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9661U -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9661U
CN218379661U CN202222661685.7U CN202222661685U CN218379661U CN 218379661 U CN218379661 U CN 218379661U CN 202222661685 U CN202222661685 U CN 202222661685U CN 218379661 U CN218379661 U CN 218379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et film
cooling unit
wat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16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松
张健辉
彭瑞祥
李潘潘
谢康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16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9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9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9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机组和空调系统。冷却机组包括基座、换热器和湿膜。其中,换热器装配于基座,换热器具有相背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湿膜可移动地位于基座与进风侧之间。如此使得湿膜易于拆卸和更换,避免湿膜积累大量的灰尘对换热器造成污染。此外,湿膜位于基座和进风侧之间,使得湿膜可以降低换热器的进风温度,随着进风温度下降,冷却机组的制冷能力会得到提高,发挥更大的功效,冷却机组的能效比也得到提高。同时,湿膜可以过滤空气,减少外界空气对换热器的污染,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机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冷却机组设有换热器和湿膜,换热器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湿膜一般设置于换热器的进风侧,降低换热器进风侧的进风温度,从而提高冷却机组的制冷能力。然而,传统的冷却机组的湿膜在使用的时候会积累大量的灰尘,易对换热器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机组。冷却机组包括基座、换热器和湿膜。其中,换热器装配于基座,换热器具有相背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湿膜可移动地位于基座与进风侧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包括框架和限位组件。换热器装配于框架。限位组件位于进风侧。湿膜可移动地设于限位组件和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框架,并与换热器间隔形成第一滑槽。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框架,并与换热器形成第二滑槽。湿膜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滑槽。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滑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还包括接水件。接水件连接于框架。接水件位于湿膜和换热器的下方。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接水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水件设有接水槽,接水槽朝向湿膜和换热器。第二限位件设有过液孔,过液孔连通于接水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湿膜抵接于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器包括相对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进风侧与第一出风侧。第二换热板具有相背的第二进风侧与第二出风侧。第二出风侧与第一出风侧相对。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间距自上往下逐渐减小。湿膜包括间隔的第一湿膜和第二湿膜。第一湿膜位于第一进风侧。第二湿膜位于第二进风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还包括送水管路。送水管路包括进水段、导水段和出水段。进水段位于换热器的下方。导水段连接于进水段和出水段之间,并沿基座的高度方向延伸。出水段位于湿膜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设有换热腔和安装腔。安装腔连通于换热腔,换热腔位于安装腔的上方。冷却机组还包括液压泵和压缩机。液压泵和压缩机与换热器管路连接,液压泵位于安装腔,压缩机和换热器位于换热腔,进风侧朝向压缩机。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方式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冷却机组和风机。风机装配于基座,并驱动空气流向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机组和空调系统中,通过将换热器装配于基座,换热器具有相背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并且湿膜可移动地位于基座和进风侧之间,使得湿膜易于拆卸和更换,避免湿膜积累大量的灰尘对换热器造成污染。此外,湿膜位于基座和进风侧之间,使得湿膜可以降低换热器的进风温度,随着进风温度下降,冷却机组的制冷能力会得到提高,发挥更大的功效,冷却机组的能效比也得到提高。同时,湿膜可以过滤空气,减少外界空气对换热器的污染,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V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送水管路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10,空调系统10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机房中控制机柜的温度。空调系统10可以包括空调室外机20和空调室内机30,空调室外机20可以与空调室内机30管路连接。
空调室内机30可以包括蒸发器(图未示出),蒸发器可以与机房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机房的温度。
请参阅图2,空调室外机20可以包括冷却机组40、风机500、压缩机700。冷却机组40可以设置有换热器200,换热器能够作为冷凝器使用。换热器200可以与蒸发器管路连接。风机500可以驱动空气流向冷却机组40的换热器200,使得冷却机组40快速散热。冷却机组40的具体结构参照下述实施方式,由于空调系统10采用了下述所有实施方式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下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空调系统10在机房的制冷过程为例,空调系统10的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700将用于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送到换热器200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由于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从而实现制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冷却机组40,冷却技术可以应用于空调室内机30中。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主要以冷却机组40应用于空调室外机20为例进行说明介绍,其他需要冷却机组40的情况可参考实施。
