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0579U -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 Google Patents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0579U
CN204450579U CN201520013938.7U CN201520013938U CN204450579U CN 204450579 U CN204450579 U CN 204450579U CN 201520013938 U CN201520013938 U CN 201520013938U CN 204450579 U CN204450579 U CN 204450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plate
gear
shaft
rotary magnet
rig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39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世波
李昆
钱振
鲍官军
胥芳
杨庆华
张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5200139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0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0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05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该关节位于机器人的前杆和后杆的连接处,所述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包括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和磁控变刚度驱动器,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包括密封腔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磁线圈,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磁流变液,第一齿轮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杆的下部;磁控变刚度驱动器包括电机、旋转磁铁摩擦片、离合器腔体、弹簧、弹簧端摩擦片和离合器传动轴,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在所述后杆的上部,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离合器传动轴呈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安装第二伞轮,所述第二伞轮与所述第一伞轮啮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具备刚性、被动柔性、主动柔性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Description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机器人关节。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人的转动关节驱动原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齿轮、绳索、滑轮等传动,这类关节具有较好的刚性及被动柔性,但是不具备主动柔性;另一类是通过流体驱动,这类关节具有较好的主动柔性,但是刚性表现不足。然而,机器人尤其是机器人灵巧手在进行抓、握操作时,一方面需要其根据抓、握对象的不同保持足够的抓持力,并根据需要实时调整抓持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其具有较好的主动柔性来保证其本质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被抓、握对象的安全性、舒适性。这就要求机器人仿人灵巧手需要同时具备刚性、被动柔性、主动柔性三种特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机器人关节的无法同时具备刚性、被动柔性、主动柔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具备刚性、被动柔性、主动柔性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该关节位于机器人的前杆和后杆的连接处,所述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包括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和磁控变刚度驱动器,
所述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包括密封腔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磁线圈,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磁流变液,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的第二齿轮轴均分别伸出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的侧边安装用以改变密封腔体内磁场强度的电磁线圈,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杆的下部;
所述磁控变刚度驱动器包括电机、旋转磁铁摩擦片、离合器腔体、弹簧、弹簧端摩擦片和离合器传动轴,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杆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为具有调节磁场强度功能的旋转电磁铁,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与弹簧端摩擦片正对,所述弹簧端摩擦片与离合器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的中部安装在离合器腔体上,靠近弹簧端摩擦片侧的离合器传动轴上套装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离合器腔体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端摩擦片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一伞轮;
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在所述后杆的上部,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离合器传动轴呈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安装第二伞轮,所述第二伞轮与所述第一伞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前杆的下部开有下凹槽,所述密封腔体的上部伸入所述下凹槽内,所述电磁线圈位于下凹槽底部。
再进一步,所述后杆的上部开有上凹槽,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上凹槽的底部,所述离合器腔体位于上凹槽的中部,所述第二齿轮轴位于所述上凹槽的上部。
更进一步,所述离合器腔体的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圆柱形槽,所述圆柱形槽的内径比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弹簧端摩擦片大,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和弹簧端摩擦片大小相等,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弹簧端摩擦片和弹簧依次位于所述圆柱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同时具备刚性、被动柔性、主动柔性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
附图说明
图1是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的结构图。
图2是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弯曲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磁流变柔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磁控变刚度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4,一种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该关节位于机器人的前杆1和后杆2的连接处,所述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包括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和磁控变刚度驱动器,
所述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包括密封腔体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和电磁线圈6,所述密封腔体3内填充磁流变液7,所述密封腔体1内设置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轮轴8、第二齿轮5的第二齿轮轴9均分别伸出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3的侧边安装用以改变密封腔体内磁场强度的电磁线圈6,所述第一齿轮轴8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杆1的下部;
所述磁控变刚度驱动器包括电机10、旋转磁铁摩擦片11、离合器腔体12、弹簧13、弹簧端摩擦片14和离合器传动轴15,所述电机10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杆2内,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为具有调节磁场强度功能的旋转电磁铁,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与弹簧端摩擦片12正对,所述弹簧端摩擦片12与离合器传动轴15一端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15的中部安装在离合器腔体12上,靠近弹簧端摩擦片侧的离合器传动轴15上套装弹簧13,所述弹簧13一端连接在离合器腔体12内,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与弹簧端摩擦片14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15的另一端安装第一伞轮16;
