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0989U - 一种充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0989U
CN204340989U CN201420752576.9U CN201420752576U CN204340989U CN 204340989 U CN204340989 U CN 204340989U CN 201420752576 U CN201420752576 U CN 201420752576U CN 204340989 U CN204340989 U CN 204340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hole
tire
inflation pump
vias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25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名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HU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HUAHU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HU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HUAHU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14207525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0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0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09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上盖和下盖,置于上下盖内部的主机组,连接于主机组上可显示压力的压力表,置于上下盖之间的卡座组合,与卡座组合连接的补胎液组合和通过卡点卡在下盖的电线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从真正意义上将充气和补胎集成为一体,并配以强劲动力的主机,在操作上只需要简单的旋转旋钮即可在充气和补胎之间随意转换,无须通过机械方式的连接,并且在补胎液使用完毕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更换新的补胎液,另一方面,虽然将充气和补胎集成为一体但是体积并未增大,这样携带更加方便,同时带给消费者便捷的使用体验,简单的操作和无与伦比的补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泵,属于轮胎充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愈演愈烈,随之附带的产品也不断更新,轮胎充气领域目前以充气泵为发展方向,但是市场上目前大部分都是单一的充气或者单一的补胎,即两个功能相互独立,也有部分充气和补胎融为一体,但是操作起来还需要用机械的方式连接起来,操作繁琐,即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合二为一,真正的操作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强劲、外形美观的充气泵,解决了目前大部分充气泵都是单一的充气或者单一的补胎,操作起来需要用机械的方式连接起来,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上盖和下盖,置于上下盖内部的主机组,连接于主机组上可显示压力的压力表,置于上下盖之间的卡座组合,与卡座组合连接的补胎液组合和通过卡点卡在下盖的电线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主机组包括主架,置于主架一端的提供动力的马达,冲压于马达尾端的风叶,置于主架另一端的凸轮,在凸轮上通过冲压的方法安装的第一钢珠柱,限制连杆的卡簧,通过连杆与主架连接的底座,与底座连接的汽缸管,放置于汽缸管顶端的翻动式橡胶和形成密闭空间的气缸密封圈、汽缸盖;所述的主架上冲压有1个第一滚针轴承和2个第二滚针轴承,主架的中间设有大齿轮和小齿轮与马达连接,第一滚针轴承通过传动轴心与凸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翻动式橡胶包括橡胶塞主体,橡胶塞主体中心作为定位孔的圆钮。
优选地,所述的卡座组合包括提供支撑和气流通道的连接头卡座、封住气体的堵头、用于回位的回位弹簧,用于卡住补胎液组合上本体的压板、用于固定压板的卡座上层压板和用于操作的按钮。
