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80175U -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80175U
CN204380175U CN201520012487.5U CN201520012487U CN204380175U CN 204380175 U CN204380175 U CN 204380175U CN 201520012487 U CN201520012487 U CN 201520012487U CN 204380175 U CN204380175 U CN 204380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
swinging
track
table tennis
back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24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0124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80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80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801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乒乓球训练器领域。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乒乓球反手攻球训练器,包括挥拍轨道、连接在挥拍轨道上可沿挥拍轨道移动的乒乓球拍、用于固定挥拍轨道的两个支架,所述的挥拍轨道为反手攻球轨道路线,所述的反手攻乒乓球拍,由球拍面和手柄组成,手柄处设有弹性防滑垫层,球拍面与手柄结合处的外侧食指握拍部位设置有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的圆心角为60-90度,球拍面靠近手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以放置手指。本实用新型具有能综合提高初学者的反手攻球水平的优点。

Description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训练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乒乓球反手攻训练的器械。
背景技术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乒乓球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体育项目。其中反手攻球以其强大的攻击能力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的防守压力,因此反手攻球能力是乒乓球学员的一门必修课。
 由于不良动作一但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因此要求乒乓球学员从初学开始就必须按规范化要求掌握正确的运作。但是过去主要靠教练员言传身教,反复做示范动作,这种方式对于部分学员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培养学员规范化的动作习惯的运动器械尤为重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200681.1《乒乓球辅助练习器》,公开了一种固定在手臂上使大臂和小臂之间形成90°弯曲角的器械,其可以确定挥拍肘与身体的运动范围。但是这种仅仅是机械手臂路线的训练,对初学者不能起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现有技术都是侧重手臂的运动路线,而在实际打球过程中,手臂的运动路线与握拍的力度、施力方式,与手臂的运动路线二者是有机的整体,被割裂开来训练,对训练者的提高有障碍。尤其反手攻球,对球拍的把握力度和方式以及手臂路线的配合要求更好。而现有技术没有能把二者相结合的训练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使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并且能够在帮助练习者从整体上掌握反手攻的技术,不仅仅能规范手臂的运动路线,更是注重手臂运动与把握球拍的力度二者有机的结合,从而帮助练习者快速提高反手攻球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挥拍轨道、连接在挥拍轨道上可沿挥拍轨道移动的反手攻乒乓球拍、用于固定挥拍轨道的两个支架,其中靠近球台的为第一支架、远离球台的为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手攻乒乓球拍上设置凹槽,挥拍轨道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位于凹槽内,凹槽底部设置转向球;所述的挥拍轨道为反手攻球轨道路线,所述的反手攻乒乓球拍,由球拍面和手柄组成,手柄处设有弹性防滑垫层,球拍面与手柄结合处的外侧食指握拍部位设置有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的圆心角为60-90度,球拍面靠近手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以放置手指。
优化的,所述凹槽、连接杆、转向球分别为两个。
优化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挥拍轨道活动连接,挥拍轨道可沿支架上下移动,并可绕支架转动。
优化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挥拍轨道活动连接的装置相同,均包括固定在挥拍轨道上的卡扣,套在支架上与卡扣相连的套环,以及使套环固定或活动的螺丝;套环上设置有与螺丝配合的内螺纹;螺丝旋出时,套环可沿支架上下移动,还可绕支架转动。
优化的,第一支架与挥拍轨道连接的套环高度的调节范围为0.8~2m,第二支架与挥拍轨道连接的套环高度的调节范围为0.3~1.5m。
优化的,在挥拍轨道上设置限定挥拍范围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在20~50cm范围内可调。
优化的,所述挥拍轨道设置成能够使得反手攻乒乓球拍在沿挥拍轨道运行时,能够实现小幅度转动,即反手攻乒乓球拍在远离乒乓球台的一端呈竖直状态,在运动过程中小幅向前侧转动,到达另一端时呈小幅前倾状态。
通过在挥拍轨道和乒乓球拍之间设置凹槽、转向球和连接杆,可以自由调节乒乓球拍的方向,改变练习者的握拍方式。
