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2758U - 立辊轧机 - Google Patents
立辊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12758U CN204412758U CN201420812790.9U CN201420812790U CN204412758U CN 204412758 U CN204412758 U CN 204412758U CN 201420812790 U CN201420812790 U CN 201420812790U CN 204412758 U CN204412758 U CN 204412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ned shaft
- bevel gear
- roll
- supporting mechanism
- slide 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辊轧机,包括轧机机体和动力系统,轧机机体包括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还包括呈V字形布局的第一滑槽机构和第二滑槽机构,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箱和第二锥齿轮箱,第一锥齿轮箱内包括第一花键轴,第二锥齿轮箱内包括第二花键轴,第一花键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轧辊传动连接,第二花键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二轧辊传动连接,第一花键轴轴向与第一滑槽机构滑动方向平行,第二花键轴轴向与第二滑槽机构滑动方向平行,动力系统输出端通过主联轴器与第二花键轴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二花键轴之间通过同步联轴器连接。使两根轧辊调节间距时,不会发生花键轴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省略用于过度的大长度输出连接轴,使立辊轧机占地面积大大减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轧制,具体的是一种立辊轧机。
背景技术
在轧钢生产线上会用到立辊轧机,立辊轧机包括两根竖向的轧辊。其工作时,辊道将轧件输送到立辊轧机的两根竖向轧辊之间,轧辊对轧件左右两侧施加来横向挤压,实现轧制作业。
如图1所示为一种安装在轧制线上的传统立辊轧机的主视示意图,其包括轧机主体1和动力系统3。轧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对轧件两侧施加轧制压力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轧机主体1下方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花键轴31和第二花键轴32,第一花键轴31和第二花键轴32轴向均为水平设置。动力系统3包括大型电机36和减速机37,其动力通过输出连接轴39传递给第二花键轴32,第二花键轴32通过同步联轴器与第一花键轴31连接。第一花键轴31和第二花键轴32再分别通过各自锥齿轮箱中对应的锥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
轧制线运作时,轧机主体1前方的辊道将轧件送入轧机中,辊道设置有呈V字形布局的成对的辊体,即如图1所示的左侧的第一辊体15与右侧的第二辊体16上表面呈V字形布局,轧件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位于V字形的中间位置,当辊道上面的轧件来料具有不同的宽度尺寸时,轧件在辊道上表面会处于不同的高度。
为了使不同宽度尺寸的轧件进入轧机时均能正确进入轧辊的轧制位置,就需要对轧辊的间距和高度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现有的立辊轧机其轧机主体1中设置有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利用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可以调整两根竖向的轧辊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的滑动方向分别与辊道第一辊体15和第二辊体16的V字形布局相对应,即是如图1所示,左侧的第一滑槽机构11滑动方向与第一辊体15上表面平行,右侧的第二滑槽机构12滑动方向与第二辊体16上表面平行。当调整两根轧辊的间距时,也同时调整了轧辊的高度,使轧辊始终与来料位置相适应。
然而由于上述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的V字形布局设计,在调整两根轧辊的间距时,每根轧辊及其对应的锥齿轮箱同时会发生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花键轴为了保证与锥齿轮箱的传动连接也会跟着发生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但大型电机36和变速器37的安装高度不变,这就需要输出连接轴39长度方向具有非常长的尺寸才能保证输出连接轴39的偏转角控制在2°的有效范围内,因此带来立辊轧机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辊轧机,保留原有的利用滑槽机构调节轧辊间距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直接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花键轴连接,省略用于过度的大长度输出连接轴,使立辊轧机占地面积大大减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立辊轧机,包括轧机机体和动力系统,所述轧机机体包括用于实现轧件左右侧面轧制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用于调整第一轧辊与第二轧辊之间间距的第一滑槽机构和第二滑槽机构,所述第一滑槽机构与第二滑槽机构布局成V字形;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箱和第二锥齿轮箱,所述第一锥齿轮箱内包括第一花键轴,第二锥齿轮箱内包括第二花键轴,所述第一锥齿轮箱和第二锥齿轮箱内还分别设置有锥齿轮组,第一花键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轧辊传动连接,第二花键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二轧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花键轴轴向与第一滑槽机构滑动方向平行,第二花键轴轴向与第二滑槽机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动力系统输出端通过主联轴器与第二花键轴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二花键轴之间通过同步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设置在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机架上;所述第一花键轴与第一支撑机构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花键轴与第二支撑机构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均包括成对的两个惰辊,所述第一花键轴置于第一支撑机构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一花键轴轴向与第一支撑机构