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6889U -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6889U
CN204386889U CN201420868131.7U CN201420868131U CN204386889U CN 204386889 U CN204386889 U CN 204386889U CN 201420868131 U CN201420868131 U CN 201420868131U CN 204386889 U CN204386889 U CN 204386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ump assembly
opening
via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81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冰
魏会军
杨欧翔
苏昭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81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6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6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68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气缸(2),所述气缸(2)的缸壁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多个流通孔;多个所述流通孔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进液孔(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出液孔(11)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体组件,由于流通孔沿贯穿气缸的缸壁厚度方向布置,使得冷却介质在流经流通孔时吸收气缸的缸壁热量,泵体工作腔的外壁面为压缩腔内壁,对流换热系数也最高,进而确保了对压缩腔内壁的降温效果;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体由出液孔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体组件,有效确保了气缸的压缩腔内壁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压缩指数,降低了功耗,提高了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转子压缩机中,泵体组件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吸气温度较低,压缩过程基本为过热压缩,从而致使压缩功率高,制冷系统性能降低。
泵体冷却技术,即通过对泵体降温,改变泵体工作腔的壁面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指数,使压缩过程更接近等温过程,达到降低压缩功率的目的。
以一级压缩机为例,泵体工作腔的壁面为由气缸的压缩腔内壁、滚动活塞外壁及气缸两端的法兰盘面形成的月牙形空腔。通过对泵体降温进而达到上述工作腔的壁面温度降低。
但是,随着对压缩机的性能的不断提高,目前的泵体冷却已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如何提高冷却效果,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以提高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转子压缩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壁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多个流通孔;
多个所述流通孔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进液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出液孔连通。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进液孔到所述气缸的吸气口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液孔到所述气缸的吸气口的距离。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部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部件;
多个所述流通孔包括其内冷却介质由所述第二部件向所述第一部件流动的上流通孔及其内冷却介质由所述第一部件向所述第二部件流动的下流通孔,n个所述上流通孔形成一组上流通孔组,n个所述下流通孔形成一组下流通孔组,所述上流通孔组与所述下流通孔组交叉布置,n≥1;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连通,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连通。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缸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面上的连通槽连通;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缸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面上的连通槽连通。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连通槽连通;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连通槽连通。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进液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出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上。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的轴线与所述气缸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多个所述流通孔沿所述气缸的周向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流通孔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流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气缸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45°。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流通孔的为光孔或螺纹孔。
优选地,上述泵体组件中,所述第一部件为上法兰,所述第二部件为下法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子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体组件,外界冷却介质通过进液孔流入气缸内的流通孔内;由于流通孔沿贯穿气缸的缸壁厚度方向布置,使得冷却介质在流经流通孔时吸收气缸的缸壁热量,可以理解的是,泵体工作腔的外壁面为压缩腔内壁,是与制冷剂之间发生换热的腔体壁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并且,压缩腔中的制冷剂与压缩腔内壁之间的相对流速最高,因此,对流换热系数也最高;通过对气缸降温,进而确保了对压缩腔内壁的降温效果;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体由出液孔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体组件,有效确保了气缸的压缩腔内壁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压缩指数,降低了功耗,提高了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转子压缩机。由于上述泵体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转子压缩机野营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沿B-B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第一部件—1,出液孔—11,气缸—2,上流通孔—21,连通槽—22,下流通孔—23,第二部件—3,进液孔—31,泵体组件—A,冷却介质出管—B,冷却介质进管—C。