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2546U -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2546U
CN204352546U CN201420745792.0U CN201420745792U CN204352546U CN 204352546 U CN204352546 U CN 204352546U CN 201420745792 U CN201420745792 U CN 201420745792U CN 204352546 U CN204352546 U CN 204352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aircraft
emitting end
receiver
t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457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旭
赵璟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7457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2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2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25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包括玩具主体和运动机构,所述玩具主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包括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和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信号,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将检测到用户的手势信号反馈给内置在玩具主体内的主控电路,主控电路控制玩具主体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本实用新型设有感知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因此对玩具进行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闭停止操作时,无需使用遥控器或接触玩具,只需采用手势发出指令即可,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特别是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遥控玩具,通常只能够通过遥控器实现玩具的前后、上下运动,无法通过实现更好的互动性。
例如现有的玩具车、遥控飞行器,只能通过遥控控制其各个方位的运动,其互动性不够好。
对此,本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202128908U的在先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红外线感应玩具直升飞行器,该玩具飞行器通过底端的红外线发射及接收,自行判断检测的而实现升降,该飞行器互动性较好,深得小朋友的欢迎。
而本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104056456A的在先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红外线感应的玩具飞行器结构,该玩具飞行器通过底部安装用于检测飞行器下方及周围障碍物的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自行判断检测实现飞行器的升降、前进、后退和转向运动,大大改进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由于飞行器在飞行时,用户只需要靠近飞行器触发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即可利用身体控制飞行器的运动,从而无需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用户体验效果十分好。但是,无论是飞行器或是玩具车等遥控玩具,其启动前,仍然需要使用遥控器或操作机体上的开关使其启动、切换运行模式、关机,其体验效果仍然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操作方便,无需采用遥控器或操作机体上的开关即可控制玩具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闭的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包括玩具主体和运动机构,所述玩具主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包括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和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信号,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将检测到用户的手势信号反馈给内置在玩具主体内的主控电路,主控电路控制玩具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
进一步,所述主控电路根据用户的不同手势信号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所述玩具主体包括飞行器主体,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
进一步,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上升风叶电机,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安装在飞行器主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安装在飞行器主体的底部,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检测飞行器下方及周围障碍物,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和一个以上的相应红外线接收端,红外线发射端指向飞行器主体下方和斜下方的多个不同角度,其中指向飞行器主体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大于指向飞行器主体斜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进一步,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上侧也设置有多个红外线发射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指向飞行器主体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该些红外线发射端发射并被障碍物反射的信号由红外线接收端或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接收。
进一步,飞行器主体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四周向下或斜向下方是否有障碍物的红外线发射端,在四周每个红外线发射端的相应位置处安装有用于驱动飞行器垂直升降、旋转运动或转向或偏向飞行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风叶,其中指向飞行器主体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及红外线接收端安装于飞行器主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接收端为一个,为飞行器主体下侧所有红外线发射端的共同红外线接收端,每个红外线发射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循环发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端在相应的时间段所接收的红外线信号,即判断为该方向红外线发射端的反射信号,供给主控电路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端有五个,其中一个指向正下方,另外四个相邻之间成90度夹角设置于飞行器主体四周,并且分别指向飞行器主体的斜下方。
