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8299U -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 Google Patents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8299U
CN202538299U CN2012200337488U CN201220033748U CN202538299U CN 202538299 U CN202538299 U CN 202538299U CN 2012200337488 U CN2012200337488 U CN 2012200337488U CN 201220033748 U CN201220033748 U CN 201220033748U CN 202538299 U CN202538299 U CN 202538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equipment
swing
upper boom
low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337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汉威
李键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0337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8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8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82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使得挥杆的轨迹轨道不在同一平面。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包括支杆,在支杆上设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的两端对应连接且在其中一个连接处连接有具有自由端的收杆轨迹轨道。本实用新型遵循实际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挥杆运动轨迹,利用其练习,可以确保不同的练习者练习不同杆时,其挥杆动作中的球杆轨迹完全模拟职业球员的球杆的轨道轨迹,能让练习者感受、学习、固定更理想更正确的挥杆姿势,以提高练习者打高尔夫的水平。

Description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训练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背景技术
高尔夫运动中,挥杆是一项关键的基本技术。挥杆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高尔夫球的飞行轨迹,也影响成绩。高尔夫运动者都有一种体会,只要姿势正确,成绩就不会太差。而运动者由于在初学阶段没有稳定一种正确的挥杆动作,再加上运动中的各种因素,挥杆姿势最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如何稳定正确的挥杆姿势成为解决高尔夫成绩的关键环节。
挥杆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着许多不可不遵循的姿势规范,只要身体任何一处未按正确动作,不但无法发挥击球力道,而且击出去球也很可能大幅偏离预期方向。以往的高尔夫全挥杆练习器械的发明者认为:标准的挥杆动作,要求整个过程从击球准备、上杆、下杆、乃至击球、送杆、收杆杆头的运动轨迹均要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即所谓的挥杆平面,理想的挥杆平面应是在运动者右肩(或左肩)至击球点的连接线与目标线所构成的平面。据此,现有技术中的高尔夫挥杆练习器械的运动轨迹都在同一平面,如专利申请号为200320100226.6,公开日为2004年12月2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高尔夫挥杆练习装置,包含有一基架;一曲线轨道,设于所述的基架;所述的曲线轨道的后方界定出一可供练习者站立及进行挥杆动作的人员空间;所述的曲线轨道的轨迹位于同一平面上;另有专利申请号为03277246.7,公开日为2004年9月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挥杆练习器,包括一弧曲形轨道,其轨道面长度为依据人们挥杆时球杆击球端的最大摆幅构成的长度,以及一将弧曲形轨道固定在一个预定使用角度状态的固定座,该固定座组设于上述弧曲形轨道底部,从附图中可以看出,其弧曲形轨道位于同一平面内;还有专利申请号为200680056595.6,公开日为2009年12月9日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充气式高尔夫挥杆练习器械,包括充气式轨迹轨道、调节支杆,所述的充气式轨迹轨道,具有挥杆运行轨迹的轨道弧度,由可空气的内空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封闭囊体围合而成,从附图中可以看出,轨迹轨道位于同一平面内。
