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20137U - 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20137U CN204420137U CN201520088958.0U CN201520088958U CN204420137U CN 204420137 U CN204420137 U CN 204420137U CN 201520088958 U CN201520088958 U CN 201520088958U CN 204420137 U CN204420137 U CN 2044201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hole
- sealing gasket
- aperture
- dynamic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下阀体内安装有动阀芯,下阀体的下部开有进液孔和出液孔,在下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中阀体,在中阀体和下阀体内开有相贯通的卸压通道,卸压通道的上孔口贯通中阀体的上端面,卸压通道的下孔口与出液孔贯通,在中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上阀体,上阀体上安装有线圈,在线圈内安装有动活塞,在动活塞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垫,该第一密封垫的下端呈圆柱形,卸压通道的上孔口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当动活塞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垫将卸压通道上孔口的圆锥形孔封闭。上述结构显著地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为系统的精准运行提供可靠性,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和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阀主要包括线圈、动活塞、上阀体、中阀体、下阀体和动阀芯,其中下阀体内安装有动阀芯,在下阀体的下部开有进液孔和出液孔,在下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中阀体,在所述中阀体和下阀体内开有相贯通的卸压通道,所述卸压通道的上孔口贯通中阀体的上端面,卸压通道的下孔口与下阀体内的出液孔贯通,在中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上阀体,所述上阀体上方安装有线圈,在线圈内安装有动活塞,所述动活塞的下端固定有密封垫,该密封垫正对卸压通道的上孔口,用于将卸压通道密封。
传统的卸压通道密封分为平面密封和锥孔锥形密封两种结构。其中,锥孔锥形密封的阻力大,需要很大的电磁力才能实现开启,只能对压力小于2MPa的进液实现密封,所以国内几乎已经放弃开发。目前常用的是平面密封:卸压通道上孔口处的中阀体上表面呈中间略高、周侧略低的锥形,所述密封垫的底面呈平面封堵在卸压通道的上孔口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材质较软的密封垫上被挤压出一定深度的痕迹,并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痕迹越深,当痕迹深度达到0.2mm时,密封垫对卸压通道上孔口的封堵就失去了作用,从而导致电磁阀失效。再则,由于卸压通道孔口的加工误差和动活塞上下移动时的自动旋转,卸压通道的密封很难实现精准控制。现有的电磁阀,都不能实现理论设计的20000次连续无故障运行。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次数更是远远低于理论设计的精准开关次数。特别是当介质为普通地下水时,使用寿命还达不到3000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上阀体、中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下阀体内安装有动阀芯,下阀体的下部开有进液孔和出液孔,在下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中阀体,在所述中阀体和下阀体内开有相贯通的卸压通道,所述卸压通道的上孔口贯通中阀体的上端面,卸压通道的下孔口与出液孔贯通,在中阀体的上方连接有上阀体,所述上阀体上安装有线圈,在线圈内安装有动活塞,在所述动活塞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垫,该第一密封垫的下端呈圆柱形,所述卸压通道的上孔口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所述第一密封垫下端圆柱形的直径介于圆锥形孔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当动活塞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垫将卸压通道上孔口的圆锥形孔封闭。
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密封垫的下端设计成圆柱形,将卸压通道的上孔口设计成圆锥形,这样使卸压通道的上孔口与第一密封垫采用锥孔圆柱形密封,将传统的平面密封改为环线密封,极大地提高了密封性能;并且当第一密封垫向下移动将卸压通道的上孔口密封时,冲击产生的力将位于环线密封口边缘的尘粒排挤开,在环形密封线下不会压有尘粒,进一步确保第一密封垫的密封效果;这种完全打破传统的锥孔锥型密封设计理念,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从20000万次提高到大于150000次以上,显著地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为系统的精准运行提供极大的可靠性。
