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2491U -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 Google Patents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2491U
CN204362491U CN201520026637.8U CN201520026637U CN204362491U CN 204362491 U CN204362491 U CN 204362491U CN 201520026637 U CN201520026637 U CN 201520026637U CN 204362491 U CN204362491 U CN 204362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row
cabinet body
machine cabinet
exchang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66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荣
胡荣国
汪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A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66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62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2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249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0605 priority patent/WO201611283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该机柜主体由底板、四根边立柱、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围成,还包括两根第一中立柱,以及两根第二中立柱;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相互平行,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均垂直于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机柜主体加设了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使得在该机柜主体的内部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更加的方便。且该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还增加了该机柜主体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背景技术
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高散热密度机房内服务器工作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的排热可采用列间空调的方式,列间空调布置在两台机柜的中间,实现就近制冷。因其送风传输距离近,无需选用功耗大的大压头风机,也因其靠近热源制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
但是,现有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一般由底板、四根边立柱、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围成,则机柜主体上没有能够便于安装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机柜主体,由底板、四根边立柱、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围成,还包括两根第一中立柱,以及两根第二中立柱;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主体中,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将所述机柜主体分隔成依次相互平行设置的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抽风腔室,其中,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分隔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换热腔室,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分隔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主体中,位于所述机柜主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和所述第二中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的安装板,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与所述安装板的内侧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机柜主体中,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间空调,包括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以及上述述的机柜主体,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内,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所述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
所述换热芯主体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分液头和第一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一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第二集管和第三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二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所述换热芯主体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和第二换热芯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所述第一换热芯和所述第二换热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换热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压缩机和控制柜,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内的风机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风机背板;所述风机背板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之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机柜主体加设了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使得在该机柜主体的内部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更加的方便。且该两根第一中立柱和两根第二中立柱还增加了该机柜主体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机柜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机柜主体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20、机柜主体;21、进风腔室;22、换热腔室;23、抽风腔室;24、第一中立柱;25、第二中立柱;26、底板;27、安装板;28、边立柱;29、横梁;201、折边;
30、压缩机;40、控制柜;50、风机;51、风机背板;
1、换热芯主体;11、侧部;12、正面;13、背面;14、第一换热芯;15、第二换热芯;16、第一接水盘;
2、分液头;3、第一集管;4、第一换热管;5、第二集管;6、第三集管;7、第二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机柜主体的框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机柜主体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机柜主体20由底板26、四根边立柱28、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29围成。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柜主体20还包括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可以理解地,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可以为标准件,即两者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一模一样。
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并且,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还增加了该用于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将机柜主体20分隔成依次相互平行设置的进风腔室21、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其中,两根第一中立柱24分隔进风腔室21和换热腔室22,两根第二中立柱25分隔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
综上,机柜主体20加设了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便于在该机柜主体20的内部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且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还增加了该机柜主体20的整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7,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固定至安装板27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3所示,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该折边201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组装其他的元件,例如,的安装板27就可以通过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以及用于安装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也可以通过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另外该折边201还能够增加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该机柜主体20的整体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折边201优选的朝机柜主体20的外部延伸,这样的好处在于安装板27的安装位不会侵占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横向空间,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宽度能达到极限距离,从而进一步地增大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强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制冷效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包括除了包括上述的机柜主体20,还包括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压缩机30、控制柜40、风机背板51和风机50。
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该压缩机30和控制柜40设置在进风腔室21内。该风机50和风机背板51设置在抽风腔室23内。
如图5至图7所示,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该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则相较于常见的将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的情况,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具有不占有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纵向空间的优点,即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能充分利用上述的机柜主体20内的横向空间。
具体的,相较于倾斜放置的换热器,该换热芯主体1沿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平行于迎风面放置,从而使得风通道的阻力较倾斜放置时减少很多。
再相较于V型换热器,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底板26,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占用空间相应减小,则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后部或者前部的空间变得相对宽裕,更加利于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内部部件的安装和维修。
则,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1呈片形,并沿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能效比。且该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底板26,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减小,从而使得安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充足,有利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该换热芯主体1沿上述的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可满布于上述的机柜主体20内。具体的,一个机柜主体20的宽度一般为600mm,该换热芯主体1的宽度可以达到596mm,从而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的宽度能提升到540mm翅片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既可以是蒸发器,也可以是表冷器。
