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2603U -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2603U
CN216752603U CN202220118981.XU CN202220118981U CN216752603U CN 216752603 U CN216752603 U CN 216752603U CN 202220118981 U CN202220118981 U CN 202220118981U CN 216752603 U CN216752603 U CN 216752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chamber
equipment
bin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8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国水
唐明桃
刘朝宏
杨扬
毛春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oldbri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oldbri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oldbri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oldbri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89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2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2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2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房,机房包括设备仓和制冷仓,制冷仓位于设备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设备仓和制冷仓,相较于直接将制冷设备放置到设备仓内进行制冷,这种分离仓式制冷的制冷效果更好,并且制冷设备产生的振动、噪音、信号干扰等因素不会影响机房设备,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制冷仓将制冷仓合理得分隔成三个空间,其中的风道实现了上进下出的效果,保证了设备仓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垂直设置的第一制冷室,获得了可以提高制冷效率的风道,而将散热室单独分离出来,可以防止两个制冷设备的散热端对制冷工作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户外机房的用途十分广泛,为了能够保证内部的各个机房设备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稳定运行,其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风、抗雪、防火、防沙尘、良好保温隔热等多项性能,现有的机房通常是通常是将制冷设备直接放置到设备仓内进行降温,这样设置安装后,整个机房内的风道是混乱的,最终会导致机房内部的温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包括机房,所述机房包括设备仓和制冷仓,所述制冷仓位于所述设备仓的一侧;以及
所述制冷仓包括第一制冷室、第二制冷室和散热室,所述第一制冷室垂直设置,以使形成垂直方向的风道,所述第一制冷室与所述设备仓之间连通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二制冷室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的一侧,所述第一制冷室和所述第二制冷室之间设置有相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二制冷室和所述设备仓之间设置有第三风口,所述散热室均与所述第一制冷室和所述第二制冷室不相通;以及
第一制冷设备和第二制冷设备,所述第一制冷设备的制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室内,所述第一制冷设备的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内,所述第二制冷设备的制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室内,所述第二制冷设备的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制冷室和所述第二风口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制冷室分布于所述第二制冷室的侧部,若干个所述第二风口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制冷室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口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制冷室的顶端,所述第一风口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设备仓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设备仓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一侧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室的一侧开口设置于外界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口中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形成所述设备仓至所述第一制冷室的风道,所述第三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制冷室至所述设备仓的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制冷设备包括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内,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散热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制冷设备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室内,所述空调外机设置于散热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隔热顶棚,所述隔热顶棚内置有隔热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仓内设置有若干货架,若干货架对准所述第一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设备仓和制冷仓,相较于直接将制冷设备放置到所述设备仓内进行制冷,这种分离仓式制冷的制冷效果更好,并且制冷设备产生的振动、噪音、信号干扰等因素不会影响机房设备,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制冷仓将制冷仓合理得分隔成三个空间,其中的风道实现了上进下出的效果,保证了所述设备仓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垂直设置的第一制冷室,获得了可以提高制冷效率的风道,而将散热室单独分离出来,可以防止两个制冷设备的散热端对制冷工作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后侧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另一个角度的俯视结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冷仓的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热管弯折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房;11、门体;12、隔热顶棚;2、设备仓;3、制冷仓;31、第一制冷室;32、第二制冷室;33、散热室;34、第一风口;35、第二风口;36、第三风口;37、第一风机;38、第二风机;41、第一制冷设备;42、热管;421、制冷端;422、散热端;423、翅片;43、第二制冷设备;44、空调外机;45、空调内机;5、支架;6、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一种机房1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包括机房1,机房1包括设备仓2和制冷仓3,制冷仓3位于设备仓2的一侧;以及