在所述下阀体的中部开有竖向的动阀芯孔和连接孔,其中动阀芯孔的上端贯通下阀体的上端面,动阀芯孔的下端与连接孔贯通,所述连接孔与动阀芯孔的中心线重合,连接孔的孔径比动阀芯孔的孔径小,并且该连接孔的上孔口呈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连接孔的下端与出液孔的内孔口贯通,所述动阀芯孔的下端与进液孔的内孔口贯通。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设计结构简单、生产容易、生产成本低。连接孔的上孔口设计成锥形便于在连接孔与动阀芯之间形成锥孔圆柱形密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磁阀的密封效果。
所述动阀芯位于动阀芯孔内,该动阀芯包括芯体、第二密封垫和密封环,其中芯体由同轴的圆环部和圆筒部构成,其中圆环部上开有同轴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敞口朝向圆环部的周侧,在该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环,在所述圆环部的下端中部一体连接有敞口朝下的圆筒部,该圆筒部的外径比圆环部的外径小,在圆筒部的敞口内固定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状,该第二密封垫上部的大圆柱段位于芯体圆筒部的敞口内,所述第二密封垫下部小圆柱段的直径介于连接孔锥形上孔口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在动阀芯与中阀体之间垫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上端与中阀体的底部相抵,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芯体圆筒部的顶面相抵,当动阀芯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下端将连接孔的上孔口封闭、进液孔与出液孔断开。动阀芯的结构简单、生产容易、装卸操作简单。第二密封垫的结构便于在连接孔的上孔口形成锥孔圆柱形密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磁阀的密封效果。
在所述动阀芯内竖向贯穿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伸出圆筒部的顶面,在导向柱的上端固套有螺母,所述导向柱的中部周向延展形成挡环部,该挡环部的上端与第二密封垫的底面相抵;在所述下阀体的中部下端还开有竖向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上端与连接孔的下端贯通,并且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导向孔内。这样设置导向柱和导向孔,便于对动阀芯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使动阀芯对连接孔的密封更加精准。
在所述中阀体与下阀体内还开有相贯通的阻力通道,所述阻力通道的一端与动阀芯孔的上端贯通,阻力通道的另一端与进液孔贯通;在所述中阀体上还开有竖向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上下两端各自贯通中阀体的上下端面。将阻力通道设置在中阀体和下阀体上,而不是设置在动阀芯上,从而延长了动阀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并且当卸压通道卸压时,动阀芯的反应更加灵敏。
在所述阻力通道靠近进液孔的一端安装有竖向的滤筒,所述滤筒的上端与下阀体固定,滤筒的下端伸入进液孔内,在该滤筒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滤孔。设置滤筒不仅可以对进入阻力通道的液体进行过滤,而且将滤筒设置为伸入进液孔内,当进液孔与出液孔连通之后,可以对滤筒外附着的尘粒进行冲刷,使这些尘粒随液体经出液孔排出电磁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阻力通道的防堵功能,进一步确保电磁阀长期稳定地运行。
所述上阀体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圆形筒状的壳体部,在壳体部的上端固定有端盖,所述线圈通过支架、限位套、接线端子、无磁管和无磁化极安装在上阀体上,其中无磁管呈下端敞口的筒状,该无磁管的下端伸入上阀体的下端并固定,在无磁管外自下而上依次套有限位套、支架和接线端子,所述限位套、支架和接线端子均位于壳体部内,所述线圈缠绕在支架上,在所述无磁管内的上端固定有无磁化极,在无磁管内的下部安装有动活塞,在所述动活塞上设有抵紧机构,在抵紧机构的作用下,动活塞向下运动,当线圈通电时,所述动活塞向上运动。线圈和动活塞的安装结构简单,并且上阀体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壳体部,相对于传统的在上阀体上设置分体的外壳用于安装线圈和动阀芯而言,线圈的防水效果更好。
所述动活塞的抵紧机构由加压杆和第二压缩弹簧构成,其中加压杆呈上大下小的阶梯柱状,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在加压杆的下部,在所述动活塞内开有朝上敞口的沉孔,所述加压杆自上而下伸入沉孔内,并且加压杆的上端与无磁化极的下端抵紧。相对于传统设置于动活塞与无磁管之间的拉伸弹簧构成的抵紧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压杆和第二压缩弹簧构成动活塞的抵紧机构,并且该抵紧机构位于无磁化级与动活塞之间,这样对动活塞下行的作用更加准确可靠。