参阅图5和图6,当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为蒸发器时,其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一般情况下,该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为氟利昂,可以理解地,除了氟利昂,其他的常用的冷媒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也可以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相应地,第一换热管4可以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
进一步地,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由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1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参阅图7,当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为表冷器时,其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一般情况下,该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为冷冻水。另外,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也可以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相应地,第二换热管7可以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
进一步地,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由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1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换热芯主体1既可以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参阅图5,该换热芯主体1优选的由沿换热芯主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第一换热芯14位于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分体式结构的换热芯主体1的好处在于便于该换热芯主体1的加工和组装。
进一步地,该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该第一接水盘16和第二接水盘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列间空调因换热器过高发生飞水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柜主体,由底板(26)、四根边立柱(28)、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29)围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两根第二中立柱(25);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将所述机柜主体(20)分隔成依次相互平行设置的进风腔室(21)、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其中,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分隔所述进风腔室(21)和所述换热腔室(22),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分隔所述换热腔室(22)和所述抽风腔室(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主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的安装板(27),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与所述安装板(27)的内侧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
5.一种列间空调,包括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以及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机柜主体(20),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所述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
所述换热芯主体(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1)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14)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14)和所述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21)内的压缩机(30)和控制柜(40),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23)内的风机(50)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所述风机背板(51)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之间。
CN201520026637.8U 2015-01-14 2015-01-14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Active CN204362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6637.8U CN204362491U (zh) 2015-01-14 2015-01-14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PCT/CN2016/070605 WO2016112833A1 (zh) 2015-01-14 2016-01-11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6637.8U CN204362491U (zh) 2015-01-14 2015-01-14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2491U true CN204362491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6637.8U Active CN204362491U (zh) 2015-01-14 2015-01-14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62491U (zh)
WO (1) WO20161128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2834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WO2016112833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WO2020019828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CN113803872A (zh) * 2021-09-10 2021-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安装组件、门体组件和列间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96875Y (zh) * 2009-03-20 2010-02-03 宾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嵌入式机柜专用空调
CN202813698U (zh) * 2012-05-03 2013-03-20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机柜式空调用高效挡水板组合件
ITPD20120198A1 (it) * 2012-06-20 2013-12-21 Emerson Network Power Srl Unita' di climatizzaz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centri di calcolo di grandi dimensioni
CN103582330B (zh) * 2012-07-24 2018-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
CN204362491U (zh) * 2015-01-14 2015-05-27 北京雅驿欣科技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CN204593813U (zh) * 2015-01-14 2015-08-26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2834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WO2016112833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WO2020019828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CN113803872A (zh) * 2021-09-10 2021-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安装组件、门体组件和列间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2833A1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2491U (zh)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CN204593813U (zh)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CN20767471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5465888A (zh) 一种适用于19英寸标准机柜的内置式空调内机
CN107809894A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
CN203298423U (zh) 一种适用于高散热密度机房的列间热管室内机
CN202918627U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装置
CN112815429A (zh) 一种充分利用空间获取能量的空气源热泵
CN203586619U (zh) 一种吹胀式蒸发器
CN203629144U (zh) 制冷剂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06755537U (zh) 一种机柜空调器
CN206452654U (zh) 一种电子机柜
CN207797494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仓散热结构
CN104748445A (zh) 制冷剂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5723772U (zh) 一种充分利用空间获取能量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及机群
CN200940908Y (zh) 户外通讯柜空调器
CN211860880U (zh) 一种行间空调模块单元
CN220798887U (zh) 一种全彩led大屏幕投影显示装置
CN203120326U (zh) 网络机柜
CN2138473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其机柜
CN215453757U (zh) 一种数据机柜用水平双层置入微通道冷却蒸发器结构
CN21157528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3984102U (zh) 一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冷凝器盒式布置结构
CN220914378U (zh) 一种冷热一体化控温隔墙
CN215418471U (zh) 一种节能电池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ITEAQ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TEAQ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6 CHAOYANG, BEIJING TO: 51811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5

Address after: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Patentee after: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100026 199 Moma Tower, Chaoyang North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100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AQ Technology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Xurong

Inventor after: Hu Rongguo

Inventor after: Gao L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urong

Inventor before: Hu Rongguo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XURONG HU RONGGUO WANG YANG TO: CHEN XURONG HU RONGGUO GAO 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4

Address after: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TEAQ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Patentee befor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0

Address after: 528400 1-4 Building 1, Yi Ling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Zhongshan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TEAQ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