进一步,所述玩具主体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检测车体周围障碍物,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指向车体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感知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因此对玩具进行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闭停止操作时,无需使用遥控器或接触玩具飞行器、玩具车或其它玩具主体,只需采用手势发出指令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第四实施例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玩具车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玩具飞行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三、四实施例玩具飞行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玩具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感应飞碟的操作参考示意图;
图17、18、19、20是本实用新型三通感应直升机的操作参考示意图;
图21、22、23是本实用新型四轴感应飞行器的操作参考示意图;
图24、25是本实用新型玩具车的操作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 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包括玩具主体和运动机构4,所述玩具主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包括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和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发射手势感应信号,其中用户手势包括人手或者类似于人手动作的物体移动,如发射的手势感应信号被用户手势所阻挡,则会产生反射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则用于接收上述的反射信号,当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上述反射信号后,反馈给内置在玩具主体内的主控电路,而所述用户手势信号不限于划动、也包括上下移动反射、多次挥手、阻挡一定时长等其它动作,主控电路通过识别反射信号的频率、持续时间、次数即可进行识别,主控电路根据识别的反射信号控制玩具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感知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因此对玩具进行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闭时,无需使用遥控器或接触玩具主体,只需采用手势发出指令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为上下感应飞碟,所述玩具主体包括飞行器主体1,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设置于飞行器主体1的顶部,当然,也可以设置于飞行器主体1的其它地方,所述运动机构4为设置于飞行器主体1上的上升风叶41,所述飞行器主体1内设有驱动上升风叶41的上升风叶电机,还包括用于检测飞行器高度的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端31和一个红外线接收端32,均设置于飞行器主体1的底部。飞行器运行过程中,当飞行器飞行高于一定高度时,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检测不到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主控电路确认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超出预设范围之外,从而控制飞行器的提升力下降,飞行器下行;当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到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时,主控电路确认飞行器已下降到预设高度,从而控制运动机构4作出相应动作,进行升高,如此基本循环以使得飞行器维持在一个能够被使用者所操控的飞行高度范围之内。使用时,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用户在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上作出手势,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手势反射信号后,主控电路控制上升风叶电机驱动上升风叶41转动,飞行器起飞,并经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主控电路控制使飞行器维持在一定的飞行高度上,用户再次在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作出手势,被识别后主控电路控制飞行器变换飞行模式或关机降落到地面上,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使用遥控器,不仅方便,而且操作体验好。
本实施例的电路图参照图9所示,包括主控电路、电源电路、上升风叶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红外线接收端32,所述电源电路、上升风叶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红外线接收端32分别与主控电路连接。
参照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为三通感应直升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1为直升机外型,包括机体11和机尾12,所述运动机构4包括设置于机体11上的顺时针旋转风叶42、逆时针旋转风叶43及尾风叶44,所述飞行器主体1具有分别用于驱动顺时针旋转风叶42、逆时针旋转风叶43、尾风叶44的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尾风叶电机。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设置于机尾12上,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也可以设置于机体11上。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飞行器下方及周围障碍物,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31和一个以上的相应红外线接收端32,红外线发射端31指向飞行器主体1下方和斜下方的多个不同角度,其中指向飞行器主体1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发射功率大于指向飞行器主体1斜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发射功率,飞行器的相应下方、斜下方或相邻一个以上角度的斜下方有障碍物时,检测机构将障碍物信息反馈给内置在飞行器主体1内的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控制运动机构4动作,使得飞行器与下方的障碍物或地面维持在一定的飞行高度范围内,并向远离飞行器斜下方障碍物的另一方向躲避运动或旋转。
