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1289U - 燃气节能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气节能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1289U
CN204301289U CN201420541019.2U CN201420541019U CN204301289U CN 204301289 U CN204301289 U CN 204301289U CN 201420541019 U CN201420541019 U CN 201420541019U CN 204301289 U CN204301289 U CN 204301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chamber
water cavity
preheating
fue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10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方明
于亮
黄丽
朱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410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1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1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12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节能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热交换器和废气室,所述燃烧室设在热交换器的内侧,所述废气室设在热交换器的上方,所述热交换器设于燃烧室的周围且包括: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设于燃烧室的上方;余热水腔,所述余热水腔设于加热底板的上方,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设有排空气管;余热气管,所述余热气管有若干根,均设在燃烧室的上方,且有序地穿过加热底板、余热水腔,与废气室连通;预热腔,所述预热腔设于燃烧室的周围;和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分别与预热腔或余热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采用热交换器设于燃烧室的周围,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燃气节能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以燃气为能源的节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以燃气为能源的热水器,然而大部分燃气热水器的燃气充分燃烧率低,热交换的效率低,尾气的余热或热辐射回收利用率低,故存在浪费大量的能源资源。还有些燃气热水器的燃气燃烧后的冷凝水收集或处理不当,存在腐蚀燃气热水器的现象而影响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寿命。也有些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内水管或余热水腔存在大量的空气无法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节能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气节能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热交换器和废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在热交换器的内侧,所述废气室设在热交换器的上方,所述热交换器设于燃烧室的周围且进一步包括: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设于燃烧室的上方;余热水腔,所述余热水腔设于加热底板的上方;余热气管,所述余热气管有若干根,均设在燃烧室的上方并与燃烧室连通,且有序地穿过加热底板、余热水腔,与废气室连通;预热腔,所述预热腔设于燃烧室的周围;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预热腔或余热水腔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预热腔或余热水腔连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还具有如下进一步限制或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余热水腔,可选的,包括卸压阀,所述的卸压阀设于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连通,所述的卸压阀具有开或关的功能,用于观察和排放余热水腔中的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的预热腔与所述的余热水腔之间由导水管连通,所述的预热腔进一步包括:预热侧腔,所述的预热侧腔设于燃烧室的侧面;预热底腔,所述的预热底腔设于燃烧室的下方,所述的预热底腔设有若干个气道,所述的气道穿过预热底腔,所述的气道,下与预热底腔下侧空气或燃气连通、上与燃烧室连通、并与预热底腔形成密封组件,所述的气道的上口高于预热底腔的上平面,所述的预热底腔上平面的边沿高于预热底腔的上平面,构成冷凝水皿,冷凝水皿作用在于收集和蒸发燃烧室或余热气管中的冷凝水。
可选的,所述预热侧腔上设任一正整数个气孔,所述的气孔设于预热侧腔上并穿过预热侧腔,且气孔外与预热侧腔外侧的空气连通、内与预热侧腔内侧的燃烧室连通,而且气孔与预热侧腔密封相连。预热侧腔外侧的空气可以经过预热侧腔上的气孔进入燃烧室。
可选的,所述预热侧腔上不设气孔,防止预热侧腔外侧的空气进入燃烧室或燃烧室内的气体泄漏至预热侧腔外侧。
可选的,所述的预热侧腔设于燃烧室的侧面并延伸至加热底板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的预热侧腔设于燃烧室的侧面并延伸至余热水腔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的预热底腔的边沿或侧面与预热侧腔的内侧面紧邻接触或相距一定距离。
可选的,所述的预热腔更进一步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预热腔内,并在预热腔中形成迂回的水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的余热气管在余热水腔中呈直线、曲线或网状形式,单一的或混合式结合的延伸。
可选的,所述余热气管从下往上混合式结合的延伸,先竖直向上再空间螺旋而上最后竖直向上的延伸。
可选的,所述余热气管从下往上混合式结合的延伸,先竖直向上再竖直盘旋而上最后竖直向上的延伸。
优选的,所述余热气管单一的呈竖直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水流路径: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预热侧腔再流入预热底腔又流入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
又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预热底腔再流入预热侧腔又流入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