所述第一密封垫自上而下由同轴的螺柱段、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构成,其中小直径段即构成第一密封垫下端的圆柱形,所述小直径段的上端与大直径段一体相连,所述大直径段的直径比小直径段的直径大,在大直径段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螺柱段,所述螺柱段自下而上插入动活塞的下端并与动活塞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垫的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磁阀第一密封垫的下端设计成圆柱形,将卸压通道的上孔口设计成圆锥形孔,这样使卸压通道的上孔口与第一密封垫采用锥孔圆柱形密封,从而显著地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为系统的精准运行提供极大的可靠性,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和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下阀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中阀体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下阀体1、进液孔1a、出液孔1b、动阀芯孔1c、连接孔1d、导向孔1e、动阀芯2、芯体2a、圆筒部2a’、圆环部2a”、密封环2b、第二密封垫2c、第一压缩弹簧3、卸压通道4、圆锥形孔4a、中阀体5、贯通孔5a、上阀体6、壳体部6a、第一密封垫7、螺柱段7a、大直径段7b、小直径段7c、限位套8、动活塞9、沉孔9a、无磁管10、支架11、线圈12、接线端子13、端盖14、无磁化极15、加压杆16、第二压缩弹簧17、阻力通道18、滤筒19、导向柱20和挡环部20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线圈12、上阀体6、中阀体5和下阀体1。所述下阀体1内安装有动阀芯2。在所述下阀体1的下部开有进液孔1a和出液孔1b,本实施例优选该进液孔1a和出液孔1b的中心线是水平布置的。在所述下阀体1的中部开有竖向的动阀芯孔1c和连接孔1d,所述动阀芯孔1c的上端贯通下阀体1的上端面,动阀芯孔1c的下端与连接孔1d贯通。所述连接孔1d与动阀芯孔1c的中心线重合,连接孔1d的孔径比动阀芯孔1c的孔径小,并且该连接孔1d的上孔口呈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连接孔1d的下端与出液孔1b的内孔口贯通,所述动阀芯孔1c的下端与进液孔1a的内孔口贯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动阀芯2位于动阀芯孔1c内,该动阀芯2包括芯体2a、第二密封垫2c和密封环2b。所述芯体2a由同轴的圆环部2a”和圆筒部2a’构成,其中圆环部2a”上开有同轴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敞口朝向圆环部2a”的周侧,在该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环2b。在所述圆环部2a”的下端中部一体连接有敞口朝下的圆筒部2a’,该圆筒部2a’的外径比圆环部2a”的外径小,在圆筒部2a’的敞口内固定有第二密封垫2c。所述第二密封垫2c呈上大下小的圆形台阶柱状,该第二密封垫2c上部的大圆柱段位于芯体2a圆筒部2a’的敞口内,所述第二密封垫2c下部小圆柱段的直径介于连接孔1d锥形上孔口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在所述动阀芯2内竖向贯穿有导向柱20,所述导向柱20的上端伸出圆筒部2a’的顶面,在导向柱20的上端固套有螺母21,所述导向柱20的中部周向延展形成挡环部20a,该挡环部20a的上端与第二密封垫2c的底面相抵。在所述下阀体1的中部下端还开有竖向的导向孔1e,所述导向孔1e的上端与连接孔1d的下端贯通,并且导向柱20的下端伸入导向孔1e内。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下阀体1的上方连接有中阀体5,在动阀芯2与中阀体5之间垫有第一压缩弹簧3,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的上端与中阀体5的底部相抵,第一压缩弹簧3的另一端与芯体2a圆筒部2a’的顶面相抵。当动阀芯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垫2c的下端将连接孔1d的上孔口封闭、进液孔1a与出液孔1b断开。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中阀体5和下阀体1内开有相贯通的卸压通道4。所述卸压通道4的上孔口贯通中阀体5的上端面,并且该卸压通道4的上孔口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4a,卸压通道4的下孔口与出液孔1b贯通。所述卸压通道4还包括第一竖向段、第二竖向段和第一横向段,其中第一竖向段位于下阀体1内,该第一竖向段的下端与出液孔1b的中部贯通。第一竖向段的上端与第二竖向段连通,所述第二竖向段位于中阀体5内,第二竖向段的上端与第一横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横向段水平布置在中阀体5内,第一横向段的另一端与圆锥形孔4a的下端连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卸压通道4上孔口圆锥形孔4a的锥度为40°-179°。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中阀体5与下阀体1内还开有相贯通的阻力通道18,所述阻力通道18的一端与动阀芯孔1c的上端贯通,阻力通道18的另一端与进液孔1a贯通。在所述阻力通道18靠近进液孔1a的一端安装有竖向的滤筒19,所述滤筒19的上端与下阀体1固定,滤筒19的下端伸入进液孔1a内,在该滤筒19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滤孔,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滤筒19上滤孔的孔径为0.5mm。