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4088U -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34088U
CN207234088U CN201721104107.6U CN201721104107U CN207234088U CN 207234088 U CN207234088 U CN 207234088U CN 201721104107 U CN201721104107 U CN 201721104107U CN 207234088 U CN207234088 U CN 207234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end
electrical equipment
hole
connecting structu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41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41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34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34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34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安装部和线束端,安装部包括安装外壳和其内部的电路板,安装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电路板上设置有导电通孔;线束端包括母端端子、母端外壳和导线,母端外壳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母端端子为导电材料且其头部与导电通孔相适配,母端端子的尾部与导线一一对应连接。通过电路板上的导电通孔和线束端母端端子直接配合实现产品电气连接,安装部与线束端通过设置在安装外壳与母端外壳上的连接机构进行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结构无需在电路板上设置公端端子,具有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的电子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的电气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产品为了实现其控制或执行的功能,需要和外部通过接插件实现电气连接。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往往在汽车电子产品上设置有接插件公端,与其连接的线束上设置有接插件母端。公端的外壳内部设置有公端端子与产品内部的电路板焊接或压接,母端内同样存在母端端子与线束焊接或压接。将接插件公母端安装以后,其内部的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一对一地连接起来,实现产品与外部的电气连接。
该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的电气连接,但依然存在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组装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无需在电路板上设置公端端子,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的电子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安装部和线束端;
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外壳和其内部的电路板;所述安装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导电结构的通孔,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
所述线束端包括母端端子、母端外壳和导线;所述母端端子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导线与所述母端端子的尾部在所述母端外壳的内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母端端子为导电材料,所述母端端子的头部为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结构,所述母端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母端端子的头部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插接,所述母端端子的头部与所述通孔的导电结构接触,实现电气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配合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线束端紧密装配。
优选的,所述母端端子的头部的末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末端分隔形成多个悬臂。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悬臂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末端的中心位置,两个所述悬臂的结构关于所述凹槽对称。
优选的,所述母端端子的头部为末端小的锥形,所述通孔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导电结构为镀在所述通孔表面的导电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卡扣方式配合。
优选的,所述开口处边缘为凸出所述安装外壳表面的薄壁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为所述薄壁结构外侧设置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数量为至少2个,沿所述薄壁结构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壳内壁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卡扣结构相适配并一一对应;
所述薄壁结构与所述母端外壳内侧贴合,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卡槽结构卡接,将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线束端紧密装配。
一种电子产品,包括电气连接结构,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为上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通过电路板上的通孔和接插件母端端子直接配合的实现产品电气连接的结构,无需在电路板上设置公端端子,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母端端子头部为弹性结构,能够避免因配合松弛导致的断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母端端子头部弹性结构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部与线束端组装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安装部,11为外壳,111为卡扣结构,12为电路板,121为通孔;2为线束端,21为母端端子,22为母端外壳,23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安装部1和线束端2,两者分别作为插接件的公端和母端,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
安装部1包括安装外壳11和其内部的电路板12;安装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电路板12上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导电结构的通孔121,安装外壳11与通孔121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
线束端2包括母端端子21、母端外壳22和导线23;母端端子21与通孔121一一对应,导线23与母端端子21的尾部在母端外壳22的内部一一对应连接,母端端子21为导电材料,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为与通孔121相适配的结构,母端外壳22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机构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
母端端子21的头部穿过安装外壳11的开口与其内的通孔121一一对应插接,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与通孔121的导电结构接触,实现电气导通,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配合使安装部1与线束端2紧密装配。
当线束端2安装在安装部1上时,母端端子21会插入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孔121中,由于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的配合,使得母端端子21压紧在通孔121中,实现了安装部1与外部的电气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通过电路板12上的通孔121和线束端2母端端子21直接配合实现产品电气连接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接插件公端连接线束母端的方案相比,本结构无需在电路板12上设置公端端子,具有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的,母端端子21头部的末端,即远离尾部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11,该凹槽211将上述末端分隔形成多个悬臂。如图3和图4所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凹槽211使得头部变成悬臂,增加了结构的柔性;通过如此设计,随着使用造成接插件的配合变松时,母端端子21头部的弹性结构能够保证其与通孔121之间始终紧密接触,实现电气导通。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凹槽211的数量为一个,悬臂的数量为两个,其结构可以参照图4所示。当母端端子21插入导电通孔121时,悬臂由于挤压能够朝向凹槽211发生轻微形变,使头部的外形尺寸变小,即前述的柔性,并能够在撤掉外力的情况下回复初始形状,即为前述的弹性,进而保证母端端子21头部和通孔121的时时接触,提高电气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凹槽21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则悬臂的数量为相应的更多个,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凹槽211开设于末端的中心位置,两个悬臂的结构关于凹槽211对称。如图4所示,如此围绕中心对称的设计,优化了母端端子21头部弹性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使之均匀化,有利于保证其与通孔121之间始终导通。
