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3744U -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3744U
CN204353744U CN201420709250.8U CN201420709250U CN204353744U CN 204353744 U CN204353744 U CN 204353744U CN 201420709250 U CN201420709250 U CN 201420709250U CN 204353744 U CN204353744 U CN 204353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lock
damper
hole
workbench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92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祥云
张�杰
黄强
翁长江
周明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AOYONG SHOCK ABSOR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AOYONG SHOCK ABSOR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AOYONG SHOCK ABSOR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AOYONG SHOCK ABSOR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092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3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3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37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夹紧机构和拧紧机构,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顶压机构,该工作台上开设有减震器送入孔,所述拧紧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上方,所述顶压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下方,所述夹紧机构为两个,两个夹紧机构正对地安装在减震器送入孔左右两侧的工作台上表面,所述减震器送入孔内安装有环形挡板。本实用新型便于减震器的装夹定位和拧接,便于操作,相对于传统人工装夹更精确和稳定,提高装夹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能够在该装置可以在挡板类装配减震器的拧接,在夹紧固定过程中对减震器起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器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减震器装配拧接头工序,之前采用人工拧紧,拧紧扭力距力因人而异,质量一致性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后减压装接头类产品分为挡板类和抱夹类两种,每次更换产品时需拆换工装,产品换型时间长。挡板类装配时减振器弹簧在气缸压力作用下,压在挡板上实现工件定位,然后用扳手和加力杆把锁紧螺母与接头拧紧;每次调节挡板安装位置时,需拧安装螺栓,调节工装时间较长。抱夹类装配时手扳动气阀开关夹紧减振器弹簧;然后踩脚阀开关,使压缩气缸伸出,压缩弹簧致阻尼器拉杆伸出;然后用扳手和加力杆把锁紧螺母与接头拧紧。此装配过程需用两台气缸装夹,操作较繁琐。每次调节抱夹安装位置时,需拧安装螺栓,调节工装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便于减震器的夹紧和拧接,提高拧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夹紧机构和拧紧机构,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顶压机构,该工作台上开设有减震器送入孔,所述拧紧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上方,所述顶压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下方,所述夹紧机构为两个,两个夹紧机构正对地安装在减震器送入孔左右两侧的工作台上表面,所述减震器送入孔内安装有环形挡板。
采用上述结构,减震器装入减震器送入孔后,通过夹紧机构或抱紧机构与顶压机构配合,将减震器固定,然后拧紧机构进行拧接,该结构全程机械操作,装夹方便准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环形挡板用于带有上防尘罩的减震器装入时,通过环形挡板压在上防尘罩的端面上,与顶压机构配合将减震器固定,夹紧机构用于夹紧螺母和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以及与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连接的推送机构,所述螺母夹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上端与推送机构连接,第二夹块下端与第一夹块第一端连接,所述拉杆夹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 夹块和竖直设置的第四夹块,所述第四夹块下端与第三夹块第一端连接,第三夹块和第一夹块的第二端开设有夹口,所述第一夹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四夹块向上穿设在该限位孔内,并能在限位孔内水平移动,所述第四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在拧接工序时,减震器竖直放置在减震器送入孔中,其螺母和拉杆分别通过两个夹紧机构的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夹紧定位,便于操作,相对于传统人工装夹更精确和稳定,提高装夹效率。上述结构,推送机构与第二夹块连接,在推动螺母夹头运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弹簧推动拉杆夹头运动,由于螺母便于固定可以直接刚性夹紧,而拉杆容易被损坏,采用第一弹簧传递作用力避免了硬性接触,螺母夹头在夹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拉杆夹头起辅助作用,主要使拉杆保持在竖直位置,通过限位孔限制拉杆夹头的移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头与第二夹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第四夹块之间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第二夹块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夹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杆外,所述螺母夹头两侧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压板,该压板边缘位于第一夹块上方,所述第一夹块下表面上沿推进机构的推送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夹块位于该滑槽内,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三夹块的夹口呈V型,所述限位孔为条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竖向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导轨和上下推进机构,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座,所述上下推进机构与该滑座连接,所述滑座上安装有拧接头和气动扳手,所述气动扳手位于拧接头上方,并与拧接头上端连接。
可以通过上下推进机构、滑座和导轨实现拧接头的上下移动,通过气动扳手与拧接头配合进行拧紧操作,改人工操作为机械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气动扳手和拧接头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扳手支撑板和接头支撑板安装在滑座上,所述拧接头包括连接轴,该连接轴上端开设有用于与气动扳手配合的方孔,所述连接轴下端安装有卡子,该卡子呈倒U型结构,卡子的开口端朝下,所述卡子内壁上设置有软质防护垫。
气动扳手带动连接轴转动,通过卡子与减震器配合实现拧紧,卡子内壁设置软质的防护垫能够保护产品,避免拧接过程受损。
