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9135U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9135U
CN204349135U CN201520077356.5U CN201520077356U CN204349135U CN 204349135 U CN204349135 U CN 204349135U CN 201520077356 U CN201520077356 U CN 201520077356U CN 204349135 U CN204349135 U CN 204349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cover piece
junction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73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铭辉
许钧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t Since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t Since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t Since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9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9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具有多个开孔的绝缘本体、多排端子、座体组件、至少一个导电盖件、外遮蔽体。该至少一个导电盖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该导电盖件包含多个由该导电盖件朝向该绝缘本体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第一导接部和朝远离该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第二导接部。该第一导接部穿设过该绝缘本体的该开孔,并且延伸至该绝缘本体的内部以电性接触一对接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符合USB3.1规范,且其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以及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符合USB 3.1规范且具有薄型化构型及较佳结构强度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多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已广为普及,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数码相机。一般而言,电子装置可通过多种连接器与电脑进行连接以执行资料的传输,其中又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USB连接器技术的演进,从资料传输速率为1.5Mbit/s的USB 1.0开始,至今资料传输速率已发展为提升至5Gbit/s的USB 3.0。然而现今适用于大多数手持电子装置的USB连接器类型为Micro USB,其规格是采用资料传输速率为480Mbit/s的USB 2.0。因此,为符合新世代的手持电子产品,发展出一种基于USB 3.1规范全新设计的C型USB(USB Type-C),其外型大小接近Micro USB的尺寸,而资料传输速率则提升至10Gbit/s。
USB Type-C的另一大特点为可以正面或反面的方向与另一连接器进行插接。即,在USB Type-C的连接器中必须包含一定的端子数目以及特定的端子分布方式,以符合上述需求。然而,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大量的端子,往往会使得USB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变得脆弱,而无法达到可拔插万次以上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其具有坚固的构型,并且符合基于USB 3.1规范所规定的Type-C的外观尺寸以及端子分布方式和端子总数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不符合USB 3.1规范且不具有坚固的构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不仅符合USB 3.1规范,且其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以及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开孔的侧壁和一个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与对接连接器插接;
多排端子;
座体组件,每一个所述端子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座体组件内,且所述座体组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合;
至少一个导电盖件,所述导电盖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所述导电盖件包含:多个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开孔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接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多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
外遮蔽体,所述外遮蔽体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之外,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多个第一导接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每一个所述端子包含弹性接触区、固持区和导脚区,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端子槽道,所述端子槽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内。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多个开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上下侧壁并邻近所述第一端口。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座体组件还包含上下叠置的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分别包覆所述多排端子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左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能相互卡扣的卡接单元,每一个所述卡接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座体组件能相互扣合。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座体组件还包含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包括:
至少一条弹臂,所述弹臂朝所述多个端子的一端延伸,所述弹臂的末端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
接地端,所述接地端朝所述多个端子的另一端延伸。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第一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盲孔,所述第二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中间隔板包含至少一个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设过所述定位通孔插装于所述定位盲孔中。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左右侧壁包含至少一个嵌槽,所述中间隔板的所述弹臂设置于所述嵌槽内。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相对应,所述凹陷部具有与所述导电盖件相同的轮廓外型,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电盖件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开孔的侧壁和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与对接连接器插接;
多排端子;
座体组件,所述座体组件包含相互叠置的多个端子座,所述多排端子的一部分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端子座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扣合;
至少一个导电盖件,所述导电盖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外遮蔽体,所述外遮蔽体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之外,所述导电盖件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多个端子座包含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每一个所述端子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以及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左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能相互卡扣的卡接单元,每一个所述卡接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座体组件能相互扣合。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导电盖件包含:
多个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开孔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接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
