匣内的压力油路。
附件传动机匣收油池内的滑油,经上部的油泵盖体2的孔流向回油级齿轮5,当通过消沫网3时,一部分泡沫被消除。在回油级齿轮5上端面的回油叶轮4将滑油导入回油级齿轮5的齿谷内,被回油级齿轮5压入腔槽,再沿导管和附件传动机匣的空心整流支板流到空气分离器。
上部的油泵盖体2上支有消沫网骨架13,消沫网3固定在消沫网骨架13上。消沫网3的材料为0Cr18Ni9(平)-1.6/0.45B-HB1862-93,即使用按照《金属丝编织方孔网》标准规定,材料为0Cr18Ni9。消沫网3的网孔基本尺寸为1.6mm±5%,消沫网3的金属丝直径为0.45±0.02mm,一般精度平纹编织方孔网。
主动回油级齿轮的端面上,分别用螺钉固定着回油叶轮4,回油叶轮4上有14块叶片。
由于本滑油泵装载在发动机的回油路中未设置单独的油滤装置,当滑油经过整个润滑系统后,会产生大量泡沫和冲洗润滑后的杂质颗粒,被抽油泵抽回循环利用的滑油是混合有泡沫和颗粒的滑油,清洁度较之循环润滑前差,上部的油泵盖体上的消沫网3,可以消除大部分的泡沫,且其编织网格可以阻挡较大的颗粒,保证滑油的清洁度。
回油级齿轮5上的回油叶轮4,可以将循环使用的滑油有方向性的导入齿轮腔,减小滑油的冲击性。
增压级齿轮7的两端面上铣有径向斜槽8,滑油进入径向斜槽8后,在齿轮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轴向流进增压级齿轮7的齿谷中,这样便提高了油泵的充填能力和高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滑油泵,包括油泵壳体(1)以及封盖所述油泵壳体(1)内腔开口的油泵盖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泵盖体(2)上设有用于滑油回流过程中消除滑油中的泡沫和阻挡滑油中的颗粒的消沫网(3);
所述油泵盖体(2)与所述油泵壳体(1)围合形成的滑油泵内腔中装有用于将循环使用的所述滑油从所述消沫网(3)外向所述滑油泵内腔中导入并消减滑油冲击力的回油叶轮(4);
所述回油叶轮(4)与所述消沫网(3)对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叶轮(4)固设于用于带动所述回油叶轮(4)旋转回油的回油级齿轮(5)的齿轮端面上,
所述回油叶轮(4)、所述回油级齿轮(5)以及所述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所述回油叶轮(4)和所述回油级齿轮(5)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回油级油泵;
所述回油级齿轮(5)通过齿轮轴(6)联接用于对回油的所述滑油进行旋转增压的增压级齿轮(7),
所述增压级齿轮(7)以及所述滑油泵内腔中用于容纳所述增压级齿轮(7)的部分组合形成滑油泵的滑油增压级油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级齿轮(7)的至少一个齿轮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提高滑油泵充填能力和高空性的径向斜槽(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增压级油泵设有滑油出口,所述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出口位置装有用于调节所述滑油增压级油泵的滑油油压的调压机构(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9)包括固接在所述油泵壳体(1)上的调压活门座(901)、匹配设于所述调压活门座(901)上的调压活门(902)、固接在所述调压活门(902)上的弹簧座(903)、第一端匹配设于所述弹簧座(903)内的调压弹簧(904)、设于所述调压弹簧(904)内用于引导所述调压弹簧(904)伸缩调节方向并固接所述调压弹簧(904)第二端的弹簧导筒(905)以及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弹簧导筒(905)内用于调节所述调压弹簧(904)压缩比例的调压螺钉(9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螺钉(906)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压螺钉(906)调节压力后松动的保险螺母(10);
所述调压机构(9)外封盖有调压机构壳体(11)以及封盖在所述调压机构壳体(11)外的活门帽盖(12);
所述活门帽盖(12)与所述调压机构壳体(11)之间和/或所述调压机构壳体(11)与所述油泵壳体(1)之间设有封严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叶轮(4)、所述回油级齿轮(5)、所述齿轮轴(6)和所述增压级齿轮(7)的组合件包括有主动组合件和从动组合件两组;
所述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回油级齿轮与所述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回油级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组合件的主动增压级齿轮与所述从动组合件的从动增压级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主动组合件的主动齿轮轴的内腔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主滑油油泵传动轴连接的内花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壳体(1)内设有用于作为所述齿轮轴(6)的滑动轴承的青铜衬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沫网(3)通过消沫网骨架(13)安装在所述油泵盖体(2)上,
所述油泵盖体(2)与所述油泵壳体(1)之间通过封严垫片(14)进行封严密封;和/或
所述油泵盖体(2)与所述油泵壳体(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滑油冲蚀所述油泵盖体(2)和/或所述油泵壳体(1)的垫块(1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沫网(3)的网孔尺寸为1.6mm±5%,
所述消沫网(3)的网丝直径为0.45mm±0.02mm。
CN201420812273.1U 2014-12-18 2014-12-18 滑油泵 Active CN204477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2273.1U CN204477665U (zh) 2014-12-18 2014-12-18 滑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2273.1U CN204477665U (zh) 2014-12-18 2014-12-18 滑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7665U true CN204477665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2273.1U Active CN204477665U (zh) 2014-12-18 2014-12-18 滑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76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351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用滑油泵
CN109578143A (zh) * 2018-12-10 2019-04-05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传动盒抽油装置
CN112012831A (zh) * 2020-08-28 2020-12-01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航空发动机滑油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351A (zh) * 2016-08-31 2016-12-21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用滑油泵
CN106246351B (zh) * 2016-08-31 2018-03-02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用滑油泵
CN109578143A (zh) * 2018-12-10 2019-04-05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传动盒抽油装置
CN109578143B (zh) * 2018-12-10 2020-02-04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传动盒抽油装置
CN112012831A (zh) * 2020-08-28 2020-12-01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航空发动机滑油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7665U (zh) 滑油泵
CN106224056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组件及内燃机
CN103266930A (zh) 压力可调的机油滤清器
CN111550667A (zh) 一种定量润滑三相异步电机
CN204572107U (zh) 集成式润滑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航空发动机
CN203879737U (zh) 一种滑片泵
CN204877859U (zh) 卧式压缩机及其上油组件
CN201582179U (zh) 鼓风机润滑强制供油装置
CN204283901U (zh) 一种离心式污泥泵
CN202675521U (zh) 自流式加湿器
CN2354109Y (zh) 旋翼式止回型水表
CN20252045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直喷发动机的燃油泵泵芯
CN204877584U (zh) 一种高效机油滤清设备
CN105756742B (zh) 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发动机
CN203978848U (zh) 长寿命无刷直流水泵
CN205480133U (zh) 一种稳压型机油泵体
CN208337322U (zh) 一种具有稳定底座的马达
CN201902808U (zh) 双重过滤的润滑装置
CN202789387U (zh) 一种压缩机泵头
CN218479922U (zh) 一种具有油过滤功能的旋片式真空泵
CN205064148U (zh) 一种简易式割草机油箱
CN219222050U (zh) 一种离心泵轴承箱呼吸帽
CN203548196U (zh) 内泄型变量叶片泵
CN218761307U (zh) 一种方便加装循环油路的喷涂减速机
CN205372032U (zh) 机油泵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2002 Dong Jiaduan, Zhuzhou, Hunan

Patentee after: China Hangfa South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2002 Dong Jiaduan, Zhuzhou, Hunan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Industry (Group)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