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4883U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4883U
CN204534883U CN201420838934.8U CN201420838934U CN204534883U CN 204534883 U CN204534883 U CN 204534883U CN 201420838934 U CN201420838934 U CN 201420838934U CN 204534883 U CN204534883 U CN 204534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fan
outdoor unit
shap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89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戈
陈绍楷
吴红霞
何超
庄华虎
刘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lo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lo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lo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lon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389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4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4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48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能够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空调的性能。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扇、压缩机;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部的U型换热器和连接压缩机与U型换热器的冷却剂管路,U型换热器靠近机壳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第三侧为均与第一侧和第二侧相邻的一侧;风扇设置在U型换热器的开口侧;压缩机设置在U型换热器和风扇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空调室外机。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调在普通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般的家用空调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其中室内机和室外机中都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作为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空调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一般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示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101,换热器102,风扇103,压缩机104和隔板105,换热器102一般呈L型,风扇103与换热器102设置在机壳101的一侧,压缩机104设置在机壳101的另一侧,中间使用隔板105隔开。一般情况下,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性能越好,空调的性能也就越好。参考图1所示,由于压缩机104与换热器102分侧设置,导致换热器102的设置空间较小,在较小空间中只能设置较小尺寸的换热器,进而导致换热器102的换热面积较小,空调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能够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空调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扇和压缩机;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的U型换热器和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U型换热器的冷却剂管路;所述U型换热器靠近所述机壳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侧为均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一侧;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U型换热器的开口侧;
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U型换热器和所述风扇之间。
可选的,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截止阀;
所述截止阀设置在所述机壳外部。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的中心偏离所述风扇的旋转轴,且靠近所述截止阀。
可选的,所述U型换热器的中心到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风扇的旋转半径。
可选的,所述U型换热器的中心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上。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的中心到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缩机的半径,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到所述第一侧或者所述第二侧中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的距离的
可选的,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上设置出风口。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三侧上均设置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上述任意一种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扇和压缩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部的U型换热器和连接压缩机与U型换热器的冷却剂管路,U型换热器靠近机壳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第三侧为均与第一侧和第二侧相邻的一侧;风扇设置在U型换热器的开口侧;压缩机设置在U型换热器和风扇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分侧设置,导致换热器设置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将换热器设置为L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将压缩机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扇之间,这样原本靠近机壳的第一侧或第二侧用来设置压缩机的空间,现在可以用来设置换热器,因此换热器的设置空间变大,此时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换热器,并且将换热器设置为靠近机壳三侧的U型换热器,这样在不增加机壳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即增加了换热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强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迎面风速对比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20,如图2所示,包括机壳201、风扇202和压缩机203,所述空调室外机20还包括设置在机壳201内部的U型换热器204和连接压缩机203与U型换热器204的冷却剂管路205;所述U型换热器204靠近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第一侧201a和第二侧201b为相对的两侧;第三侧201c为均与第一侧201a和第二侧201b相邻的一侧;风扇202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的开口侧;压缩机203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
参考图2所示,U型换热器204设置在机壳201内部,且靠近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风扇202也设置在机壳201内部,且靠近机壳201的第四侧,所述第四侧为与所述第三侧201c相对的一侧。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相对设置,风扇202吹出的风正面吹向靠近机壳201的第三侧201c的换热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在不增加机壳201体积的情况下,增大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效率。
冷却剂管路205的两端分别连接压缩机203和U型换热器204,用于使压缩机203和U型换热器204内的冷却剂流通,进而使得空调室外机可以正常工作。将压缩机203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压缩机203和U型换热器204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压缩机203和U型换热器204之间的冷却剂管路205长度变小,这样可以节省管路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U型换热器204为一个整体,压缩机203只需和U型换热器204的一个位置连接,即可以连接上整个U型换热器204,这样使得压缩机203和U型换热器204之间的冷却剂管路205更加简单。
这样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分侧设置,导致换热器设置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将换热器设置为L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将压缩机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扇之间,这样原本靠近机壳的第一侧或第二侧用来设置压缩机的空间,现在可以用来设置换热器,因此换热器的设置空间变大,此时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换热器,并且将换热器设置为靠近机壳三侧的U型换热器,这样在不增加机壳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即增加了换热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强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20还包括截止阀206;截止阀206设置在机壳201外部。
