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3813U -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 Google Patents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3813U
CN204593813U CN201520025930.2U CN201520025930U CN204593813U CN 204593813 U CN204593813 U CN 204593813U CN 201520025930 U CN201520025930 U CN 201520025930U CN 204593813 U CN204593813 U CN 204593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row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cor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59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荣
胡荣国
黄桂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0259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3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3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381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0607 priority patent/WO201611283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主体内,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垂直于底板,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Description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散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背景技术
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高散热密度机房内服务器工作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的排热可采用列间空调的方式,列间空调布置在两台机柜的中间,实现就近制冷。因其送风传输距离近,无需选用功耗大的大压头风机,也因其靠近热源制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
但是,列间空调的大小基本上限制在一个机柜或者半个机柜的尺寸上。一方面,很难将换热器做大,一般都是将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以此达到增大换热器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使原本紧张的空间更加加剧,增大了维护的难度,造成气流不畅,风阻增大,风机功耗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内,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所述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换热芯主体沿所述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分液头和第一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一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正面的第二集管和第三集管,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的背面的第二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换热芯主体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和第二换热芯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中,所述第一换热芯和所述第二换热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换热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内,
所述机柜主体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抽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依次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所述机柜主体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换热腔室的两根第一中立柱,以及用于分隔所述换热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的两根第二中立柱;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位于所述机柜主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和所述第二中立柱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固定至所述安装板的内侧面;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
本实用新型的列间空调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压缩机和控制柜,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内的风机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风机背板;所述风机背板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之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垂直于底板,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芯主体;11、侧部;12、正面;13、背面;14、第一换热芯;15、第二换热芯;16、第一接水盘;
2、分液头;3、第一集管;4、第一换热管;5、第二集管;6、第三集管;7、第二换热管;
20、机柜主体;21、进风腔室;22、换热腔室;23、抽风腔室;24、第一中立柱;25、第二中立柱;26、底板;27、安装板;28、边立柱;29、横梁;201、折边;
30、压缩机;40、控制柜;50、风机;51、风机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该换热器主要适用于机房用的列间空调,但也不排除在常见的其他制冷设备中使用。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通过合理的摆放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使得列间空调的换热面积增大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从而提高了能效比。并使得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充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该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则相较于常见的将换热器倾斜放置或者采用V型换热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具有不占有机柜主体20的纵向空间的优点,即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能充分利用机柜主体20内的横向空间。
具体的,相较于倾斜放置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芯主体1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平行于迎风面放置,从而使得风通道的阻力较倾斜放置时减少很多。
再相较于V型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中的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底板26,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20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则机柜主体20内,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后部或者前部的空间变得相对宽裕,便于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的内部部件的安装和维修。
综上,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1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底板26,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20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该换热芯主体1沿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可满布于机柜主体20内。具体的,一个机柜主体20的宽度一般为600mm,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芯主体1的宽度可以达到596mm,从而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的宽度能提升到540mm翅片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既可以是蒸发器,也可以是表冷器。
参阅图1和图2,当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为蒸发器时,其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一般情况下,该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为氟利昂,可以理解地,除了氟利昂,其他的常用的冷媒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也可以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相应地,第一换热管4可以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
进一步地,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由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1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参阅图3,当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为表冷器时,其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一般情况下,该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为冷冻水。另外,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也可以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相应地,第二换热管7可以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
进一步地,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由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1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换热芯主体1既可以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芯主体1优选的由沿换热芯主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第一换热芯14位于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分体式结构的换热芯主体1的好处在于便于该换热芯主体1的加工和组装。
进一步地,该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该第一接水盘16和第二接水盘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列间空调因换热器过高发生飞水现象。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20、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压缩机30、控制柜40、风机背板51和风机50。