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所述第二花键轴置于第二支撑机构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二花键轴轴向与第二支撑机构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惰辊均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输出端与第二花键轴通过主联轴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立辊轧机,使第一花键轴和第二花键轴的轴向设计成与辊道辊体上表面相适应的V字型布局,使两根轧辊调节间距时,不会发生花键轴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因此,保留原有的利用滑槽机构调节轧辊间距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直接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花键轴连接,省略用于过度的大长度输出连接轴,使立辊轧机占地面积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立辊轧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辊轧机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支撑机构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轧机机体1、第一滑槽机构11、第二滑槽机构12、第一锥齿轮箱13、第二锥齿轮箱14、动力系统3、第一花键轴31、第二花键轴32、同步联轴器35、电机36、减速机37、主联轴器38、第一支撑机构41、第一支撑机构惰辊411、第二支撑机构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立辊轧机,包括轧机机体1和动力系统3,所述轧机机体1包括用于实现轧件左右侧面轧制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用于调整第一轧辊与第二轧辊之间间距的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所述第一滑槽机构11与第二滑槽机构12布局成V字形;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所述第一锥齿轮箱13内包括第一花键轴31,第二锥齿轮箱14内包括第二花键轴32,所述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内还分别设置有锥齿轮组,第一花键轴31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轧辊传动连接,第二花键轴32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二轧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花键轴31轴向与第一滑槽机构11滑动方向平行,第二花键轴32轴向与第二滑槽机构12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动力系统3输出端通过主联轴器38与第二花键轴32连接,第一花键轴31与第二花键轴32之间通过同步联轴器35连接。
如图2所示实施例,本立辊轧机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用于实现对轧件左右侧面施加轧制压力。动力系统3是为轧机动作提供动力,即是为第二花键轴32提供旋转动力,例如动力系统3可以是采用柴油发动机经减速箱减速后与第二花键轴32连接,又例如,动力系统3可以是包括电机36和减速机37,所述电机36输出轴与减速机37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37输出端与第二花键轴32通过主联轴器38连接。
轧机机体1的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与传统立辊轧机相同,即左侧的第一滑槽机构11滑动方向与辊道左侧的第一辊体15上表面平行,右侧的第二滑槽机构12滑动方向与辊道右侧的第二辊体16上表面平行,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呈V字形布局。像传统立辊轧机一样,当辊道送来的轧件具有不同的宽度尺寸时,轧件会处于不同的高度,利用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可以同时调整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间距和高度,可以使轧辊始终与轧件位置相适应。
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内部分别包括第一花键轴31和第一花键轴32以及配套的锥齿轮组,其主要用于将动力系统3的输出动力传递给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即是,动力系统3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花键轴32和第一花键轴31,然后再像传统立辊轧机一样,第一花键轴31通过锥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轧辊,第二花键轴32通过锥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轧辊。
当通过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调整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间距时,每根轧辊对应的锥齿轮箱也会跟着沿滑槽机构的滑动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由于本立辊轧机的第一花键轴31轴向与第一滑槽机构11滑动方向平行,第二花键轴32轴向与第二滑槽机构12滑动方向平行,使得锥齿轮箱可以随时与花键轴形成传动连接,而不会引起花键轴高度方向的位置变化。花键轴与动力系统3输出端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以不需要像图1所示的传统轧机通过一根相当长的输出连接轴39来连接动力系统3输出端和第二花键轴32,从而克服传统立辊轧机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当本轧机的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滑动到最大开度时,有可能出现花键轴在同步联轴器35位置处悬臂过长,引起花键轴偏载挠曲及设备震动的问题,为了加强设备的稳定性,优选的,可以是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设置在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机架上;所述第一花键轴31与第一支撑机构41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花键轴32与第二支撑机构42滚动连接。
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分别用于支撑起第一花键轴31和第二花键轴32,由于设备运转时花键轴会发生旋转,因此花键轴与支撑机构采用滚动连接,所谓的滚动连接即是使花键轴得到支撑机构的支撑,同时又能自由转动,例如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上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花键轴31和第二花键轴3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的轴承内。
