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8692U -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 Google Patents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8692U
CN204358692U CN201420716961.8U CN201420716961U CN204358692U CN 204358692 U CN204358692 U CN 204358692U CN 201420716961 U CN201420716961 U CN 201420716961U CN 204358692 U CN204358692 U CN 204358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ual heat
coke quenching
boiler
pressure natural
dry c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169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建明
郁鸿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169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8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8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86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和锅炉水平及尾部烟道四壁的悬挂式的受热面(2),从锅炉进口处转弯室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鳍片管蒸发器(4)以及省煤器(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各个受热面热量分配优化问题、在低热负荷下二次过热器及水冷壁水循环安全性问题、高压自然循环水平蒸发管中水动力特性安全性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效率更高,炼焦过程的热效率也更高,同时焦炭的质量得到了改善,焦炭产率得到提高,优化了高炉生产。

Description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焦化工艺流程中红焦余热回收利用的干熄焦余热锅炉,尤其是一种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焦炭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和2011年焦炭产量分别达3.88亿吨和4.2亿吨,消费量分别达3.84亿吨和4.0亿吨,生产和消费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60%,稳居世界第一位。但焦化行业是一个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焦煤等资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焦化废水、粉尘、废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危害大,因此,焦化行业被列为节能减排降耗重点行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焦化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改进焦化工艺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焦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干熄焦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提高焦炭质量的三重效益。干熄焦工艺与传统的湿熄焦工艺相比,干熄焦以蒸汽形式可回收利用红焦83%左右的显热。平均每熄1t焦炭可回收3.9MPa,450℃蒸汽0.45t~0.55t,发达国家可产0.6t左右,回收热量约为1.35GJ,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一般年产110万吨焦炭的系统需配备容量为150t/h的干熄焦装置,相对湿熄焦可节约47.99×103吨标准煤,则一套寿命为20年的装置节约959.8×103吨煤,相当于节省364.7×106RMB(以单价380RMB/吨煤计算),同时干熄焦可以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或在配煤中多用10~15%的弱粘结性煤。
相对湿熄焦,干熄焦每熄一吨焦炭可节省水0.5t,一套年产焦炭大约110万吨干熄焦装置,每年节约用水量30万吨。每年可减少136,732吨 CO2排放量,同时每年减少约43万吨废蒸汽排向大气,43万吨废蒸汽中含有约43t酚、12t氰化物、硫化氰20t、50t氨以及300t焦炭粉尘,改善大气环境 。
干熄焦可以产生用于发电的动力蒸汽(5t蒸汽相当于1t动力煤),相同的发电量能力下,可以避免动力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110万吨配套的CDQ相当于每年减少约10万吨燃煤对大气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现有大小焦化厂140余家,500余座焦炉,其中大中型焦炉160余座年产焦炭5000余万吨,拥有可回收的余热蒸汽约2500万吨,若用于发电,年可发电65亿kw·h,价值29亿元。我国已投产和在建的干熄焦装置共155套,干熄焦炭能力达到15508万吨,占全国炼焦产能的34.5%。已投产干熄焦装置102套,干熄焦炭能力9924万吨,占2009年我国焦炭产量的27.9%。可见,余热锅炉潜在的效益是巨大的,干熄焦技术在国内现有焦化厂的改造中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目前干熄焦余热锅炉运行状况分析,干熄焦余热锅炉技术还有提升空间,对于如何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利号为20072006830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省煤器、蒸发器、膜式水冷壁、蒸汽过热器,锅炉水平及尾部烟道,前端水冷壁在锅炉进口处设有凝渣管,用于提高前墙水冷壁的吸热量和前墙水冷壁水循环的安全性。但是该凝渣管只能对前墙水冷壁产生作用,而不能对其他部件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干熄焦余热锅炉的余热回收效率低下,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和锅炉水平及尾部烟道四壁的悬挂式的受热面2,受热面2由膜式水冷壁包覆,以提高锅炉的密封性。从锅炉进口处转弯室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鳍片管蒸发器4以及省煤器3。其中,省煤器的沸腾率能达到10%以上,提高了省煤器的出口工质焓值,减少锅筒内工质欠焓,不仅使得水冷壁受热面内水的起沸点高度降低,改善了蒸发器脉动性、多值性,同时对蒸发器受热面布置也十分有利。前置水平蒸发器1用于提高锅炉进口处转弯式对进口烟气的吸热量,降低烟气温度90℃~110℃,提高了水循环的安全性,保护过热器的管壁超温。
本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所述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设置在烟道内,且穿过尾部烟道四壁的受热面2后设有穿墙管密封件6。
本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所述受热面2通过悬挂结构进行悬挂,悬挂结构为带有独立自然循环系统的悬吊管8。
本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所述悬吊管8和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内的膜式水冷壁上面均包裹有防磨不锈钢挡板。
本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所述受热面2、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中的汽水循环形式均为独立自然循环。蒸发器均为水平布置,对锅炉整体受热面的布置更为方便,同时制造工作量也大为减小。