优选地,所述的压板上有缺口,缺口由小半圆和大半圆两个不规则的半圆组成;小半圆有斜度,小半圆的直径小于本体上卡槽位置的外径,大半圆直径大于本体卡槽位置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补胎液组合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通过静止密封片与活动密封片连接,活动密封片通过本体压板与旋钮连接,活动密封片与静止密封片相互贴合的两个面均为光滑面,活动密封片与静止密封片通过该光滑面密封配合,本体的中间侧通过弹簧束与包纱管组件连接,本体的另一侧通过PVC管与吸管的一端连接,PVC管外侧套有两个PVC管套,吸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瓶子和护套,护套套设于瓶子的外侧,瓶子的外边缘通过瓶口密封垫片与本体的外边缘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本体压板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活动密封片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滑动部,滑动部仅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所限定的区域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本体内形成有四条各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出液通道及轮胎连接通道,出气通道、出液通道均在工作时与补胎液组合相连通,进气通道及轮胎连接通道分别与本体上的充气泵连接接头及轮胎连接接头相连通;所述本体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四个各自独立的导孔,分别为进气导孔、出气导孔、出液导孔及轮胎连接导孔,进气导孔、出气导孔、出液导孔及轮胎连接导孔分别与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出液通道及轮胎连接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静止密封片上设有四组各自独立的通孔组,分别为进气通孔组、出气通孔组、出液通孔组及轮胎连接通孔组;进气通孔组、出气通孔组、出液通孔组及轮胎连接通孔组分别与进气导孔、出气导孔、出液导孔及轮胎连接导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活动密封片上开有两条通槽,分别为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结构新颖、造型简单、动力传动稳定、充气快、电流低、噪音小、动力强劲、外形美观、电流较低、功率大,克服了现有充气和补胎分离的缺点,从真正意义上将充气和补胎集成为一体,并配以强劲动力的主机,在操作上只需要简单的旋转旋钮即可在充气和补胎之间随意转换,无须通过机械方式的连接,并且在补胎液使用完毕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更换新的补胎液,另一方面,虽然将充气和补胎集成为一体但是体积并未增大,这样携带更加方便,同时带给消费者便捷的使用体验,简单的操作和无与伦比的补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充气泵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下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主机组整体示意图;
图4为主机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主机阻逆位置示意图;
图6为汽缸管出气口位置示意图;
图7为翻动式橡胶示意图;
图8为马达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为卡座组合安装示意图;
图10为卡座组合和补胎液组合整体示意图;
图11为卡座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压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体的示意图;
图14为活动密封片示意图;
图15为本体和静止密封片组装示意图;
图16为本体内的限位示意图。
其中:1为开关,2-1为上盖,2-2为下盖,3为垫片,4为压力表,5为手动泄压阀按钮,6为手动泄压阀弹簧,7为避震橡胶,8为主机组,9为外壳螺丝,10为卡座组合,11为补胎液组合,12为配线,13为电线组,14为吸音海绵,15为汽缸盖螺丝,16为密封圈,17为汽缸盖,18为翻动式橡胶,19为汽缸管,20为白铁弹片,21为铁氟龙固定圈,22为铁氟龙,23为底座,24为连杆,25为马达螺丝,26为第一滚针轴承,27为传动轴心,28为卡簧,29为第一钢珠柱,30为鞍形弹片,31为凸轮,32为主架,33为大齿轮,34为第二滚针轴承,35为小齿轮,36为马达,37为风叶,38为第二钢珠柱,39为止动华司,40为阻风橡胶塞,41为自动泄压阀柱,42为自动泄压阀弹簧,43为自动泄压阀螺丝,44为手动泄压阀螺母,45为手动泄压阀密封橡胶,46为手动泄压阀轴心,47为手动泄压阀弹簧,48为气缸密封圈,49为按钮,50为卡座上层压板,51为压板,52为回位弹簧,53