所述截止阀206设置在空调室外机20的机壳201的外部,一般通过连接管与空调室内机相连接,用以控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20之间的制冷或制热系统的连通,保证空调的正常工作。
所述截止阀206包括高压截止阀和低压截止阀,高压截止阀和低压截止阀通常设置在一起,可以与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固定,也可以与机壳201的第二侧201b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参考图3所示,图中截止阀206与机壳201的第二侧201b固定。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将机壳201中靠近风扇202的一侧远离墙壁放置,远离风扇202的一侧靠近墙壁放置,参考图3所示,即机壳201的第三侧201c靠近墙壁放置。在安装空调室外机时,空调室外机20的截止阀206需要与连接管连接,而将截止阀206固定在远离墙壁的机壳201一侧或靠近墙壁的机壳201一侧上,都不利于截止阀206与连接管连接,所以优选的,将截止阀206与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或第二侧201b固定,这样便于截止阀206和连接管相连接,利于空调室外机20的安装。
优选的,如图4所示,压缩机203偏离风扇202的旋转轴,且靠近截止阀206。
当截止阀206与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固定时,所述压缩机203靠近第一侧201a设置;当截止阀206与机壳201的第二侧201b固定时,所述压缩机203靠近第二侧201b设置。
参考图4所示,截止阀206与机壳201的第二侧201b固定,压缩机203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且靠近第二侧201b。这样压缩机203与截止阀206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连接压缩机203与截止阀206之间的管路的长度也变小了,因此减少了管路材料的用量,降低了空调的成本。
参考图3所示,图3中的虚线即为风扇202的旋转轴。将压缩机203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由于风扇202在工作时,一般风扇202中心区域风速较小,风扇202边缘区域风速较大,所述风扇202中心区域为靠近风扇202的旋转轴的区域,所述风扇202边缘区域为远离风扇202的旋转轴的区域;将压缩机203设置在中心位置时,压缩机203会阻挡一部分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导致到达U型换热器204中心区域的风速变得更小,而到达U型换热器204边缘区域的风速变大,所述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区域为U型换热器204中靠近风扇202的旋转轴的区域,所述U型换热器204的边缘区域为U型换热器204中远离风扇202的旋转轴的区域,这样会使得U型换热器204中心区域的温差变小,U型换热器204边缘区域的温差变大,进而导致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不均匀,影响U型换热器204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参考图4所示,图4中的虚线即为风扇202的旋转轴。将压缩机203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且靠近截止阀206的位置,这样压缩机203会阻挡一部分风扇边缘区域的风,使得到达U型换热器204边缘区域的风速变小,而到达U型换热器204中心区域的风速变大,这样会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温差变化较为均匀,即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较为均匀,U型换热器204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稳定。
示例的,如图5所示,图5为压缩机处于不同位置时,U型换热器204迎面风速的分布对比图。其中X轴代表图4中沿E方向的U型换热器204的不同位置,Y轴代表迎面风速(m/s),图5中白色方框代表压缩机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时,不同位置的U型换热器204所对应的迎面风速,从图5中可以看出,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区域的迎面风速最小,U型换热器204的边缘区域的迎面风速最大,这样会导致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不均匀。图5中黑色方框代表压缩机设置在U型换热器204和风扇202之间且靠近截止阀206的位置时,不同位置的U型换热器204所对应的迎面风速,从图5中可以看出,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最小的区域为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相连接的区域,而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区域的迎面风速变大,这样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比较均匀,进而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比较均匀。
较佳的,如图6所示,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到风扇202的旋转轴的距离D1小于或者等于风扇202的旋转半径R1。
参考图6所示,D1为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到风扇202的旋转轴的距离,R1为风扇202的旋转半径,当D1大于R1时,则表示风扇202的设置位置过于偏离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这样可能会导致风扇202吹出的风无法到达U型换热器204中远离风扇202一侧的换热器上,进而导致该侧换热器无法进行正常换热。当D1小于或者等于R1时,则表示风扇202的设置位置比较靠近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这样可以使得风扇202吹出的风能够较为均匀的到达左右两侧的U型换热器204上,保证了左右两侧的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效果。所以优选的,D1小于或者等于R1。
优选的,参考图7所示,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位于风扇202的旋转轴上。
将U型换热器204的中心设置在风扇202的旋转轴上,这样使得风扇202吹出的风能够比较对称的分布在左右两侧的U型换热器204上,进而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较为均匀,提高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效率。
较佳的,参考图7所示,压缩机203的中心到风扇202的旋转轴的距离D2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机203的半径R2,且小于或者等于风扇202的旋转轴到第一侧201a或者第二侧201b中靠近压缩机203的一侧的距离D3的
参考图7所示,D2为压缩机203的中心到风扇202的旋转轴的距离,R2为压缩机203的半径,图7中压缩机203靠近第二侧201b,所以D3为风扇202的旋转轴到第二侧201b的距离。当D2等于R2时,有一半来自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不受压缩机203的阻挡,可以直接到达U型换热器204的表面,这样减小了压缩机203对于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的阻挡,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较为均匀;当D2大于R2,且小于D3的时,大部分或者所有来自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都不受压缩机203的阻挡,可以直接到达U型换热器204的表面,因此进一步减小了压缩机203对于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的阻挡,同时压缩机203和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段距离可以保证压缩机203不会完全阻挡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接收来自风扇202的风,使得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能够接收到一定量的来自风扇202的风,保证了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能够正常工作。当D2等于D3的时,压缩机203和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之间存在D3的的距离,在保证压缩机203也不会对距离压缩机203较近区域的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造成严重影响的基础上,压缩机203距离风扇202的旋转轴的距离最远,这样压缩机203对风扇202中心区域的风的影响最小,使得整个U型换热器204的迎面风速较为均匀,提高了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效率,所以优选的,D2等于D3的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203也可以靠近第一侧201a设置,此时D3就为风扇202的旋转轴到第一侧201b的距离。此种情况与压缩机203靠近第二侧201b类似,在此不加赘述。
可选的,如图8所示,在机壳201靠近风扇202的一侧上设置出风口。
参考图8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出风口的设置面积一般与风扇202的截面面积相对应,或者也可以设置的更大一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优选的,在靠近风扇202的一侧的机壳201的整个表面上设置出风口,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面积,有利于空调室外机20内部散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和制热能力,而且可以延长空调室外机20内部各器件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如图9所示,在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上均设置进风口。
在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上均设置进风口,可以增加空调室外机20的进风口面积,即增加进风量,以此加快空调室外机20内部的空气流动,使得U型换热器204的散热加快,进而提高U型换热器204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快空调室外机20内部各器件的散热,延长各器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空调室外机20上的出风口和进风口还可以互换位置,即在机壳201靠近风扇202的一侧上设置进风口,在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上均设置出风口。在机壳201的第一侧201a、第二侧201b和第三侧201c上均设置出风口,能够获得较大的出风面积,这样有利于空调室外机20内部散热。
