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8283U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8283U
CN204428283U CN201420754833.2U CN201420754833U CN204428283U CN 204428283 U CN204428283 U CN 204428283U CN 201420754833 U CN201420754833 U CN 201420754833U CN 204428283 U CN204428283 U CN 204428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portion
outside
region
elastomeric elem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48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阳一
神山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141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22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8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82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A)的外包体(2),是在内层片材部件(21)与外层片材部件(22)之间沿纵向X间断地配置多个以沿横向Y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23)而形成的。内层片材部件(21)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25),外层片材部件(22)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26)。外包体(2)中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夹着弹性部件(23)且配置于上侧相邻区域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和配置于下侧相邻区域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相同。

Description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等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形成尿布的外形的外包体和固定于该外包体的内侧的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从使外包体的通气性提高、降低穿着时一次性尿布的内部的闷热、提高一次性尿布的使用感的观点考虑,例如,在特开平3-251245号公报中记载有在外包体上设置有贯通孔即通气孔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根据特开平3-251245号公报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外包体的通气性提高。
作为与此不同的技术,本申请人先前提案有在外包体上设置有辅助开口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特开2004-267335号公报)。根据特开2004-267335号公报中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即使手指残疾的人,向辅助开口部插入手指,一个人也可以穿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外包体,其包括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吸收性主体,其固定于该外包体的内侧,具有纵长的吸收体,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所述外包体,是在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材部件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之间,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间断地配置多个以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而形成的。所述内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所述外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着眼于一个所述弹性部件,夹着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上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与配置于该纵向的下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组装状态的图。
图3是从外包体的外层片材部件侧观察将图1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截面图。
图5是从外包体的外层片材部件侧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如特开平3-251245号公报中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由于在外包体上设有贯通孔,因此使用者担心会不会发生渗漏,导致对渗漏的不安。
另外,特开2004-267335号公报中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为即使是手指残疾的人也能够一人穿着的特别的尿布,具有能够插入手指的辅助开口部。这样,在特开2004-267335号公报中,关于对于渗漏的改良没有任何的记载。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开发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外包体,其包括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吸收性主体,其固定于该外包体的内侧,并且具有纵长的吸收体,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及一对腿部开口部,其中,所述外包体,是在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材部件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之间,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间断地配置多个以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而形成的,所述内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所述外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着眼于一个所述弹性部件,夹着该弹性部件,配置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上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与配置于该纵向的下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外包体的通气性,降低内部的闷热,难以引起对于渗漏的不安,使用感提高。
以下,基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A(以下,也称为“尿布1A”。)具有:外包体2,其包括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A和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B;和长方形状的吸收性主体3,其固定于外包体2的内侧,并且具有吸收体33,腹侧区域A的两侧缘部2a、2a和背侧区域B的两侧缘部2b、2b接合,形成有一对侧封部5、5、腰部开口部WO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O、LO。在尿布1A中,外包体2从腹侧区域A形成到背侧区域B,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之间具有裆部区域C。
在本说明中,所谓“肌肤相对面”是构成吸收性主体3的后述的正面片材31等各部件的表里两面之中的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所谓“非肌肤相对面”是构成吸收性主体3的后述的正面片材31等各部件的表里两面之中的在穿着时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侧相反的一侧的面。
另外,各图所示的“X方向”为与在吸收性主体3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CL1平行的方向。另外,各图所示的“Y方向”为与中心线CL1正交的方向,也是与吸收性主体3的横向相同的方向。
如图1、图2所示,在外包体2的内侧固定有吸收性主体3。如图2所示,尿布1A的吸收性主体3,实质上是在X方向纵长的长方形,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31、液体不透过性(也包括憎水性)的背面片材32、配置在两片材31、32之间的吸收体33。在尿布1A中,吸收体33为纵向(X方向)长的矩形。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3的沿着纵向(X方向)的两侧部,设有由液体不透过性或憎水性且通气性的原材料构成的侧方护围34、34。立体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35以向纵向(X方向)伸长的状态配置在各侧方护围34的自由端部附近。尿布在穿着时,通过立体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35的收缩而侧方护围34的自由端部侧起立,成为所谓立体褶皱,能够阻止体液向横向(Y方向)的流出。
外包体2是在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材部件21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22之间,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多个以沿横向(Y方向)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23而形成的。在尿布1A中,内层片材部件21由一个片材构成,外层片材部件22也由一个片材构成。如图2所示,内层片材部件21和外层片材部件22在纵向(X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彼此形成为同形状同大小。另外,在尿布1A中,在内层片材部件21与外层片材部件22之间,沿中央部的缩进部分以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24。
如图2所示,尿布1A的外包体2,在直接固定有吸收性主体3的内层片材部件21和配置于内层片材部件21的外表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22之间,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3和腿部弹性部件24,并且利用螺旋状或条纹状地涂敷在内层片材部件21或外层片材部件22的内表面的整个面的粘接剂,将它们粘合。
如图2、图3所示,如上述形成的外包体2在纵向(X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在尿布1A中,使外包体2的腹侧区域A侧的两侧缘部2a、2a的内表面和外包体2的背侧区域B侧的两侧缘部2b、2b的内表面彼此相互重叠,固定为人字形,形成有一对侧封部5、5,并且如图1所示,形成有腰部开口部WO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O、LO。
