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4882U -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4882U
CN204384882U CN201520088863.9U CN201520088863U CN204384882U CN 204384882 U CN204384882 U CN 204384882U CN 201520088863 U CN201520088863 U CN 201520088863U CN 204384882 U CN204384882 U CN 20438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transfer lime
platform
reaktionsofen
dithiocarbonic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88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贯彪
梅淑华
梅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888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488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包含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有清渣装置(2),该清渣装置(2)包含输送管(212)、输送绞龙(211)、输送管驱动机构、输送绞龙(211)、输送绞龙驱动机构以及导向托轮组,还设有渣料箱(244)和封闭罩(232),封闭罩(232)上设有排气口(233)和对接口A(2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出渣时不必停炉,因此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能够有效防止出渣过程中的炉气外泄,更加环保,操作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硫化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二硫化碳的生产专用的设备,特别是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主要有木炭硫磺法,半焦式间歇生产法,和天然气法。
木炭硫磺法因大量使用木材烧制木碳,破坏森林资源,国家以明令淘汰。
天然气法因一次性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受天然气气源等原因,目前仅有少数地区有条件使用。
半焦式间歇生产法,是一项非常成熟的二硫化碳生产技术,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是为间歇式生产,每十天一次的集中清渣过程中导致不能连续性的加硫磺,因空炉和升温每月间歇停产3-4天,增加了能耗,降低了产量,在出渣的过程中为开放式作业,清理出来的热渣直接堆放在出渣口上,浇水冷却后运出,炉渣中含有没有反应完全的二硫化硫和硫磺,与水接触后产生大量的二硫化碳和硫化氰等有害气体,及烟气粉尘,因开放式作业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炉渣为明火出渣,开放堆放,对设备,消防,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出渣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大,直接接触高温炉渣和有害气体,很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CN204039064U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渣双封闭连续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通过炉底侧壁上的出渣管,出渣管闸阀和传输装置构成的出渣装置进行出渣,未解决关于炉渣的处理和操作过程中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等问题。
CN203998966U公开了一种内热式连续半焦法二硫化碳反应炉,在炉体底部设有出渣口,出渣口下方没有固定螺旋出渣机,螺旋出渣口连接密封水槽,从螺旋机出来的炭渣进入密封水槽,以防止二硫化碳气体逸出,但该技术方案也未能解决操作过程中炉气的外泄问题,特别是固定螺旋无法在外加热半焦连续生产中实现出渣作业。
上述反应炉的出渣装置均附属反应炉,需从新建造炉体和附属设施,原有设施不能完全配套,由此会造成生产设备成本的大幅提高,
国家工信部在2013年5月1日实施的《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规定,将淘汰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木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两年内淘汰以焦炭为原料的间歇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必须采用连续化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同时支持二硫化碳生产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鼓励二硫化碳热能和尾气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展节能评估及清洁生产审核,落实职业病防治。
因此,一种能够轻松方便快捷地通过机械进行清渣,并且清渣时不必停止反应炉工作,特别是能够有效防止出渣过程中炉气外泄的二硫化碳的生产方法及专用的设备就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轻松方便快捷地通过机构进行清渣,并且清渣时不必停止反应炉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出渣过程中炉气外泄的二硫化碳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集群排列的至少两部以上的反应炉(1),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和移动平台,移动平台至少包含平台B(262),并且平台B(262)设有行走轮。
所述的反应炉至少包含炉体(103)、炉底(104)、加料口(102)、出料口(101)和出渣口(121)。