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与挥拍轨道的活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挥拍轨道上的两个卡扣,两个卡扣分别与套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两个套环相连,套环上均设置有供螺丝旋紧的内螺纹,当向内旋紧两个螺丝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在挥拍轨道上,当向外旋出两个螺丝时,套环可沿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下移动以调整挥拍轨道的高度,套环还可绕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转动从而实现挥拍轨道的转动,在调整套环的高度和转动套环的同时,可以实现发力高度和挥拍线路的调整。
使用时,将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放置在接近乒乓球台的地面上,使第一支架靠近球台,第二支架远离球台;根据练习者的身高,调整第一支架与挥拍轨道的连接点的高度以及第二支架与挥拍轨道的连接点的高度,进一步通过挥拍轨道沿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转动,可调整发力高度和挥拍线路;通过调整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球拍在两个挡板之间前后挥动,从而调整练习者的发力范围;通过调节乒乓球拍的方向,可改变练习者的握拍方式;在对不同发力高度、挥拍线路、握拍方式、挡板距离的情况下练习,有利于练习者对反手攻的整体技术的掌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反手攻球手臂路线与握拍感觉共同作为练习目标,防止了初学者在练习挥拍路线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手臂移动,使得攻球时无法整体把握攻球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特殊的乒乓球拍与反手攻训练器有机的结合,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仅能够感受手臂的攻球路线,还能够与握拍击球的角度和力度相结合,初学者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握拍力度,因此可以采用将手指扣入球拍上的圆孔内,而且加上拍柄处弹性防滑垫层,初学者能够很好的将球拍掌握于手内,更好的感受反手攻球的力度,随着球技的熟练和进步,初学者对球拍的掌握也变得熟练,可以不用将手指扣入圆孔内,而将食指扣入弧形缺口内,这样对有一定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体会反手攻球的手感。因此上述实用新型,特别适合初学者练习反手攻,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水平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更能满足初学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与挥拍轨道活动连接的装置俯视图;
图3为乒乓球拍凹槽处的剖视图;
图4为反手攻乒乓球拍的结构示意图。
 1、挥拍轨道;2、反手攻乒乓球拍;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卡扣;6、套环;7、螺丝;8、连接杆;9、转向球;10、挡板;11、内螺纹;12、凹槽;13、球拍面;14、手柄;15、弹性防滑垫层;16、弧形缺口;17、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4可知,一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包括挥拍轨道1、连接在挥拍轨道1上可沿挥拍轨道1移动的反手攻乒乓球拍2、用于固定挥拍轨道1的两个支架,其中靠近球台的为第一支架3、远离球台的为第二支架4,所述乒乓球拍2上设置凹槽12,挥拍轨道1上设置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端部位于凹槽12内,凹槽12底部设置转向球9。所述的挥拍轨道1为反手攻球轨道路线(如图1所示),所述的反手攻乒乓球拍2,由球拍面13和手柄14组成,手柄14处设有弹性防滑垫层15,球拍面13与手柄14结合处的外侧食指握拍部位设置有弧形缺口16,该弧形缺口16的圆心角为60-90度,球拍面13靠近手柄14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17以放置手指。
 所述凹槽12、连接杆8、转向球9分别为两个。
 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分别与挥拍轨道1活动连接,挥拍轨道1可沿支架上下移动,并可绕支架转动。
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与挥拍轨道1活动连接的装置相同,均包括固定在挥拍轨道1上的卡扣5,套在支架上与卡扣5相连的套环6,以及使套环6固定或活动的螺丝7;套环6上设置有与螺丝7配合的内螺纹11;螺丝7旋出时,套环6可沿支架上下移动,还可绕支架转动。
第一支架3与挥拍轨道1连接的套环高度的调节范围为0.8~2m,第二支架4与挥拍轨道1连接的套环高度的调节范围为0.3~1.5m。
在挥拍轨道1上设置限定挥拍范围的两个挡板10,两个挡板10之间的距离在20~50cm范围内可调。
通过在挥拍轨道1和乒乓球拍2之间设置凹槽12、转向球9和连接杆8,可以自由调节乒乓球拍的方向,改变练习者的握拍方式。
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与挥拍轨道1的活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挥拍轨道1上的两个卡扣5,两个卡5扣分别与套在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上的两个套环6相连,套环6上均设置有供螺丝旋紧的内螺纹,当向内旋紧两个螺丝时,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固定在挥拍轨道1上,当向外旋出两个螺丝时,套环6可沿第一支架3或第二支架4上下移动以调整挥拍轨道1的高度,套环还可绕第一支架3或第二支架4转动从而实现挥拍轨道1的转动,在调整套环6的高度和转动套环6的同时,可以实现发力高度和挥拍线路的调整。