对外包体2进行详述,分别配置于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弹性部件23具有:多个腰部弹性部件231,其间断地配置在比吸收性主体3靠纵向(X方向)外方的位置;和多个腰身弹性部件232,其间断地配置在比腰部弹性部件231靠纵向(X方向)的下方。通过在构成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1和外层片材部件22之间以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231和腰身弹性部件232,在尿布1A的外包体2上形成腰部弹性区域(腰部褶皱)和腰身弹性区域(腰身褶皱)。此外,优选腰身弹性部件232在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位置被较细地切断,已经成为没有收缩力的状态。另外,通过在尿布1A的外包体2上以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24,形成环状的一对腿部弹性区域(腿部褶皱)。
另外,构成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1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25,外层片材部件22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26。如图1、图3所示,外包体2中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在尿布1A中,内层片材部件21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层片材部件22的外侧开孔部26在从腹侧区域A到背侧区域B的整个区域以混合存在的状态配置,俯视时,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配置于彼此不重叠的位置。这样,在尿布1A中,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配置在从腹侧区域A到背侧区域B的整个区域,但是,从使外包体2的通气性提高,降低尿布1A的内部的闷热的观点考虑,只要至少配置于背侧区域B即可。在此,所谓“配置于不重叠的位置”,意思是不仅是没有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全部重叠的部分的情况,也包括具有一部分重叠的部分的情况。此外,所谓具有一部分重叠的部分的情况,是指一部分重叠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数量相对于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整体的数量为20%以下的情况。
对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进一步详述,如图3所示,外包体2中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交替配置。具体而言,在尿布1A中,外包体2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分别成为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有横向(Y方向)上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23的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外包体2的裆部区域C为没有配置横向(Y方向)上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23的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分别在作为弹性部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为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为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在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在横向(Y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配置在相对于在吸收性主体3的横向延伸的中心线CL2线对称的位置。这样,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和配置于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
另外,着眼于横向(Y方向)伸长状态的一个弹性部件23,夹着该弹性部件23且配置于纵向(X方向)的上侧相邻区域U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和夹着该弹性部件23且配置于纵向(X方向)的下侧相邻区域D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相同。具体而言,着眼的一个弹性部件23能够从分别配置于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多个腰部弹性部件231和多个腰身弹性部件232中选择。另外,在此所说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是指分别配置于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在尿布1A中,例如如图3所示,着眼于从多个腰部弹性部件231和腰身弹性部件232中选择的一个腰身弹性部件232A,夹着该腰身弹性部件232A且配置于上侧相邻区域UT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总数,和配置于下侧相邻区域DT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总数相同。在此,所谓总数相同是指夹着弹性部件的配置于纵向(X方向)的上侧相邻区域U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和夹着该弹性部件23的配置于纵向(X方向)的下侧相邻区域D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的比率在4:6~6:4的范围。这种关系在多个弹性部件23内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23中形成,从获得没有偏向的应力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多个弹性部件23中形成,更优选在各弹性部件23中形成。所谓配置于上侧相邻区域UT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总数和配置于下侧相邻区域DT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总数,具体而言优选10个以上80个以下,更优选20个以上60个以下。
如图3所示,分别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的弹性部件23之间,一个一个交替地配置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另外,从弹性部件23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而不出现肌肤问题的观点考虑,至少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配置于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的弹性部件23之间,弹性部件23以不直接与肌肤接触的方式形成即可。
在尿布1A中,如图3所示,配置于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比分别配置于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大。这样,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比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小,因此难以想起对于渗漏的不安,且通气性提高。从进一步发挥该效果的观点考虑,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S2)与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S1)的比(S2/S1)优选2以上500以下,更优选5以上100以下。另外,在弹性部件配置区域(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中,第一内侧开孔部251的开孔面积(S3)比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S4)更大时,因使内侧较大而不会想起对于渗漏的不安,能够确保通气性,因此优选。第一内侧开孔部251的开孔面积(S3)与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S4)的比(S3/S4)优选2以上100以下,更优选2以上50以下。另外,在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裆部区域C)中,优选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开孔面积(S5)比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S6)大,优选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开孔面积(S5)与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S6)的比(S5/S6)为2以上30以下,更优选2以上10以下。具体而言,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及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平均开孔面积优选1mm2以上100mm2以下,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及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平均开孔面积优选20mm2以上1500mm2以下。
作为俯视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形状,可以列举:圆形、多角形、楕圆形等几何花样形状、象征尺寸信息的形状,尤其是从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纵向的褶形成的观点考虑,优选纵向(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另外,作为俯视外侧开孔部26的形状,从提高尿布1A的外观的观点考虑,优选特色形状等图案花样。在尿布1A中,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形状形成为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配置于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形状形成为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及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口面积大的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另外,配置于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裆部区域C的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形状形成为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口面积大的、星形的图案形状。
内侧开孔部25优选通过对构成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1进行溶融、切下或打孔而预先形成。外侧开孔部26也同样,优选通过对构成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2进行溶融、切下、打孔而预先形成。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A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构成外包体2的外层片材部件22和内层片材部件21,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作为外层片材部件部件22和内层片材部件21,能够使用憎水性的无纺布等。
