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4791U -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4791U CN204344791U CN201420723873.0U CN201420723873U CN204344791U CN 204344791 U CN204344791 U CN 204344791U CN 201420723873 U CN201420723873 U CN 201420723873U CN 204344791 U CN204344791 U CN 2043447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interface
- damping
- oil circuit
- proportional electro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该系统的储能器安装在车架上,油气缸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车架和车桥之间,阻尼控制阀组的P1接口接油气缸,P2接口接储能器;阻尼控制阀组中,第一固定阻尼阀和第一比例电磁阀并联安装在P1接口至P2接口的油路上,第一单向阀串联在该油路上;第二固定阻尼阀和第二比例电磁阀并联在P2接口至P1接口的油路上,第二单向阀串联在该油路上。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系统进行阻尼调节,能够使汽车的悬架特性与行驶的路面、车辆的载荷,以及行驶的车速相匹配,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阻尼调节准确,可靠性强,通用性好,可在不同用途的汽车上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弹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缓冲和衰减路面对汽车的振动激励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形式的悬架主要由弹性原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等三部分组成,通常是按一种行驶工况设计的,只能产生一种固定不变的阻尼,而实际的行驶工况是复杂变化的。在不同路面、不同载荷,以及不同车速情况下,悬架只有具有不同的阻尼,才能使汽车达到理想的乘坐舒适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该系统能够使悬架在不同路面、不同载荷,以及不同车速情况下都具有合适的阻尼,满足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包括储能器、阻尼控制阀组和油气缸;所述储能器安装在车架上,油气缸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车架和车桥之间,阻尼控制阀组的P1接口接油气缸,P2接口接储能器;阻尼控制阀组中,第一固定阻尼阀和第一比例电磁阀并联安装在P1接口至P2接口的油路上,第一单向阀串联在该油路上并沿P1接口至P2接口流通的方向开启;第二固定阻尼阀和第二比例电磁阀并联在P2接口至P1接口的油路上,第二单向阀串联在该油路上并沿P2接口至P1接口流通的方向开启。
第一、第二比例电磁阀的作用为控制用于产生阻尼的节流孔流通面积的大小。第一、第二固定阻尼阀的作用为分别与第一、第二比例电磁阀并联,共同决定系统的阻尼。
第一、第二单向阀的作用为控制车轮上跳与下跳时油液的流通通道。
当车轮上跳时,油气缸内部油液流向储能器,油液从P1接口进入阻尼控制阀组后,第一单向阀开启,第二单向阀关闭,油液进入第一固定阻尼阀和第一比例电磁阀,最后经过P2接口进入储能器。此时的阻尼由第一固定阻尼阀孔的大小与和第一比例电磁阀的开度共同决定,通过调节第一比例电磁阀的开度即可获得目标阻尼。
当车轮下跳时,储能器内部油液流向油气缸。油液由P2接口进入阻尼控制阀组后,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开启,油液进入第二固定阻尼阀和第二比例电磁阀,最后经过P1接口进入油气缸。此时的阻尼由第二固定阻尼阀孔的大小和第二比例电磁阀的开度共同决定,通过调节第二比例电磁阀的开度即可获得目标阻尼。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阻尼控制阀组中两个比例电磁阀节流孔的面积,调节悬架的阻尼。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弹簧系统进行阻尼调节,能够使汽车的悬架特性与行驶的路面、车辆的载荷,以及行驶的车速相匹配,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阻尼调节准确,可靠性强,通用性好,可在不同用途的汽车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阻尼控制阀组结构图。
图3阻尼控制阀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是由储能器1、阻尼控制阀组2和油气缸3组成其主要框架。储能器1安装在车架上,阻尼控制阀组2安装在车架上,油气缸3通过关节轴承4连接在车架和车桥之间。阻尼控制阀组2的P1接口通过油管接油气缸3,P2接口通过油管接储能器1。
如图2所示为阻尼控制阀组结构图,该阻尼控制阀组2是由第一单向阀CV1、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第一比例电磁阀SP1、第二单向阀CV2、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第二比例电磁阀SP2组成其主要框架,各阀安装在一个阀块上。阀块上从P1接口至P2接口的油路上安装第一单向阀CV1、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和第一比例电磁阀SP1,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和第一比例电磁阀SP1并联在该油路上,该油路由丝堵23、24封堵。阀块上从P2接口至P1接口的油路上安装第二单向阀CV2、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并联在该油路上,该油路由丝堵25、26封堵。第一比例电磁阀SP1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的作用为控制用于产生阻尼的节流孔流通面积的大小。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和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的作用为分别与第一比例电磁阀SP1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并联,共同决定系统的阻尼。P1接口和P2接口上分别安装接头21和接头22,用于连接油管。区域27、28用于加工安装孔,以便将阻尼控制阀组固定在车架上。
