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455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24556U
CN204424556U CN201520164313.0U CN201520164313U CN204424556U CN 204424556 U CN204424556 U CN 204424556U CN 201520164313 U CN201520164313 U CN 201520164313U CN 204424556 U CN204424556 U CN 204424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lectric connector
sealing ring
housing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43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祥
李修平
庞晶宇
蒋楠楠
缪友谊
陈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ch Automotive Product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Automotive Produc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Automotive Product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sch Automotive Product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643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24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24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24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导电端子;位于所述通孔中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导线能够贯穿的中心孔,并且导线能够被电连接到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与导线之间以及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及紧邻所述通孔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阻止所述密封圈移动的保持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以提高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确保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可靠的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器件或电器设备中,电连接器被广泛使用以实现电连接,从而进行供电或者传输电信号。一种常用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通孔中的导电端子。导线可以被电连接到导电端子一端,接有电线的电连接器可以插接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从而实现供电或者传输电信号。为了防止湿气或者雨水进入电连接器造成短路,电连接器通常需要进行防水处理。
常用的防水处理方法包括在导电端子和导线穿过的通孔部位涂覆防水胶,但是防水胶固化需要较长时间,导致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此外,随着时间推移,防水胶易于老化、脱落,导致防水性能变差。另一种常用的防水处理方法是在壳体的通孔中设置具有中心孔的密封圈,导线由密封圈的中心孔穿过,密封圈与导线外皮以及与壳体的通孔内壁之间都是过盈配合,从而实现防水功能。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密封圈从通孔中脱落出来,密封圈朝向通孔的内侧端通常被压接在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被压接在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的密封圈有可能影响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压接的可靠性,从而导致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无法实现电连接。
因而,需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不仅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而且能够在防止密封圈从壳体的通孔脱离的同时确保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的可靠压接。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壳体;
设置在所述通孔中的导电端子;以及
位于所述通孔中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导线能够贯穿的中心孔,并且导线能够被电连接到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与导线之间以及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紧邻所述通孔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阻止所述密封圈移动的保持装置。
优选地,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呈U型的主体部,所述U型的主体部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所述密封圈的方式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呈U型的主体部、以及从与所述U型的主体部的两个自由端相反的端部延伸的突出部,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延伸壁,所述两个自由端以及所述突出部能够被插入到所述延伸壁上的相应孔中,从而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中的密封圈的方式将所述保持装置保持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且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平板状的主体部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中的所述密封圈的方式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且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通孔、以及从所述主体部的两个自由端延伸的突出部,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延伸壁,所述突出部能够被插入所述延伸壁上的孔中,从而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中的密封圈的方式将所述保持装置保持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插入所述通孔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密封圈的其它部分具有更小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锁定装置,在所述电连接器被插接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时,所述锁定装置能够与所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的锁定装置结合,从而将两个电连接器锁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是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紧邻通孔不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上的保持装置可以阻止密封圈移动,不需要将密封圈压接在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从而可以提高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的压接可靠性,确保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可靠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保持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装配状态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保持装置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装配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它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壳体3,在壳体3中设置有多个通孔5。尽管在图中显示有三个通孔5并且通孔5呈圆形,但应理解的是,通孔5的数目可以为任意数目,而且通孔5可以呈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其它所需任何合适的形状。电连接器1还包括与通孔5的数目相对应数量的导电端子7、以及与通孔5在数目和形状上都对应的密封圈9。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9的示意立体图。密封圈9具有由其贯穿的中心孔11。导线13可以由密封圈9的中心孔11穿过并且以公知方式将其金属丝电连接到对应的导电端子7上。中心孔11的直径选择成略微小于导线13的外径,使得中心孔11的内壁与导线13的外皮之间实现过盈配合。为了使导线13易于从密封圈9的中心孔穿过,中心孔11的内壁上可以形成多个环形凹槽。导线13由其中心孔11穿过的密封圈9可以被压入壳体3上的相应通孔5中。类似地,密封圈9的外径选择成略微大于通孔5的内径,使得密封圈9的外壁与通孔5的内壁之间实现过盈配合。为了使密封圈9易于被压入壳体3上的相应通孔5中,密封圈9的外壁上也优选地形成多个环形凹槽9a。密封圈9优选地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还包括紧邻通孔5设置在壳体3上以阻止通孔5中的密封圈9移动的保持装置15。如图3所示,保持装置15包括大体呈U型的主体部15a、以及从与U型主体部15a的两个自由端15b相反的端部15c延伸的突出部15d。壳体3还包括从壳体3的主体部3a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延伸壁3b。U型主体部15a的两个自由端15b以及突出部15d能够被插入到壳体3的延伸壁3b上的孔3c中,从而以紧压位于通孔5中的密封圈9的方式将保持装置15保持在壳体3上,如图4所示。此时,导线13由U型主体部15a的两个分支之间的空间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3的外壁上的锁定装置1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插接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时,锁定装置17能够与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的锁定装置结合,从而将两个电连接器锁定在一起。