作为形成构成吸收性主体3的正面片材31、背面片材32、吸收体33和侧方护围34的片材,分别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使用。例如,作为正面片材31,能够使用亲水性且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等,作为背面片材32,能够使用液体不透过性或憎水性的树脂薄膜或树脂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作为吸收体33,能够使用由薄棉纸包覆由吸收性聚合物的粒子和纤维材料构成的吸收芯的材料。作为形成侧方护围34的片材,能够使用伸缩性的薄膜、无纺布、纺织品或它们的层叠片材等。
作为腰部弹性部件231、腰身弹性部件232、腿部弹性部件24和立体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35,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部件,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而能够使用。例如,能够使用由天然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构成的丝状的伸缩性材料。
在侧封部5的接合中,通常使用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粘接剂、热压花、超声波压花等熔接方法。吸收性主体3与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1的固定,和正面片材31、背面片材32、侧方护围34的固定同样,通常使用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粘接剂、热压花、超声波压花等熔接方法。
对使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A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尿布1A中,如图1所示,构成外包体2的内层片材部件21具有内侧开孔部25,外层片材部件22具有外侧开孔部26,因此外包体2的通气性提高,降低了尿布1A穿着时的内部的闷热,使用感提高。另外,如图1所示,内层片材部件21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层片材部件22的外侧开孔部26混合存在,并且如图4所示,配置于彼此不重叠的位置,而形成外包体2。因此,由于在尿布1A穿着中经由外侧开孔部26不能看见穿着者的肌肤,所以使用者难以想起对于因渗漏引起的不安,提高使用感。尤其是,在尿布1A中,由于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交替地配置,所以外观也良好。尤其是,在尿布1A中,配置于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即裆部区域C的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形状形成为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口面积大的星形花纹的图案形状,因此使外观变得更好。
另外,在尿布1A中,如图3所示,着眼于在横向(Y方向)伸长状态的一个弹性部件23,夹着该弹性部件23且配置于上侧相邻区域U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和配置于下侧相邻区域DT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的总数相同。因此,在弹性部件23的上下片材的刚性没有偏差,能够获得均等的应力。
另外,在尿布1A中,如图1所示,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配置于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的弹性部件23之间,形成为弹性部件23不直接与肌肤接触,因此弹性部件23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而难以出现肌肤问题,使用感提高。
另外,在尿布1A中,如图1所示,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形状形成为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形状也形成为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因此,在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容易引起长度方向的褶的形成,另外,在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在长度方向难以延伸,发挥穿着性提高的效果。
接着,基于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B(以下,也称为“尿布1B”。)进行说明。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B,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A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尤其是未进行说明的点与尿布1A相同,适当适用尿布1A的说明。
尿布1B如图5所示,在吸收性主体3一侧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与在侧封部5一侧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相比,开孔面积形成得较小。详述时,在尿布1B的外包体2中,内层片材部件21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层片材部件22的外侧开孔部26在从除吸收性主体3之外的腹侧区域A一直到背侧区域B的区域,以共存的状态配置,俯视时,交替地配置于不相互重叠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尿布1B中,如图5所示,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形状形成为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的第二外侧开孔部262和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形状形成为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口面积大的纵向(X方向)较长的楕圆形。
在尿布1B中,如图5所示,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各自的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231的腰部弹性区域(腰部褶皱),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而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从侧封部5侧至吸收性主体3一侧,即至纵向(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1一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孔面积逐渐减小。
另外,在尿布1B中,如图5所示,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各自的配置有腰身弹性部件232的腰身弹性区域(腰身褶皱),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在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区域没有配置,在除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而且,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从侧封部5一侧至吸收性主体3一侧,即至纵向(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1一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孔面积逐渐减小。
另外,在尿布1B中,如图5所示,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在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区域没有配置,在除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而且,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从侧封部5一侧至吸收性主体3一侧,即至纵向(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1一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孔面积逐渐减小。
对使用了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B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B的效果,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A的效果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尤其是没有说明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A的效果相同,适当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A的效果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B如图5所示,在吸收性主体3一侧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与在侧封部5一侧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相比,开孔面积形成得小。因此,使用者难以想起对于渗漏的不安,使用感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不受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A、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B任何限制,可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如图3、图5所示,上述的尿布1A、1B具有的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有规则,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但是只要是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尿布1A、1B中,如图2所示,内层片材部件21由一个片材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多个片材形成。另外,外层片材部件22也由一个片材形成,但是外层片材部件22也同样可以由多个片材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尿布1A、1B中,如图3、图5所示,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的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比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及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大,但是也可以是均匀的相同的开口面积。另外,在上述的尿布1A、1B中,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中,第一内侧开孔部251的开孔面积(S3)比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S4)大,但是也可以第一内侧开孔部251的开孔面积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的开孔面积相等。另外,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开孔面积(S5)比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S6)大,但是也可以第二内侧开孔部252的开孔面积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的开孔面积相等。