风扇202为轴流风扇、斜流风扇、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中的任意一种。示例的,轴流风扇在工作时,风扇叶片会推动空气以与风扇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向流动,所以称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以功耗低,散热快,噪音低,节能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使用。所以优选为轴流风扇,将轴流风扇应用到空调室外机中,可以降低空调室外机的噪音,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性能。
U型换热器204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翅片式换热器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翅片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以优选的采用翅片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扇和压缩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部U型换热器和连接压缩机与U型换热器的冷却剂管路,U型换热器靠近机壳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第三侧为均与第一侧和第二侧相邻的一侧;风扇设置在U型换热器的开口侧;压缩机设置在U型换热器和风扇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分侧设置,导致换热器设置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将换热器设置为L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将压缩机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扇之间,这样原本靠近机壳的第一侧或第二侧用来设置压缩机的空间,现在可以用来设置换热器,因此换热器的设置空间变大,此时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换热器,并且将换热器设置为靠近机壳三侧的U型换热器,这样在不增加机壳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即增加了换热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强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上述任意一种空调室外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压缩机与换热器分侧设置,导致换热器设置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将换热器设置为L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将压缩机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扇之间,这样原本靠近机壳的第一侧或第二侧用来设置压缩机的空间,现在可以用来设置换热器,因此换热器的设置空间变大,此时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换热器,并且将换热器设置为靠近机壳三侧的U型换热器,这样在不增加机壳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即增加了换热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强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风扇和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的U型换热器和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U型换热器的冷却剂管路,所述U型换热器靠近所述机壳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侧为均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一侧;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U型换热器的开口侧;
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U型换热器和所述风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截止阀;
所述截止阀设置在所述机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偏离所述风扇的旋转轴,且靠近所述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器的中心到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风扇的旋转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器的中心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到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缩机的半径,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到所述第一侧或者所述第二侧中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的距离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上设置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三侧上均设置进风口。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1420838934.8U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4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8934.8U CN204534883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8934.8U CN204534883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4883U true CN204534883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893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4883U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488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761A (zh) * 2014-12-24 2015-03-25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WO2017148204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CN107588457A (zh) * 2017-08-25 2018-01-1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761A (zh) * 2014-12-24 2015-03-25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WO2017148204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CN107588457A (zh) * 2017-08-25 2018-01-1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1671B2 (ja) 空調室外機
CN104456761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4176767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837135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45348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4728952A (zh) 空调室外机
CN104930602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CN202253976U (zh) 一种带有导流板的空调装置
CN101592392A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结构
CN20646938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04197429A (zh) 空调室外机
CN101382362A (zh) 窗式空调器卸荷阀管路结构
CN204227550U (zh) 厨房用空调室内机
CN203501338U (zh)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电控的冷却系统
CN20569055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2350209U (zh) 一种半导体空调器
CN206347645U (zh) 空调器
CN215260620U (zh) 一种单冷型空调器
CN204665763U (zh) 空气、水、冷媒三相高效换热冷凝器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21400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9028666B (zh) 一种调控精准的粮库内环路控温管道装置
CN102226554A (zh) 水冷冷媒直膨式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
CN105333533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52792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3 No. 8, Rong Gang Road, Ronggui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o-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el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atentee after: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3 No. 2 Ronggui East Road,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l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