制冷仓3包括第一制冷室31、第二制冷室32和散热室33,第一制冷室31垂直设置,以使形成垂直方向的风道,如附图3所示,第一制冷室31呈筒状设置,其高度远大于长度和宽度,这样形成的风道可以保证热空气经过第一制冷室31的时长充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制冷效果,第一制冷室31与设备仓2之间连通有第一风口34,第二制冷室32位于第一制冷室31的一侧,第一制冷室31和第二制冷室32之间设置有相通的第二风口35,第一风口34位于第二风口35的上侧,这里利用了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密度这一特性,保证进入到第二制冷室32内的空气温度是已经降温一次,第二制冷室32和设备仓2之间设置有第三风口36,散热室33均与第一制冷室31和第二制冷室32不相通;以及
第一制冷设备41和第二制冷设备43,第一制冷设备41的制冷部设置于第一制冷室31内,第一制冷设备41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室33内,第二制冷设备43的制冷部设置于第二制冷室32内,第二制冷设备43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室33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设备仓2和制冷仓3,相较于直接将制冷设备放置到设备仓2内进行制冷,这种分离仓式制冷的制冷效果更好,并且制冷设备产生的振动、噪音、信号干扰等因素不会影响机房1设备,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制冷仓3将制冷仓3合理得分隔成三个空间,其中的风道实现了上进下出的效果,保证了设备仓2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垂直设置的第一制冷室31,获得了可以提高制冷效率的风道,而将散热室33单独分离出来,可以防止两个制冷设备的散热端422对制冷工作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室31和第二风口35均设置有若干个,多个第一制冷室31的设置,可以装配更多的第一制冷组件,使得制冷效果更强,若干个第一制冷室31分布于第二制冷室32的侧部,若干个第二风口35与若干个第一制冷室31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的,如附图5所示,第一制冷室31设置有两个,分别分布在第二制冷室32的两侧,而散热室33设置于第二制冷室32的上侧,第一制冷室31的高度与第二制冷和散热室33的高度之和相同,这样在增加机房1长度的情况下,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口34的一端位于第一制冷室31的一侧且靠近第一制冷室31的顶端,第一风口34的另一端位于设备仓2的一侧且靠近设备仓2的顶端,第二风口35位于第一制冷室31的一端位于第一制冷室31一侧的底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让第一风口34与第二风口35的间距尽可能达到最大值,这样获得降温用的风道长度也是最大的,有效地提高了制冷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室33的一侧开口设置于外界相通,通过开口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室33的散热效率,如附图2所示,散热室33的开口方向是背离设备仓2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口34中设置有第一风机37,第一风机37用于形成设备仓2至第一制冷室31的风道,第三风口36设置有第二风机38,第二风机38用于形成第二制冷室32至设备仓2的风道,通过风机的设置,加快了空气在制冷仓3和设备仓2之间的流通,并且强制空气的流动可以有效地防止机房1内出现乱流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房1顶部设置有隔热顶棚12,隔热顶棚12内置有隔热材料,通过隔热顶棚12的设置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而且能够提供遮风挡雨的效果。
具体的,隔热顶棚12采用彩钢夹心板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仓2内设置有若干货架,若干货架对准第一风机37,这样可以保证货架上的机房1设备产生的热量第一时间进行入到制冷仓3内进行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2所示,机房1的一侧设置有门体11,门体11与制冷仓3位置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热管42,若干热管42均包括制冷端421和散热端422,若干热管42均弯折设置,以使散热端422于散热室33内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种适配户外机房1的热管4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42,本实用新型将热管42进行弯折设置,这样设置后,热管42内部的制冷液气化后会聚集在热管42的散热端422,气化后的制冷液在散热端422散热冷凝后会重新变成液态,在回流至制冷端421的过程中,会因为弯折后的热管42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回流速度会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制冷液的散热时长,保证制冷液回流至制冷端421时温度更低,提高了热管42的散热效率,并且这种弯折设置的热管42在安装方面更加符合机房1的空间规划设置,弯折后的热管42更容易分别放入第一制冷室31和散热室33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管42和空调两种散热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的散热方式更加高效和节能,具体的表现为,需要降温的热空气是先通过热管42进行降温,其本身是不需要额外耗费能源的,然后在通过空调进行二次降温。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条件如下:
模式1:静默模式,室内气温小于15度,两个制冷器均不工作。
模式2:存热交换,室内气温小于30度,且内外温差大于10度,此时只有热管42进行散热。
模式3:热交换+DX模式,室内气温不高于35度,且内外温差大于1度小于10度,此时两个制冷器同时散热。
模式4:DX模式,室内温度大于35度,且内外温差无温差或室外温度明显高于室内温度。
通过上述四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散热的使用频率,相较于传统的额空调使用时间6-10月份,可以有效地将空调使用时间降低为7-9月份,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同时也提高了空调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热管4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纯铜、无氧铜等。
具体的,如附图2和附图5所示,两个第一制冷室31内的热管42均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共用一个散热室33,因此两侧热管42的散热端422相互交叉设置,从而获得了更便捷的安装方式和更高效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42散热端422和制冷端421均缠绕有翅片423,通过翅片423的设置,很好的增大了热管4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仅在制冷端421使得制冷效果更进一步,而且在散热端422也很好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具体的,热管42弯折处不设有翅片423,并且其是安装在散热室33和第一制冷室31之间的隔板处,这样可以保证散热室33和第一制冷室31之间是不相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42内设置有制冷液,制冷液包括但不限于氟利昂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42的弯折处的弯折角度为100度-135度,以使散热端422的水平夹角10度-35度,在这个角度范围下,热管42的散热端422能够在尽可能延长制冷液在散热端422回流速度的同时,还可以让制冷液不会积压在第一制冷室31中。
