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5228U - 脚踏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脚踏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5228U
CN204355228U CN201420644841.1U CN201420644841U CN204355228U CN 204355228 U CN204355228 U CN 204355228U CN 201420644841 U CN201420644841 U CN 201420644841U CN 204355228 U CN204355228 U CN 204355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nnecting rod
pedal
vehicle fram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448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师
和进军
计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448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5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5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522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踏滑板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减震机构、把手、踏板,刹车,位于所述车架下部且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后轮的传动机构。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铰链四杆机构与轮系组合将往复摆动转化成旋转运动,不存在死点,不会产生误动作,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携带。能有效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Description

脚踏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脚踏滑板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的几率大大增加,地铁、汽车、高铁等交通工具只能提供固定站点之间的服务,自行车因尺寸太大不能随身携带,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轻型代步车,具有尺寸小、质量轻、携带较为方便等特点,骑行时比步行要快且轻松许多,是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2892669A中公开了一种脚踏板驱动型滑板车,其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曲柄连杆机构、离合器齿轮、动力传送齿轮。其不足在于:一方面,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将往返运动转化成旋转运动的形式传动存在运动死点,易产生误动作;另一方面,其结构较为复杂、不易实现轻小化。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脚踏滑板车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踏滑板车。
一种脚踏滑板车,包括:车架,位于所述车架前下方的前轮,位于所述车架后下方的后轮,位于所述车架下方且与所述前轮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所述减震机构铰接相连用于操纵所述前轮转向的把手,位于所述车架上方的踏板,位于所述车架下部且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后轮的传动机构,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踏板相连的连杆传动机构和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固定相连的轮系;其中,所述轮系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后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和第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与所述车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第二单向离合装置和第四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装在所述第二单向离合装置外圈,所述第三齿轮装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外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安装于所述后轮轴上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后轮轴均安置在所述车架上且均能相对于所述车架沿自身轴线旋转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后轮轴平行;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为锥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为圆柱齿轮。
优选的,所述连杆传动机构为铰链四杆机构,所述铰链四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踏板下方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踏板下方铰接相连,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非端部铰接相连,所述右踏板下方固定设置有刹车片。
优选的,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承座、第二承座、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一承座和所述第二承座间隔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踏板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踏板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两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杆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座、第二承座铰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铰链四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为弧形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后轮轴均为通过轴承安置在所述车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数比相同,均为2:1,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齿数比4.5:1。