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1699U -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1699U
CN204411699U CN201520084443.3U CN201520084443U CN204411699U CN 204411699 U CN204411699 U CN 204411699U CN 201520084443 U CN201520084443 U CN 201520084443U CN 204411699 U CN204411699 U CN 204411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wk
robot
under
articulated
lower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44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NGDONG CHUANGXIA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NGDONG CHUANGXIA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NGDONG CHUANGXIA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NGDONG CHUANGXIANG 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844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1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1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16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包括可在鹰形态和机器人形态之间变换的变形体;在鹰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鹰头、鹰身、鹰侧翼、鹰后翼、鹰尾巴、鹰尾翼、鹰腹和鹰下肢;鹰头通过一连杆与鹰身连接,且在连杆的支撑下罩在鹰身的上方;鹰侧翼有两个,分别铰接于鹰身中部两侧;鹰后翼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鹰身后方两侧,两个鹰后翼分别通过一个后翼连接件连接于鹰身上部两侧;鹰尾巴卡接于连杆上,鹰尾翼卡接于鹰尾巴上;鹰下肢铰接于鹰身下部两侧;鹰腹连接于鹰下肢上部,罩住鹰身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其变换性大,趣味性强,而且变换操作性强,能够持续激发小朋友的玩乐乐趣,提高小朋友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玩具,尤其是指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变形玩具很多,但这些现有的变形玩具往往是单一的形态进行变形,如机器人形态变换成另一种机器人形态,缺乏趣味性,有些机器人的结构通常设计得比较复杂,外形传统缺乏新意,变形过程繁琐,小朋友难于独立操作完成变形过程,变形后的形态也较为单一,难于获得小朋友的长期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趣味性强、可转换形态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可从动物形态变成机器人形态,或机器人形态变成动物形态,变形可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包括可在鹰形态和机器人形态之间变换的变形体;在鹰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鹰头、鹰身、鹰侧翼、鹰后翼、鹰尾巴、鹰尾翼、鹰腹和鹰下肢;鹰头通过一连杆与鹰身连接,且在连杆的支撑下罩在鹰身的上方;鹰侧翼有两个,分别铰接于鹰身中部两侧;鹰后翼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鹰身后方两侧,两个鹰后翼分别通过一个后翼连接件连接于鹰身上部两侧;鹰尾巴卡接于连杆上,鹰尾翼卡接于鹰尾巴上;鹰下肢铰接于鹰身下部两侧;鹰腹连接于鹰下肢上部,罩住鹰身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鹰身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躯干,鹰身的下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所述机器人头的底部 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鹰头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背甲;所述连杆包括至少三节依次铰接的杆组,连杆的一端铰接于鹰身的后方,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鹰头下后方的舱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鹰侧翼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裙甲,鹰侧翼的两侧形状相同,鹰侧翼的端部铰接于鹰身中部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后翼连接件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下肢,鹰后翼为机器人形态下的腿部翅膀装饰,所述后翼连接件由依次铰接的机器人大腿、机器人小腿和机器人脚组成,机器人大腿旋转连接于鹰身上部的侧面,鹰后翼铰接于机器人小腿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鹰下肢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上肢,其包括依次铰接的关节连接件、鹰大腿、鹰小腿和鹰爪,关节连接件铰接于鹰身下部侧面;