为堵头,54为连接头卡座,55为旋钮,56为本体螺丝,57为本体压板,58为缓冲垫片,59为活动密封片,60为静止密封片,61为密封圈,62为第一密封胶圈,63为第二密封胶圈,64为本体,65为弹簧束,66为包纱管组件,67为瓶口密封垫片,68为PVC管,69为吸管,70为PVC管套,71为瓶子,72为护套,73为橡胶塞主体,74为圆钮,75为充气泵连接接头,76为轮胎连接接头,77为出气通道,78为出液通道,79为进气导孔,80为轮胎连接导孔,81为出气导孔,82为出液导孔,83为第一通槽,84为第二通槽,85为进气通孔组,86为出气通孔组,87为出液通孔组,88为轮胎连接通孔组,89为第一限位部,90为第二限位部,91为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充气泵,如图1所示,其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上盖2-1、下盖2-2,安装于上盖控制电路的开关1,置于上下盖内部的主机组8,通过O型圈连接于主机组8上可显示压力的压力表4,置于上下盖之间的卡座组合10,通过O型圈与卡座组合10连接的补胎液组合11,通过卡点卡在下盖2-2卡槽中的电线组13,主机组8与上盖2-1、下盖2-2之间均放置有垫片3,开关1旁边安装有手动泄压阀按钮5,手动泄压阀按钮5通过手动泄压阀弹簧6与主机组8上端连接,主机组8的端部与上盖2-1、下盖2-2之间均有避震橡胶7,上盖2-1、下盖2-2之间通过外壳螺丝9固定在一起,电线组13、配线12连接与开关1和主机组8连接,上盖2-1和下盖2-2与卡座组合10之间安装有吸音海绵14。
电线组13的放置位置,如图1、图2所示。图1中,电线组13通过卡点放置于图2中A位置,电线组13的插头被2个卡点B固定在卡槽中。由于外壳材料的柔韧性,在消费者使用完毕后放置在卡槽中,由于卡点B的回弹作用而被固定在卡槽中;当消费者使用时,拿出电线组13的插头,卡点B回弹作用收回,从而取出。
主机组8如图3、图4所示,其包括:置于主架32一端的提供动力的马达36,冲压于马达尾端的风叶37,从而形成动力和散热机构;置于主架32另一端的压缩机构——凸轮31,在凸轮上通过冲压的方法安装的第一钢珠柱29,通过间隙配合与第一钢珠柱29连接的密封和压缩结构(由白铁弹片20、铁氟龙固定圈21、铁氟龙22、底座23、连杆24组成),还有限制压缩机构位移的卡簧28,从而形成压缩气体机构;该压缩气体机构中连杆24的长度决定该主机电流低、动力强劲,主架32通过连杆24与底座23连接,底座23与汽缸管19连接;放置于汽缸管19顶端的阻尼阀——翻动式橡胶18和形成密闭空间的气缸密封圈48、汽缸盖17,从而形成阻尼机构,汽缸盖17与汽缸管19之间、汽缸管19与主架32之间均通过汽缸盖螺丝15固定连接,汽缸盖17的一侧套有密封圈16,汽缸盖17的下端依次连接阻风橡胶塞40,另一侧依次连接自动泄压阀柱41、自动泄压阀弹簧42、自动泄压阀螺丝43,汽缸盖17的另一侧的上端依次连接手动泄压阀弹簧47、手动泄压阀轴心46、手动泄压阀密封橡胶45、手动泄压阀螺母44,汽缸管19内安装有白铁弹片20、铁氟龙固定圈21、铁氟龙22,马达36通过马达螺丝25固定在主架32上,第一滚针轴承26通过传动轴心27与凸轮31连接,卡簧28通过鞍形弹片30卡住凸轮31,第二钢珠柱38依次穿过止动华司39、底座23的一侧、连杆24与底座23的另一侧连接;并且主架32上冲压有1个第二滚针轴承26和2个第二滚针轴承34,来承载动力传动,压缩气体机构通过放置于主架32中间的大齿轮33和小齿轮35与马达36连接,在动力机构的传递下,加上阻逆机构的作用从而产生气体。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动力传动稳定,电流较低,功率大。
本实用新型中的阻逆机构结构新颖,造型简单,该主机由于该阻逆机构的加入使该主机相对有以下优点:充气快、电流低、噪音小,因为本身的材料和结构使该结构在运作时不需要弹簧的控制来完成单向阻逆,结合图5,该翻动式橡胶18放置于汽缸管19顶部,中间有小孔定位,汽缸盖17通过气缸密封圈48的密封将其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并且汽缸盖17中间有一个小柱子顶住翻动式橡胶18的中心,翻动式橡胶18是一种橡胶塞,依赖橡胶自身弹力起跳和密封,无需弹簧来控制起跳。翻动式橡胶18包括橡胶塞主体73,橡胶塞主体73中心作为定位孔的圆钮74;圆钮74在受到经压缩从汽缸管19的6个小洞出去的气体冲击时(如图6所示),橡胶塞主体73也以圆钮74为支点向外侧翻动,形成凹面结构,使气体通过,如图7所示;无气体作用时,橡胶塞主体73以圆钮74为支点向内侧翻动,形成凸面结构,达到密封效果,如此依靠橡胶自身的弹性来达到起跳和密封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马达36位置采用防呆设计,结合图8所示,马达36中凹槽D的位置正好和主架32中凸起的位置相吻合,这样无论对组装和产品品质都有帮助,组装过程中无须再对位置,即可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卡座组合位置设计新颖,结合图9所示,卡座组合10被放置于上盖2-1、下盖2-2之间,在外壳被螺丝锁紧时即被压紧在上盖2-1、下盖2-2之间,起到固定作用,外壳上设计有和卡座组合10相吻合的筋位。