使用时,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用户在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上作出手势,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手势反射信号后,主控电路控制顺时针旋转风叶42、逆时针旋转风叶43启动,飞行器起飞,飞行器运行过程中,当飞行器飞行高于一定高度时,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不到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主控电路确认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超出预设范围之外,从而控制飞行器的提升力下降,飞行器下行;当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到指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时,主控电路确认飞行器已下降到预设高度,从而控制运动机构4作出相应动作,进行升高,如此基本循环以使得飞行器维持在一个能够被使用者所操控的飞行高度范围之内。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发射功率设置为大于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发射功率,在相同的反射条件下,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在检测到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时,必定能检测到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在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不同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检测到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主控电路通过红外线发射检测机构反馈的高度信号,自动控制运动机构4动作而调节玩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优先保证了玩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维持在一个能够被使用者所操控的合理高度范围之内,避免因玩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过高而无法被使用者所操控或因玩具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过低而难以被使用者所操控。当用户再次在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作出手势,被识别后主控电路控制飞行器变换飞行模式或关机降,整个操作过程无需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线接收端32为一个,为所有红外线发射端31的共同红外线接收端,即该红外线接收端32为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以及所有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共同红外线接收端32,用于接收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发出信号遇到障碍物所反射回来的信号以及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高度检测反射信号,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
进一步,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以及所有的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循环发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端32在相应的时间段所接收的红外线信号,即判断为该方向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供给主控电路使用,即为轮询式的检测方法。
具体地,所述的指向飞行器主体1斜下方多个不同角度的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有四个,分别为前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1、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2、后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3和右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4,四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相邻之间互成度夹角设置于飞行器主体1四周,并分别指向飞行器主体1的斜下方,能够基本覆盖飞行器主体1的斜下方及其侧边四周位置,指向飞行器主体1正下方的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为一个。四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可以与红外线接收端32设置在同一座体上,也可以分别安装在飞行器主体1的不同位置上。玩具飞行器运行时,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前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左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后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以及右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循环发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端32在相应的时间段所接收的红外线反射信号,即判断为该方向的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供给主控电路使用,即为轮询式的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的电路图参照图10所示,包括主控电路、电源电路、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尾风叶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四周红外线接收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所述电源电路、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尾风叶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四周红外线接收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分别与主控电路连接。
参照图5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为多轴感应飞行器,包括机体11’和设置于机体11’四周的飞行杆13,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设置于机体11’顶部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其检测控制方法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检测飞行器主体1四周向下或斜向下方是否有障碍物的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分别设置于飞行杆13的末端下侧,在每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相应位置处安装有用于驱动飞行器垂直升降、旋转运动或转向或偏向飞行的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风叶45,而指向飞行器主体1下方的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用于检测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及红外线接收端32(用于接收所有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以及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则安装于飞行器主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即高度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和红外线接收端32位于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的中心位置。