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体组件,以提高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转子压缩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面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B-B面的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2,气缸2的缸壁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多个流通孔;多个流通孔的一端与泵体组件的进液孔31连通,另一端与泵体组件的出液孔1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组件,外界冷却介质通过进液孔31流入气缸2内的流通孔内;由于流通孔沿贯穿气缸2的缸壁厚度方向布置,使得冷却介质在流经流通孔时吸收气缸2的缸壁热量,可以理解的是,泵体工作腔的外壁面为压缩腔内壁,是与制冷剂之间发生换热的腔体壁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并且,压缩腔中的制冷剂与压缩腔内壁之间的相对流速最高,因此,对流换热系数也最高;通过对气缸2降温,进而确保了对压缩腔内壁的降温效果;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体由出液孔11流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组件,有效确保了气缸2内壁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压缩指数,降低了功耗,提高了整体性能。
其中,气缸2的缸壁厚度方向为气缸2的轴线方向。
进液孔31到气缸2的吸气口的距离小于出液孔11到气缸2的吸气口的距离,即,进液孔31设置于靠近气缸2的吸气口的一侧,出液孔11设置于靠近气缸2的排气口的一侧,冷却介质由气缸2的吸气侧流向气缸2的排气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冷却效果,优选将多个流通孔连通成蛇形流道。气缸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部件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部件3。气缸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部件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部件3;多个流通孔包括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二部件3向第一部件1流动的上流通孔21及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一部件1向第二部件3流动的下流通孔23,n个上流通孔21形成一组上流通孔组,n个下流通孔23形成一组下流通孔组,上流通孔组与下流通孔组交叉布置,n≥1;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连通,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连通。可以理解的是,n个形成上流通孔组的上流通孔21为多个流通孔中n个相邻的流通孔,n个形成下流通孔组的下流通孔23为多个流通孔中n个相邻的流通孔。为了确保多个流通孔的一端与泵体组件的进液孔31连通而另一端与泵体组件的出液孔11连通,且形成蛇形流道,一组下流通孔组具有两组与其相邻的上流通孔组,下流通孔组的一端与一组上流通孔组连通,该组下流通孔组的另一端与另一组上流通孔组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达到流通孔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泵体组件的进液孔31连通,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泵体组件的出液孔11连通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n=1。多个流通孔包括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二部件3向第一部件1流动的上流通孔21及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一部件1向第二部件3流动的下流通孔23,一个上流通孔21与一个下流通孔23交叉布置;气缸2朝向第一部件1的相邻上流通孔21与下流通孔23的端部连通,气缸2朝向第二部件3的相邻上流通孔21与下流通孔23的端部连通。一个下流通孔23具有两个与其相邻的上流通孔21,下流通孔2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上流通孔21连通,下流通孔2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上流通孔21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n=2。多个流通孔包括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二部件3向第一部件1流动的上流通孔21及其内冷却介质由第一部件1向第二部件3流动的下流通孔23,两个上流通孔21与两个下流通孔23交叉布置;气缸2朝向第一部件1的相邻两个上流通孔21与两个下流通孔23的端部连通,气缸2朝向第二部件3的相邻两个上流通孔21与两个下流通孔23的端部连通。一组(两个下流通孔23)下流通孔23具有两组(两个上流通孔21为一组)上流通孔21,一组下流通孔23的一端与其中一组上流通孔21连通,该组下流通孔23的另一端与另一组上流通孔21连通。本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相比,增大回路的流通面积、减小冷却介质流动的阻力,但是,会减小回路的长度。因此,该结构适用于泵体结构紧凑、需求流通面积较大的场合。
也可以将多个流通孔并联,即多个流通孔的一端全部直接与进液孔31连通,另一端全部直接与出液孔11连通,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气缸2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连通;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气缸2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连通。在第一部件1、气缸2与第二部件3依次组合而成时,气缸2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与第一部件1形成封闭通道,气缸2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与第二部件3形成封闭通道,以便于连接上流通孔组与下流通孔组。
也可以不将连通槽22设置于气缸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部通过设置于第一部件1上的第一连通槽连通;上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下流通孔组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部通过设置于第二部件3上的第二连通槽连通。
还可以仅在气缸2朝向第一部件1的端面上设置连通槽22,第二部件3的端面上设置第二连通槽。或,气缸2朝向第二部件3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第一部件1的端面上设置第一连通槽。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31设置于第二部件3上;出液孔11设置于第一部件1上。当然,也可以将进液孔31和出液孔11均设置于气缸2上;或进液孔31和出液孔11中的一个设置于气缸2上。在此不再一一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连接及安装,进液孔31和出液孔11的轴线与气缸2的轴线垂直。由于转子压缩机的安装方向需求,气缸2多为水平放置,而气缸2的轴线竖直布置,即,外界连接管道通过水平设置与进液孔31和出液孔11连接,而其与转子压缩机的轴向垂直,进而方便设置。
多个流通孔沿气缸2的周向布置;相邻两个流通孔的间距相同。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确保了泵体组件中气缸2的均匀冷却。其中,多个流通孔设置于气缸2靠近压缩腔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确保冷却效果,流通孔的轴线与气缸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45°。优选地,相邻两个流通孔的轴线相互平行。
流通孔可以设置为螺纹孔,以便于冷却介质在流通孔中的时间,进而吸收更多气缸2的热量。也可以将流通孔设置为光孔,以提高冷却介质的流速。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根据冷却介质的成分及流速设计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组件为适用于一级转子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中,第一部件1为上法兰,第二部件3为下法兰。