结合图10和图11,卡座组合10包括提供支撑和气流通道的连接头卡座54、封住气体的堵头53、用于回位的回位弹簧52,用于卡住补胎液组合11上本体64的压板51、用于固定压板51的卡座上层压板50和用于操作的按钮49,结合图11和图12,压板51上有缺口G,缺口G由小半圆H和大半圆I两个不规则的半圆组成;其中小半圆H有斜度,主要是本体64在插入式起导向的作用,使本体64能顺利的滑进去,小半圆H的直径小于本体64上卡槽位置的外径,大半圆I直径大于本体64卡槽位置外径,小半圆H主要是用于卡住本体64上的卡槽位置,大半圆I主要是用于在一开始插入时能顺利进入卡槽。结合图11所示,工作原理是:补胎液组合11插入卡座组合10时,当补胎液组合11的接头座顶端到达压板51的小半圆H的位置时,由于小半圆H位置是斜度,会迫使压板51延F方向运行,这样接头座卡扣位置会与压板51位置相对应,压板51在回位弹簧52的作用下向E位置回到原位置,这样接头座卡槽就会被压板51小半圆H部分的半圆卡住,同理,当补胎液使用完毕后,用手按压按钮49,压板51会延F方向运行,这样压板51小半圆H位置脱离接头座卡槽,补胎液组合11即可取出。
补胎液组合11上的本体64通过第一密封胶圈62和第二密封胶圈63与卡座组合10上的连接头卡座54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点是:充气和补胎可随意转换,而无须通过机械方式的连接,结合图10,补胎液组合11包括本体64、密封圈61、静止密封片60、活动密封片59、卡座压板57及旋钮55。本体64的一侧通过静止密封片60与活动密封片59连接,活动密封片59通过本体压板57与旋钮55连接,活动密封片59与本体压板57之间有缓冲垫片58,本体压板57通过本体螺丝56与本体64固定连接,活动密封片59与静止密封片60相互贴合的两个面均为光滑面,活动密封片59与静止密封片60通过该光滑面密封配合,本体64的中间侧通过弹簧束65与包纱管组件66连接,本体64的另一侧通过PVC管68与吸管69的一端连接,PVC管68外侧套有两个PVC管套70,吸管6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瓶子71和护套72,护套72套在瓶子71的外侧来限制瓶子71的膨胀;瓶子71的外边缘通过瓶口密封垫片67与本体64的外边缘连接。
结合图13,在本体64上有充气泵连接接头75及轮胎连接接头76,充气泵连接接头75通过卡座组合10或者其他方式连接至充气泵,轮胎连接接头76通过气嘴连接至轮胎。在本体64内形成有四条各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进气通道、出气通道77、出液通道78及轮胎连接通道,其中,出气通道77及出液通道78均在工作时与补胎液组合11相连通,进气通道及轮胎连接通道分别与本体64上的充气泵连接接头75及轮胎连接接头76相连通。在本体64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四个各自独立的导孔,分别为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分别与进气通道、出气通道77、出液通道78及轮胎连接通道相连通;结合图10,在本体64的安装面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密封圈61、位置固定的静止密封片60、可相对静止密封片60旋转的活动密封片59、本体压板57以及带动活动密封片59旋转的旋钮55;静止密封片60与本体64通过密封圈61实现密封配合。
结合图14及图15,在静止密封片60上设有四组各自独立的通孔组,分别为进气通孔组85、出气通孔组86、出液通孔组87及轮胎连接通孔组88;进气通孔组85、出气通孔组86、出液通孔组87及轮胎连接通孔组88分别与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相连通;在活动密封片59上开有两条通槽,分别为第一通槽83及第二通槽84。
当通过旋钮55将活动密封片59旋转至充气工位时,进气通孔组85经由第一通槽83仅与轮胎连接通孔组88相连通,充气泵给出的气体经由充气泵连接接头75进入进气通道,再由进气通道依次进入进气导孔79及进气通孔组85,出进气通孔组85后经由第一通槽83进入轮胎连接通孔组88,再依次经过轮胎连接导孔80及轮胎连接通道进入轮胎连接接头76,从而实现对轮胎的充气。
当通过旋钮55将活动密封片59旋转至补液工位时,进气通孔组85经由第一通槽83仅与出气通孔组86相连通,同时,出液通孔组87经由第二通槽84仅与轮胎连接通孔组88相连通。充气泵给出的气体经由充气泵连接接头75进入进气通道,再由进气通道依次进入进气导孔79及进气通孔组85,出进气通孔组85后经由第一通槽83进入进气通孔组85,再依次经过出气导孔81及出气通道77进入瓶子71给其内部施加压力,瓶子71内的补胎液在压力作用下,流入出液通道78内,再依次经由出液导孔82及出液通孔组87进入第二通槽84,出第二通槽84后,依次经由轮胎连接通孔组88、轮胎连接导孔80及轮胎连接通道进入轮胎连接接头76,从而进入轮胎,当补胎液排完后也可旋动旋钮59,回到充气工位,进行充气。