所述关节连接件、鹰大腿、鹰小腿和鹰爪分别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关节、机器人大臂、机器人小臂和机器人护手。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铰接环和第二铰接环,其中,第一铰接环铰接于鹰身下部侧面,第二铰接环与鹰大腿端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鹰腹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甲,其包括左腹壳和右腹壳,分别对应机器人形态下的左肩甲和右肩甲,左腹壳和右腹壳分别位于鹰身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于同侧鹰下肢的关节连接件上,左腹壳和右腹壳的相对侧面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榫和卡槽。
进一步地,在机器人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机器人头、机器人躯干、机器人背甲、机器人裙甲、机器人肩甲、机器人上肢、机器人下肢和腿部翅膀装饰;其中,机器人躯干的上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所述机器人头的底部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机器人背甲通过一连杆与机器人躯干连接,且在连杆的支撑下罩在机器人躯干的背面;机器人裙甲有两个,分别铰接于机器人躯干中部两侧;机器人上肢铰接于机器人躯干上部两侧;机器人肩甲铰接于机器人上肢上;机器人下肢铰接于机 器人躯干下方两侧;腿部翅膀装置铰接于机器人下肢的侧面;
其中,机器人躯干为鹰形态下的鹰身,且方向上下颠倒;机器人背甲为鹰形态下的鹰头;机器人裙甲为鹰形态下的鹰侧翼;机器人肩甲为鹰形态下的鹰腹;机器人上肢为鹰形态下的鹰下肢;机器人下肢为鹰形态下的后翼连接件;腿部翅膀装饰为鹰形态下的鹰后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可通过各部件之间的位置替换、旋转、拉伸等等操作手段,来调整鹰形态或机器人形态的肢体,当在鹰形态时,将机器人上肢合拢形成鹰下肢,将机器人肩甲合拢形成鹰腹,机器人头可巧妙地收入鹰身下后方的空腔之中,机器人下肢也可以通过旋转移位调整成鹰后翼的支撑部件,增加了变形的乐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的独特之处在于动物形态和机器人形态之间的变形转换结构的巧妙设计,其变换性大,趣味性强,而且变换操作性强,能够持续激发小朋友的玩乐乐趣,提高小朋友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的鹰形态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的鹰形态的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从鹰形态变形成机器人形态的变形过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的机器人形态的组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的机器人形态的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包括可在鹰形态和机器人形态之间变换的变形体。在鹰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鹰头11、鹰身12、鹰侧翼13、鹰后翼14、鹰尾巴15、鹰尾翼16、鹰腹 17和鹰下肢18;鹰头11通过一连杆110与鹰身12连接,且在连杆110的支撑下罩在鹰身12的上方;鹰侧翼13有两个,分别铰接于鹰身12中部两侧;鹰后翼14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鹰身12后方两侧,两个鹰后翼14分别通过一个后翼连接件19连接于鹰身12上部两侧;鹰尾巴15卡接于连杆110上,鹰尾翼16卡接于鹰尾巴15上;鹰下肢18铰接于鹰身12下部两侧;鹰腹17连接于鹰下肢18上部,罩住鹰身12底部。
参照图1至图5,所述鹰身12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躯干22,鹰身12的下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20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202,所述机器人头20的底部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具体地,空腔的下方开口处旋转连接有一底座201,可在空腔的下方开口处旋转为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所述机器人头2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201上。所述舱盖202的上端与鹰身12铰接,舱盖202的下端为自由端。在鹰形态下,底座201旋转到竖直位置,机器人头20收纳于空腔内;舱盖202盖住空腔后方开口,仅留出空腔下方开口,使机器人头20卡在空腔内。在机器人形态下,底座201旋转到水平位置,机器人头20从空腔中旋转翻出,露出于空腔外部,舱盖202的自由端顶住底座201后方,使之固定于水平位置;此时,需将鹰身12上下颠倒,鹰身12的下方成为机器人躯干22的上方,鹰身12的上方成为机器人躯干22的下方。