多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有益效果是,符合USB 3.1规范,且其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以及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的第一视图。
图2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的第二视图。
图3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一局部组合视图。
图4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二局部组合视图。
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三局部组合视图。
图6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组合视图。
图7绘示图5和图6的沿A-A’截线的剖面视图。
图8绘示图5和图6的沿B-B’截线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座体组件,110.第一端子座,115.第二端子座,120.卡接单元,130.定位盲孔,135.定位柱,140.第一突起区,150.第一内凹区,160凹槽,200.绝缘本体,210第一端口,215第二端口,220.开孔,230.第一排端子槽道,235.第二排端子槽道,240.第二突起区,250第二内凹区,260.嵌槽,270.凹陷部,300.端子,301.第一排端子,305.第二排端子,310.弹性接触区,320.固持区,330.导脚区,400.第一导电盖件,405.第二导电盖件,420.第一导接部,430.第二导接部,440.第三导接部,500.中间隔板,510.弹臂,515.卡勾部,520.接地端,530.定位通孔,540.平板主体,600.外遮蔽体,610.卡舌,620.第三端口,625.第四端口,A-A’.对应至图7的截线,B-B’.对应至图8的截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为一种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是符合USB 3.1规范规定的Type-C结构,其主要结构包含座体组件100、绝缘本体200、多个端子300(包括一第一排端子301以及一第二排端子305)、一第一导电盖件400、一第二导电盖件405及一外遮蔽体600。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排端子301和该第二排端子305的每一端子300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310、一固持区320(请见图8)及一导脚区330,其中该固持区320位于该弹性接触区310和该导脚区330之间。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座体组件100包含两上下叠置的一第一端子座110、一第二端子座115,该第一端子座110和该第二端子座115分别包覆第一排端子301的端子300和第二排端子305的端子300的一部分;于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射出成型过程,将该第一排端子301的每一端子300的该固持区320分别镶嵌成型在该第一端子座110中,以及该第二排端子305的每一端子300的该固持区320亦分别镶嵌成型在该第二端子座115中,使得该座体组件100的第一端子座110和第二端子座115与该端子300的该固持区320相结合。
如图1和图3所示,该座体组件100进一步包含一由导电金属制成的中间隔板500,设置于两上下叠置的该第一端子座110和该第二端子座115之间,用于避免外部讯号的干扰,例如静电放电(ESD)或电磁波干扰(EMI)。该中间隔板500包含一平板主体540、一对相对设置的弹臂510及一对接地端520,其中该平板主体540、该对弹臂510及该对接地端520一体成型。该对弹臂510及该对接地端520是位于该平板主体540的相对两侧,且该对弹臂510的末稍分别形成一对卡勾部515,彼此朝向相对的两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3所示,该平板主体540包含一对定位通孔530,以及该第一端子座110包含一对定位盲孔130(请见图7)和该第二端子座115包含一对定位柱135。在组装上,该中间隔板500的该对弹臂510设置为朝向该等端子300的该弹性接触区310的方向,以及该中间隔板500的该对接地端520设置为朝向该等端子300的该导脚区330的方向。借由将该第二端子座115的该对定位柱135穿设过该中间隔板500的该对定位通孔530,之后该对定位柱135会插装于该第一端子座110的该对定位盲孔130中,使得上述该第一端子座110、该第二端子座115及该中间隔板500彼此之间得以稳固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组装后,该中间隔板500的该平板主体540的长度短于该等端子300的长度,且该中间隔板500的任一部分不会与该等端子300的任一部分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绝缘本体200内形成一中央贯通的收容空间,其中贯通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口210和一第二端口215。该第一端口210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以及该第二端口215用于与该座体组件100组装时使用。在该绝缘本体200上,与该第一端口210和该第二端口215相邻且相对的上下两内侧面上分别形成一第一排端子槽道230和一第二排端子槽道235,分别用以收容该第一排端子301的弹性接触区310和该第二排端子305的弹性接触区310。该第一排端子槽道230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235是从该第二端口215处开始并朝该第一端口210的方向延伸,并且终止于相距该第一端口210一段距离的位置。该绝缘本体200在包含有该第一排端子槽道230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235的该相对的上下两内侧面上,进一步形成多个开孔220,其位于该第一排端子槽道230的终止区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235的终止区与该第一端口210之间。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第一端子座110、该第二端子座115和该中间隔板500相结合后的该座体组件100再进一步与该绝缘本体200相结合,其中该第一端子座110、该第二端子座115的两相对左右侧壁以及该绝缘本体200的第二端口215的两左右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一对可相互卡扣的卡接单元120,每一该卡接单元120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进而使该绝缘本体200能与该座体组件100相互扣合。更明确地说,在该第一端子座110和该第二端子座115的两左右侧壁分别形成一卡接单元120,每一所述卡接单元120形成一第一突起区140和一第一内凹区150,而该绝缘本体200的第二端口215的两左右侧壁的每一侧壁上也分别形成两个上下的卡接单元120,每一所述上下的卡接单元120包含有一第二突起区240和一第二内凹区250。该第一突起区140和该第二内凹区250,以及该第一内凹区150和该第二突起区240两者结构上对应互补,使得该第一突起区140和该第二突起区240可与相对应的该第一内凹区150和该对第二内凹区250互相扣合,上述扣合结果如图4所示。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200的该两左右侧壁进一步形成一对嵌槽260,用于收容该中间隔板500的该对弹臂510。该对嵌槽260在朝向该第一端口210延伸的方向上,其末端包含一对贯通口(未图示)贯通至该绝缘本体200的内部,使该对弹臂510的该对卡勾部515借由该对嵌槽260的贯通口(未图示)延伸至该绝缘本体200的内部,以电性接触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如图1和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200的两上下侧壁的外表面形成的该第一排端子槽道230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235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对互相对称的一第一导电盖件400和一第二导电盖件405。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呈现中央镂空,其中一侧边形成有多个第一导接部420和多个第二导接部430。该第一导接部420从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分别朝向该绝缘本体200内部的方向延伸及弯折,以电性接触一插入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内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导电壳体,以及该第二导接部430是由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朝远离该绝缘本体200的方向延伸及弯折,其中该等第一导接部420和该等第二导接部430在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上皆呈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即,每一该第二导接部430设置于每两个该第一导接部420之间。另外,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进一步包含有设置在另外三侧边的第三导接部440,其同样是由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朝远离该绝缘本体200的方向弯折而形成。应当注意的是,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的该等第一导接部420、第二导接部430及第三导接部440皆一体成型。
如图1和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的该等第一导接部420延伸至该绝缘本体200内部后,会再朝向该绝缘本体200的该等开孔220的方向弯折,呈现倒钩状。应当注意的是,从该绝缘本体200的该第一端口210视之时,该等第一导接部420的末梢低于该绝缘本体200的内表面(如图8所示)。但是,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200的整体构型的对角线处,即在该两左右侧面与该两上下侧壁的邻接位置上,进一步形成一对凹陷部270,其具有与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的两左右弯折侧边相同的轮廓外型,并且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的两左右弯折侧边分别放置在该对凹陷部270中。应当注意的是,该凹陷部270的凹陷深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的厚度。较佳地,当该第一导电盖件400和该第二导电盖件405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凹陷部270时,彼此间的接合处大致呈现共平面。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座体组件100、该等端子300、该绝缘本体200及该等导电盖件400、405相互结合后,会一同套设入该外遮蔽体600,其中因为该绝缘本体200的该第一端口210的外周围大于该外遮蔽体600的一第三端口620或一第四端口625的内周围,所以该外遮蔽体600以该第三端口620朝向已设有该座体组件100的该绝缘本体200的第二端口215的方向套设。套设后,该外遮蔽600紧密地包覆住该第一导电盖件400、该第二导电盖件405和该绝缘本体200的相接触的侧壁,进而使该第一导电盖件400、该第二导电盖件405借由其该等第二导接部430及第三导接部440与该外遮蔽体600的上下内壁作接触(如图7所示)。