其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清渣装置(2),该清渣装置(2)包含一可从反应炉(1)的出渣口(121)穿入炉底(104)处的输送管(212),该输送管(212)前部一段为上部呈开放的槽状,输送管(212)中设有输送绞龙(211),所述的输送管(212)设有输送管驱动机构,该输送管驱动机构包含驱动螺杆A(213)和螺母A(217),螺母A(217)与输送管(212)连接,驱动螺杆A(213)上设有螺杆驱动器A(219),螺杆驱动器A(219)为手摇柄或电动机构中的一种。
输送绞龙(211)设有输送绞龙驱动机构,该输送绞龙驱动机构包含驱动电机(220)、主驱动齿轮(215)和从动齿轮(218),主驱动齿轮(215)为一花键轴状体并与从动齿轮(218)相啮合。
所述的输送管(212)下方设有导向托轮组,该导向托轮组为并列的多个滚轮(214)组成;所述滚轮(214)最好通过一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缓冲弹簧。
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渣料箱(244),该渣料箱(244)包含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并且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的通道中均设有闸板,即闸板B(240)和闸板C(243),所述输送管(212)的下方设有排渣口(216),并且该排渣口(216)在输送管(212)的行进中能够与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相对接。
上述的清渣装置还设有封闭罩(232),该封闭罩(232)为一箱形的容积体,容积体至少将输送管(212)排渣口(216)的行程段和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包裹其中,封闭罩(232)上设有可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相对接的排气口(233),排气口(233)的通道中设有闸板,即闸板A(234),输送管(212)的前端部从所述容积体中穿出,并且输送管(212)从容积体中穿出的出口处设有对接口A(231)。
上述集群排列的反应炉,在所述的出渣口(121)与炉底(104)之间的通道中设有插板闸,最好为蝶形的翻板闸A(112),在该翻板闸A(112)所在的通道中的侧面设有凹入的闸板室A(113),所述翻板闸A(112)的销轴位于翻板闸A(112)侧边并设置于闸板室A(113)中,所述翻板闸A(112)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完全收入到闸板室A(113)中。
在所述出渣口(121)上设有对接口B(122),该对接口B(122)与出渣口(121)的通道构成为环形的槽状,环形的槽内可设置封闭填充物如岩棉,对接口B(122)处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封闭盖A(123)。
通过上述的移动平台在集群排列的反应炉之间移动,对各个反应炉中的炉渣进行清理:使移动平台移动至需要清渣的反应炉前,将封闭罩(232)上的排气口(233)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对接并打开闸板A(234),开启闸板B(240),关闭闸板C(243);将输送管(212)对准反应炉的出渣口(121)并打开封闭盖A(123)、关闭插板闸或翻板闸A(112),将输送管(212)插入出渣口(121),之后再打开插板闸或翻板闸A(112),开动输送绞龙(211)并继续将输送管(212)插入出渣口(121)直至反应炉炉底(104),通过输送绞龙(211)将炉底的炉渣清理并输送到渣料箱(244)中,清理完毕则反向运行抽出输送管(212),同时关闭闸板B(240),最后关闭对接口B(122)处的封闭盖A(123),即完成清理。
之后将移动平台移动到炉渣存贮处卸下即可。
上述的炉渣存贮处最好为熄渣室,该熄渣室为一容积体,除设有出气口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联通,为一密闭空间,从反应炉中清理出的炉渣置入熄渣室中并与外界隔绝,在无氧状态下将炉渣熄灭,可将尾气通过尾气回收和克劳斯炉系统转化成二硫化碳粗品和硫磺,熄灭后的炉渣进行筛选后,将未充分反应的碳回收后再加入反应炉中进行循环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废渣的排放。
作为改进,上述的输送管(212)最好为至少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管(212)的下部通过铰链(222)铰接,两段输送管的连接处为斜面并使连接处有V字形缺口,同时,所述的输送绞龙(211)也由相应有至少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绞龙之间通过万向节(223)连接,可以适应不同结构的反应炉,特别是可以实现多角度传输,如对出渣口和炉底不在同直线上的反应炉也可方便地清渣。
再进一步,所述移动平台的平台B(262)上部最好设有平台A(261),平台A(261)与平台B(262)之间上下重叠并设有至少一组升降机构(250),通过该升降机构(250)可调节器处于上部的平台A(261)的倾斜度,进面调整清渣装置(2)的输送管(212)的推进角度。
上述的升降机构包含驱动螺杆B(251)和螺母B(252),驱动螺杆B(251)上最好设有设有蜗杆驱动机构(253),蜗杆驱动机构(253)由手摇柄(254)或电动机构中的一种驱动。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移动平台最好设有平台C(264), 平台C(264)上设有行进轨道A(263),所述平台B的行走轮为与行进轨道A(263)相应的轨道轮,同时,所述的平台C(264)设有轨道轮和相应的行进轨道B(265)。
再进一步,上述的输送管(212)最好设有导向杆(221)。
再进一步,上述的渣料箱(244)最好设置有滚轮并与输送管(212)联动,可以保持输送管(212)推进时,输送管(212)下方排渣口(216)始终与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相对接,减少炉气或炉渣泄漏。
作为改进,上述的反应炉的炉底(104)最好呈一槽形,槽的下部横截面呈下边为弧形的的U字形,上部两边呈倒八字形斜面或弧面。
再进一步,上述反应炉出渣口的通道最好由一个以上的节状构件组成,即出渣口的通道由出渣翻板闸构件(110)和出渣口接口构件(120)构成,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再进一步,上述的加料口(102)的通道中最好设有蝶形的翻板闸B(142),在该翻板闸B(142)所在的通道中的侧面设有凹入的闸板室B(141),所述翻板闸B(142)的销轴位于翻板闸B(142)侧边并设置于闸板室B(141)中,所述翻板闸B(142)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完全收入到闸板室B(141)中,加料口(102)上还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封闭盖B(152)。