固定阻尼阀的节流孔流通面积与阻尼的比例特性,和比例电磁阀的开度与阻尼的比例特性通过试验标定得到。为实现一定的比例特性,对阀组的通径有一定的要求,即当比例电磁阀全关时,阻尼控制阀组能够利用与其并联的固定阻尼阀的节流孔产生性能要求的最大阻尼;当比例电磁阀全开时,阻尼控制阀组能够通过该比例电磁阀和与其并联的固定阻尼阀的节流孔共同作用产生性能要求的最小阻尼。
单向阀的作用为控制车轮上跳与下跳时油液的流通通道,其性能要求为:要求单向阀对油液的阻力要尽量小,也就是单向阀的通径要尽量大,因为阻尼靠固定阻尼阀与比例电磁阀的流通面积产生,系统要尽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要求单向阀有一定的开启压力,由于阻尼控制阀组靠节流孔产生阻尼,但节流孔产生阻尼的特点是低速阻尼远小于高速阻尼,这就要求单向阀要有一定的开启压力来产生油气弹簧的低速阻尼。
如图3所示为阻尼控制阀组原理图,当车轮上跳时,油气缸内部油液流向储能器。具体流动过程为,油液从P1接口进入阻尼控制阀组后,此时第一单向阀CV1开启,第二单向阀CV2关闭,油液经过第一单向阀CV1后分别进入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和第一比例电磁阀SP1,最后经过P2接口进入储能器。此时的阻尼由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孔的大小与和第一比例电磁阀SP1的开度共同决定,通过调节第一比例电磁阀SP1的开度即可获得目标阻尼。
当车轮下跳时,储能器内部油液流向油气缸。具体流动过程为,油液由P2接口进入阻尼控制阀组,此时第一单向阀CV1关闭,第二单向阀CV2开启,油液经过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与第二比例电磁阀SP2后进入第二单向阀CV2,最后经过P1接口进入油气缸。此时的阻尼由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孔的大小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的开度共同决定,通过调节第二比例电磁阀SP2的开度即可获得目标阻尼。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第二单向阀的作用是控制油液流通的方向,因此其安装位置也可以在靠近P2的油路上。
Claims (1)
1.一种阻尼可调式油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器(1)、阻尼控制阀组(2)和油气缸(3);所述储能器(1)安装在车架上,油气缸(3)通过关节轴承(4)连接在车架和车桥之间,阻尼控制阀组(2)的P1接口接油气缸(3),P2接口接储能器(1);阻尼控制阀组(2)中,第一固定阻尼阀(ORF1)和第一比例电磁阀(SP1)并联安装在P1接口至P2接口的油路上,第一单向阀(CV1)串联在该油路上并沿P1接口至P2接口流通的方向开启;第二固定阻尼阀(ORF2)和第二比例电磁阀(SP2)并联在P2接口至P1接口的油路上,第二单向阀(CV2)串联在该油路上并沿P2接口至P1接口流通的方向开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3873.0U CN20434479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23873.0U CN20434479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4791U true CN204344791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23873.0U Active CN204344791U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4791U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4111A (zh) * | 2016-06-24 | 2016-11-16 | 江苏大学 | 一种含有驾驶行为预测模型的可调阻尼馈能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989945A (zh) * | 2017-12-28 | 2018-05-04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车辆 |
CN107985441A (zh) * | 2017-12-28 | 2018-05-04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电动车及其行走机构 |
CN108001140A (zh) * | 2017-12-28 | 2018-05-08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四轮电动车 |
CN108116492A (zh) * | 2017-12-28 | 2018-06-05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行走单元 |
CN110701232A (zh) * | 2019-09-29 | 2020-01-17 | 成都博仕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车辆用双油路电控可变阻尼半主动油压减振器 |
CN110792717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陈刚 | 一种液气支撑减振装置 |
CN111750025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陈刚 | 一种电控液气支撑减振器 |
CN111891248A (zh) * | 2020-06-19 | 2020-11-06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足步行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与结构改进的足端机构 |
-
2014