所述鹰头11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背甲21。所述连杆110包括至少三节依次铰接的杆组,连杆110的一端铰接于鹰身12的后方,连杆110的另一端铰接于鹰头11下后方的舱盖202上。在鹰形态下,连杆110的各杆组展开成直线,为鹰头11提供支撑,使之罩在鹰身12正上方;在机器人形态下,连杆110的各杆组折叠收缩,使鹰头11罩在鹰身12背面,形成机器人背甲21。
所述鹰侧翼13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裙甲23,鹰侧翼13的两侧形状相同,鹰侧翼13的端部铰接于鹰身12中部侧面。在鹰形态下,鹰侧翼13垂向鹰身12下方,作为翅膀;在机器人形态下,由于鹰身12上下颠倒形成机器人躯干22,翻转鹰侧翼13使之垂向鹰身12上方(即机器人躯干22下方),形成 机器人裙甲23。
所述后翼连接件19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下肢29,鹰后翼14为机器人形态下的腿部翅膀装饰24,所述后翼连接件19由依次铰接的机器人大腿291、机器人小腿292和机器人脚293组成,机器人大腿291旋转连接于鹰身12上部的侧面,鹰后翼14铰接于机器人小腿292的侧面。具体地,鹰身12上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可前后360°旋转的转接件290,所述转接件290的端部与机器人大腿291铰接,使机器人大腿291能以转接件290为轴心前后摆动,还能以转接件290的端部为轴心向左右两侧分开或并拢。在鹰形态下,两条机器人大腿291以转接件290为轴心摆动到鹰身12后方,并向中部并拢,机器人小腿292和机器人脚293依次折叠收缩,使鹰后翼14的位置调整到鹰身12的后方两侧,同时鹰后翼14朝向鹰身12上方设置。在机器人形态下,机器人大腿291以转接件290为轴心摆动到朝向鹰身12上方,机器人小腿292和机器人脚293依次展开,由于鹰身12上下颠倒形成机器人躯干22,后翼连接件19则形成机器人下肢29,鹰后翼14则成为腿部翅膀装饰24。
所述鹰下肢18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上肢28,其包括依次铰接的关节连接件181、鹰大腿182、鹰小腿183和鹰爪184,关节连接件181铰接于鹰身12下部侧面。所述关节连接件181包括两个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铰接环和第二铰接环,其中,第一铰接环铰接于鹰身12下部侧面,第二铰接环与鹰大腿182端部铰接,使得鹰下肢18能够在鹰身12下方以第一铰接环为轴心旋转,向左右两侧分开或向中部并拢;还使得鹰大腿182能够以第二铰接环为轴心向左右两侧摆动,且能够以第一铰接环和第二铰接环的连接处为轴心360°旋转。所述关节连接件181、鹰大腿182、鹰小腿183和鹰爪184依次对应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关节281、机器人大臂282、机器人小臂283和机器人护手284。具体地,鹰爪184铰接于鹰小腿183的中部,鹰小腿183的末端还连接有机器人拳头。在鹰形态下,两条鹰下肢18分别以各自的第一铰接环为轴心旋转,向中部并拢;鹰爪184旋转到鹰小腿183的下方,遮挡住机器人拳头。在机器人形态下,鹰身12上下颠倒形成机器人躯干22,鹰下肢18则以第一铰接环为 轴心旋转到鹰身12侧面,形成机器人上肢28;此时,鹰大腿182能够以第二铰接环为轴心向左右两侧摆动,且能够以第一铰接环和第二铰接环的连接处为轴心360°旋转,关节连接件181成为机器人肩关节281,鹰大腿182成为机器人大臂282;鹰爪184则旋转到鹰小腿183的侧面,露出鹰小腿183底部的机器人拳头,鹰小腿183成为机器人小臂283,鹰爪184成为机器人护手284。
所述鹰腹17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甲27,其包括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分别对应机器人形态下的左肩甲271和右肩甲272,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分别位于鹰身12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于同侧鹰下肢18的关节连接件181上,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的相对侧面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榫和卡槽。具体地,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分别铰接于同侧鹰下肢18的第二铰接环上。在鹰形态下,两条鹰下肢18向鹰身12下方中部并拢,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也向中部并拢,并通过卡榫和卡槽相互装配固定,共同形成鹰腹17。在机器人形态下,鹰身12上下颠倒形成机器人躯干22,两条鹰下肢18分别向左右两侧分开,成为机器人上肢28,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也分别向左右两侧分开,分别成为左肩甲271和右肩甲272。