再进一步,上述加料口的通道最好由一个以上的节状构件组成,即加料口的通道由加料口翻板闸构件(140)和加料口封闭盖构件(150)构成,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加料和出渣时不必停炉,因此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能够有效防止出渣过程中的炉气外泄,更加环保,操作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清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清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清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反应炉,101为出料口,102为加料口,103为炉体,104为炉底,110为出渣翻板闸构件,111为,112为翻板闸A,113为闸板室A,114为翻板闸A手柄,120为出渣口接口构件,121为出渣口,122为对接口B,123为封闭盖A,124为固定锁扣,131为出渣口炉气回收管,140为加料口翻板闸构件,141为闸板室B,142为翻板闸B,150为加料口封闭盖构件,151为密封垫A,152为封闭盖B,2为清渣装置,211为输送绞龙,212为输送管,213为驱动螺杆A,214为滚轮,215为主驱动齿轮,216为排渣口,217为螺母A,218为从动齿轮,219为螺杆驱动器A, 220为驱动电机,221为导向杆,222为铰链,223为万向节, 231为对接口A,232为封闭罩,233为排气口,234为闸板A,240为闸板B,241为进料口,242为出料口,243为闸板C,244为渣料箱,250为升降机构,251为驱动螺杆B,252为螺母B,253为蜗杆驱动机构,254为手摇柄, 260为,261为平台A,262平台B为,263为行进轨道A,264为平台C,265为行进轨道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集群排列的至少两部以上的反应炉(1),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和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包含平台B(262),并且平台B(262)设有行走轮,平台B(262)上部设有平台A(261),平台A(261)与平台B(262)之间上下重叠并在在两端部各设有一组升降机构(250),通过该升降机构(250)可调节器处于上部的平台A(261)的倾斜度,进面调整清渣装置(2)的输送管(212)的推进角度。
所述的反应炉包含炉体(103)、炉底(104)、加料口(102)、出料口(101)和出渣口(121),在所述的出渣口(121)与炉底(104)之间的通道中设有蝶形的翻板闸A(112),在该翻板闸A(112)所在的通道中的侧面设有凹入的闸板室A(113),所述翻板闸A(112)的销轴位于翻板闸A(112)侧边并设置于闸板室A(113)中,所述翻板闸A(112)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完全收入到闸板室A(113)中。当然,上述出渣口(121)与炉底(104)之间的通道中的翻板闸A(112)也可由简易的插板闸所替换。
在所述出渣口(121)上设有对接口B(122),该对接口B(122)与出渣口(121)的通道构成为环形的槽状,环形的槽内可设置封闭填充物如岩棉,对接口B(122)处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封闭盖A(123),封闭盖A(123)上设置固定锁扣(124)。
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清渣装置(2),该清渣装置(2)包含一可从反应炉(1)的出渣口(121)穿入炉底(104)处的输送管(212),该输送管(212)前部一段为上部呈开放的槽状,输送管(212)中设有输送绞龙(211),所述的输送管(212)设有输送管驱动机构,该输送管驱动机构包含驱动螺杆A(213)和螺母A(217),螺母A(217)与输送管(212)连接,驱动螺杆A(213)上设有螺杆驱动器A(219),螺杆驱动器A(219)为手摇柄,当然也可为电动机构,输送管(212)还设有导向杆(221),以保证输送管(212)的行程不致偏移。
输送绞龙(211)设有输送绞龙驱动机构,该输送绞龙驱动机构包含驱动电机(220)、主驱动齿轮(215)和从动齿轮(218),主驱动齿轮(215)为一花键轴状体并与从动齿轮(218)相啮合,当输送管(212)被推进时,输送绞龙(211)的从动齿轮(218)始终与主驱动齿轮(215)处于啮合状态。
所述的输送管(212)下方设有导向托轮组,该导向托轮组为两排并列的多个滚轮(214)组成,所述滚轮(214)通过一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缓冲弹簧。
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渣料箱(244),该渣料箱(244)包含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并且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的通道中均设有闸板,即闸板B(240)和闸板C(243),所述输送管(212)的下方设有排渣口(216),并且该排渣口(216)在输送管(212)的行进中能够与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相对接。
所述的清渣装置设有封闭罩(232),该封闭罩(232)为一箱形的容积体,容积体至少将输送管(212)排渣口(216)的行程段和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包裹其中,封闭罩(232)上设有可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相对接的排气口(233),排气口(233)的通道中设有闸板,即闸板A(234),输送管(212)的前端部从所述容积体中穿出,并且输送管(212)从容积体中穿出的出口处设有对接口A(231)。
通过上述的移动平台在集群排列的反应炉之间移动,对各个反应炉中的炉渣进行清理:使移动平台移动至需要清渣的反应炉前,将封闭罩(232)上的排气口(233)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对接并打开闸板A(234),开启闸板B(240),关闭闸板C(243)。
输送管(212)对准反应炉的出渣口(121)并打开封闭盖A(123)、关闭翻板闸A(112),将输送管(212)插入出渣口(121),之后再打开翻板闸A(112),开动输送绞龙(211)并继续将输送管(212)插入出渣口(121)直至反应炉炉底(104),通过输送绞龙(211)将炉底的炉渣清理并输送到渣料箱(244)中,清理完毕则反向运行抽出输送管(212),同时关闭闸板B(240),最后关闭对接口B(122)处的封闭盖A(123),即完成清理。