另外,在上述的尿布1B中,如图5所示,第一内侧开孔部251和第一外侧开孔部261从侧封部5一侧至吸收性主体3一侧,即至纵向(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1一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孔面积逐渐减小,也可以开口面积阶段性地减小。另外,第二内侧开孔部252和第二外侧开孔部262也同样,从侧封部5一侧向吸收性主体3一侧去,开口面积阶段性地减小。
另外,在上述的尿布1B中,如图5所示,内侧开孔部25和外侧开孔部26从侧封部5一侧至吸收性主体3一侧,仅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孔面积减小,但也可以形成为随着向纵向(X方向)内方去而开口面积减小,也可以形成为随着向纵向(X方向)和横向(Y方向)内方去而开口面积减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不限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短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
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说明省略部分和仅一实施方式具有的主要部分能够分别适当适用于其它的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可适宜地在实施方式之间相互地置换。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公示有以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1>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外包体,其包括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吸收性主体,其固定于该外包体的内侧,并且具有纵长的吸收体,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被接合,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其中,
所述外包体是在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材部件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之间,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间断地配置多个以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
所述内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所述外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
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着眼于一个所述弹性部件时,夹着该弹性部件且配置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上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和配置于该纵向的下侧相邻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相同。
<2>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包体至少在背侧区域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3>如<1>或<2>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交替地配置。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分别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在纵向(X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Y方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C,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在横向(Y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相对于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横向延伸的中心线CL2线对称的位置。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分别在作为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在纵向(X方向)间断地配置的弹性部件之间,一个一个交替地配置有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间断地配置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至少配置有所述内侧开孔部。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为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较长的形状。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形成为俯视时在纵向(X方向)上较长的楕圆形。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侧开孔部形成图案花样。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包体形成为从所述腹侧区域直至所述背侧区域,
在没有配置多个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与在配置有该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相比,开孔面积大。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2)与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1)的比(S2/S1)为2以上500以下,优选为5以上100以下。
<13>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中,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3)比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4)大。
<14>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3)与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4)的比(S3/S4)为2以上100以下,优选为2以上50以下。
<15>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裆部区域)中,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5)比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6)大。
<16>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5)与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S6)的比(S5/S6)为2以上30以下,优选为2以上10以下。
<17>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及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平均开孔面积分别优选为1mm2以上100mm2以下。
<18>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及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平均开孔面积优选为20mm2以上1500mm2以下。
<19>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致相等。
<20>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和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致相等。
<21>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配置于作为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形状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及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口面积大的纵向(X方向)上较长的楕圆形。
<22>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配置于作为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形状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及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口面积大的、星形花纹的图案形状。
<23>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侧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与在所述侧封部侧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相比,开孔面积小。
<24>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从所述侧封部侧至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开孔面积逐渐减小。
<25>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分别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从所述侧封部侧至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随着向横向(Y方向)内方去开口面积阶段性地减小。

Claims (25)

1.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外包体,其包括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吸收性主体,其固定于该外包体的内侧,并且具有纵长的吸收体,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接合,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其中,
所述外包体是在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材部件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材部件之间,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间断地配置多个以沿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而形成的,
所述内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内侧开孔部,所述外层片材部件具有多个外侧开孔部,