但是经高速摄影拍摄所有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挥杆发现,其轨迹轨道从正面看上杆和下杆所显示的圆弧中心点不在同一点,从侧面看其上杆和下杆并不在同一平面,并且单独的上杆和下杆也不在同一平面,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从飞行线后面拍摄到的,它描述了球手上挥杆和下挥杆击球的动作,其中100为上挥杆和下挥杆的轨迹轨道,101为球手,图2是从垂直挥杆面的较高位置拍摄的,其中103为上挥杆和下挥杆的轨迹轨道,102为球手的左肩的实际位置,从图1和图2中的上挥杆和下挥杆的轨迹轨道100、103可以发现,上挥杆、下挥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目前的轨迹轨道在同一平面内的高尔夫练习器械并没有完整的模拟轨迹运行路线,因此初学者以上述高尔夫练习器械练习挥杆不能练习固定出正确的挥杆动作,也就无法打好高尔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使得挥杆的轨迹轨道不在同一平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包括支杆,在支杆上设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的两端对应连接且在其中一个连接处连接有具有自由端的收杆轨迹轨道。
高尔夫球学员上挥杆时沿着上杆轨迹轨道动作,在上杆轨迹轨道的开口端与下杆轨迹轨道的连接处转入下杆轨迹轨道开始下挥杆动作,此后在上杆轨迹轨道与下杆轨迹轨道另一端的连接处转入上杆轨迹轨道继续上挥杆动作直至整个挥杆动作结束,重复上述挥杆动作而达到反复练习效果。该挥杆动作的轨迹不在同一平面内,完整地模拟了职业高尔夫球员挥杆击球的轨迹运行路线,起到了通过练习固定出正确挥杆动作的作用。
高尔夫运动中全挥杆是一项关键的基本技术,挥杆的动力是来源于身体的旋摆转动而带动手臂加力击球的驱力的关系过程。打球者从准备挥杆前,所处的站姿是各关节弯曲而成,它亦是由角度而构成,也是挥杆正确内在因由开始,它是主要由人体的膝、盆、腰椎等骨节弯曲角度规限在某一角度上,而全挥杆人的旋转控制支点位置应在尾骨上,正确的挥杆旋转就在这一点上,但是初学员想控制在这角度和支点上旋转是很困难的,因为要用力等因素影响人的本能,更重要的影响原因是高尔夫挥杆从属旋转运动,人在这过程是失平衡的,而挥杆的动力就是在保持角度和支点下,力是先从脚底盘式推动用力再上传到大腿、腰、肩手用力,借助离心力挥杆的动力速度成倍加大而撞击球的,所以想成为一名好运动员,首先需训练旋转控制能力这才是打好球的精髓所在。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作如下改进:在支杆上固定有旋摆规限角度装置,包括转盘和设有量角尺的导槽,导槽固定在转盘上。
高尔夫球学员通过量角尺及导槽来设定倚靠在该装置上的角度和支点,然后通过转盘的旋转带动高尔夫球学员挥杆旋转运动,该装置在规限角度下去运用力量旋转起到辅助正确挥杆的作用。
由于高尔夫共有9支杆,每支杆的杆面角度不一样,就决定每支杆的侧面弧度不一样,致使挥杆轨迹也不一样,再加上每个球手的身高、臂展等因素,致使每个人每种杆的挥杆轨迹都是不一样。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如下改进:
在上杆轨迹轨道的开口端上设有第一伸缩杆,下杆轨迹轨道的开口端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通过软杆连接;下杆轨迹轨道的封闭端与上杆轨迹轨道的封闭端通过相匹配的卡栓和卡槽活动连接。
上杆轨迹轨道和收杆轨迹轨道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轨道旋转弯折角度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下杆轨迹轨道上设有用于调节轨道旋转弯折角度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均包括一对带盘齿的套筒以及用于套筒限位的固位插销,两个套筒上的盘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
上述收杆轨迹轨道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引导球杆的导向轨道以及用于导向轨道定位的固位插销;上述支杆上还设有用于稳定上杆轨迹轨道、下杆轨迹轨道、收杆轨迹轨道以及支杆平衡的支撑轨道。
支杆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用固位插销限位的第四伸缩杆,支杆与上杆轨迹轨道、下杆轨迹轨道、收杆轨迹轨道之间设有撑杆,撑杆包括第三伸缩杆和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调重块,第四伸缩杆与固定杆由锁紧螺栓固定。
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上的盘齿啮合来调节所对应轨迹轨道的旋转弯折角度,通过下杆轨迹轨道与上杆轨迹轨道相匹配的卡栓和卡槽活动连接来调节上杆轨迹轨道与下杆轨迹轨道之间的距离以及其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以调节轨道长度,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上的软杆能够模拟出由上挥杆转为下挥杆的轨迹,从而与职业球手的球杆上的握杆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下部部位的运动轨迹相同,再利用撑杆和支杆调节上杆轨迹轨道、下杆轨迹轨道的高低,从而适应不同身高和臂展的学员。
本实用新型遵循实际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挥杆运动轨迹,利用其练习,可以确保不同的练习者练习不同杆时,其挥杆动作中的球杆轨迹完全模拟职业球员的球杆的轨道轨迹,籍此能让练习者感受、学习、固定更理想更正确的挥杆姿势,以提高练习者的打高尔夫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职业高尔夫球员挥杆飞行线后面拍摄的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2是从职业高尔夫球员垂直挥杆面的较高位置拍摄的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4是图3中挥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软杆连接处的状态图;
图6是图4中第一连接件角度调节后的状态图;
图7是图4中上杆轨迹轨道和收杆轨迹轨道调节后的状态图;