作为优选:所述顶压机构包括底座、压装气缸和接头组件,所述底座上竖向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压装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安装在导向机构上,压装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接头组件安装在压装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支架下方的底座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与气缸支架连接;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套管,套管下端安装有接头,上端内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接头与压装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接头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 述套管上端还设置有胶垫,该胶垫下端抵在挡板上。
该顶压机构用于在减震器拧接工序支撑并顶压减震器,减震器下端支撑在接头组件上,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和压装气缸实现减震器的上下移动,并将减震器向上顶压与拧紧机构配合实现拧接,高度调节结构实现高度调节能适应不同型号的减震器,该机构操作方便,能实现减震器的轻松压紧,省时省力。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拧接工序时,便于减震器的装夹定位和拧接,便于操作,相对于传统人工装夹更精确和稳定,提高装夹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由于螺母便于固定可以直接刚性夹紧,而拉杆容易被损坏,夹紧机构中采用第一弹簧传递作用力避免了硬性接触,防止拉杆被压坏。3、拧紧机构,能够上下调整拧接头的位置,同时能防止减震器在拧接时受损。4、顶压机构,能够轻松实现减震器的向上顶压,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同时能够实现高度调节而适应不同长度的减震器,接头与套管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在压装气缸向上顶压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避免了接头组件与减震器下端硬性接触,可防止压装气缸向上推动过长压坏减震器,设置胶垫同样对减震器下端起保护作用,防止其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拧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机构与工作台的安装关系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的连接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包括支撑架7以及安装在支撑架7上的工作台1,工作台1上安装有夹紧机构2、拧紧机构3和抱紧机构,工 作台1下方设置有顶压机构4,该工作台1上开设有减震器送入孔11,拧紧机构3位于减震器送入孔11上方,顶压机构4位于减震器送入孔11下方,夹紧机构2为两个,两个夹紧机构2正对地安装在减震器送入孔11左右两侧的工作台1上表面,抱紧机构包括左压紧机构5和右压紧机构6,左压紧机构5和右压紧机构6正对地安装在减震器送入孔11左右两侧的工作台1下表面,减震器送入孔11内安装有环形挡板12。
如图3所示,拧紧机构3包括支撑座31以及竖向设置在支撑座31上的导轨30和上下推进机构32,本例中上下推进机构32为气缸,导轨30上安装有滑座33,上下推进机构32与该滑座33连接,滑座33上安装有拧接头和气动扳手34,气动扳手34位于拧接头上方,并与拧接头上端连接,气动扳手34和拧接头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扳手支撑板38和接头支撑板39安装在滑座33上,拧接头包括连接轴35,该连接轴35上端开设有用于与气动扳手34配合的方孔,连接轴下端安装有卡子36,该卡子36呈倒U型结构,卡子36的开口端朝下,卡子36内壁上设置有软质防护垫37,该软质防护垫为胶垫。
进一步如图4至图7所示,夹紧机构2包括螺母夹头22和拉杆夹头23以及与螺母夹头22和拉杆夹头23连接的推送机构21,螺母夹头2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夹块22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夹块222,第二夹块222上端与推送机构连接,第二夹块222下端与第一夹块221第一端连接,拉杆夹头2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夹块231和竖直设置的第四夹块232,第四夹块232下端与第三夹块231第一端连接,第三夹块231和第一夹块221的第二端开设有夹口,第一夹块221上开设有限位孔223,第四夹块232向上穿设在该限位孔223内,并能在限位孔223内水平移动,第四夹块232与第二夹块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6。
推送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头与第二夹块222上端连接,第二夹块222与第四夹块232之间设置有导向杆27,导向杆27一端与第二夹块222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夹块232连接,第一弹簧26套设在导向杆27外,螺母夹头22两侧的工作台1上设置有压板,该压板边缘位于第一夹块221上方,第一夹块221下表面上沿推进机构的推送方向开设有滑槽233,第三夹块231位于该滑槽233内,并能在滑槽233内滑动,第一夹块221和第三夹块231的夹口呈V型,限位孔223为条形孔。
如图8和图9所示,顶压机构4包括底座41、压装气缸43和接头组件44,底座41上竖向安装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为两根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在底座41上的导杆47,导杆47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板,压装气缸43通过气缸支架45安装在导向机构上,压装气缸43的活塞杆朝上穿过固定板49,接头组件44安装在压装气缸43的活塞杆上,气缸支架45下方的底座41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为丝杆42,该丝杆42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41 上并能在底座41内转动,气缸支架45套在丝杆42上部,丝杆42下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46,气缸支架45包括套设在导杆47上的第一横板以及套设在丝杆42上的第二横板,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通过两块连接板连接,气缸下端安装在第一横板上,第二横板通过螺套48支撑在丝杆42上。
如图9所示,接头组件44包括套管401,套管401下端安装有接头402,上端内壁上设置有挡板406,接头402与压装气缸43的活塞杆连接,在接头402与挡板406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03,套管401上端还设置有胶垫405,该胶垫405下端抵在挡板406上。接头402为圆柱形,该接头402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凸台409,第二弹簧403下端抵在凸台409上,上端抵在挡板406上,接头402下端开设有螺纹连接孔408,该接头402通过螺纹连接孔408与压装气缸43的活塞杆连接,套管401的下端外壁上开设有螺纹,该螺纹上套设有螺母407,螺母407內缘向内延伸,并压在凸台409下端面,胶垫安装在挡板406与套管401第二端侧壁围成的安装槽内,该胶垫405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406,卡接槽406为圆形,卡接槽406的直径由槽底至槽口逐渐增大。该卡接槽406用于支撑减震器下端,槽体从上到下逐渐变小,便于支撑固定,本例中挡板406为环状,该挡板406与套管401一体成型。
挡板类装配时,即带有防尘罩的减震器拧接时,将减震器放入后减震器送入孔后,环形挡板压在上防尘罩的端面上,环形挡板内还设置有尼龙圈,尼龙圈开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大小与防尘罩配做,尼龙圈的作用是防止压伤工件,启动顶压机构向上顶压将减震器固定,两个夹紧机构同时动作将螺母和拉杆夹紧,然后拧紧机构下降至拧接位置进行拧接,完成后各机构依次退回。