如图4所示,该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安装有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则该列间空调的内部风道的风阻减小,使得该列间空调的功耗降低,制冷效果更好。且该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更加的宽裕,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使得该列间空调组装更加方便,维护难度降低。
如图5所示,该机柜主体20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依次相互平行设置。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该压缩机30和控制柜40设置在进风腔室内。该风机50和风机背板51设置在抽风腔室23内。
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该机柜主体20由底板26、四根边立柱、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29围成。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柜主体20还包括用于分隔进风腔室和换热腔室22的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用于分隔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的两根第二中立柱25。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固定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并且,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还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的整体结构强度。
且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可以理解地,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可以为标准件,即两者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一模一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7,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固定至安装板27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7所示,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该折边201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组装其他的元件,例如,上述的安装板27就可以通过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以及用于安装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也可以通过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另外该折边201还能够增加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该机柜主体20的整体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折边201优选的朝机柜主体20的外部延伸,这样的好处在于安装板27的安装位不会侵占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横向空间,使得该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宽度能达到极限距离,从而进一步地增大该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强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制冷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所述换热芯主体(1)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侧部(1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1)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14)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14)和所述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7.一种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20)、以及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柜主体(20)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所述进风腔室、所述换热腔室(22)和所述抽风腔室(23)依次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主体(20)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换热腔室(22)的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用于分隔所述换热腔室(22)和所述抽风腔室(23)的两根第二中立柱(25);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7),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固定至所述安装板(27)的内侧面;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压缩机(30)和控制柜(40),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23)内的风机(50)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所述风机背板(51)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之间。
CN201520025930.2U 2015-01-14 2015-01-14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Active CN204593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5930.2U CN204593813U (zh) 2015-01-14 2015-01-14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PCT/CN2016/070607 WO2016112834A1 (zh) 2015-01-14 2016-01-11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5930.2U CN204593813U (zh) 2015-01-14 2015-01-14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3813U true CN204593813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5930.2U Active CN204593813U (zh) 2015-01-14 2015-01-14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3813U (zh)
WO (1) WO201611283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2833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WO2016112834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WO2020019828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1993A1 (de) * 1997-09-24 1999-05-06 Heinz Burn Schaltschrank zur Aufnahme elektrischer und elektronischer Aggregate
CN201845297U (zh) * 2010-11-11 2011-05-25 太欣科技空调有限公司 计算机机柜用的分离式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结构
CN203298420U (zh) * 2013-06-17 2013-11-20 中金富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机房空调系统
CN103500000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03704150U (zh) * 2014-01-24 2014-07-09 东莞阳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节能的机柜散热空调
CN204593813U (zh) * 2015-01-14 2015-08-26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CN204362491U (zh) * 2015-01-14 2015-05-27 北京雅驿欣科技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2833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WO2016112834A1 (zh) * 2015-01-14 2016-07-21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WO2020019828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2834A1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2491U (zh) 机柜主体及列间空调
CN105352345B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
CN204593813U (zh) 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
CN202434876U (zh) 固体激光器的风冷水循环冷却装置
CN102767895B (zh) 一种空调用细管径翅片管式换热器
CN112815429A (zh) 一种充分利用空间获取能量的空气源热泵
CN102252382A (zh) 空调电加热装置
CN203298423U (zh) 一种适用于高散热密度机房的列间热管室内机
CN202918627U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装置
CN201928575U (zh) 控制箱斜板翅片式换热器
CN208572673U (zh) 一种分体式高性能散热器
CN206452654U (zh) 一种电子机柜
CN207797494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仓散热结构
CN206755537U (zh) 一种机柜空调器
CN202269735U (zh) 冷柜
CN203571883U (zh) 一种变频多联空调机组及其组合结构
CN103363757A (zh) 具有丝管式蒸发器的制冷装置
CN211860880U (zh) 一种行间空调模块单元
CN220798887U (zh) 一种全彩led大屏幕投影显示装置
CN216114924U (zh) 冰箱用高散热效率冷凝组件及具有该冷凝组件的冰箱
CN216752603U (zh)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CN215418471U (zh) 一种节能电池盖板
CN213687440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38473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其机柜
CN218915562U (zh) 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5

Address after: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TEAQ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811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community library pit bucket rich Industrial Zone No. 2 building A building in the first layer, the third layer

Patentee before: Ai Te Wang Neng Co., Ltd of 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