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着眼于一个所述弹性部件时,夹着该弹性部件而配置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上侧相邻区域(UT)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与配置于该纵向的下侧相邻区域(DT)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的总数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体至少在背侧区域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混合存在而配置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体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交替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在纵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在横向也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在横向交替地配置而成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在相对于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横向延伸的中心线线对称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作为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在纵向间断地配置的弹性部件之间,一个一个交替地配置有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间断地配置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至少配置有所述内侧开孔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是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较长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形成为俯视时在纵向上较长的楕圆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开孔部形成为图案花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体形成为从所述腹侧区域直至所述背侧区域,
在没有配置多个所述弹性部件的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与在配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相比,开孔面积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相对于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的比为2以上50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的比为2以上100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作为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中,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比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的比为2以上30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平均开孔面积分别为1mm2以上100mm2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平均开孔面积为20mm2以上1500mm2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致相等。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在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中,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和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致相等。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配置于作为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所述第二内侧开孔部的形状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的在纵向上较长的楕圆形。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配置于作为所述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所述第二外侧开孔部的形状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的开孔面积大的、星形花纹的图案形状。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主体侧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与在所述侧封部侧的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相比,开孔面积小。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从所述侧封部侧至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随着向横向内方去开孔面积逐渐减小。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开孔部和所述外侧开孔部分别包括:配置于作为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腹侧区域和背侧区域的各区域中的第一内侧开孔部和第一外侧开孔部;和配置于作为非弹性部件配置区域的裆部区域的第二内侧开孔部和第二外侧开孔部,
所述第一内侧开孔部和所述第一外侧开孔部从所述侧封部侧至所述吸收性主体侧,随着向横向内方去开孔面积阶段性地减小。
CN201420754833.2U 2013-12-04 2014-12-04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82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1304 2013-12-04
JP2013251304 2013-12-04
JP2014-214130 2014-10-21
JP2014214130A JP6442224B2 (ja) 2013-12-04 2014-10-21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8283U true CN204428283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48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28283U (zh) 2013-12-04 2014-12-04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828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288A (zh) * 2017-04-03 2019-11-15 株式会社光洋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1225643A (zh) * 2017-11-07 2020-06-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WO2020164062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CN113473954A (zh) * 2019-02-14 2021-10-01 宝洁公司 裤型可穿着制品
CN114599323A (zh) * 2019-11-20 2022-06-07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288A (zh) * 2017-04-03 2019-11-15 株式会社光洋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0461288B (zh) * 2017-04-03 2021-03-05 株式会社光洋 吸收性物品
CN111225643A (zh) * 2017-11-07 2020-06-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1225643B (zh) * 2017-11-07 2023-01-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WO2020164062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WO2020164376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CN113473954A (zh) * 2019-02-14 2021-10-01 宝洁公司 裤型可穿着制品
CN114599323A (zh) * 2019-11-20 2022-06-07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CN114599323B (zh) * 2019-11-20 2024-05-07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8283U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JP5108380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2740818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1236654A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CN105636563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8125918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2834081A (zh) 一次性尿布
US20170296400A1 (en) Disposable diaper
KR101720731B1 (ko) 흡수성 물품
US20100174258A1 (en) Absorptive article
KR20180131559A (ko) 삼차원 시트 재료 및 이러한 재료를 포함한 흡수 용품
CN110022819A (zh) 具有多个弹性区域的一次性裤型吸收性物品
CN203609585U (zh) 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JP510838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396547B1 (ja) 吸収性物品
CN103957854B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RU2670056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типа трусов
JP2015104605A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JPWO2017199419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07361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745268B2 (ja) 体液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600913U (zh) 成人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03957855B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JP6070284B2 (ja)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0177529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