如图16所示,为了限定活动密封片59的旋转角度,避免因为旋转过渡或旋转不到位,使得各个导孔之间在充气工位或补液工位时无法有效畅通,增加了本体压板57,本体压板57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限位部89及第二限位部90,活动密封片59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滑动部91,滑动部91仅在第一限位部89与第二限位部90之间所限定的区域内滑动。当活动密封片59旋转至滑动部91与第一限位部90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处于有效的充气工位。同理,当活动密封片59旋转至滑动部91与第二限位部89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处于有效的补液工位。

Claims (10)

1.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上盖(2-1)和下盖(2-2),置于上下盖内部的主机组(8),连接于主机组(8)上可显示压力的压力表(4),置于上下盖之间的卡座组合(10),与卡座组合(10)连接的补胎液组合(11)和通过卡点卡在下盖(2-2)的电线组(13);所述的上盖(2-1)上设有开关(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组(8)包括主架(32),置于主架(32)一端的提供动力的马达(36),冲压于马达(36)尾端的风叶(37),置于主架(32)另一端的凸轮(31),在凸轮(31)上通过冲压的方法安装的第一钢珠柱(29),限制凸轮(31)的卡簧(28),通过连杆(24)与主架(32)连接的底座(23),与底座(23)连接的汽缸管(19),放置于汽缸管(19)顶端的翻动式橡胶(18)和形成密闭空间的气缸密封圈(48)、汽缸盖(17);所述的主架(32)上冲压有1个第一滚针轴承(26)和2个第二滚针轴承(34),主架(32)的中间设有大齿轮(33)和小齿轮(35)与马达(36)连接,第一滚针轴承(26)通过传动轴心(27)与凸轮(3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动式橡胶(18)包括橡胶塞主体(73),橡胶塞主体(73)中心作为定位孔的圆钮(7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座组合(10)包括提供支撑和气流通道的连接头卡座(54)、封住气体的堵头(53)、用于回位的回位弹簧(52),用于卡住补胎液组合(11)上本体(64)的压板(51)、用于固定压板(51)的卡座上层压板(50)和用于操作的按钮(4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51)上有缺口(G),缺口(G)由小半圆(H)和大半圆(I)两个不规则的半圆组成;小半圆(H)有斜度,小半圆(H)的直径小于本体(64)上卡槽位置的外径,大半圆(I)直径大于本体(64)卡槽位置外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胎液组合(11)包括本体(64),本体(64)的一侧通过静止密封片(60)与活动密封片(59)连接,活动密封片(59)通过本体压板(57)与旋钮(55)连接,活动密封片(59)与静止密封片(60)相互贴合的两个面均为光滑面,活动密封片(59)与静止密封片(60)通过该光滑面密封配合,本体(64)的中间侧通过弹簧束(65)与包纱管组件(66)连接,本体(64)的另一侧通过PVC管(68)与吸管(69)的一端连接,PVC管(68)外侧套有两个PVC管套(70),吸管(6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瓶子(71)和护套(72),护套(72)套设于瓶子(71)的外侧,瓶子(71)的外边缘通过瓶口密封垫片(67)与本体(64)的外边缘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压板(57)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限位部(89)及第二限位部(90),所述活动密封片(59)的顶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滑动部(91),滑动部(91)仅在第一限位部(89)与第二限位部(90)之间所限定的区域内滑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64)内形成有四条各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进气通道、出气通道(77)、出液通道(78)及轮胎连接通道,出气通道(77)、出液通道(78)均在工作时与补胎液组合(11)相连通,进气通道及轮胎连接通道分别与本体(64)上的充气泵连接接头(75)及轮胎连接接头(76)相连通;所述本体(64)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四个各自独立的导孔,分别为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分别与进气通道、出气通道(77)、出液通道(78)及轮胎连接通道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止密封片(60)上设有四组各自独立的通孔组,分别为进气通孔组(85)、出气通孔组(86)、出液通孔组(87)及轮胎连接通孔组(88);进气通孔组(85)、出气通孔组(86)、出液通孔组(87)及轮胎连接通孔组(88)分别与进气导孔(79)、出气导孔(81)、出液导孔(82)及轮胎连接导孔(80)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密封片(59)上开有两条通槽,分别为第一通槽(83)及第二通槽(84)。