所述鹰尾巴15和鹰尾翼16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武器道具。具体地,鹰尾翼16设计为狭长的羽毛形,鹰尾巴15设置为喇叭形。在鹰形态下,鹰尾巴15卡接于展开状态的连杆110下部,鹰尾翼16卡接于鹰尾巴15上方。在机器人形态下,鹰尾翼16和鹰尾巴15依次取下,安装到机器人拳头上,鹰尾翼16成为剑,鹰尾巴15成为喇叭。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机器人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机器人头20、机器人躯干22、机器人背甲21、机器人裙甲23、机器人肩甲27、机器人上肢28、机器人下肢29和腿部翅膀装饰24。其中,机器人躯干22的上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20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202,所述机器人头20的底部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机器人背甲21通过一连杆110与机器人躯干22连接,且在连杆110的支撑下罩在机器人躯干22的背面;机器人裙甲23有两个,分别铰接于机器人躯干22中部两侧;机器人上肢28铰接于机 器人躯干22上部两侧;机器人肩甲27铰接于机器人上肢28上;机器人下肢29铰接于机器人躯干22下方两侧;腿部翅膀装置铰接于机器人下肢29的侧面。
具体而言,机器人躯干22为鹰形态下的鹰身12,且方向上下颠倒;机器人背甲21为鹰形态下的鹰头11;机器人裙甲23为鹰形态下的鹰侧翼13;机器人肩甲27为鹰形态下的鹰腹17;机器人上肢28为鹰形态下的鹰下肢18;机器人下肢29为鹰形态下的后翼连接件19;腿部翅膀装饰24为鹰形态下的鹰后翼14。
以下介绍下变形玩具从图1所示的鹰形态变形成图4所示的机器人形态的过程:
S1、将鹰尾翼16和鹰尾巴15依次取下。 
S2、将鹰身12上下颠倒,形成机器人躯干22;此时,鹰身12的下方成为机器人躯干22的上方,鹰身12的上方成为机器人躯干22的下方。
S2、将连杆110的各杆组折叠收缩,使鹰头11罩在鹰身12背面,形成机器人背甲21。
S3、将机器人大腿291以转接件290为轴心摆动到朝向鹰身12上方,机器人小腿292和机器人脚293依次展开;此时,后翼连接件19形成机器人下肢29,鹰后翼14则成为腿部翅膀装饰24。
S4、翻转鹰侧翼13使之垂向鹰身12上方(即机器人躯干22下方),形成机器人的裙甲23。
S5、将鹰下肢18以第一铰接环为轴心旋转到鹰身12侧面,形成机器人上肢28;此时,关节连接件181成为机器人肩关节281,鹰大腿182成为机器人大臂282;同时,将左腹壳171和右腹壳172分别向左右两侧分开,分别形成左肩甲271和右肩甲272。
S6、将鹰爪184旋转到鹰小腿183的侧面,露出鹰小腿183底部的机器人拳头;此时,鹰小腿183成为机器人小臂283,鹰爪184成为机器人护手284。
S7、打开机器人躯干22上后方的舱盖202,将底座201旋转到水平位置,将机器人头20从空腔中旋转翻出,露出于空腔外部;闭合舱盖202,用舱盖 202的自由端顶住底座201后方,使之固定于水平位置。
S8、将鹰尾巴15和鹰尾翼16分别安装到两个机器人拳头上;此时,鹰尾翼16成为剑,鹰尾巴15成为喇叭。
至此,即完成鹰形态转变成机器人形态的过程。变形过程为可逆过程,也可以反向操作将机器人形态转换成鹰形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鹰形态和机器人形态之间变换的变形体;在鹰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鹰头、鹰身、鹰侧翼、鹰后翼、鹰尾巴、鹰尾翼、鹰腹和鹰下肢;鹰头通过一连杆与鹰身连接,且在连杆的支撑下罩在鹰身的上方;鹰侧翼有两个,分别铰接于鹰身中部两侧;鹰后翼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鹰身后方两侧,两个鹰后翼分别通过一个后翼连接件连接于鹰身上部两侧;鹰尾巴卡接于连杆上,鹰尾翼卡接于鹰尾巴上;鹰下肢铰接于鹰身下部两侧;鹰腹连接于鹰下肢上部,罩住鹰身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鹰身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躯干,鹰身的下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所述机器人头的底部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鹰头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背甲;所述连杆包括至少三节依次铰接的杆组,连杆的一端铰接于鹰身的后方,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鹰头下后方的舱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鹰侧翼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裙甲,鹰侧翼的两侧形状相同,鹰侧翼的端部铰接于鹰身中部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翼连接件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下肢,鹰后翼为机器人形态下的腿部翅膀装饰,所述后翼连接件由依次铰接的机器人大腿、机器人小腿和机器人脚组成,机器人大腿旋转连接于鹰身上部的侧面,鹰后翼铰接于机器人小腿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鹰下肢为 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上肢,其包括依次铰接的关节连接件、鹰大腿、鹰小腿和鹰爪,关节连接件铰接于鹰身下部侧面;