所述阻力通道18包括第一台阶孔、第二台阶孔、第三台阶孔和第二横向段,其中第一台阶孔位于下阀体1内,该第一台阶孔呈上大下小的圆形台阶孔,所述滤筒19自上而下穿过第一台阶孔,并且滤筒19的上端周向延展形成翻边,该翻边卡在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台阶孔位于中阀体5内,该第二台阶孔呈上小下大的台阶孔,并且第二台阶孔下部的大直径孔与第一台阶孔上部的大直径孔中心线重合、孔径相等,在第二台阶孔的大直径孔与第一台阶孔的大直径孔内设有一个管状密封垫,该管状密封垫的下端将滤筒19上端的翻边压紧,管状密封垫内孔的下端与滤筒19的内孔连通,管状密封垫内孔的上端与第二台阶孔上部的小直径孔连通。所述第二台阶孔的上端与第二横向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横向段的另一端与第三台阶孔的上端连通,该第三台阶孔呈上小下大的台阶孔,第三台阶孔的下端与动阀芯孔1c的上端贯通。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所述中阀体5上还开有竖向的贯通孔5a,该贯通孔5a的上下两端各自贯通中阀体5的上下端面。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贯通孔5a有两个分居卸压通道4上孔口的两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中阀体5的上方连接有上阀体6,所述上阀体6上安装有线圈12,在线圈12内安装有动活塞9,在所述动活塞9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垫7,该第一密封垫7的下端呈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垫7下端圆柱形的直径介于卸压通道4圆锥形孔4a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当动活塞9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垫7将卸压通道4上孔口的圆锥形孔4a封闭。所述第一密封垫7自上而下由同轴的螺柱段7a、大直径段7b和小直径段7c构成,其中小直径段7c即构成第一密封垫7下端的圆柱形,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小直径段6a的直径为2.5mm-200mm。所述小直径段7c的上端与大直径段7b一体相连,所述大直径段7b的直径比小直径段7c的直径大,在大直径段7b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螺柱段7a,所述螺柱段7a自下而上插入动活塞9的下端并与动活塞9螺纹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阀体6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圆形筒状的壳体部6a,在壳体部6a的上端固定有端盖14,所述线圈12通过支架11、限位套8、接线端子13、无磁管10和无磁化极15安装在上阀体6上。所述无磁管10呈下端敞口的筒状,该无磁管10的下端伸入上阀体6的下端并固定,在无磁管10外自下而上依次套有限位套8、支架11和接线端子13。所述限位套8、支架11和接线端子13均位于壳体部6a内,所述线圈12缠绕在支架11上,在所述无磁管10内的上端固定有无磁化极15,在无磁管10内的下部安装有动活塞9,在所述动活塞9上设有抵紧机构,在抵紧机构的作用下,动活塞9向下运动,当线圈12通电时,所述动活塞9向上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动活塞9的抵紧机构由加压杆16和第二压缩弹簧17构成,其中加压杆16呈上大下小的阶梯柱状,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7套在加压杆16的下部,在所述动活塞9内开有朝上敞口的沉孔9a,所述加压杆16自上而下伸入沉孔9a内,并且加压杆16的上端与无磁化极15的下端抵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磁阀设计为常闭型电磁阀时,线圈12断电,动活塞9在加压杆16和第二压缩弹簧1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密封垫7将卸压通道4上端的圆锥形孔4a密封,从下阀体1进液孔1a流入的介质经阻力通道18和贯通孔5a流入动阀芯2上方的空间,因卸压通道4被封堵,动阀芯2上方和下方的液体产生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动阀芯2在第一压缩弹簧3的作用下将连接孔1d的上端密封,进液孔1a与出液孔1b断开;
当需要电磁阀供液时,线圈12通电,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动活塞9携带第一密封垫7瞬间向上移动,将卸压通道4的圆锥形孔4a打开,动阀芯2上方空间的压力突然降低,动阀芯2下方进液孔1a的液压远远大于第一压缩弹簧3的压力,动阀芯2在液压作用下向上移动,连接孔1d的上端打开,进液孔1a与出液孔1b连通;
当不需要供液时,线圈12断电,电磁力瞬间下降为零,动活塞9在第二压缩弹簧17的作用下将第一密封垫7向下推,从而将卸压通道4的圆锥形孔4a关闭,动阀芯2上方的压力瞬间增大到完全抵消动阀芯2下方进液孔1a的压力,动阀芯2利用第一压缩弹簧3的弹力向下瞬间移动将连接孔1d的上孔口封闭,进液孔1a与出液孔1b断开。