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和第二单向离合装置为棘轮离合器或超越离合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铰链四杆机构与轮系组合将往复摆动转化成旋转运动,不存在死点,不会产生误动作,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实施例一的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实施例一的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实施例一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车架1,前轮2,后轮3,减震机构4,把手5,踏板6,传动机构7,刹车片8,行李9,左踏板61,右踏板62,铰链四杆机构71,轮系72,第一连杆711,第二连杆712,第三连杆713,第四连杆714,第一传动轴721,第二传动轴722,后轮轴723,第一齿轮724,第二齿轮725,第三齿轮726,第四齿轮727,第五齿轮728,第一棘轮离合器729,第二棘轮离合器730。第一承座731,第二承座732,第一传动杆733,第二传动杆734,第三传动杆7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脚踏滑板车,包括:车架1,位于车架1前下方的前轮2,位于车架1后下方的后轮3,位于车架1下方且与前轮2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4,与减震机构4铰接相连用于操纵前轮2转向的把手5,位于车架1上方的踏板6,位于车架1下部且连接踏板6和后轮3的传动机构7,踏板6包括左踏板61和右踏板62;其中:传动机构7包括:与踏板6铰接相连的铰链四杆机构71和与铰接四杆机构固定相连的轮系72;其中,铰链四杆机构71包括第一连杆711、第二连杆712、第三连杆713和第四连杆714;第一连杆711的一端与右踏板62下方铰接相连,第二连杆712的一端与左踏板61下方铰接相连,第四连杆714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连杆711的另一端、第二连杆712的另一端铰接相连,第三连杆7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711和第二连杆712的非端部铰接相连;右踏板62下方固定设置有刹车片8;其中,轮系72包括第一传动轴721、第二传动轴722、后轮轴723、第一齿轮724、第二齿轮725、第三齿轮726、第四齿轮727、第五齿轮728、第一棘轮离合器729和第二棘轮离合器730;第一传动轴721与第四连杆714垂直且第一传动轴721的一端与第四连杆714固定相连;第一传动轴721的另一端装有第一齿轮724,第二传动轴722安置在车架1上,能绕车架1旋转,第二齿轮725、第一棘轮离合器729和第四齿轮727安装在第二传动轴722上,第二齿轮725装在第二棘轮离合器730外圈,第三齿轮726装在第一棘轮离合器729外圈,第二齿轮725和第三齿轮726分别与第一齿轮724啮合,第五齿轮728安装于后轮轴723上且与第四齿轮727啮合。第一传动轴721、第二传动轴722和后轮轴723均安置在车架1上且均能相对于车架1沿自身轴线旋转运动;第一齿轮724、第二齿轮725、第三齿轮726为锥齿轮,第四齿轮727、第五齿轮728为圆柱齿轮。第一齿轮724与第二齿轮725的齿数比与第一齿轮724与第三齿轮726的齿数比相同,均为2:1,所述第四齿轮727与第五齿轮728的齿数比4.5:1。
铰链四杆机构71为平行四边形机构。
第一传动轴721的一端与第四连杆714的中部固定相连。
第一传动轴721、第二传动轴722和后轮轴723均为通过轴承安置在车架1上。
第三连杆7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711和第二连杆712的中部铰接相连。
减震机构4包括压缩弹簧。
使用时,人的双手扶住把手5,通过旋转把手5控制前进方向。双脚分别踩在左踏板61和右踏板62上,依靠人体自身重力和脚部的力量轮流给左踏板61和右踏板62向下的力,使铰链四杆机构71中的第四连杆714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轴721顺逆往复旋转。
当左踏板61被踩下时,从脚踏滑板车后面看,铰链四杆机构71带动第一传动轴721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724顺时针旋转,虽然第二齿轮725和第三齿轮726均与第一齿轮724啮合,但此时第二齿轮725不会挂上第二棘轮离合器730,因此第二齿轮725空转。由于第三齿轮726挂上其内第一棘轮离合器729,驱动其内的第一棘轮离合器729旋转,所以,此时第一齿轮724驱动第三齿轮726旋转,第三齿轮726带动第四齿轮727旋转,第四齿轮727驱动第五齿轮728旋转,第五齿轮728转带动后轮轴723转,从而带动后轮轴723旋转,使得整个脚踏滑板车向前运动。
需要刹车时,踩下右踏板,并将右踏板后部向下压,使刹车片与第四齿轮上部轮齿接触,阻止第四齿轮旋转,从而阻止后轮旋转,实现脚踏滑板车刹车。正常行驶时,保持右踏板后部与第四齿轮的间距,保证刹车片不与第四齿轮接触。
当右踏板62被踩下时,从脚踏滑板车后面看,铰链四杆机构71带动第一传动轴721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7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虽然第二齿轮725和第三齿轮726均与第一齿轮724啮合,但是,由于第三齿轮726并不能驱动其内的第一棘轮离合器729旋转,第三齿轮726空转。所以,此时第一齿轮724驱动第二齿轮725旋转,第二齿轮725带动第四齿轮727旋转,第四齿轮727驱动第五齿轮728旋转,第五齿轮728转带动后轮轴723转,从而带动后轮轴723旋转,使得整个脚踏滑板车向前运动。
本实施例中脚踏滑板车还可以在把手5还包括缠绕弹性绑带以便携带行李。如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脚踏滑板车不需使用时,将把手5折叠,使得整车变小,便于携带。
实施例二
参见图4-5所示,一种脚踏滑板车,包括:车架1,位于车架1前下方的前轮2,位于车架1后下方的后轮3,位于车架1下方且与前轮2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4,与减震机构4铰接相连用于操纵前轮2转向的把手5,位于车架1上方的踏板6,位于车架1下部且连接踏板6和后轮3的传动机构7,踏板6包括左踏板61和右踏板62;
其中,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承座731、第二承座732、第一传动杆733、第二传动杆734、第三传动杆735,第一承座731和第二承座732间隔固定在车架的下方,第一传动杆733的一端与左踏板下方固定相连,第二传动杆734的一端与右踏板下方固定相连,第一传动杆733和第二传动杆73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传动杆735的两端铰接相连,第一传动轴721与第三传动杆735中部固定相连;第一传动轴7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座731、第二承座732铰接相连。
其中,轮系72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使用时,当左踏板61被踩下时,第一传动杆733向下运动,带动第三传动杆735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轴721旋转,从而驱动轮系72中的其它齿轮与轴旋转,最终带动后轮轴723旋转,使得整个脚踏滑板车向前运动。当右踏板62被踩下时,第二传动杆734向下运动,带动第三传动杆735反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轴721旋转,从而驱动轮系72中的其它齿轮与轴旋转,最终带动后轮轴723旋转,使得整个脚踏滑板车向前运动。本实施例中,车架1后预留了空间,便于放置行李9,方便人们携物出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以成品的脚踏滑板车的前后左右的方位为参考,前轮方向为前,后轮方向为后。此外,齿轮驱动棘轮离合器或超越离合器运动属于所属领域的公知常识,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铰链四杆机构与轮系组合将往复摆动转化成旋转运动,不存在死点,不会产生误动作,且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携带将人体重力转化为动能,节约了能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脚踏滑板车,包括:车架,位于所述车架前下方的前轮,位于所述车架后下方的后轮,位于所述车架下方且与所述前轮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所述减震机构铰接相连用于操纵所述前轮转向的把手,位于所述车架上方的踏板,位于所述车架下部且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后轮的传动机构,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踏板相连的连杆传动机构和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固定相连的轮系;