冷却机组40可以包括基座100、换热器200和湿膜300。换热器200装配于基座100,例如,换热器2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基座100;又例如,换热器200可以焊接于基座100。换热器200具有相背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湿膜300可移动地位于基座100与进风侧之间,例如,基座100可以设有导轨,湿膜300可设置有滑块,滑块可以在导轨滑动,使得滑块可以带动湿膜300移动;又例如,基座100可以设置有限位组件140(下文有详细介绍),限位组件140可以与进风侧之间形成供湿膜300滑动的滑槽。如此,湿膜300易于拆卸和更换,从而避免湿膜300积累大量灰尘对换热器200造成污染。此外,湿膜300位于基座100和进风侧之间,使得湿膜300可以降低换热器200的进风温度,随着进风温度下降,冷却机组40的制冷能力会得到提高,发挥更大的功效,冷却机组40的能效比也得到提高。同时,湿膜300可以过滤空气,减少外界空气对换热器200的污染,延长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节省换热器200的维修成本。
请参阅图2和图3,基座100可以包括框架110,框架110可以由多个横梁111(沿水平方向)和多个立柱112(沿竖直方向)连接形成的长方体框架或者正方体形框架,横梁111和立柱112可以通过铆钉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冷却机组40的结构紧凑,减小占用空间。此外,换热器200可以与框架110连接,从而使得换热器200可以牢固地设置于换热腔101a。
基座100还可以包括面板120,面板120设置于框架110的周侧。面板12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面板120(为了使得图示简洁,图1中只示出了部分面板120)可以围合形成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可以容纳换热器200,并且容纳腔101还可以容纳空调室外机20中的其他部件,例如,压缩机700和液压泵600,其中,压缩机700和液压泵600可以与换热器200管路连接。当然,面板120可以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5,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5均可以连通于容纳腔101。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5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冷却机组40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2可以包括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第一进风口103与第二进风口104相对。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位于基座100的周侧,出风口105位于基座100的顶部,风机500可设置于出风口105,从而便于空调室外机20从周侧进风以及从顶部出风,进而形成空调室外机20的空气循环回路。
容纳腔101可以包括换热腔101a和安装腔101b,安装腔101b连通于换热腔101a,换热腔101a位于安装腔101b的上方。液压泵600可以位于安装腔101b。换热器200和压缩机700可以位于换热腔101a。如此,冷却机组40中的各个部件有序排列在容纳腔101中,从而使得冷却机组40的结构紧凑。此外,换热腔101a还可以连通于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5,如此,换热器200和压缩机700设置于换热腔101a中,有利于换热器200和压缩机700快速将热量排出容纳腔101外。
湿膜300可以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可以是湿膜300相背离的两个端部。
请参阅图2,基座100还可以包括限位组件140。限位组件140可以位于换热器200进风侧,湿膜300可移动地设于限位组件140和换热器200之间,从而使得湿膜300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湿膜300也可以辅助换热器200进行散热。
请一并参阅图2、图4、图5和图6,限位组件140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件141和第二限位件142。第一限位件141可以连接于框架110并与换热器200间隔形成第一滑槽106。第二限位件142可以连接于框架110,并与换热器200形成第二滑槽107。第一端30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滑槽106,第二端302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滑槽107。如此,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分别与第一滑槽106和第二滑槽107配合,使得湿膜300可以移动地设于限位组件140和换热器200之间。
请参阅图7,换热器200包括相对的第一换热板210和第二换热板220,第一换热板210具有相背的第一进风侧211与第一出风侧212,第二换热板220具有相背的第二进风侧221与第二出风侧222,第二出风侧222与第一出风侧212相对,第一换热板210和第二换热板220的间距自上往下逐渐减小。如此,换热器200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板210和第二换热板220所成的角度可以是35°~45°,例如但不限于:36°、38°、39°和40°。如此使得换热器200更加紧凑的安装于容纳腔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侧211可以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03,第二进风侧221朝向第二出风口105,第一出风侧212和第二出风侧222可以朝向出风口105。如此,换热器200可以快速与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此外,第一进风侧211可以朝向压缩机700,使得压缩机700处于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进风侧211,有利于压缩机700散热。同时,也避免了压缩机700处于温度和压强较高的环境工作。
湿膜300可以大体成长方体形或者正方体形设置,从而使得湿膜300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使得湿膜300易于与空气接触。
湿膜300可以抵接于换热器200。如此,湿膜300可以与换热器200热传导连接,从而加快换热器200散热,提高换热器200的散热效率。
湿膜300也相当于给换热器200增加了一层保护壳,可以有效防止换热器200在进风侧的翅片被碰撞。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湿膜300包括间隔的第一湿膜310和第二湿膜(图未示出,第二湿膜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湿膜310的结构实施),第一湿膜310位于第一进风侧211,第二湿膜位于第二进风侧221。第一湿膜310可以具有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如此,第一湿膜310可以辅助第一换热板210进行散热,第二湿膜可以辅助第二换热板220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冷却机组40的冷却效率。
此外,由于湿膜300可以包括第一湿膜310和第二湿膜,所以,限位组件14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从而使得第一湿膜310位于第一进风侧211和第二湿膜位于第二进风侧221。
请参阅图2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40还可以包括接水件800,例如,接水件800可以是接水盘。接水件800可以连接于框架110,例如,接水件800可以焊接于框架110,又例如,接水件800可以与框架110螺钉连接。接水件800可以位于湿膜300和换热器200的下方,从而便于收集湿膜300和换热器200的冷凝水。接水件800还可以连接于第二限位件142,从而有利于第二限位件142将湿膜300的冷凝水引流到接水件800,同时也提高到了接水盘收集湿膜300的冷凝水的速度。