所述机体11’上侧围绕中部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的四周也设置有多个红外线发射端31,所述红外线发射端31指向飞行器主体1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该些红外线发射端31发射的信号由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使用时,飞行器斜上方或相邻一个以上角度斜上方有障碍物时,主控电路飞行器远离斜上方障碍物的另一方向躲避运动或旋转。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飞行杆13设置有四根,为四轴感应飞行器,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体积和重量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飞行杆13,如三轴、六轴、八轴等。设置于飞行杆13上的四个红外线发射端31包括有前外侧红外线发射端31-5、左外侧红外线发射端31-6、后外侧红外线发射端31-7、右外侧红外线发射端31-8,上述的四个红外线发射端31检测方向相互成90°。所述机体11’上围绕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设置有4个红外线发射端31,包括上前侧红外线发射端31-9、上左侧红外线发射端31-10、上后侧红外线发射端31-11和上右侧红外线发射端31-12,该些红外线发射端31也互成90°布置且与位于飞行杆13上四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相互成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中具体为45°,以避免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风叶45所阻挡或干扰。
参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并非设置在飞行杆13的末端下侧,而是设置在围绕中心位置处红外线接收端32的飞行器主体1的底部四周上,位于机体11’底部四周的红外线发射端31的位置与位于机体11’顶部四周的红外线发射端31位置相对应。
具体地,所述机体下侧对应设置有四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包括前内侧红外线发射端31-5'、左内侧红外线发射端31-6'、后内侧红外线发射端31-7'、右内侧红外线发射端31-8',这四个红外线发射端31也相互成90°设置°。
参照图11所示,为上述第三、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包括主控电路、电源电路、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四周红外线接收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上侧红外线发射端31。所述电源电路、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指示灯、高度红外线发射端31、高度、四周红外线接收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上侧红外线发射端31分别与主控电路连接。
参照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四的飞行器不同,本实施例为玩具车,所述玩具主体包括车体1’,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设置于车体1’的顶部,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车体1’的其它地方,如前侧和后侧,所述运动机构4为设置于车体1’底部的车轮46,所述车体1’内设有驱动车轮46前进的车轮驱动电机和驱动车轮46转向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车体1’上设有用于检测车体1’四周斜向上是否有障碍物的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31,所述红外线发射端31指向车体1’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该些红外线发射端31发射并被障碍物反射的信号既可以由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的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也可以独立设置一个红外线接收端进行接收,但优选遥控信号、四周红外探测信号和手势信号均共用一个红外接收器接收,车体1’的相应斜上方或相邻一个以上角度的斜上方有障碍物时,检测机构将障碍物信息反馈给内置在车体1’内的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控制运动机构4动作,使得车体1’远离车体1’斜上方障碍物的另一方向躲避运动或转向。
优选地,所述的指向车体1’斜上方多个不同角度的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有四个,分别分布于车体1’的左前、左后、右后、右前侧,分别为左前红外线发射端31-1'、左后红外线发射端31-2'、右后红外线发射端31-3'和右前红外线发射端31-4',四个周边检测红外线发射端31相邻之间互成度夹角设置于车体1’四周,并分别指向车体1’的斜上方,能够基本覆盖车体1’的斜上方及其侧边四周位置,
玩具车运行时,左前红外线发射端31-1'、左后红外线发射端31-2'、右后红外线发射端31-3'以及右前红外线发射端31-4'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循环发射红外线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在相应的时间段所接收的红外线反射信号,即判断为该方向的红外线发射端31的反射信号,供给主控电路使用,即为轮询式的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的电路图参照图12所示,包括主控电路、电源电路、车轮驱动电机、转向驱动机构、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手势、四周、遥控信号红外接收器、指示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所述电源电路、车轮驱动电机、转向驱动机构、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手势、四周、遥控信号红外接收器、指示灯、四周红外线发射端31分别与主控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内所使用的四周检测红外线发射管规格,均为单体有效发射角度大于90度的夹角范围,否则需要增加发射管数量及分布,以解决死角问题。
另外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采用轮询式的检测方法外,也可以采用RD码的方式进行识别检测,即所有红外线发射端31同时或分组发射红外线信号,每组红外线信号都包含特定的RD码,主控电路通过特定的RD码判别相应的红外线发射端31。
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的控制方法,玩具主体上的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不断发射手势感应信号,当发射手势感应信号遇到用户手势反射时,反射信号被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所接收,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将检测到用户的手势信号反馈给内置在玩具主体内的主控电路,主控电路控制玩具主体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无需采用遥控器进行操作,体验效果十分好。
具体地,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发射出的手势感应信号被用户手势阻挡反射,反射信号被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这时主控电路控制运动机构4启动,玩具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发射出的手势感应信号再次被用户手势阻挡反射,反射信号被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这时主控电路根据不同的手势信号切换相应的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对于飞行器玩具,当检测到用户手势起飞时,设定为悬浮模式,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收到单次手势感应信号时,主控电路控制飞行器在悬浮模式和波动模式中切换,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收到连续手势感应信号时,主控电路控制飞行器关机降落。对于玩具车,当检测到用户手势启动,设定为前进模式,玩具车在行驶过程中,收到单次手势感应信号时,主控电路控制玩具车切换运行模式,当玩具车在行驶过程中收到连续手势感应信号时,主控电路控制玩具车关机停止。