CN201420752576.9U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充气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0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2576.9U CN204340989U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充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2576.9U CN204340989U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充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0989U true CN204340989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257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40989U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充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09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934A (zh) * 2016-11-23 2017-02-22 平利县凯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打气泵
CN110422145A (zh) * 2019-07-23 2019-11-08 深圳市途马科技有限公司 可多次填充补胎液的充气补胎一体机
CN110682892A (zh) * 2018-07-06 2020-01-14 东莞冠翔电机有限公司 车载补胎充气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934A (zh) * 2016-11-23 2017-02-22 平利县凯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打气泵
CN110682892A (zh) * 2018-07-06 2020-01-14 东莞冠翔电机有限公司 车载补胎充气装置
CN110422145A (zh) * 2019-07-23 2019-11-08 深圳市途马科技有限公司 可多次填充补胎液的充气补胎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0989U (zh) 一种充气泵
US10443602B2 (en) Built-in electric air pumps for inflating objects
US20110277877A1 (en) Device for delivering a gas
CN202493407U (zh) 一种微型气泵
US20120093662A1 (en) Auto-stop air pump
CN101518412B (zh) 电饭煲及电饭煲蒸汽筒的气液分离方法
CN207145272U (zh) 一种单旋钮气泵
CN201687686U (zh) 一种自动充气泵
CN207005391U (zh) 一种延时龙头
CN207344859U (zh) 一种吸尘水电开槽机
CN203234734U (zh) 一种电子血压计的充气排气装置
CN107738016A (zh) 法兰插齿用夹具
CN205947619U (zh) 电驱动真空式压榨机
CN103148249A (zh) 一种适合装在气囊产品上的阀
CN206129512U (zh) 一种压水装置
CN201902300U (zh) 一种水泵压井头
CN209197254U (zh) 一种工业水箱制冷一体机
CN108970141B (zh) 一种充气气球密封装置
CN208599156U (zh) 一种光电飞行摇杆
CN202420799U (zh) 通信光缆硅芯管用可充气式快速测试堵头
US1946166A (en) Pump
CN206221676U (zh) 焊接用气体减压阀
CN207058358U (zh) 一种简易抛光液流量控制供给装置
CN2135984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离合器线圈壳体
CN204512520U (zh) 一种三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