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4471U -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4471U
CN204474471U CN201520086555.2U CN201520086555U CN204474471U CN 204474471 U CN204474471 U CN 204474471U CN 201520086555 U CN201520086555 U CN 201520086555U CN 204474471 U CN204474471 U CN 204474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unit
opening
water
purification assembly
flocculation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65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
陈雪芳
王汉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Nanjing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Shanghai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Shanghai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Shanghai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865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4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4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447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组件,它包括:电絮凝装置;排污通道;至少两个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每个过滤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电絮凝装置的出水端连通;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排污通道连通,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位于电絮凝装置下游的过滤单元不仅可以制水,还可以通过反冲洗将进入其内的絮状胶体排出过滤单元,从而可以避免纯水中残留有絮状胶体,也可以避免絮状胶体阻塞位于电絮凝装置下游的部件。

Description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用水处理装置被广泛采用。净水机可以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盐分等杂质,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纯水。
在工业净化水处理装置中,常常采用电絮凝装置除去水中的重金属和盐分等杂质。电絮凝装置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Fe等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电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部分电荷被絮凝体表面的电荷中和而促使其脱稳聚沉。在对水进行电解絮凝处理时,不仅对胶态杂质及悬浮杂质有凝聚沉淀作用,而且由于阳极的氧化作用和阴极的还原作用,能去除水中多种污染物。
但是经过电絮凝装置过滤后的水中往往存有絮状胶体,这些絮状胶体不仅会影响纯水的水质,还可能会堵塞电絮凝装置之后的管道或部件。因而现有的净水机一般不包括电絮凝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其采用电絮凝装置对水进行过滤,并且防止电絮凝装置产生的絮状胶体影响水质或堵塞后续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净化组件,它包括:
电絮凝装置;
排污通道;
至少两个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每个过滤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电絮凝装置的出水端连通;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排污通道连通,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连通。
优选地,净化组件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能在电絮凝装置的出水端与排污通道之间切换的第一控制装置。
优选地,当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用水端连通。
优选地,净化组件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能在用水端与其它所述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之间切换的第二控制装置。
优选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电极、与电极相电连的电源。
优选地,所述电极为铁电极。
优选地,所述电极包括插入所述壳体内的阳极板和阴极板。
优选地,所述电絮凝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上并且共同形成蜿蜒状水流通道的电极片。
优选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网。
优选地,过滤单元包括超滤滤芯。
优选地,净化组件还包括RO膜过滤装置,RO膜过滤装置具有膜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连通;当任一个过滤单元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RO膜过滤装置的废水出口或纯水出口连通,其余处于制水状态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所述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连通。
优选地,净化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能在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与废水出口或在膜入口与纯水出口之间切换的第三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容置在壳体内的电极棒、缠绕在所述电极棒上的电极丝,所述电极丝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并能与直流电正极和直流电负极电连。
优选地,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用于与直流电正极电连的第一电极板和用于与直流电负极电连的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并列排列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任一个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水机,它包括如上述的净化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电絮凝装置可以将原水中的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成分除去,位于电絮凝装置下游的过滤单元可以承接经过电絮凝装置过滤后的水,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还可以对电絮凝装置产生的絮状胶体产生截留。当过滤单元内的絮状胶体较多时,可以对过滤单元进行反冲洗,从而将位于过滤单元中的絮状胶体从排污通道中排出过滤单元,从而避免絮状胶体阻塞过滤单元。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显示了本申请中净化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显示了图1中净化组件的一个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1中净化组件的另一个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申请中净化组件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显示了图4中净化组件的另一个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显示了本申请中电絮凝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本申请中电絮凝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电絮凝装置;101、入水端;102、出水端;11、壳体;12、阴极板;13、阳极板;14、电极片;15、第一电极板;16、第二电极板;17、电极棒;18、电极丝;19、导线;2、排污通道;3、过滤单元;40、第一超滤单元;41、第二超滤单元;5、第一开口;6、第二开口;7、RO膜过滤装置;71、膜入口;72、废水出口;73、纯水出口;81、第一控制装置;82、第二控制装置;83、第三控制装置;9、用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组件,它包括电絮凝装置1;排污通道2;至少两个过滤单元3,每个过滤单元3具有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每个过滤单元3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当任一个过滤单元3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3的第一开口5与电絮凝装置1的出水端102连通。当任一个过滤单元3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3的第一开口5与排污通道2连通,该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与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连通。
具体的,电絮凝装置1包括具有入水端101和出水端102的壳体11。壳体11能自其入水端101导入原水。壳体11内设置有电极。电极包括穿出壳体11连接直流电正极的阳极板13和穿出壳体11连接直流电负极的阴极板12。当阳极板13和负极板处于导电状态时,电絮凝装置1可以对进入壳体11内的水进行过滤,并自壳体11的出水端102输出。阳极板13和负极板可以由铁制成。
过滤单元3的第一开口5能在电絮凝装置1的出水端102和排污通道2之间切换。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能与其他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连通。当其中一个过滤单元3处于过滤状态时,经过电絮凝装置1过滤后的水进入过滤单元3再次进行过滤。经过该过滤单元3的过滤后的水可以与用水端9连通以向外输出,或与其他处于反冲洗状态的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连通以提供给其他处于反冲洗状态的过滤单元3。当该过滤单元3中沉积有较多絮状胶体,该过滤单元3可以处于反冲洗状态,该过滤单元3的第一开口5与排污通道2连通,其他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与该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连通。其他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制出的纯水对该过滤单元3进行反冲洗,并将该过滤单元3中的絮状胶体冲入排污通道2中。
