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6818U -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6818U
CN204356818U CN201420703308.8U CN201420703308U CN204356818U CN 204356818 U CN204356818 U CN 204356818U CN 201420703308 U CN201420703308 U CN 201420703308U CN 204356818 U CN204356818 U CN 204356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foil gauge
arc
screening glass
concrete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33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军
杨成斌
陈可
吴昊
张雪利
左敦南
丁祖双
鲁业宏
胡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OLDENL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OLDENL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OLDENL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ANHUI GOLDENL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033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6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6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6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它包括应变片(2)粘贴于弧形保护片(1)的内表面;2只以上的内表面粘贴有应变片(2)的弧形保护片(1)沿钢管(3)的轴线分布,且与钢管(3)的外壁固定连接;弧形保护片(1)覆盖区内的钢管(3)壁上置有导线孔(5),导线孔(5)位于应变片(2)处于其孔内的位置,且其孔中还穿越有经钢管(3)内腔引出的外接导线(4);钢管(3)的底端为圆锥体(6)。它通过对应变片进行双重保护,避免了混凝土对测点应变片的扰动和损害,使应变片的成活率极高;另外,应变片的外接导线通过预埋钢管内腔接引出,避免了施工中导线被磨损或拉断,使桩身荷载传递检测更加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桩检测工作主要是通过检测桩身中各点的荷载传递来评定基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的。对于混凝土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检测,目前,常用技术是在桩身的钢筋笼主筋上直接粘贴多只应变片,然后采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的结果。这种技术虽也能获得所需的结果,但却极易造成混凝土对测量点处应变片的机械损伤,影响检测效果;而且由于连接应变片的导线未受到任何保护,也容易受到混凝土的磨损,使测试精度得不到保证,因此常常由于检测失败而需重新试验,延误了施工的工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包括2只以上的应变片和与其连接的外接导线,特别是,
所述应变片粘贴于弧形保护片的内表面;
所述2只以上的内表面粘贴有应变片的弧形保护片沿钢管的轴线分布,且与钢管的外壁焊接连接;
所述弧形保护片覆盖区内的钢管壁上置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位于应变片处于其孔内的位置,且其孔中还穿越有经钢管内腔引出的外接导线;
所述钢管的底端为圆锥体。
作为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应变片位于弧形保护片内表面的中心处,且应变片长轴方向与弧形保护片轴线方向一致;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精度。
优选地,弧形保护片的弧形边长为钢管圆周长的1/4~1/2、厚度为0.005~3mm。
优选地,钢管的外径为30~100mm、管壁厚为2.5~9mm。
优选地,弧形保护片位于钢管上的轴向间距为1.0~5.0m,且与钢管上端部的间距≥200mm。
优选地,弧形保护片与钢管外壁为焊接连接,弧形保护片每条边的焊缝长度不小于20mm。
优选地,导线孔的直径为10~40mm。
优选地,圆锥体为空心正圆锥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应变片处于弧形保护片与钢管之间,故受到了两者的保护,避免了混凝土对测点应变片的扰动和损害,使应变片的成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由于应变片的外接导线通过钢管内腔接引出来,避免了施工中外接导线被磨损或折断,使桩身荷载传递检测更安全可靠。
3.在保证检测环境适应性强、检测结果精确度高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合理、实用,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的构成如下:
钢管3管壁上沿着轴线方向开有3个导线孔5,3个导线孔5可以在同一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轴线上。应变片2粘贴在弧形保护片1的内表面中心位置,且应变片2长轴方向与弧形保护片1轴线方向一致。外接导线4焊接在应变片2的端子上,并通过导线孔5从钢管3的内腔接引出来。弧形保护片1与钢管3外壁固接,其中心位置与导线孔5相重合,其数量与导线孔5的数量相同。空心正圆锥体6为钢管3下端弯折焊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3的外径为48mm、内径为45.5mm。钢质空心正圆锥体6的锥高为50mm。从距离钢管3上端部300mm位置开始打导线孔5,沿轴向方向呈一条直线布置,孔间距为2m,直至钢管3底部。导线孔5的直径为12mm。
弧形保护片1的作用就是保护应变片2完全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以避免混凝土对测点应变片2的扰动和损害。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弧形保护片1第一应当覆盖应变片2,并且保证在焊接过程中不损害应变片2,第二应当与钢管3紧密贴合、没有翘曲。为了完成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中,弧形保护片1为不锈钢片,其厚度一般为0.005~3mm,其弧形边长尺寸一般掌握在钢管3直径的1/4~1/2,宽度一般掌握能够完全覆盖导线孔5。在本实施例中,弧形保护片1用直径为48mm的钢管剪裁而成。最终尺寸如下:弧形边长为50mm,即为钢管3圆周长的约1/3,宽度为25mm,厚度为1mm。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弧形保护片1的内表面贴片处必须打磨干净。本实用新型中,用砂纸等工具将打磨处的锈斑、毛刺等除去,并打磨光滑,最后用酒精清洗干净。
应变片2粘贴在弧形保护片1的内表面中心位置,且应变片2长轴方向与弧形保护片1轴线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完成后用环氧树脂封闭应变片2。
粘贴了应变片2的弧形保护片1焊接在钢管3的外壁上,且中心位置与导线孔5的位置重合,使应变片2处在导线孔5的内部。弧形保护片1的弧形边长与钢管3的横截面相平行,保证了多个应变片2在钢管3上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应变片2上的外接导线4焊接在应变片2的端子上,并通过导线孔5从钢管3的内腔接引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弧形保护片1在焊接时,每一条边都要进行焊接,每条边焊缝长度不小于20mm。弧形保护片1焊接完成后,用环氧树脂封闭弧形保护片1和钢管3之间的缝隙。