图5-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除了保持装置的结构稍微不同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大体类似。以下仅对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而省略对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其中,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相同或类似部件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部件标号加20来表示。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保持装置35包括大体呈平板状的主体部35a、位于主体部35a上并且与壳体23上的通孔25相对应的通孔35b、以及从主体部35a的两个自由端延伸的突出部35c。从平板状主体部35a的两个自由端延伸的突出部35c能够被插入到壳体23的延伸壁23b上的孔23c中,从而以紧压位于通孔25中的密封圈29的方式将保持装置35保持在壳体23上,如图9所示。此时,导线13由平板状主体部35a上的通孔35b通过。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的示意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密封圈的剖面示意图。图6和7更详细地显示了形成在密封圈29上的中心孔31的内壁上的环形凹槽31a、以及形成在密封圈29的外壁上的环形凹槽29a。此外,为了便于将密封圈29插入壳体23上的通孔25中,密封圈29插入通孔25的一端29b可以相对于密封圈29的其它部分具有更小的外径。
尽管在优选实施例中保持装置通过将从其主体部延伸的突出部插入壳体上的孔中而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上,但应理解的是,无论是U型的保持装置还是平板状的保持装置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上,例如,保持装置可以包括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两个悬垂部,悬垂部上形成有凹部或凸起,悬垂部上的凹部或凸起可以与壳体外壁上相应的凸起或凹部配合,从而将保持装置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上;或者,在从壳体的主体部的外边缘突出的延伸壁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凸起,当保持装置克服多个凸起的阻碍被压入到凸起下方之后,延伸壁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凸起将保持装置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保持装置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上,这样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密封圈从通孔中脱落出来,因而就不需要将密封圈压接在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从而提高导线的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的压接可靠性,确保金属丝与导电端子之间可靠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用途,它尤其适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显然,以上描述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均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型或修改,这些变型或修改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通孔(5,25)的壳体(3,23);
设置在所述通孔(5,25)中的导电端子(7,27);
位于所述通孔(5,25)中的密封圈(9,29),所述密封圈(9,29)具有导线(13)能够贯穿的中心孔(11,31),并且导线(13)能够被电连接到所述导电端子(7,27)上,所述中心孔(11,31)的内壁与导线(13)之间以及所述密封圈(9,29)的外壁与所述通孔(5,25)的内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及
紧邻所述通孔(5,25)不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3,23)上以阻止所述密封圈(9,29)移动的保持装置(1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5)包括呈U型的主体部(15a),所述U型的主体部(15a)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5)中的所述密封圈(9)的方式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15)包括呈U型的主体部(15a)、以及从与所述U型的主体部(15a)的两个自由端(15b)相反的端部(15c)延伸的突出部(15d),所述壳体(3)还包括从所述壳体(3)的主体部(3a)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延伸壁(3b),所述两个自由端(15b)以及所述突出部(15d)能够被插入到所述延伸壁(3b)上的相应孔(3c)中,从而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5)中的密封圈(9)的方式将所述保持装置(15)保持在所述壳体(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35)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35a)、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35a)上并且与所述壳体(23)上的所述通孔(25)相对应的通孔(35b),所述平板状的主体部(35a)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25)中的所述密封圈(29)的方式被不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2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35)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35a)、位于所述主体部(35a)上并且与所述壳体(23)上的所述通孔(25)相对应的通孔(35b)、以及从所述主体部(35a)的两个自由端延伸的突出部(35c),所述壳体(23)还包括从所述壳体(23)的主体部(23a)的外边缘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延伸壁(23b),所述突出部(35c)能够被插入所述延伸壁(23b)上的孔(23c)中,从而以紧压位于所述通孔(25)中的密封圈(29)的方式将所述保持装置(35)保持在所述壳体(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插入所述通孔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密封圈的其它部分具有更小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23)的外壁上设置有锁定装置(17,37),在所述电连接器(1,21)被插接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时,所述锁定装置(17,37)能够与所述匹配的另一电连接器上的锁定装置结合,从而将两个电连接器锁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是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器。
CN201520164313.0U 2015-03-23 2015-03-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4424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4313.0U CN204424556U (zh) 2015-03-23 2015-03-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4313.0U CN204424556U (zh) 2015-03-23 2015-03-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24556U true CN204424556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7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64313.0U Active CN204424556U (zh) 2015-03-23 2015-03-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245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273A (zh) * 2015-12-25 2016-04-13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防水组件及led照明装置
CN107146980A (zh) * 2017-06-16 2017-09-08 山东优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插针密封垫
WO2018045861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273A (zh) * 2015-12-25 2016-04-13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防水组件及led照明装置
WO2018045861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353439B2 (en) 2016-09-09 2019-07-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146980A (zh) * 2017-06-16 2017-09-08 山东优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插针密封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425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118675B2 (ja) コンタクトキャリア、電気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既製のケーブルを作製する方法
CN107210542B (zh) 电触头装置
CN204424556U (zh) 电连接器
KR101920454B1 (ko) 스프링 구조를 가진 도전핀을 이용한 전자기기 및 케이블 접속구조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934760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790687U (zh) 一种连接器
US970526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onductive terminal thereof
GB2562589A8 (en) Genderless electric terminals for vehicles
CN203707384U (zh) 用于带式电缆的电连接器
CN205488680U (zh) 一种改良式d-sub插座
CN202076493U (zh) Led灯具电缆连接器
CN102255166A (zh) Led灯具电缆连接器
CN205488747U (zh) 一种模组化连接器
KR101666360B1 (ko) 방수 커넥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103645U (zh) 防水连接器插座
CN20749013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1087914Y (zh) 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的防水结构
US9923299B2 (en) Connector withstanding partial discharges
CN204088631U (zh) 新型连接器及传感器组件
JP2008166134A5 (zh)
CN203690589U (zh) 4pin倒车雷达探头防水连接器
CN203589290U (zh) 防呆型电源连接器
CN207234088U (zh)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