之后将移动平台移动到炉渣存贮处卸下即可。
上述的炉渣存贮处最好为熄渣室,该熄渣室为一容积体,除设有出气口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3)联通,为一密闭空间,从反应炉中清理出的炉渣置入熄渣室中并与外界隔绝,在无氧状态下将炉渣熄灭,可将尾气通过尾气回收和克劳斯炉系统转化成二硫化碳粗品和硫磺,熄灭后的炉渣进行筛选后,将未充分反应的碳回收后再加入反应炉中进行循环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废渣的排放。
实施例2: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输送管(212)的为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管(212)的下部通过铰链(222)铰接,两段输送管的连接处为斜面并使连接处有V字形缺口,同时,所述的输送绞龙(211)也由相应有至少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绞龙之间通过万向节(223)连接,可以适应不同结构的反应炉,特别是可以实现多角度传输,如对出渣口和炉底不在同直线上的反应炉也可方便地清渣。
当然,输送管(212)和输送绞龙(211)也可由两段以上构成。
实施例3: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含驱动螺杆B(251)和螺母B(252),驱动螺杆B(251)上最好设有设有蜗杆驱动机构(253),蜗杆驱动机构(253)由手摇柄(254)驱动,当然也可由电动机构中驱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渣料箱(244)设置有滚轮并与输送管(212)联动,可以保持输送管(212)推进时,输送管(212)下方排渣口(216)始终与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相对接,进一步减少炉气或炉渣泄漏。
实施例4:参照图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前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的反应炉的炉底(104)呈一槽形,槽的下部横截面呈下边为弧形的的U字形,上部两边呈倒八字形斜面或弧面。
所述反应炉出渣口的通道由两个节状构件组成,即出渣口的通道由出渣翻板闸构件(110)和出渣口接口构件(120)构成,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可以更加方便维护。
所述的加料口(102)的通道中也设有蝶形的翻板闸B(142),在该翻板闸B(142)所在的通道中的侧面设有凹入的闸板室B(141),所述翻板闸B(142)的销轴位于翻板闸B(142)侧边并设置于闸板室B(141)中,所述翻板闸B(142)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完全收入到闸板室B(141)中,加料口(102)上还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封闭盖B(152)。
并且所述加料口的通道也由两个节状构件组成,即加料口的通道由加料口翻板闸构件(140)和加料口封闭盖构件(150)构成,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实施例4:参照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前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的反应炉的炉底(104)出渣口的通道由内至外呈一向上的倾斜状。
实施例6: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前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的反应炉的炉底(104)为水平,出渣口的通道由内至外呈一向上的倾斜状。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至少包含平台B(262),并且平台B(262)设有行走轮;
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清渣装置(2),该清渣装置(2)包含一可从反应炉的出渣口穿入炉底处的输送管(212),该输送管(212)前部一段为上部呈开放的槽状,输送管(212)中设有输送绞龙(211),所述的输送管(212)设有输送管驱动机构,该输送管驱动机构包含驱动螺杆A(213)和螺母A(217),螺母A(217)与输送管(212)连接,驱动螺杆A(213)上设有螺杆驱动器A(219),螺杆驱动器A(219)为手摇柄或电动机构中的一种;
输送绞龙(211)设有输送绞龙驱动机构,该输送绞龙驱动机构包含驱动电机(220)、主驱动齿轮(215)和从动齿轮(218),主驱动齿轮(215)为一花键轴状体并与从动齿轮(218)相啮合;
所述的输送管(212)下方设有导向托轮组,该导向托轮组为并列的多个滚轮(214)组成;
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渣料箱(244),该渣料箱(244)包含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并且进料口(241)和出料口(242)的通道中均设有闸板,即闸板B(240)和闸板C(243),所述输送管(212)的下方设有排渣口(216),并且该排渣口(216)在输送管(212)的行进中能够与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相对接;
所述的清渣装置还设有封闭罩(232),该封闭罩(232)为一容积体,容积体至少将输送管(212)排渣口(216)的行程段和渣料箱(244)的进料口(241)包裹其中,封闭罩(232)上设有可与尾气净化回收系统相对接的排气口(233),排气口(233)的通道中设有闸板,即闸板A(234),输送管(212)的前端部从所述容积体中穿出,并且输送管(212)从容积体中穿出的出口处设有对接口A(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212)为至少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管(212)的下部通过铰链(222)铰接,两段输送管的连接处为斜面并使连接处有V字形缺口,同时,所述的输送绞龙(211)也由相应有至少两段构成,相邻的两段输送绞龙之间通过万向节(2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的平台B(262)上部设有平台A(261),平台A(261)与平台B(262)之间上下重叠并设有至少一组升降机构(2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移动平台设有平台C(264), 