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凹槽211为方形,其结构可以参照图4所示。这种形状规则的凹槽211便于加工得到,且其一定的宽度有助于母端端子21头部弹性结构的实现。凹槽211的深度和宽度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为末端小的锥形,通孔121为圆形,以便于母端端子21插入到通孔121中,保证母端端子21与圆孔通孔121的接触面积充分,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
作为优选,导电结构为镀在通孔121内壁表面的导电层,以扩大其与母端端子21的接触面积,保证电气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方案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通过卡扣方式配合。当然,还可以采用螺纹配合等方式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开口处边缘为凸出安装外壳11表面的薄壁结构,第一连接机构为薄壁结构外侧设置的卡扣结构111,该卡扣结构111数量为至少2个,沿薄壁结构的周向均匀分布,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
第二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母端外壳22内壁的卡槽结构,该卡槽结构与卡扣结构111相适配并一一对应;
薄壁结构与母端外壳22内侧贴合,这种配合方式能够提供安装导向和提高装配的牢靠程度;卡扣结构111与卡槽结构卡接,将安装部1和线束端2紧密装配,其结构可以参照图5所示,可以实现两者的快速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电气连接结构,其核心改进点在于,电气连接结构为上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安装部1设置在电子产品上,其有益效果同前文描述。本方案尤其适用于汽车电子产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电气连接结构。由安装部1和线束端2两部分配合而成。安装部1的构成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外壳11和其内部的电路板12。安装外壳11上设置与线束端2上的接插件母端相配合的卡扣结构111以便与线束端2装配后卡紧,避免线束端2脱落;电路板12上设置有镀有导电层的通孔121。
线束端2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母端端子21、母端外壳22和导线23三部分构成。导线23与母端端子21的尾部在母端外壳22的内部一一对应。母端端子21为导电材料,其头部为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一种实现方法如图4所示,头部存在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凹槽211,使得头部变成悬臂结构,增加了结构的柔性。母端端子21的数量及排布与通孔121一一对应。母端外壳22内侧设置有与卡扣111相配合的结构。
工作原理:
当线束端2安装在安装部1上时,其内部的结构如图5所示。母端端子21会插入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孔121中,由于安装外壳11上的卡扣结构111的存在,使得母端端子21压紧在通孔121中,实现了安装部1与外部的电气连接。随着使用造成接插件的配合变松时,母端端子21头部的弹性结构能够保证其与通孔121之间始终导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1)和线束端(2);
所述安装部(1)包括安装外壳(11)和其内部的电路板(12);所述安装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电路板(12)上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导电结构的通孔(121),所述安装外壳(11)与所述通孔(121)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
所述线束端(2)包括母端端子(21)、母端外壳(22)和导线(23);所述母端端子(21)与所述通孔(121)一一对应,所述导线(23)与所述母端端子(21)的尾部在所述母端外壳(22)的内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母端端子(21)为导电材料,所述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为与所述通孔(121)相适配的结构,所述母端外壳(2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配合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母端端子(21)的头部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121)一一对应插接,所述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与所述通孔(121)的导电结构接触,实现电气导通,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配合使所述安装部(1)与所述线束端(2)紧密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端子(21)的头部的末端开设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将所述末端分隔形成多个悬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悬臂的数量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1)开设于所述末端的中心位置,两个所述悬臂的结构关于所述凹槽(211)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端子(21)的头部为末端小的锥形,所述通孔(121)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为镀在所述通孔(121)表面的导电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卡扣方式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处边缘为凸出所述安装外壳(11)表面的薄壁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为所述薄壁结构外侧设置的卡扣结构(111),所述卡扣结构(111)数量为至少2个,沿所述薄壁结构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母端外壳(22)内壁的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与所述卡扣结构(111)相适配并一一对应;
所述薄壁结构与所述母端外壳(22)内侧贴合,所述卡扣结构(111)与所述卡槽结构卡接,将所述安装部(1)和所述线束端(2)紧密装配。
9.一种电子产品,包括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CN201721104107.6U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07234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4107.6U CN207234088U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4107.6U CN207234088U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34088U true CN207234088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4107.6U Active CN207234088U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34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765B (zh) 同轴连接器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6030907A (zh) 压接端子和电线的连接构造
US10033116B2 (en) Terminal,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al w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al wire
CN108321645A (zh) 一种电缆连接插接座
US9680265B2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7234088U (zh)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CN104810647A (zh) 连接器pin短路连接结构、公头连接器及其加工方法
JP2015204135A (ja) コネクタ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CN102037621B (zh) 连接构件
CN204497439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757260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7052827U (zh) 一种弯角插接连接器
CN202395171U (zh) 桶装端子电源连接器
CN205828685U (zh) 屏蔽接地结构的高压线缆连接器
CN210006981U (zh) 一种发电机线束连接头
CN20757262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9561772U (zh) 一种高频集成式防误插电连接器
CN102456971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3135128U (zh) 一种部分接触件与外壳可靠导通的圆形插座连接器
CN207530173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0866528U (zh) 一种多芯电缆线连接器
CN201570637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204333362U (zh) 具有缆线的探针式连接器
CN104134887B (zh) 用于电子模块的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1, No.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wei Hengru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8 / F, block B, No. 11, Anxiang Bei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