另外,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使用手势进行操控外,也可另外设置遥控器进行辅助操控。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上述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上下感应飞碟对本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3所示,飞行器启动并设定飞行模式为悬浮模式,若没有收到遥控器的开机信息,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不断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直至接收到遥控信号或由于用户手势阻挡而产生反射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反射信号后,控制电路控制飞行器启动起飞,并设定为悬浮模式,风叶速度设定为上升速度,这时若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感应到单次的手势感应信号,则切换飞行模式为波动模式,若感应到的是连续手势感应信号或收到遥控关机信号,控制电路则控制飞行器关机降落,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检测并获取当前的飞行高度,若当前的飞行模式为悬浮模式,则使飞行高度在悬浮高度中浮动,若当前的飞行模式为波动模式,则使飞行高度在设定的上、下两个高度中上下升降,若在飞行的过程中收到单次手势感应信号,则在悬浮模式和波动模式中来回切换。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上述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的第二、三、四实施例三通感应直升机和四轴感应飞行器对本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4所示,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开启飞行器电源,若收到遥控器的开机信号,飞行器启动并设定飞行模式为悬浮模式,若没有收到遥控器的开机信息,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不断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直至接收到遥控信号或由于用户手势阻挡而产生反射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反射信号后,控制电路控制飞行器启动起飞,并设定为悬浮模式,风叶速度设定为上升速度,这时若红外手势感应机构2感应到单次的手势感应信号,则切换飞行模式为波动模式,若感应到的是连续手势感应信号或收到遥控关机信号,控制电路则控制飞行器关机降落,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首先检测并获取当前的飞行高度,然后依次轮询探测前方、左方、后方、右方的障碍,并根据检测的障碍对飞行器进行综合动作处理,若当前的飞行模式为悬浮模式,则使飞行高度在悬浮高度中浮动,若当前的飞行模式为波动模式,则使飞行高度在设定的上、下两个高度中上下升降,若在飞行的过程中收到单次手势感应信号,则在悬浮模式和波动模式中来回切换。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上述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玩具车对本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5所示,玩具车处于开机状态,若没有收到遥控器的遥控信号,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21不断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22接收到由于用户手势阻挡而产生反射信号后,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感应模式,若是感应模式,则转为自动模式,驱动车轮前进,若不是感应模式,则转换为感应模式,在感应模式下,对后方、前方、左方、右方进行障碍检测,并根据检测进行躲避动作处理,若当前为自动模式,则不对后方障碍进行检测,根据前方、左方、右方的障碍信号进行躲避动作处理,若玩具收到遥控器的遥控信号,则根据遥控信号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在遥控操作过程中,对后方、前方、左方、右方进行障碍检测,若检测到后方有障碍,则停止后退,若检测到前方、左方、右方的障碍信号则相应进行躲避动作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3除了可以采用轮询的方式探测前方、左方、后方、右方的障碍外,还可以通通过每路红外线发射均含有唯一的ID码的方式进行识别检测,即所有红外线发射端31同时或分组发射红外线信号,每组红外线信号都包含特定的ID码,主控电路通过检测到特定的ID码判别相应的红外线发射端。
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上下感应飞碟可以如图所示,飞行器静止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飞行器起飞、通过检测高度使飞行器维持在悬浮模式或波动模式,飞行器飞行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则控制飞行器切换飞行模式或关机降落。
参考图17至图20,本实用新型三通感应直升机可以如图所示,如图17,飞行器静止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飞行器起飞,通过检测高度使飞行器维持在悬浮模式或波动模式,飞行器飞行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则控制飞行器切换飞行模式或关机降落。当如图18,玩具飞行器前下方检测障碍物,则通过运动机构4的44尾风叶向上吹风,使其尾部向下,向后运动;如图19 ,当玩具飞行器的右侧斜下方检测到障碍物,则向左侧转向;如图20,玩具飞行器的左后侧方向检测到障碍物时,玩具飞行器朝其右前侧方向转向,使得玩具飞行器具备更好的互动性。例如玩具飞行器的体积较小时,可以通过玩家的手作为障碍物,进行驱赶动作,可以使得玩具飞行器在玩家的前方左右、前后、斜上、斜下、上升、下降地飞行,互动性极佳。
本实用新型四轴感应飞行器可以如图21至图23所示,如图21,飞行器静止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飞行器起飞,通过检测高度使飞行器维持在悬浮模式、翻转模式或波动模式,飞行器飞行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则控制飞行器切换飞行模式或关机降落。如图22,玩具飞行器前下方检测障碍物,则通过运动机构4,向后运动,同理也可根据检测到的不同方向障碍物使得玩具飞行器在玩家的前方左右、前后、斜上、斜下、上升、下降地飞行。如图23,飞行器前上方检测障碍物,则通过运动机构4,向后运动,也可根据检测到的不同方向障碍物使得玩具飞行器在玩家的前方左右、前后、斜上、斜下、上升、下降的飞行,互动性极佳。
本实用新型玩具车可以如图24至图25所示,如图24,玩具车静止时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玩具车启动电源,检测到上方用户手势信号,则控制玩具车切换运行模式(如在感应模式和自动模式中切换)或关机停止。如图25,在感应模式下,玩具车后上方检测到障碍物,则通过运动机构4,向前运动,同理也可根据检测到的不同方向障碍物使得玩具车在玩家的前方、左右、前后运动,互动性极佳。