抱夹类装配时,即没有防尘罩的减震器拧接时,先取下环形挡板,将减震器放入后减震器送入孔后,左压紧机构和右压紧机构同时动作抱住减震器的弹簧,然后顶压机构向上顶压将减震器固定,两个夹紧机构同时动作将螺母和拉杆夹紧,然后拧紧机构下降至拧接位置进行拧接,完成后各个机构依次退回,该装置可以在挡板类装配和抱夹类装配之间切换,满足不同类型的减震器拧接。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安装有夹紧机构、拧紧机构,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顶压机构,该工作台上开设有减震器送入孔,所述拧紧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上方,所述顶压机构位于减震器送入孔下方,所述夹紧机构为两个,两个夹紧机构正对地安装在减震器送入孔左右两侧的工作台上,所述减震器送入孔内安装有环形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以及与螺母夹头和拉杆夹头连接的推送机构,所述螺母夹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块上端与推送机构连接,第二夹块下端与第一夹块第一端连接,所述拉杆夹头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夹块和竖直设置的第四夹块,所述第四夹块下端与第三夹块第一端连接,第三夹块和第一夹块的第二端开设有夹口,所述第一夹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四夹块向上穿设在该限位孔内,并能在限位孔内水平移动,所述第四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头与第二夹块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第四夹块之间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第二夹块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夹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杆外,所述螺母夹头两侧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压板,该压板边缘位于第一夹块上方,所述第一夹块下表面上沿推进机构的推送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夹块位于该滑槽内,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三夹块的夹口呈V型,所述限位孔为条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竖向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导轨和上下推进机构,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座,所述上下推进机构与该滑座连接,所述滑座上安装有拧接头和气动扳手,所述气动扳手位于拧接头上方,并与拧接头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扳手和拧接头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扳手支撑板和接头支撑板安装在滑座上,所述拧接头包括连接轴,该连接轴上端开设有用于与气动扳手配合的方孔,所述连接轴下端安装有卡子,该卡子呈倒U型结构,卡子的开口端朝下,所述卡子内壁上设置有软质防护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机构包括底座、压装气缸和接头组件,所述底座上竖向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压装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安装在导向机构上,压装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接头组件安装在压装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支架下方的底座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与气缸支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套管,套管下端安装有接头,上端内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接头与压装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接头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套管上端还设置有胶垫,该胶垫下端抵在挡板上。
CN201420709250.8U 2014-11-21 2014-11-21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3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9250.8U CN204353744U (zh) 2014-11-21 2014-11-21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9250.8U CN204353744U (zh) 2014-11-21 2014-11-21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3744U true CN204353744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5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92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3744U (zh) 2014-11-21 2014-11-21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37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7015A (zh) * 2014-11-21 2015-05-27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7015A (zh) * 2014-11-21 2015-05-27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7015A (zh)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CN104384915B (zh) 减震器立式拧接装置
CN201913439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支架压入机
CN106271550B (zh)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压装机
CN104440056B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顶压机构
CN104148918A (zh) 一种减震器压装机
CN104400715B (zh) 用于减震器拧接的夹紧装置
CN204353744U (zh) 减震器压紧式拧接装置
CN204308811U (zh) 用于减震器拧接的夹紧装置
CN204295260U (zh) 减震器立式拧接装置
CN107825108B (zh) 一种减振器总成自动装配装置
CN107350790B (zh) 一种前减震器连接组件螺栓自动装配设备
CN204248372U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顶压机构
CN104476175A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拧紧机构
CN206764398U (zh) 一种半圆轴的上料夹紧装置
CN104440711B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夹头组件
CN204248383U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拧紧机构
CN208601083U (zh) 一种数控车床钻孔加工用夹具
CN206105337U (zh)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压装机
CN204248384U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抱紧机构
CN20635678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工作台
CN202752902U (zh) 制作发电机端盖用杠杆式夹具
CN202701748U (zh) 一种螺栓自动拧紧机
CN205166442U (zh) 一种汽车机械三角臂总成制作夹具
CN204248731U (zh) 减震器拧接装置的夹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