图8是图4中下杆轨迹轨道调节后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上挥杆和下挥杆的轨迹轨道;101-球手;102-球手的左肩的实际位置;103-上挥杆和下挥杆的轨迹轨道;104-高尔夫球学员;1-上杆轨迹轨道;11-固定弧形轨道;12-第一调节弧形轨道;13-收杆轨迹轨道;14-导向轨道;141-固位插销;15-卡栓;16-第一伸缩杆;2-下杆轨迹轨道;21-移动弧形轨道;22-第二调节弧形轨道;23-卡槽;24-第二伸缩杆;3-第一连接件;31-套筒;311-盘齿;32-套筒;321-盘齿;322-固位插销;33-锁紧螺栓;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撑杆;61-调重块;62-第三伸缩杆;63-固定杆;7-支杆;71-第四伸缩杆;72-固位插销;73-锁紧螺栓;74-基座;8-软杆;9-转盘;10-量角尺;17-导槽;18-支撑轨道;1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挥杆器和旋摆规限角度装置两部分构成,其中挥杆器由上杆轨迹轨道1、下杆轨迹轨道2、收杆轨迹轨道13、支撑轨道18、撑杆6和支杆7构成,支撑轨道18的一端通过连接杆19与收杆轨迹轨道13固定连接,支撑轨道18的另一端与上杆轨迹轨道1、下杆轨迹轨道2固定连接,使得挥杆练习时可以稳定上杆轨迹轨道1、下杆轨迹轨道2、收杆轨迹轨道13以及撑杆6的平衡。利用撑杆6和支杆7可以调节轨道高低;旋摆规限角度装置为辅助挥杆器使用,它由转盘9、量角尺10和导槽11构成,练习时高尔夫球学员104站立在挥杆器和旋摆规限角度装置之间,高尔夫球杆放置在轨道内,通过量角尺10测量高尔夫球学员104倚靠的最佳角度,转盘9旋转至高尔夫球学员104倚靠的最佳支点,此后便可以开始挥杆动作进行挥杆练习。
如图4所示,挥杆器的上杆轨迹轨道1由第一连接件3分为第一调节弧形轨道12、固定弧形轨道11两段,下杆轨迹轨道2由第二连接件4分为第二调节弧形轨道22和移动弧形轨道21两段。所述的上杆轨迹轨道1比下杆轨迹轨道2长,固定弧形轨道11比第一调节弧形轨道12长,移动弧形轨道21比第二调节弧形轨道22长。收杆轨迹轨道13上还设有引导高尔夫球杆的导向轨道14以及用于导向轨道14限位的固位插销141;移动弧形轨道21的下端、固定弧形轨道11的中部以及收杆轨迹轨道13通过相匹配的卡槽23和卡栓15活动连接;如图5所示,第一调节弧形轨道12与第二调节弧形轨道22的末端分别设有可调节轨道长度的第一伸缩杆16和第二伸缩杆24,且第一伸缩杆16和第二伸缩杆24之间通过软杆8连接,使得由高尔夫球杆沿上杆轨迹轨道1通过软杆8能够顺过渡转入下杆轨迹轨道2。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以及第三连接件5调节轨道旋转弯折角度的机理相同,通过套筒31和套筒32上对应的成对盘齿311、321的啮合作用,可以将第一调节弧形轨道12与固定弧形轨道11以及第二调节弧形轨道22与移动弧形轨道21之间弯折后由锁紧螺栓33固定,从而改变轨道弯折角度及旋转角度,以满足不同身高、臂长人的需要,同时还可以通过固位插销322将套筒31限位;如图7所示为上杆轨迹轨道1和收杆轨迹轨道13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第三连接件5调节后的使用状态;如图8所示为下杆轨迹轨道2通过第二连接件4调节后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4所示,撑杆6包括第三伸缩杆62和固定杆63,固定杆63上设有调重块61;支杆7包括基座74,基座74上设有用固位插销72限位的第四伸缩杆71,第四伸缩杆71与固定杆63由锁紧螺栓73固定。
如图4所示,挥杆练习时球杆按图4中箭头方向在上杆轨迹轨道1上杆、在下杆轨迹轨道2下杆,球杆最后通过收杆轨迹轨道13上的导向轨道14经上杆轨迹轨道1的自由端回到起杆位置开始下一挥杆过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容易的做出其它形式上的变化或者替代,而这些改变或者替代也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包括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上设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所述上杆轨迹轨道和下杆轨迹轨道的两端对应连接且在其中一个连接处连接有具有自由端的收杆轨迹轨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上固定有旋摆规限角度装置,包括转盘和设有量角尺的导槽,导槽固定在转盘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杆轨迹轨道的自由端上还设有引导球杆的导向轨道以及用于导向轨道定位的固位插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上还设有用于稳定上杆轨迹轨道、下杆轨迹轨道、收杆轨迹轨道以及支杆平衡的支撑轨道。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轨迹轨道的开口端上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下杆轨迹轨道的开口端上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通过软杆连接;所述下杆轨迹轨道的封闭端与上杆轨迹轨道的封闭端通过相匹配的卡栓和卡槽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轨迹轨道和收杆轨迹轨道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轨道旋转弯折角度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下杆轨迹轨道上设有用于调节轨道旋转弯折角度的第二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均包括一对带盘齿的套筒以及用于套筒限位的固位插销,所述两个套筒上的盘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固位插销限位的第四伸缩杆,所述支杆与上杆轨迹轨道、下杆轨迹轨道、收杆轨迹轨道之间设有撑杆,所述撑杆包括第三伸缩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调重块,所述第四伸缩杆与固定杆由锁紧螺栓固定。