所述第二齿轮轴9固定在所述后杆2的上部,所述第二齿轮轴9与所述离合器传动轴15呈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齿轮轴9上安装第二伞轮17,所述第二伞轮17与所述第一伞轮16啮合。
进一步,所述前杆1的下部开有下凹槽,所述密封腔体3的上部伸入所述下凹槽内,所述电磁线圈6位于下凹槽底部。
再进一步,所述后杆2的上部开有上凹槽,所述电机10位于所述上凹槽的底部,所述离合器腔体12位于上凹槽的中部,所述第二齿轮轴9位于所述上凹槽的上部。
更进一步,所述离合器腔体12的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圆柱形槽,所述圆柱形槽的内径比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弹簧端摩擦片14大,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和弹簧端摩擦片14大小相等,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11、弹簧端摩擦片14和弹簧13依次位于所述圆柱形槽内。
本实施例中,磁控变刚度驱动器由电机、弹簧、旋转磁铁摩擦片、弹簧端摩擦片、离合器传动轴等组成,其中旋转磁铁摩擦片是一个旋转电磁铁。当旋转磁铁摩擦片通电时,两摩擦片吸合,离合器可以传递旋转运动;当旋转磁铁摩擦片断电时,两摩擦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开,离合器失去传动作用;当调节旋转磁铁摩擦片的磁场强度,可以实现两摩擦片之间的有差传动,从而实现对传动比和传动刚度的无极调节。
磁流变柔顺控制器由密封腔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电磁线圈、磁流变液组成。磁流变液受到磁场作用时会由液态向固态无极变化,磁场强度为零时磁流变液保持液态,磁场强度足够大时磁流变液转变为固态。因此,当磁场强度为零时,柔顺控制器具有零阻尼特性,为零阻尼传动部件;当磁场强度足够大时,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均被固定,柔顺控制器处于完全制动状态;改变电磁线圈的电流,可以改变通过磁流变液的磁场强度,从而可以改变磁流变液的粘度,获得需要的阻尼。
本实施例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由磁控变刚度驱动器驱动,由第一伞轮、第二伞轮和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前臂,使前臂做弯曲和伸直运动。运动控制策略分析如下:
1)磁控离合器通电,摩擦片吸合,柔顺控制器的电磁线圈保持断电,此时控制电机旋转,前臂开始做弯曲或者伸直运动。该运动过程表现为刚性。
2)当运动到目标位姿后,降低磁控离合器的磁场强度,减小旋转电磁铁的吸附力,从而减小两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柔顺控制器通电,磁流变液转变为胶态或固态,胶态或固态的磁流变液使前臂的位姿得到保持。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磁场强度使磁流变液达到需要的粘稠度,从而使前臂得到需要的抓持力,抓持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的磁场强度来改变抓持力。该过程表现为主动柔性。
3)当运动到目标位姿后,通过磁流变液来保持位姿,此时可以通过力反馈与相关补偿策略来协调控制磁控变刚度驱动器、柔顺控制器的接触刚度、磁流变液阻尼、运动速度与运动方向,使前臂保持有效的抓持姿势。该过程表现为被动柔性。

Claims (4)

1.一种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该关节位于机器人的前杆和后杆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包括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和磁控变刚度驱动器,
所述磁流变柔顺控制器包括密封腔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磁线圈,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磁流变液,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的第二齿轮轴均分别伸出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的侧边安装用以改变密封腔体内磁场强度的电磁线圈,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杆的下部;
所述磁控变刚度驱动器包括电机、旋转磁铁摩擦片、离合器腔体、弹簧、弹簧端摩擦片和离合器传动轴,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后杆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为具有调节磁场强度功能的旋转电磁铁,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与弹簧端摩擦片正对,所述弹簧端摩擦片与离合器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的中部安装在离合器腔体上,靠近弹簧端摩擦片侧的离合器传动轴上套装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离合器腔体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端摩擦片连接;所述离合器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一伞轮;
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在所述后杆的上部,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离合器传动轴呈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安装第二伞轮,所述第二伞轮与所述第一伞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的下部开有下凹槽,所述密封腔体的上部伸入所述下凹槽内,所述电磁线圈位于下凹槽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杆的上部开有上凹槽,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上凹槽的底部,所述离合器腔体位于上凹槽的中部,所述第二齿轮轴位于所述上凹槽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腔体的下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圆柱形槽,所述圆柱形槽的内径比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弹簧端摩擦片大,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和弹簧端摩擦片大小相等,所述旋转磁铁摩擦片、弹簧端摩擦片和弹簧依次位于所述圆柱形槽内。
CN201520013938.7U 2014-10-14 2015-01-09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0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3938.7U CN204450579U (zh) 2014-10-14 2015-01-09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3743X 2014-10-14
CN201420593743 2014-10-14
CN201520013938.7U CN204450579U (zh) 2014-10-14 2015-01-09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0579U true CN204450579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393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0579U (zh) 2014-10-14 2015-01-09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05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713A (zh) * 2014-10-14 2015-04-22 浙江工业大学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6713A (zh) * 2014-10-14 2015-04-22 浙江工业大学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6713B (zh)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CN104552312A (zh) 机器人关节的磁流变柔顺控制器
CN104626196B (zh) 一种变刚度柔性驱动器
CN104723354B (zh) 一种机械阻抗参数可调的机器人柔性驱动旋转关节
KR101530485B1 (ko) 4륜 구동차량의 트랜스퍼 케이스의 동력 절환장치
CN104482139B (zh) 行星传动两档自动变速器
CN101975269B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控制装置
CN204566143U (zh) 机器人关节的磁流变柔顺控制器
CN204327903U (zh) 双动力变速差速器总成
WO2010059608A3 (en) Hvac actuator with output torque compensation
CN204450579U (zh) 刚性驱动、柔顺调控的自适应机器人关节
CN102943872A (zh) 汽车和摩托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控制装置
CN104405826A (zh) 一种惯质系数连续可调的惯容器装置
CN201858348U (zh)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控制装置
CN105143701A (zh) 用于确定离合器操作的滞后的方法
CN203611260U (zh) 机械阻抗参数可调的机器人柔性驱动旋转关节
CN204367808U (zh) 一种新型汽车主动悬架装置
CN204458987U (zh) 一种惯质系数连续可调的惯容器装置
CN203453404U (zh) 电磁控制的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离合和倒挡装置
CN201300335Y (zh) 新型立式车床进给箱
CN205291000U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
CN203926488U (zh) 一种离合器从动盘
CN104421386A (zh) 新型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离合和倒档装置
CN206918223U (zh) 一种机械传动用盲多圈螺线槽弹性可压缩扭矩缓冲装置
CN202867758U (zh) 一种液压变速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