所述关节连接件、鹰大腿、鹰小腿和鹰爪分别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关节、机器人大臂、机器人小臂和机器人护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铰接环和第二铰接环,其中,第一铰接环铰接于鹰身下部侧面,第二铰接环与鹰大腿端部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鹰腹为机器人形态下的机器人肩甲,其包括左腹壳和右腹壳,分别对应机器人形态下的左肩甲和右肩甲,左腹壳和右腹壳分别位于鹰身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于同侧鹰下肢的关节连接件上,左腹壳和右腹壳的相对侧面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榫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机器人形态下,所述变形体包括机器人头、机器人躯干、机器人背甲、机器人裙甲、机器人肩甲、机器人上肢、机器人下肢和腿部翅膀装饰;其中,机器人躯干的上后方设有一用于容纳机器人头的空腔,空腔的后方开口处设有舱盖,所述机器人头的底部旋转连接于空腔的下方开口处;机器人背甲通过一连杆与机器人躯干连接,且在连杆的支撑下罩在机器人躯干的背面;机器人裙甲有两个,分别铰接于机器人躯干中部两侧;机器人上肢铰接于机器人躯干上部两侧;机器人肩甲铰接于机器人上肢上;机器人下肢铰接于机器人躯干下方两侧;腿部翅膀装置铰接于机器人下肢的侧面;
其中,机器人躯干为鹰形态下的鹰身,且方向上下颠倒;机器人背甲为鹰形态下的鹰头;机器人裙甲为鹰形态下的鹰侧翼;机器人肩甲为鹰形态下的鹰腹;机器人上肢为鹰形态下的鹰下肢;机器人下肢为鹰形态下的后翼连接件;腿部翅膀装饰为鹰形态下的鹰后翼。
CN201520084443.3U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1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4443.3U CN204411699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4443.3U CN204411699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1699U true CN204411699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44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1699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16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613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变形玩具
CN110757511A (zh) * 2019-11-11 2020-02-07 路邦科技授权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上躯体组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613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变形玩具
CN110757511A (zh) * 2019-11-11 2020-02-07 路邦科技授权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上躯体组装方法
CN110757511B (zh) * 2019-11-11 2022-10-04 路邦科技授权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上躯体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1699U (zh) 一种鹰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203789571U (zh) 一种人体模特
CN206063784U (zh) 一种飞机变形玩具
CN105056544B (zh) 仿生玩具手
CN204411695U (zh) 一种蜂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204411704U (zh) 一种鳄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207694262U (zh) 组合变形玩具
CN203389328U (zh) 一种拉线玩偶及应用该拉线玩偶的玩偶玩具组合
CN204411698U (zh) 一种狐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107737456A (zh) 组合变形玩具
CN204411708U (zh) 一种猪形及兔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组合
CN205198962U (zh) 一种单人操控仿真机械恐龙
CN203842303U (zh) 变形玩具
CN205924978U (zh) 一种汽车变形玩具
CN203043537U (zh) 一种新型机器人益智玩具
CN204411706U (zh) 一种狐形及羊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组合
CN204411697U (zh) 一种羊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204411705U (zh) 一种鳄形及虾形机器人变形玩具组合
CN201735176U (zh) 组合式机器人玩具(三)
CN203763844U (zh) 变形玩具
CN103143174A (zh) 一种卡片式变形玩具
CN116407852B (zh) 一种越野车变形玩具
CN204522281U (zh) 一种虾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CN206492203U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04411703U (zh) 一种兔形机器人变形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