如图1和图6所示,为防止套设后的该外遮蔽体600脱落或移位,该外遮蔽体600设置有至少一卡舌610,以及该座体组件100的相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凹槽160。组装后,该卡舌610卡扣在该凹槽160内,发挥止退的功能。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上述各项元件的设计,不仅能使其符合USB 3.1规范,还能使连接器的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并保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9)

1.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开孔的侧壁和一个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与对接连接器插接;
多排端子;
座体组件,每一个所述端子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座体组件内,且所述座体组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合;
至少一个导电盖件,所述导电盖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所述导电盖件包含:多个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开孔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接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多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
外遮蔽体,所述外遮蔽体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之外,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接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端子包含弹性接触区、固持区和导脚区,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端子槽道,所述端子槽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上下侧壁并邻近所述第一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还包含上下叠置的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分别包覆所述多排端子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左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能相互卡扣的卡接单元,每一个所述卡接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座体组件相互扣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还包含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包括:
至少一条弹臂,所述弹臂朝所述多个端子的一端延伸,所述弹臂的末端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
接地端,所述接地端朝所述多个端子的另一端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盲孔,所述第二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中间隔板包含至少一个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设过所述定位通孔插装于所述定位盲孔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左右侧壁包含至少一个嵌槽,所述中间隔板的所述弹臂设置于所述嵌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相对应,所述凹陷部具有与所述导电盖件相同的轮廓外型,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电盖件的厚度。
10.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设置有多个开孔的侧壁和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能与对接连接器插接;
多排端子;
座体组件,所述座体组件包含相互叠置的多个端子座,所述多排端子的一部分分别设置于每一个所述端子座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扣合;
至少一个导电盖件,所述导电盖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外遮蔽体,所述外遮蔽体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之外,所述导电盖件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座包含第一端子座及第二端子座,每一个所述端子座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以及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左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对能相互卡扣的卡接单元,每一个所述卡接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座体组件相互扣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盖件包含:
多个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分别穿设过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开孔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接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
多个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是由所述导电盖件朝远离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导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与所述外遮蔽体电性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接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导接部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端子包含弹性接触区、固持区和导脚区,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端子槽道,所述端子槽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设置于所述端子槽道内。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上下侧壁并邻近所述第一端口。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还包含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和所述第二端子座之间,且所述中间隔板包括:
至少一条弹臂,所述弹臂朝所述多个端子的一端延伸,所述弹臂的末端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能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
接地端,所述接地端朝所述多个端子的另一端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盲孔,所述第二端子座包含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中间隔板包含至少一个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设过所述定位通孔插装于所述定位盲孔中。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的左右侧壁包含至少一个嵌槽,所述中间隔板的所述弹臂设置于所述嵌槽内。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含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盖件相对应,所述凹陷部具有与所述导电盖件相同的轮廓外型,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导电盖件的厚度。
CN201520077356.5U 2014-08-29 2015-02-04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Active CN2043491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5436 2014-08-29
TW103215436U TWM493185U (zh) 2014-08-29 2014-08-29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9135U true CN204349135U (zh) 2015-05-20

Family

ID=5278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7356.5U Active CN204349135U (zh) 2014-08-29 2015-02-04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204B2 (zh)
CN (1) CN204349135U (zh)