优选的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均包括成对的两个惰辊,所述第一花键轴31置于第一支撑机构41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一花键轴31轴向与第一支撑机构41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所述第二花键轴32置于第二支撑机构42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二花键轴32轴向与第二支撑机构42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
例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将第一花键轴31端部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机构惰辊411上,当花键轴旋转时,两个第一支撑机构惰辊411可以跟着第一花键轴31一起旋转,而不会对第一花键轴31形成阻碍。惰辊的形状可以是采用鼓形辊,也可以采用圆柱形。
Claims (5)
1.立辊轧机,包括轧机机体(1)和动力系统(3),所述轧机机体(1)包括用于实现轧件左右侧面轧制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用于调整第一轧辊与第二轧辊之间间距的第一滑槽机构(11)和第二滑槽机构(12),所述第一滑槽机构(11)与第二滑槽机构(12)布局成V字形;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所述第一锥齿轮箱(13)内包括第一花键轴(31),第二锥齿轮箱(14)内包括第二花键轴(32),所述第一锥齿轮箱(13)和第二锥齿轮箱(14)内还分别设置有锥齿轮组,第一花键轴(31)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轧辊传动连接,第二花键轴(32)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二轧辊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键轴(31)轴向与第一滑槽机构(11)滑动方向平行,第二花键轴(32)轴向与第二滑槽机构(12)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动力系统(3)输出端通过主联轴器(38)与第二花键轴(32)连接,第一花键轴(31)与第二花键轴(32)之间通过同步联轴器(3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辊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设置在与地面固定连接的机架上;所述第一花键轴(31)与第一支撑机构(41)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花键轴(32)与第二支撑机构(42)滚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均包括成对的两个惰辊,所述第一花键轴(31)置于第一支撑机构(41)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一花键轴(31)轴向与第一支撑机构(41)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所述第二花键轴(32)置于第二支撑机构(42)的两个惰辊上,且第二花键轴(32)轴向与第二支撑机构(42)的两个惰辊的轴向分别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1)和第二支撑机构(42)的惰辊均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3)包括电机(36)和减速机(37),所述电机(36)输出轴与减速机(37)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37)输出端与第二花键轴(32)通过主联轴器(38)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12790.9U CN204412758U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立辊轧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12790.9U CN204412758U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立辊轧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12758U true CN204412758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6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12790.9U Active CN204412758U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立辊轧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12758U (zh) |
-
2014
- 2014-12-18 CN CN201420812790.9U patent/CN2044127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7904B (zh) | 轧机用三辊定心装置 | |
CN105151635A (zh) | 一种用于钢管输送的辊道装置 | |
CN202729352U (zh) | 堆垛机下横梁被动轮偏心装置 | |
CN204412758U (zh) | 立辊轧机 | |
CN205010877U (zh) | 一种钢管输送辊道 | |
CN205056630U (zh) | 圆管变方管柔性成型机组 | |
CN204324164U (zh) | 一种保温板输送辊筒 | |
CN105035777A (zh) | 一种旋转装置 | |
CN204545489U (zh) | 一种用于铣削轧辊端部梅花头的装置 | |
CN204954004U (zh) | 一种铣边机对中梁装置 | |
CN104815855B (zh) | 一种热轧板坯头自动化导引装置 | |
CN203621117U (zh) | 轧钢用导辊装置 | |
CN103272893B (zh) | 一种悬臂式矫直机 | |
CN203076337U (zh) | 立式轧机 | |
CN204211002U (zh) | 一种金属板输送辊筒 | |
CN202192100U (zh) | 轧机用三辊定心装置 | |
CN203076331U (zh) | 水平轧机 | |
CN202824143U (zh) | 一种穿轧机轧辊调节机构 | |
CN210479909U (zh) | 一种磨粉机下料输送结构 | |
CN206588543U (zh) | 一种自调试滚动架 | |
CN214651654U (zh) | 导向转盘装置 | |
CN205217673U (zh) | 碳滑板托架滚弯机 | |
CN205290269U (zh) | 压力机机身焊接专用装置 | |
CN204035390U (zh) | 一种夹送辊及其减速机 | |
CN203992101U (zh) | 一种送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1 Address after: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after: Double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before: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