图1至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净化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净化组件包括电絮凝装置1、第一超滤单元40、第二超滤单元41、RO膜过滤装置7、第一控制装置81和第三控制装置83。电絮凝装置1包括插入壳体11内并沿纵向延伸的阳极板13和阴极板12。阳极板13和阴极板12上分别设置有共同形成蜿蜒状的水流通道的电极片14,从而延长原水在电絮凝装置1中停留的时间。第一超滤单元40和第二超滤单元41包括超滤滤芯。超滤滤芯可以由中空纤维丝膜制成的,它的过滤精度一般在0.1微米左右。RO膜过滤装置7具有膜入口71、纯水出口73和废水出口72。第一控制装置81可以使得第一超滤单元40和第二超滤单元41的第一开口5能在排污通道2和电絮凝装置1的出口端之间切换。第三控制装置83可以使得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能在RO膜过滤装置7的膜入口71和废水出口72之间切换。
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超滤单元40处于制水状态时,第一超滤单元40的第一开口5可以与电絮凝装置1的出口端连通。第一超滤单元40的第二开口6可以与RO膜过滤装置7的膜入口71连通。参照图3所示,当第一超滤单元40处于反冲洗状态时,此时第二超滤单元41处于制水状态,第一超滤单元40的第二开口6可以与RO膜过滤装置7的废水出口72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超滤单元40处于反冲洗状态时,此时第二超滤单元41处于制水状态,第一超滤单元40的第二开口6与RO膜过滤装置7的纯水出口73连通,第二过滤单元41的第二开口6与RO膜过滤装置7的膜入口71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所示,电絮凝装置1包括壳体11、容置在壳体11内的电极棒17,在电极棒17上缠绕有电极丝18,电极丝18的两端穿出壳体11并与直流电正极和直流电负极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电絮凝装置1包括壳体11、至少部分容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6。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6并列排列在壳体内。第一电极板15和第二电极板16中任一个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板15为两个,第二电极板16为两个。当然的,在其他方案中,第一电极板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二电极板16的数量为两个,或者第一电极板15的数量为两个,而第二电极板16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电极板15之间通过导线19电性连接。其中一个第一电极板15穿出壳体11,并与直流电正极电连。两个第二电极板16之间通过导线19电性连接。其中一个第二电极板16穿出壳体11,并与直流电负极电连。
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净化组件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3包括不锈钢过滤网。净化组件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能在用水端9与其它过滤单元3的第二开口6之间切换的第二控制装置82。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电絮凝装置;
排污通道;
至少两个过滤单元,每个所述过滤单元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每个所述过滤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当任一个所述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电絮凝装置的出水端连通;当任一个所述过滤单元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污通道连通,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处于制水状态下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一开口能在所述电絮凝装置的出水端与排污通道之间切换的第一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用水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能在用水端与其它所述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之间切换的第二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极、与所述电极相电连的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铁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插入所述壳体内的阳极板和阴极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上并且共同形成蜿蜒状水流通道的电极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超滤滤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RO膜过滤装置,所述RO膜过滤装置具有膜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当任一个所述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所述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连通;当任一个所述过滤单元处于反冲洗状态时,该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所述RO膜过滤装置的废水出口或纯水出口连通,其余处于制水状态的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与所述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每个过滤单元的第二开口能在所述RO膜过滤装置的膜入口与废水出口或在膜入口与纯水出口之间切换的第三控制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容置在壳体内的电极棒、缠绕在所述电极棒上的电极丝,所述电极丝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并能与直流电正极和直流电负极电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用于与直流电正极电连的第一电极板和用于与直流电负极电连的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并列排列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任一个的数量为两个。
15.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净化组件。
CN201520086555.2U 2015-02-06 2015-02-06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4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6555.2U CN204474471U (zh) 2015-02-06 2015-02-06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6555.2U CN204474471U (zh) 2015-02-06 2015-02-06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4471U true CN204474471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0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655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4471U (zh) 2015-02-06 2015-02-06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44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9614A (zh) * 2015-02-06 2015-05-13 艾欧史密斯(上海)水处理产品有限公司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9614A (zh) * 2015-02-06 2015-05-13 艾欧史密斯(上海)水处理产品有限公司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9614A (zh)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CN107337301A (zh) 一种外加过氧化氢的电芬顿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04474471U (zh) 净化组件以及净水机
CN106219860B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水再生系统
CN108569794A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07381893A (zh) 一种电解式净水器
CN210313881U (zh) 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203916237U (zh) 一种高效污水过滤控制系统
CN202131175U (zh) 活化水机
CN106007121A (zh) 一种自来水整体净化系统
CN206985913U (zh) 基于臭氧内电解和cdi联用技术的新型净水器成套设备
CN1316110C (zh) 洗衣机的漂洗用水的净化系统及漂洗控制方法
CN201321397Y (zh) 水处理设备
CN205796748U (zh) 一种水处理沉淀过滤装置
CN208856965U (zh) 一种长寿命的edi膜堆
DE202010012271U1 (de)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m Konditionieren von Wasser für wasserführende Kreislaufsysteme
CN211470850U (zh) 污水循环处理装置
CN105461122A (zh) 旋转电极式净水机
CN205035211U (zh) 一种工业净水系统
CN206232577U (zh) 滚筒旋转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0480943U (zh) 循环式镀锌废水处理系统
CN206069602U (zh) 一种除重金属净水器
CN205182520U (zh) 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装置
CN204625341U (zh) 一种净水器
CN108314236A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以及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200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Zhongxing Road, No. 9, No.

Patentee after: A.O. SMITH (NANJING)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1, 6 building, Baoli building, seven Xin Lu, 2888,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A. O. Smith (Shanghai)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