其中,所述轮系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后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和第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与所述车架铰接相连,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第二单向离合装置和第四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装在所述第二单向离合装置外圈,所述第三齿轮装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外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安装于所述后轮轴上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后轮轴均安置在所述车架上且均能相对于所述车架沿自身轴线旋转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后轮轴平行;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为锥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为圆柱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为铰链四杆机构,所述铰链四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踏板下方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踏板下方铰接相连,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非端部铰接相连,所述右踏 板下方固定设置有刹车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承座、第二承座、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一承座和所述第二承座间隔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踏板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踏板下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两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杆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座、第二承座铰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四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为弧形锥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后轮轴均为通过轴承安置在所述车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数比相同,均为2:1,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的齿数比4.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装置和第二单向离合装置为棘轮离合器或超越离合器。
CN201420644841.1U 2014-10-31 2014-10-31 脚踏滑板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55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44841.1U CN204355228U (zh) 2014-10-31 2014-10-31 脚踏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44841.1U CN204355228U (zh) 2014-10-31 2014-10-31 脚踏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5228U true CN204355228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4484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55228U (zh) 2014-10-31 2014-10-31 脚踏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52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051A (zh) * 2014-10-31 2015-02-04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脚踏滑板车
CN111086596A (zh) * 2019-12-30 2020-05-01 六壹八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自行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051A (zh) * 2014-10-31 2015-02-04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脚踏滑板车
CN104326051B (zh) * 2014-10-31 2016-08-24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脚踏滑板车
CN111086596A (zh) * 2019-12-30 2020-05-01 六壹八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6051A (zh) 脚踏滑板车
CN204355228U (zh) 脚踏滑板车
CN107128435A (zh) 后轮驱动部件、后轮驱动装置及应用其的无链踏板自行车
CN1594013A (zh) 往复踏步式助力自行车
CN102935871B (zh) 可用手驱动的自行车
CN202279202U (zh) 对称双飞轮结构及具有对称双飞轮结构的人力车辆
CN201447005U (zh) 高速独轮自行车
CN201469542U (zh) 一种推杆驱动式轮椅
CN103332258B (zh) 站式独轮自行车
CN205150148U (zh) 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驱动机构
CN102328721B (zh) 手驱动手控制代步器
CN204895739U (zh) 一种脚踏动力装置
CN105730597A (zh) 脚踏滑板车
CN201161687Y (zh) 上下往复脚踏式自行车传动装置
CN205440736U (zh) 脚踏滑板车
CN203780683U (zh) 一种踏板式滑板车
CN202016544U (zh) 一种便携式自行车
CN202237014U (zh) 一种太极发电健身器
CN202863536U (zh) 方向盘车轮同步转向四轮电动车
CN105015674A (zh) 一种多用途运动型助力交通工具
CN201405995Y (zh)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CN204871399U (zh) 一种多用途运动型助力交通工具
CN1709763A (zh) 一种步行式自行车
CN2463630Y (zh) 一种脚踏滑板自行车
CN203473177U (zh) 健身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