本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所述前置水平蒸发器1和二次过热器10的前四排管子均由金属喷涂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的汽水循环方式是自然循环,它由膜式水冷壁、前置水平蒸发器、蒸汽过热器、水平式蒸发器和高沸腾率省煤器等组成,上述各个部件的受热面采用整体悬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各个受热面热量分配优化问题、在低热负荷下二次过热器及水冷壁水循环安全性问题、高压自然循环水平蒸发管中水动力特性安全性问题,以及过热器的管壁超温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效率更高,炼焦过程的热效率也更高,同时焦炭的质量得到了改善,焦炭产率得到提高,优化了高炉生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包括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和锅炉水平及尾部烟道四壁的悬挂式的受热面2,受热面2由膜式水冷壁包覆,以提高锅炉的密封性。所述受热面2通过悬挂结构进行悬挂,悬挂结构为带有独立自然循环系统的悬吊管8,在悬吊管8和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内的膜式水冷壁上面均包裹有防磨不锈钢挡板。
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的汽水循环方式是自然循环,它由膜式水冷壁、前置水平蒸发器、蒸汽过热器、水平式蒸发器和高沸腾率省煤器等组成,上述各个部件的受热面也采用整体悬挂结构。而悬挂式的受热面2、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中的汽水循环形式均为独立自然循环。
从锅炉进口处转弯室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鳍片管蒸发器4以及省煤器3,上述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在穿过尾部烟道四壁的受热面2后设有穿墙管密封件6。其中的蒸发器均为水平布置,对锅炉整体受热面的布置更为方便,同时制造工作量也大为减小。省煤器的沸腾率在10%以上,提高了省煤器的出口工质焓值,减少锅筒内工质欠焓,不仅使得水冷壁受热面内水的起沸点高度降低,改善了蒸发器脉动性、多值性,同时对蒸发器受热面布置也十分有利。前置水平蒸发器1和二次过热器10的前四排管子均由金属喷涂管制成,前置水平蒸发器用于提高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对进口烟气的吸热量,降低二次过热器前的烟气温度,降低烟气温度90℃~110℃,使原有的900℃左右烟气温度降低至800℃左右,还能相应减少光管蒸发器和鳍片管蒸发器的受热面积,提高了水循环的安全性,保护过热器的管壁超温。
将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参数设为:配干熄焦能力为75~150t/h,蒸汽压力为4.6~9.82MPa,过热蒸汽温度为450~540℃,蒸汽产量位46~86t/h。在同样的循环烟气参数与中温中压复合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相比较,其热力循环效率能提高5%,发电效率提高15%。可回收利用红焦显热的85%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平均每熄1吨焦炭可回收热量可产3.9MPa,450℃蒸汽0.45~0.6t左右。同时焦炭的质量得到改善,焦炭产率得到提高,优化了高炉生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7)

1.一种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包括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和锅炉水平及尾部烟道四壁的悬挂式的受热面(2),从锅炉进口处转弯室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鳍片管蒸发器(4)以及省煤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受热面(2)由膜式水冷壁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前置水平蒸发器(1)、二次过热器(10)、一次过热器(11)、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设置在烟道内,穿过尾部烟道四壁的受热面(2)后设有穿墙管密封件(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受热面(2)通过悬挂结构进行悬挂,悬挂结构为带有独立自然循环系统的悬吊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悬吊管(8)和锅炉进口处转弯室内的膜式水冷壁上面均包裹有防磨不锈钢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受热面(2)、光管蒸发器(5)和鳍片管蒸发器(4)中的汽水循环形式均为独立自然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其特征是:所述前置水平蒸发器(1)和二次过热器(10)的前四排管子均由金属喷涂管制成。
CN201420716961.8U 2014-11-25 2014-11-25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8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16961.8U CN204358692U (zh) 2014-11-25 2014-11-25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16961.8U CN204358692U (zh) 2014-11-25 2014-11-25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8692U true CN204358692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1696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8692U (zh) 2014-11-25 2014-11-25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8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4214A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冷凝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CN105570956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循环供热系统
CN106247301A (zh) 一种炼钢电炉烟气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6093991U (zh) 一种炼钢电炉烟气余热高效回收系统
CN203068991U (zh) 组合式余热利用热管余热锅炉
CN203489712U (zh) 一种新型烧结炼钢轧钢余热综合利用发电设备
CN203501200U (zh) 一种全烧高炉煤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1033403B (zh) 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CN201686499U (zh) 一种采用蒸汽为管道化溶出供热的装置
CN203375429U (zh) 冷凝式烟气节能系统
CN204358692U (zh)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CN203454081U (zh) 一种立式碳素余热锅炉
CN106123632B (zh) 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余热发电的方法
CN104390201A (zh) 新型受热面布置结构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CN206094975U (zh) 一种利用铝电解槽余热发电的装置
CN101793466A (zh) 炼钢和轧钢过程中钢材冷却和余热回收的发电锅炉
CN201322437Y (zh) 蒸氨废水加热炉
CN208365509U (zh) 一种dhs角管式燃油燃气蒸汽锅炉
CN202791980U (zh) 热管式低压过热蒸汽混气装置
CN202065978U (zh) 轧钢加热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的锅炉
CN201028468Y (zh) 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CN201526942U (zh) 一种高效节能余热利用装置
CN204630400U (zh) 翅片管式余热锅炉
CN204460149U (zh) 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
CN203704686U (zh) 一种用于冶炼烟气制酸装置的烟气显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