TW (1) TWM49318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679A (zh) * 2015-09-25 2015-12-09 丰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Usb插座连接器
CN105161927A (zh) * 2015-09-15 2015-12-16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防emi电连接器插头
CN106207635A (zh) * 2015-05-26 2016-12-07 蔡周贤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WO2017044640A1 (en) * 2015-09-08 2017-03-16 Apple Inc. High speed connector system
CN106654656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8932U (ja) 2014-05-23 2015-07-30 詮欣股▲分▼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JP6293580B2 (ja) * 2014-06-03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220006247A1 (en) * 2014-06-24 2022-01-06 Chou Hsien Tsai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5449401B (zh) 2014-08-08 2019-02-05 莫列斯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9413117B2 (en) * 2014-11-24 2016-08-09 Yong Tai Electronic(DONGGUAN) Ltd. Receptacle
JP6422815B2 (ja) * 2015-04-21 2018-11-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4927638U (zh) * 2015-04-30 2015-12-30 Fci连接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
US9425560B1 (en) * 2015-10-15 2016-08-2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680384B2 (en) * 2016-01-22 2020-06-09 Chou Hsien Tsai Bidirectional duplex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092031B (zh) * 2016-11-23 202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组件
JP6538134B2 (ja) 2017-10-05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58190B1 (en) * 2017-11-10 2018-12-18 Dongguan Tecon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ype-c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CN109390715B (zh) * 2018-10-09 2020-11-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636100A (zh) 2020-10-19 2021-04-09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15418829U (zh) * 2021-04-08 2022-01-04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764534B2 (en) 2021-05-05 2023-09-19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ype C female side connector
US11621513B2 (en) 2021-06-02 2023-04-04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Vehicle USB Type-C connector
TWM618644U (zh) * 2021-06-25 2021-10-21 詮欣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116B (zh) * 2011-11-22 2015-05-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484681B2 (en) * 2013-07-19 2016-11-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4243363U (zh) * 2014-02-21 2015-04-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607609B (zh) * 2014-03-24 2017-12-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頭電連接器
CN204464639U (zh) * 2014-05-23 2015-07-08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493184U (zh) * 2014-08-18 2015-01-01 Chant Sincere Co Ltd 連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7635A (zh) * 2015-05-26 2016-12-07 蔡周贤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和弹性卡扣
CN113571971A (zh) * 2015-05-26 2021-10-29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正反双向插接的电连接器
WO2017044640A1 (en) * 2015-09-08 2017-03-16 Apple Inc. High speed connector system
KR20170001182U (ko) * 2015-09-08 2017-03-31 애플 인크. 고속 커넥터 시스템
US9825410B2 (en) 2015-09-08 2017-11-21 Apple Inc. High-speed connector system
KR200486837Y1 (ko) 2015-09-08 2018-07-04 애플 인크. 고속 커넥터 시스템
CN105161927A (zh) * 2015-09-15 2015-12-16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防emi电连接器插头
CN105140679A (zh) * 2015-09-25 2015-12-09 丰岛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Usb插座连接器
CN106654656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185U (zh) 2015-01-01
US20160064879A1 (en) 2016-03-03
US9444204B2 (en)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9135U (zh)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CN105612671B (zh) 电连接器、引线框总成和电连接器总成
US9787009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ng tongue with a combining area for accommodating combining portions of a plurality of contacts
JP5756700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US20080176448A1 (en) Plug-in connector
CN104518321B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7069309B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US20160172790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20071022A1 (en) Lower profile cable assembly with a metal shell for preventing emi
US8366491B2 (en) USB plug cable assembly
US88519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oldering sections of contacts exposed on a single side
US9325137B2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irm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5092349U (zh)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JP633208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JPWO2008001453A1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67229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ix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me
EP2712470B1 (en) Usb connector having vertical to horizontal conversion contacts
US6019641A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0391561A (zh) 电连接器
CN209963309U (zh) 电连接器
CN201018148Y (zh) 通用总线插头连接器
US8231407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bar
JP2016051679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381192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6407690B2 (ja) 電線中継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