使用时,将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放置在接近乒乓球台的地面上,使第一支架3靠近球台,第二支架4远离球台;根据练习者的身高,调整第一支架3与挥拍轨道1的连接点的高度以及第二支架4与挥拍轨道1的连接点的高度,进一步通过挥拍轨道沿第一支架3或第二支架4转动,可调整发力高度和挥拍线路;通过调整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球拍在两个挡板之间前后挥动,从而调整练习者的发力范围;通过调节乒乓球拍的方向,可改变练习者的握拍方式;在对不同发力高度、挥拍线路、握拍方式、挡板距离的情况下练习,有利于练习者对反手攻的整体技术的掌握。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特殊的反攻乒乓球拍与反手攻训练器有机的结合,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仅能够感受手臂的攻球路线,还能够与握拍击球的角度和力度相结合。初学者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握拍力度,因此可以采用将手指扣入球拍面13上的圆形通孔17内,而且加上拍柄14处弹性防滑垫层16,初学者能够很好的将球拍2掌握于手内,更好的感受反手攻球的力度,随着球技的熟练和进步,初学者对球拍的掌握也变得熟练,可以不用将手指扣入圆形通孔17内,而将食指扣入弧形缺口16内,这样对有一定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体会反手攻球的手感。因此上述实用新型,特别适合初学者练习反手攻,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水平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更能满足初学者的需要。

Claims (6)

1.一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包括挥拍轨道、连接在挥拍轨道上可沿挥拍轨道移动的反手攻乒乓球拍、用于固定挥拍轨道的两个支架,其中靠近球台的为第一支架、远离球台的为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手攻乒乓球拍上设置凹槽,挥拍轨道上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位于凹槽内,凹槽底部设置转向球;所述的挥拍轨道为反手攻球轨道路线,所述的反手攻乒乓球拍,由球拍面和手柄组成,手柄处设有弹性防滑垫层,球拍面与手柄结合处的外侧食指握拍部位设置有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的圆心角为60-90度,球拍面靠近手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以放置手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连接杆、转向球分别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挥拍轨道活动连接,挥拍轨道可沿支架上下移动,并可绕支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挥拍轨道活动连接的装置相同,均包括固定在挥拍轨道上的卡扣,套在支架上与卡扣相连的套环,以及使套环固定或活动的螺丝;套环上设置有与螺丝配合的内螺纹;螺丝旋出时,套环可沿支架上下移动,还可绕支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在挥拍轨道上设置限定挥拍范围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在20~50cm范围内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挥拍轨道设置成能够使得反手攻乒乓球拍在沿挥拍轨道运行时,能够实现小幅度转动,即反手攻乒乓球拍在远离乒乓球台的一端呈竖直状态,在运动过程中小幅向前侧转动,到达另一端时呈小幅前倾状态。
CN201520012487.5U 2015-01-09 2015-01-09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0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2487.5U CN204380175U (zh) 2015-01-09 2015-01-09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2487.5U CN204380175U (zh) 2015-01-09 2015-01-09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80175U true CN204380175U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5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24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80175U (zh) 2015-01-09 2015-01-09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80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03606U (zh) 一种乒乓球练习器
US20110224028A1 (en) Slakey Swing Pro
CN204380175U (zh)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CN203852818U (zh) 立式网球练习器
CN203483812U (zh) 高尔夫挥杆动作练习仪
CN106512360B (zh) 一种乒乓球攻球教学练习机
JP6228930B2 (ja) ゴルフスイング練習器具
CN202844515U (zh) 乒乓球击球训练装置
US20150251069A1 (en) Teknical Practice Bat
CN204522196U (zh) 万向支杆乒乓球练习器
CN202538299U (zh)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203954636U (zh) 练习高尔夫球挥杆动作的健身器材
CN204170377U (zh) 乒乓球徒手动作练习架
CN203710641U (zh) 乒乓球正手攻训练器
CN203989787U (zh) 网球室内训练器
US20120010013A1 (en) Swing assistant device
JP3121709U (ja) 投球フォーム矯正練習具
CN204767282U (zh) 乒乓球专用训练装置
CN204050900U (zh) 一种练习高尔夫球转身动作的健身器材
CN204522236U (zh) 一种台球训练器
CN104127999A (zh) 一种练习高尔夫球转身动作的健身器材
JP2019017979A (ja) ゴルフスイングの重点基礎練習補助器
CN203253134U (zh) 一种网球反手击球技术动作辅助训练器
CN202892852U (zh) 一种高尔夫挥杆定位指示装置
CN208905941U (zh) 一种乒乓球挥拍姿势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