当电磁阀设计为常开电磁阀时,工作远离与常闭完全相反。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卸压通道的形状,或者改变阻力通道的形状,或者改变动活塞与第一密封垫之间的连接方式,或者改变卸压通道上孔口圆锥形孔的锥度,或者更改第一密封垫下端小直径段的直径等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12)、上阀体(6)、中阀体(5)和下阀体(1),所述下阀体(1)内安装有动阀芯(2),下阀体(1)的下部开有进液孔(1a)和出液孔(1b),在下阀体(1)的上方连接有中阀体(5),在所述中阀体(5)和下阀体(1)内开有相贯通的卸压通道(4),所述卸压通道(4)的上孔口贯通中阀体(5)的上端面,卸压通道(4)的下孔口与出液孔(1b)贯通,在中阀体(5)的上方连接有上阀体(6),所述上阀体(6)上安装有线圈(12),在线圈(12)内安装有动活塞(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活塞(9)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垫(7),该第一密封垫(7)的下端呈圆柱形,所述卸压通道(4)的上孔口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孔(4a),所述第一密封垫(7)下端圆柱形的直径介于圆锥形孔(4a)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当动活塞(9)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垫(7)将卸压通道(4)上孔口的圆锥形孔(4a)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阀体(1)的中部开有竖向的动阀芯孔(1c)和连接孔(1d),其中动阀芯孔(1c)的上端贯通下阀体(1)的上端面,动阀芯孔(1c)的下端与连接孔(1d)贯通,所述连接孔(1d)与动阀芯孔(1c)的中心线重合,连接孔(1d)的孔径比动阀芯孔(1c)的孔径小,并且该连接孔(1d)的上孔口呈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连接孔(1d)的下端与出液孔(1b)的内孔口贯通,所述动阀芯孔(1c)的下端与进液孔(1a)的内孔口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阀芯(2)位于动阀芯孔(1c)内,该动阀芯(2)包括芯体(2a)、第二密封垫(2c)和密封环(2b),其中芯体(2a)由同轴的圆环部(2a”)和圆筒部(2a’)构成,其中圆环部(2a”)上开有同轴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敞口朝向圆环部(2a”)的周侧,在该环形槽内安装有密封环(2b),在所述圆环部(2a”)的下端中部一体连接有敞口朝下的圆筒部(2a’),该圆筒部(2a’)的外径比圆环部(2a”)的外径小,在圆筒部(2a’)的敞口内固定有第二密封垫(2c),所述第二密封垫(2c)呈上大下小的台阶柱状,该第二密封垫(2c)上部的大圆柱段位于芯体(2a)圆筒部(2a’)的敞口内,所述第二密封垫(2c)下部小圆柱段的直径介于连接孔(1d)锥形上孔口的锥顶直径与锥底直径之间,在动阀芯(2)与中阀体(5)之间垫有第一压缩弹簧(3),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的上端与中阀体(5)的底部相抵,第一压缩弹簧(3)的另一端与芯体(2a)圆筒部(2a’)的顶面相抵,当动阀芯(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垫(2c)的下端将连接孔(1d)的上孔口封闭、进液孔(1a)与出液孔(1b)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阀芯(2)内竖向贯穿有导向柱(20),所述导向柱(20)的上端伸出圆筒部(2a’)的顶面,在导向柱(20)的上端固套有螺母(21),所述导向柱(20)的中部周向延展形成挡环部(20a),该挡环部(20a)的上端与第二密封垫(2c)的底面相抵;在所述下阀体(1)的中部下端还开有竖向的导向孔(1e),所述导向孔(1e)的上端与连接孔(1d)的下端贯通,并且导向柱(20)的下端伸入导向孔(1e)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阀体(5)与下阀体(1)内还开有相贯通的阻力通道(18),所述阻力通道(18)的一端与动阀芯孔(1c)的上端贯通,阻力通道(18)的另一端与进液孔(1a)贯通;在所述中阀体(5)上还开有竖向的贯通孔(5a),该贯通孔(5a)的上下两端各自贯通中阀体(5)的上下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力通道(18)靠近进液孔(1a)的一端安装有竖向的滤筒(19),所述滤筒(19)的上端与下阀体(1)固定,滤筒(19)的下端伸入进液孔(1a)内,在该滤筒(19)的下端均匀开设有滤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6)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圆形筒状的壳体部(6a),在壳体部(6a)的上端固定有端盖(14),所述线圈(12)通过支架(11)、限位套(8)、接线端子(13)、无磁管(10)和无磁化极(15)安装在上阀体(6)上,其中无磁管(10)呈下端敞口的筒状,该无磁管(10)的下端伸入上阀体(6)的下端并固定,在无磁管(10)外自下而上依次套有限位套(8)、支架(11)和接线端子(13),所述限位套(8)、支架(11)和接线端子(13)均位于壳体部(6a)内,所述线圈(12)缠绕在支架(11)上,在所述无磁管(10)内的上端固定有无磁化极(15),在无磁管(10)内的下部安装有动活塞(9),在所述动活塞(9)上设有抵紧机构,在抵紧机构的作用下,动活塞(9)向下运动,当线圈(12)通电时,所述动活塞(9)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活塞(9)的抵紧机构由加压杆(16)和第二压缩弹簧(17)构成,其中加压杆(16)呈上大下小的阶梯柱状,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7)套在加压杆(16)的下部,在所述动活塞(9)内开有朝上敞口的沉孔(9a),所述加压杆(16)自上而下伸入沉孔(9a)内,并且加压杆(16)的上端与无磁化极(15)的下端抵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7)自上而下由同轴的螺柱段(7a)、大直径段(7b)和小直径段(7c)构成,其中小直径段(7c)即构成第一密封垫(7)下端的圆柱形,所述小直径段(7c)的上端与大直径段(7b)一体相连,所述大直径段(7b)的直径比小直径段(7c)的直径大,在大直径段(7b)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螺柱段(7a),所述螺柱段(7a)自下而上插入动活塞(9)的下端并与动活塞(9)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8958.0U