CN2012200337488U 2012-02-02 2012-02-02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8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37488U CN202538299U (zh) 2012-02-02 2012-02-02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337488U CN202538299U (zh) 2012-02-02 2012-02-02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8299U true CN202538299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5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33748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8299U (zh) 2012-02-02 2012-02-02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82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3199A (zh) * 2012-02-02 2012-07-11 李汉威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104307157A (zh) * 2014-10-29 2015-01-28 孔令恩 一种高尔夫挥杆顶点限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3199A (zh) * 2012-02-02 2012-07-11 李汉威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102553199B (zh) * 2012-02-02 2014-12-10 李汉威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104307157A (zh) * 2014-10-29 2015-01-28 孔令恩 一种高尔夫挥杆顶点限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7812B1 (en) Putting/chipping trainer
CN102553199B (zh)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202538299U (zh) 高尔夫球全挥杆练习器械
CN204972970U (zh) 网球训练器
CN203001877U (zh) 一种网球反手截击击球技术动作辅助训练器
CN106512360B (zh) 一种乒乓球攻球教学练习机
CN203483812U (zh) 高尔夫挥杆动作练习仪
CN104069631A (zh) 乒乓球徒手动作练习架
CN202666349U (zh) 一种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辅助训练器
CN204170377U (zh) 乒乓球徒手动作练习架
CN208448586U (zh) 一种羽毛球手法辅助训练器
CN203253134U (zh) 一种网球反手击球技术动作辅助训练器
CN204767282U (zh) 乒乓球专用训练装置
CN202892852U (zh) 一种高尔夫挥杆定位指示装置
US9278272B1 (en) Golf tr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4380175U (zh) 乒乓球反手攻训练器
KR100419956B1 (ko) 골프의 스윙 연습장치
CN207722334U (zh) 一种高尔夫挥杆角度训练器
RU20820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авыков волейболиста при приеме мяча двумя руками снизу
CN203001876U (zh) 一种网球正手截击击球技术动作辅助训练器
CN208448585U (zh) 高尔夫挥杆平面训练辅助器
KR20090098035A (ko) 골프용 다목적 운동기기
JP3158997U (ja) Bbステッパー
WO2021056088A1 (pt) Equipamento para praticar tênis e método de utilização do mesmo
CN101716416B (zh) 手持式乒乓球辅助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5, 58, 1307, seven, Zhongshan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 Hanwei

Patentee after: Li Jiancheng

Address before: Five, building 58, No. seven, 11307 Zhongshan Road, Liwan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 Hanwei

Patentee before: Li Jianche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