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玩具主体和运动机构,所述玩具主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手势信号的红外手势感应机构,所述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包括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和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红外手势信号发射器发射手势感应信号,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接收用户手势的反射信号,红外手势感应机构将检测到用户的手势信号反馈给内置在玩具主体内的主控电路,主控电路控制玩具启动、切换运行模式或关机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主体包括飞行器主体,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上升风叶电机,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安装在飞行器主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具有顺时针旋转电机、逆时针旋转电机,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检测飞行器下方及周围障碍物,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和一个以上的相应红外线接收端,红外线发射端指向飞行器主体下方和斜下方的多个不同角度,其中指向飞行器主体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大于指向飞行器主体斜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主体的上侧也设置有多个红外线发射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指向飞行器主体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该些红外线发射端发射并被障碍物反射的信号由红外线接收端或红外手势信号接收器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接收端为一个,为飞行器主体下侧所有红外线发射端的共同红外线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飞行器主体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四周向下或斜向下方是否有障碍物的红外线发射端,在四周每个红外线发射端的相应位置处安装有用于驱动直升飞行器垂直升降、旋转运动或转向或偏向飞行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风叶,其中指向直升飞行器主体下方的红外线发射端及红外线接收端安装于飞行器主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端有五个,其中一个指向正下方,另外四个相邻之间成90度夹角设置于直升飞行器主体四周,并且分别指向直升飞行器主体的斜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主体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所述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检测车体周围障碍物,红外线发射接收检测机构包括多个红外线发射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指向车体斜上方的多个不同角度。
CN201420745792.0U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2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5792.0U CN204352546U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5792.0U CN204352546U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2546U true CN204352546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4579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52546U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254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5626A (zh) * 2014-12-01 2015-05-27 赵旭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及其应用
CN109432724A (zh) * 2018-12-13 2019-03-08 福州大学 新型健身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5742A (zh) * 2019-04-18 2019-07-2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光测距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装置及避障方法
CN112218139A (zh) * 2020-10-23 2021-01-12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光近距离开关控制方法、系统及电视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5626A (zh) * 2014-12-01 2015-05-27 赵旭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及其应用
CN109432724A (zh) * 2018-12-13 2019-03-08 福州大学 新型健身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5742A (zh) * 2019-04-18 2019-07-2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光测距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装置及避障方法
CN110045742B (zh) * 2019-04-18 2022-02-1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光测距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装置及避障方法
CN112218139A (zh) * 2020-10-23 2021-01-12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光近距离开关控制方法、系统及电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5626A (zh)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及其应用
CN204352546U (zh) 一种红外手势感应式玩具结构
CN104606901A (zh) 一种高度气压检测红外线反射感应式玩具飞行器结构及其应用
EP2842613B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motely-controlled toy airplane
CN104685436A (zh) 无人飞行器起飞及降落方法
CN104941203A (zh) 一种基于手势轨迹识别的玩具及其识别、控制方法
KR101640199B1 (ko) 드론의 안전착륙 유도장치
CN105116933B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及防止该无人飞行器脱离控制区域的方法
CN106542085A (zh) 多涵道螺旋桨可伸缩机翼和机身的电动飞行器
CN202345914U (zh) 一种可以追踪声源的智能充氦扑翼飞行器
CN204297114U (zh) 一种可高空定位的四轴飞行器
CN204891215U (zh) 一种基于手势轨迹识别的玩具
US20150038045A1 (en) Remote control helicopter toy with double propellers on empennage
JP2018029941A (ja) 屋内飛行玩具の水平制御
CN204411723U (zh) 一种高度气压检测红外线反射感应式玩具飞行器结构
CN104056456A (zh) 一种红外线感应的玩具飞行器结构及其应用
CN103816671A (zh) 红外感应的玩具飞行器结构及应用
CN104190089B (zh) 一种纸飞机手势控制的控制方法
CN104248844A (zh) 具有随行位移能力的装置
CN202087051U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遥控器和玩具
CN105749563A (zh) 一种可穿戴式航模无线遥控系统
US20160198702A1 (en) Flying duck decoy
CN104071331B (zh) 一种采用陀螺稳定的喷气式飞船
CN205730366U (zh) 一种机翼平尾全动式飞机航模
CN203937857U (zh) 一种采用陀螺稳定的喷气式飞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