在另一实施例中,泵体组件为耳机转子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中,第一部件1为上法兰,第二部件3为隔板;或,第一部件1为隔板,第二部件3为下法兰。
还可以将上述泵体组件设置为适用于三级以上转子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子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A,泵体组件A为如上述任一种的泵体组件。由于上述泵体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转子压缩机野营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压缩机具有冷却介质进管C及冷却介质出管B,冷却介质进管C与进液孔31连通,冷却介质出管B与出液孔11连通。外界冷却介质由冷却介质进管C经过进液孔31进入气缸2的流通孔,吸热后的冷却介质经过出液孔11由冷却介质出管B流出。其中,冷却介质可以为制冷剂、冷冻油或冷却水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的缸壁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多个流通孔;
多个所述流通孔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进液孔(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的出液孔(1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1)到所述气缸(2)的吸气口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液孔(11)到所述气缸(2)的吸气口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部件(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部件(3);
多个所述流通孔包括其内冷却介质由所述第二部件(3)向所述第一部件(1)流动的上流通孔(21)及其内冷却介质由所述第一部件(1)向所述第二部件(3)流动的下流通孔(23),n个所述上流通孔(21)形成一组上流通孔组,n个所述下流通孔(23)形成一组下流通孔组,所述上流通孔组与所述下流通孔组交叉布置,n≥1;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连通,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缸(2)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连通;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缸(2)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面上的连通槽(22)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与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一部件(1)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第一连通槽连通;
所述上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与另一组与其相邻的所述下流通孔组朝向所述第二部件(3)的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3)上的第二连通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1)设置于所述第二部件(3)上;所述出液孔(1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1)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1)和所述出液孔(11)的轴线与所述气缸(2)的轴线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流通孔沿所述气缸(2)的周向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流通孔的间距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气缸(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4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的为光孔或螺纹孔。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为上法兰,所述第二部件(3)为下法兰。
12.一种转子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A),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A)为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CN201420868131.7U 2014-12-30 2014-12-30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6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8131.7U CN204386889U (zh) 2014-12-30 2014-12-30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8131.7U CN204386889U (zh) 2014-12-30 2014-12-30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6889U true CN204386889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813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6889U (zh) 2014-12-30 2014-12-30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6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015A (zh) * 2014-12-30 2016-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5015A (zh) * 2014-12-30 2016-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9597U (zh) 滑片式压缩机及其排气结构
CN103292614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204386889U (zh)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CN203908123U (zh) 平行流冷凝器
CN106640601B (zh) 一种压缩机散热壳体
CN2045348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5805015A (zh) 转子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CN204733506U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控制器散热机构
CN204177137U (zh) 一种分隔式可冷却真空蒸汽干燥装置
CN204665763U (zh) 空气、水、冷媒三相高效换热冷凝器
CN201876158U (zh) 一种管带式油散热器
CN204851651U (zh) 卧式压缩机及其进气法兰总成
CN204532760U (zh) 一种隔膜压缩机冷却系统
CN20344344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2329285U (zh) 一种无主片铝质管带式热交换器
CN208040683U (zh) 一种节能增压装置
CN206299545U (zh) 一种压缩机散热壳体
CN2052792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3928509U (zh) 一种空调的回热管
CN211202304U (zh) 一种压缩机气缸结构
CN203362459U (zh) 一种压缩机水冷系统缸盖
CN218894756U (zh) 一种罗茨真空泵的冷却结构
CN216430068U (zh) 连通管结构、多级压缩机及空调
CN203216362U (zh) 一种空气换热器
CN215372819U (zh) 一种高效被动式新风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