进行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时,首先在钻进成孔、下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尚未凝结的混凝土灌注桩7的指定深度,钢管3上端可与混凝土灌注桩7的桩顶平齐或露出桩顶。最后将引出的外接导线4接到数据采集仪上,待混凝土灌注桩7养护成桩后即可进行检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包括2只以上的应变片(2)和与其连接的外接导线(4),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变片(2)粘贴于弧形保护片(1)的内表面;
所述2只以上的内表面粘贴有应变片(2)的弧形保护片(1)沿钢管(3)的轴线分布,且与钢管(3)的外壁焊接连接;
所述弧形保护片(1)覆盖区内的钢管(3)壁上置有导线孔(5),所述导线孔(5)位于应变片(2)处于其孔内的位置,且其孔中还穿越有经钢管(3)内腔引出的外接导线(4);
所述钢管(3)的底端为圆锥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应变片(2)位于弧形保护片(1)内表面的中心处,且应变片(2)长轴方向与弧形保护片(1)轴线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弧形保护片(1)的弧形边长为钢管(3)圆周长的1/4~1/2、厚度为0.005~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钢管(3)的外径为30~100mm、管壁厚为2.5~9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弧形保护片(1)位于钢管(3)上的轴向间距为1.0~5.0m,且与钢管(3)上端部的间距≥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弧形保护片(1)与钢管(3)外壁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导线孔(5)的直径为10~4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圆锥体(6)为空心正圆锥体。
CN201420703308.8U 2014-11-21 2014-11-21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Active CN204356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3308.8U CN204356818U (zh) 2014-11-21 2014-11-21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3308.8U CN204356818U (zh) 2014-11-21 2014-11-21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6818U true CN204356818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3308.8U Active CN204356818U (zh) 2014-11-21 2014-11-21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681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3267A (zh) * 2016-06-17 2016-10-12 同济大学 一种竖向抗拉拔混凝土模型桩及其建造方法及应用
CN106337447A (zh) * 2016-09-30 2017-01-18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管桩钢筋应变片的设置方法
CN106498989A (zh) * 2016-11-07 2017-03-15 东南大学 坑底桩基水平承载检测传感器导线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6816847A (zh) * 2017-03-25 2017-06-09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传感器导线的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616749A (zh) * 2019-09-18 2019-12-27 苏州市三联建设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3267A (zh) * 2016-06-17 2016-10-12 同济大学 一种竖向抗拉拔混凝土模型桩及其建造方法及应用
CN106013267B (zh) * 2016-06-17 2018-02-09 同济大学 一种竖向抗拉拔混凝土模型桩及其建造方法及应用
CN106337447A (zh) * 2016-09-30 2017-01-18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管桩钢筋应变片的设置方法
CN106498989A (zh) * 2016-11-07 2017-03-15 东南大学 坑底桩基水平承载检测传感器导线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6498989B (zh) * 2016-11-07 2018-11-09 东南大学 坑底桩基水平承载检测传感器导线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6816847A (zh) * 2017-03-25 2017-06-09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传感器导线的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616749A (zh) * 2019-09-18 2019-12-27 苏州市三联建设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56818U (zh) 混凝土灌注桩荷载传递检测弧形保护装置
CN105298504B (zh) 一种检测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刀具磨损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09925U (zh) 检测叉耳零件对称锥孔位置度的量规
CN104391088B (zh) 一种系统锚杆支护巷道的锚固质量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4111139A (zh) 压力采集装置
CN202281762U (zh) 一种桩基施工质量检测装置
CN106643423A (zh) 一种圆锥孔孔口检测方法
CN207878437U (zh) 多功能静力触探头
CN204214556U (zh) 新型多点防爆测温装置
CN209011111U (zh) 一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观测装置
CN202562398U (zh) 便捷式检规
CN203758970U (zh) 超声波阵列探头性能测试装置
CN104848779A (zh) 超低弹性模量的埋入型变形计及其组装方法
CN205861675U (zh) 一种围岩地中位移室内试验模型辅助测量装置
CN107620387B (zh) 装配式建筑构件连接套筒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
CN104790994B (zh) 锚杆受力状态快速评估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4613017U (zh) 预埋构件围岩-支护结构钻芯法拉拔测量装置
CN208998714U (zh) 一种底盘石、卡盘石埋设探测结构
CN208255093U (zh) 垂直管道内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
CN102506657A (zh) 测量端盖的孔径的量具
CN204457829U (zh) 锚杆受力状态快速评估装置
CN204163119U (zh) 桩基声测管结构
CN209991915U (zh) 一种多功能通止规
CN103969295A (zh) 一种金属材料腐蚀度原位检测方法
CN206248462U (zh)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静载锚固试验总应变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