平台C(264)上设有行进轨道A(263),所述平台B的行走轮为与行进轨道A(263)相应的轨道轮,同时,所述的平台C(264)设有轨道轮和相应的行进轨道B(2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料箱(244)设置有滚轮并与输送管(212)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料箱(244)设置有滚轮并与输送管(212)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料箱(244)设置有滚轮并与输送管(212)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212)设有导向杆(2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212)设有导向杆(22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14)通过一支架连接,支架上设有缓冲弹簧。
CN201520088863.9U 2015-02-06 2015-02-06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8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8863.9U CN204384882U (zh) 2015-02-06 2015-02-06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8863.9U CN204384882U (zh) 2015-02-06 2015-02-06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4882U true CN204384882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886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84882U (zh) 2015-02-06 2015-02-06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48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1242A (zh) * 2015-02-06 2015-06-03 张贯彪 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及其系统和专用的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1242A (zh) * 2015-02-06 2015-06-03 张贯彪 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及其系统和专用的设备
CN104671242B (zh) * 2015-02-06 2016-01-06 张贯彪 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及其系统和专用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5193B (zh) 一种电弧炉密闭加料装置和烟气温度控制方法
US20150267916A1 (en) Fossil-fue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ssisted by waste incineration
CN106395824B (zh) 二硫化碳焦炭法连续生产工艺及装置
CN103436703B (zh) 一种全氧侧吹还原熔炼转炉
CN204384881U (zh)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的反应炉
CN102464990B (zh) 一种从油泥砂、油页岩中提取石油的方法及设备
CN107760349A (zh) 一种环保型固体沥青熔化设备
CN103776270A (zh) 一种电石炉电石显热回收设备及回收方法
CN105217631B (zh) 清洁环保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04384882U (zh) 半焦式生产二硫化碳反应炉所用的清理炉渣的装置
CN104671242B (zh) 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及其系统和专用的设备
CN110127628B (zh) 一种池炉式硫化钠工业化生产设备及工艺
CN202246511U (zh) 玻璃钢分解回收设备
CN205926545U (zh) 二硫化碳生产线所用的除烟尘装置
CN104610986B (zh) 内吸式煤气导烟回收、燃烧消烟除尘的多功能兼用车
CN205023863U (zh) 清洁环保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出渣装置
CN111998360B (zh) 一种含砷固废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4981159U (zh) 清洁环保半焦式连续生产二硫化碳的反应炉
CN213656760U (zh) 一种旋转炉
CN215163022U (zh) 一种处理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的烟化炉
CN208627008U (zh) 一种电石渣为吸收剂的电厂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1135990Y (zh) 喇叭型管式除尘导烟车
CN208995437U (zh) 一种连续式高效节能热裂解装置
CN202898334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木炭炉
CN106216342B (zh) 二硫化碳生产线所用的除烟尘装置及所构成的除烟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2000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Shihezi city 40 District 2 (Henghe building) 30 floor No. 1302 Shihezi smargon patent agency.

Patentee after: Zhang Guanbiao

Address before: 832000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Shihezi 144 regiment 1 companies

Patentee before: Zhang Guanbiao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