CN204420137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电磁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8958.0U CN204420137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电磁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20137U true CN204420137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7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8895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20137U (zh) | 2015-02-09 | 2015-02-09 | 电磁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20137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33133A (zh) * | 2015-02-09 | 2015-05-20 | 张少华 | 通用电磁阀 |
CN105114686A (zh) * | 2015-08-25 | 2015-12-02 | 无锡阳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换向电磁阀 |
CN108444721A (zh) * | 2018-03-06 | 2018-08-24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通道气体切换装置 |
CN110159830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扬州科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三孔固定的稳定电磁阀 |
CN111075980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有手动控制功能的双稳态电磁阀 |
-
2015
- 2015-02-09 CN CN201520088958.0U patent/CN20442013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33133A (zh) * | 2015-02-09 | 2015-05-20 | 张少华 | 通用电磁阀 |
CN105114686A (zh) * | 2015-08-25 | 2015-12-02 | 无锡阳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换向电磁阀 |
CN108444721A (zh) * | 2018-03-06 | 2018-08-24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通道气体切换装置 |
CN110159830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扬州科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三孔固定的稳定电磁阀 |
CN111075980A (zh) * | 2019-12-09 | 2020-04-28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有手动控制功能的双稳态电磁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20137U (zh) | 电磁阀 | |
CN107504195A (zh) | 一种高温长寿命排碱阀 | |
CN206992160U (zh) | 电池盖板结构 | |
CN201396474Y (zh) | 常闭型电磁阀 | |
CN104633133A (zh) | 通用电磁阀 | |
CN203655229U (zh) | 海洋深井管柱压差式泄压阀 | |
CN211820752U (zh) | 一种带密封结构的流体排渣阀门结构 | |
CN202790593U (zh) | 高温平衡式截止阀 | |
CN204062104U (zh) | 一种通海阀 | |
CN209020642U (zh) | 一种喷泉的喷头自动升降装置 | |
CN203363367U (zh) | 一种顺流闭合式电磁阀 | |
CN208281527U (zh) | 一种阀盖可拆卸的节流阀 | |
CN203240038U (zh) | 一种机械式常闭阀 | |
CN221610600U (zh) | 一种密封阀 | |
CN201635998U (zh) | 伸缩式水泵底阀 | |
CN215332770U (zh) | 一种双向背压阀 | |
CN204062063U (zh) | 一种用于户外高压组合电器的气体单向阀 | |
CN204611011U (zh) | 浮筒式排气阀 | |
CN204533554U (zh) | 一种用于消防给水的过滤式浮动型电磁阀结构 | |
CN211010096U (zh) | 一种垂直式控制液面高度底部进液浮球阀 | |
CN204834742U (zh) | 一种蓄电池灌酸用控制装置 | |
CN212868628U (zh) | 限流器 | |
CN204025857U (zh) | 一种自动浮球开关装置 | |
CN220470635U (zh) | 一种耐高压油箱隔离阀 | |
CN221257815U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出水结构以及出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