- 2014-11-26 CN CN201420723873.0U patent/CN2043447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4111B (zh) * | 2016-06-24 | 2018-10-09 | 江苏大学 | 一种含有驾驶行为预测模型的可调阻尼馈能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114111A (zh) * | 2016-06-24 | 2016-11-16 | 江苏大学 | 一种含有驾驶行为预测模型的可调阻尼馈能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001140B (zh) * | 2017-12-28 | 2024-01-16 | 武汉梦马易腾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轮电动车 |
CN107989945A (zh) * | 2017-12-28 | 2018-05-04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车辆 |
CN107985441A (zh) * | 2017-12-28 | 2018-05-04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电动车及其行走机构 |
CN108001140A (zh) * | 2017-12-28 | 2018-05-08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四轮电动车 |
CN108116492A (zh) * | 2017-12-28 | 2018-06-05 | 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行走单元 |
CN107989945B (zh) * | 2017-12-28 | 2024-05-10 | 武汉梦马易腾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车辆 |
CN108116492B (zh) * | 2017-12-28 | 2024-04-09 | 武汉梦马易腾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行走单元 |
CN110792717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陈刚 | 一种液气支撑减振装置 |
CN111750025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陈刚 | 一种电控液气支撑减振器 |
CN110701232A (zh) * | 2019-09-29 | 2020-01-17 | 成都博仕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车辆用双油路电控可变阻尼半主动油压减振器 |
CN111891248B (zh) * | 2020-06-19 | 2021-10-29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足步行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与结构改进的足端机构 |
CN111891248A (zh) * | 2020-06-19 | 2020-11-06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足步行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与结构改进的足端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44791U (zh) | 一种阻尼可调油气弹簧系统 | |
CN103661749B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高调整装置 | |
CN103241095B (zh) |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实时最佳电流的控制算法 | |
CN105422707B (zh) | 一种电磁减震器 | |
CN204610668U (zh) | 一种汽车的自调节减振器 | |
EP3401568B1 (en) | Front fork | |
CN108999920A (zh) | 一种基于阀控阻尼可调减振器的温度补偿控制方法 | |
CN105835649A (zh) | 一种带有可变容积附加气室的油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626914A (zh) | 汽车非线性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 |
CN108468678A (zh) | 一种农业机械车身自平衡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2582389A (zh) | 一种基于虚拟阻尼的车辆悬架控制方法 | |
CN103161869B (zh) | 无极阻尼减震系统 | |
CN105276063B (zh) | 阻尼力可精确控制的馈能液压减震器系统 | |
CN102032308A (zh) | 可变阻尼减振器 | |
CN106481721A (zh) | 减震器活塞组件及液压减震器 | |
CN106286684A (zh) | 可降高度可变刚度螺旋弹簧悬挂系统 | |
CN206108665U (zh) | 一种防眩晕曳引电梯 | |
EP2952774B1 (en) | Shock absorber system | |
CN10400697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加载机构和加载方法 | |
CN202955169U (zh) | 新型汽车悬挂阻尼器 | |
CN103174789B (zh) | 基于特性要求的磁流变减振器阻尼通道宽度的设计方法 | |
WO2023202021A1 (zh) | 抗蛇行减振器、抗蛇行减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轨道车辆 | |
CN103161870B (zh) | 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减振器阻尼通道宽度的设计方法 | |
Xiao et al. | 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shock absorber valve parameters on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 | |
SE532662C2 (sv) | Fjädringssystem för fordon samt fordon med ett sådant fjädrings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