作为优选,6和附图7所示,弯折端的弯折角度为11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室33一侧开口设置与外界相通,散热室33内水平设置有支架5,空调外机44设置于支架5顶部,热管42设置于支架5下侧,因为空调外机44散热方式是主动散热,其散热能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而热管42采用的散热方式为被动散热,其散热能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将空调外机44和热管42的散热端422上下错位设置,可以防止空调外机44对热管42散热效率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室33开口处安装有防护网6,防护网6主要是对热管42和空调外机44进行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房1的底框架可采用型钢或折弯件焊接或螺栓连接拼装而成;墙板和屋面板都采用夹芯彩钢板拼装;机房1框架为轻型钢框架,主要采用冷弯薄壁型钢作檩条和梁柱。
工作原理:当机房1需要散热时,打开第一风机37和第二风机38,此时热空气从设备仓2进入到第一制冷室31,在热空气沿第一制冷室31流动时,热管42对热空气进行第一次降温,当热空气进入到第二制冷室32时,空调再次降温,最终降温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制冷室32抽入设备仓2的底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包括机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1)包括设备仓(2)和制冷仓(3),所述制冷仓(3)位于所述设备仓(2)的一侧;以及
所述制冷仓(3)包括第一制冷室(31)、第二制冷室(32)和散热室(33),所述第一制冷室(31)垂直设置,以使形成垂直方向的风道,所述第一制冷室(31)与所述设备仓(2)之间连通有第一风口(34),所述第二制冷室(32)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的一侧,所述第一制冷室(31)和所述第二制冷室(32)之间设置有相通的第二风口(35),所述第一风口(34)位于所述第二风口(35)的上侧,所述第二制冷室(32)和所述设备仓(2)之间设置有第三风口(36),所述散热室(33)均与所述第一制冷室(31)和所述第二制冷室(32)不相通;以及
第一制冷设备(41)和第二制冷设备(43),所述第一制冷设备(41)的制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内,所述第一制冷设备(41)的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33)内,所述第二制冷设备(43)的制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室(32)内,所述第二制冷设备(43)的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室(3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和所述第二风口(35)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制冷室(31)分布于所述第二制冷室(32)的侧部,若干个所述第二风口(35)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制冷室(31)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3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制冷室(31)的顶端,所述第一风口(3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设备仓(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设备仓(2)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35)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一侧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室(33)的一侧开口设置于外界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的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34)中设置有第一风机(37),所述第一风机(37)用于形成所述设备仓(2)至所述第一制冷室(31)的风道,所述第三风口(36)设置有第二风机(38),所述第二风机(38)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制冷室(32)至所述设备仓(2)的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设备(41)包括热管(42),所述热管(4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室(31)内,所述热管(4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散热室(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设备(43)包括空调内机(45)和空调外机(44),所述空调内机(45)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室(32)内,所述空调外机(44)设置于散热室(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1)顶部设置有隔热顶棚(12),所述隔热顶棚(12)内置有隔热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仓(2)内设置有若干货架,若干货架对准所述第一风机(37)。
CN202220118981.X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Active CN216752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8981.XU CN21675260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8981.XU CN21675260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2603U true CN216752603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8981.XU Active CN216752603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2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2111B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2833988A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方案
CN111765704A (zh) 一种风冷制冷系统及半导体冰箱
CN102748824A (zh) 通讯机房空调热管一体机的排热装置
CN216752603U (zh)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CN216626518U (zh) 一种含有热管的多模式热交换机房
CN216291978U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空调
CN218379667U (zh) 空调装置
JP2009002596A (ja) 冷却ユニット
JPH0743060A (ja) 冷蔵ショーケース
CN216960627U (zh) 空调器的电器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0042690U (zh) 一种机柜空调
CN212081529U (zh) 半导体空调
CN205213231U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电器
CN21213302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冰箱背部散热管件
CN220397922U (zh) 一种卧式冷柜风冷内循环系统
CN214510494U (zh) 安装有丝管冷凝器的自携商用立式风幕柜
CN218163401U (zh) 结合露点间接蒸发蓄冷的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CN219063862U (zh) 制冷设备
CN220210833U (zh) 风水双循环的基站散热器
CN212512068U (zh) 一种高效的制冷设备的吸热装置
CN218379661U (zh)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CN220689424U (zh) 一种箱式风冷冷凝器
CN214800511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