接水件800设有接水槽801,接水槽801朝向湿膜300和换热器200,第二限位件142设有过液孔108,过液孔108连通于接水槽801。如此,湿膜300上的冷凝水可以从过液孔108直接流到接水槽801。此外,冷却机组40还可以设有排水管(图未示出),排水管连接通接水槽801,从而便于将接水槽801中的水排出容纳腔101外,避免冷凝水流出接水槽801中导致冷却机组40的导线短路。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40还包括送水管路400。送水管路400包括进水段401、导水段402和出水段403。进水段401位于换热器200的下方,导水段402连接于进水段401和出水段403之间,并沿基座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出水段403位于湿膜300的上方。出水段403可以往湿膜300喷水。如此,送水管路400可以为湿膜300添加水,从而使得湿膜300保持湿润的状态,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容纳腔101的温度以及拦截灰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段401可以沿着框架110的水平方向的横梁111进行延伸,导水段402可以沿着框架110的竖直方向(高度方向)的立柱112进行延伸,出水段403可以沿着第一限位件14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送水管路400有序的排布在容纳腔101内,从而使得冷却机组4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400还可以包括水箱(图未示出)和水泵(图未示出),水箱可以装有水,水泵可以设置于送水管路400上,水泵可以将水箱的水泵送至出水段,从而能够保证送水管路400为湿膜添加水,保证湿膜300处于湿润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机组40还包括电控盒900,电控盒900可以通过螺栓组合件固定在框架110上。电控盒900可以作为整个冷却机组40的控制中心,例如,电控盒900控制风机500的转速。如此,电控盒900可以保证冷却机组40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或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装配于所述基座,所述换热器具有相背的进风侧和出风侧;以及
湿膜,所述湿膜可移动地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进风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框架和限位组件,所述换热器装配于所述框架,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进风侧,所述湿膜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换热器间隔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框架,并与所述换热器形成第二滑槽,所述湿膜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接水件,所述接水件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接水件位于所述湿膜和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接水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朝向所述湿膜和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连通于所述接水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抵接于所述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相对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进风侧与第一出风侧,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相背的第二进风侧与第二出风侧,所述第二出风侧与所述第一出风侧相对,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的间距自上往下逐渐减小;
所述湿膜包括间隔的第一湿膜和第二湿膜,所述第一湿膜位于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湿膜位于所述第二进风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送水管路,所述送水管路包括进水段、导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导水段连接于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之间,并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出水段位于所述湿膜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换热腔和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连通于所述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上方,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液压泵和压缩机,所述液压泵和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换热器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泵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压缩机。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机组;
风机,所述风机装配于所述基座,并驱动空气流向所述换热器。
CN202222661685.7U 2022-10-10 2022-10-10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379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1685.7U CN218379661U (zh) 2022-10-10 2022-10-10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1685.7U CN218379661U (zh) 2022-10-10 2022-10-10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9661U true CN21837966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8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1685.7U Active CN218379661U (zh) 2022-10-10 2022-10-10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9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2111B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N214676259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US20240349463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15121657U (zh)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
CN212805855U (zh) 一种进出风口能够互换的机柜空调
CN218379661U (zh) 冷却机组及空调系统
CN112867374A (zh)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
KR101646143B1 (ko) 공랭식 냉각장치
CN21210875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2498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7541064U (zh) 一种中央空调器
CN221409633U (zh) 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
CN217979432U (zh) 一种应用于风冷冷柜的制冷系统
KR100768165B1 (ko) 천정형 에어컨의 드레인패널
CN215260182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1275761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19499914U (zh) 发热设备冷却用集成式液冷系统
CN212132964U (zh) 空调系统及集装箱机房
CN221483899U (zh) 冷水机组
CN118368875B (zh) 一种用于机柜的双冷源节能热管理装置
WO202410577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6752603U (zh) 一种机房的高效冷热循环风道结构
CN21521648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718893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
CN220205920U (zh)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