再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分别流入预热侧腔、预热底腔再汇合于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
还有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余热水腔再流入预热底腔又流入预热侧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所述的热交换器内所有可选的水流路径,均可逆向流动作为热交换器内的水流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
这样的作用在于使余热水腔内的水能沿水道迂回的流动,能有效地混合热水,使余热水腔中的热水集中汇集于出水管中,有效的排出热水。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还可设任一自然数个孔,孔有助于余热水腔中的空气集中汇集。
可选的,所述的余热水腔中设多个导流板,导流板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中,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道和迂回口,水流在迂回道中上下流动、在迂回口中向左或右或前或后流动,水流从导水管流入余热水腔中,经迂回水道流至出水管。
可选的,所述的余热水腔中用一个导流板水平布置,把余热水腔分隔成余热水腔上部和余热水腔下部,余热水腔上部与余热水腔下部之间有水流的通道,所述的余热水腔上部设多个导流板,导流板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上部中,在余热水腔上部内形成迂回道和迂回口,余热水腔上部的水在迂回道中前后或左右流动,在迂回口中向左或右或前或后流动;所述的余热水腔下部设多个导流板,导流板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下部中,在余热水腔下部内形成迂回道和迂回口,余热水腔下部的水在迂回道中上下流动,在迂回口中向左或右或前或后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并设于废气室的内部,且与废气室连通,以辅助燃气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并有助于废弃的排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实施例,所述的废气室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且包括:集气腔、排气腔,所述集气腔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连通,用于集中收集燃气的废气;所述的排气腔设于集气腔的上方,并与集气腔连通,用于排放燃气的废气。
可选的,所述集气腔还包括集水沟、集水箱、防倒灌,所述的集水沟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以收集废气室中的冷凝水;所述的集气箱设于废气室的外侧,并与集水沟连通,以集中收集并排放废气室中的冷凝水;所述的防倒灌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并高于集水沟或集气腔的底板,且与余热气管的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还与集气腔连通,用于防止废气室中的冷凝水从集气腔中倒灌于余热水管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底板下表面形成倾斜面或水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外侧设有隔热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表面或局部表面设有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附加/进一步限制或可选的技术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特征和/或附加或可选的技术特征或部分或综合技术特征,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三维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4-4剖面部分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5-5剖面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6-6剖面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7-7剖面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8-8剖面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9-9剖面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实施例10-10剖面图;
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余热气管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余热气管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余热气管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的余热水腔正视图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燃气节能热水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余热水腔上部14a-14a剖面图;
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余热水腔的正视图剖面图;
图17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实施例5-5剖面图;
图18是图3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实施例7-7剖面图;
图19是图2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实施例9-9剖面图;
图20是图2中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实施例10-10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0、热交换器;1100、预热腔;1010、预热侧腔;1011、隔水板;1020、预热底腔;1021、气道;1022、冷凝水皿;1030、余热水腔;1031、导流板;1032、迂回道;1033、迂回口;1034、余热水腔上部;1035、余热水腔下部;1036、迂回水道;1040、加热底板;1051、导水管;1060、卸压阀;1070、余热气管;1080、水流;1081、水流方向;1082、水流由里到外流;1083、水流由外向里流;
2000、废气室;2010、集气腔;2011、集气腔底板;2012、防倒灌;2020、排气腔;2021、风机组件;2030、集水箱;2031、集水沟;
3000、水管;3010、进水管;3020、出水管;4000、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待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种”、“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表示水由左向右流动,术语“←”表示水由右向左流动,术语“↑”表示水由下向上流动,术语“↓”表示水由上向下流动,术语“⊙”表示水由里向外流动,术语“×”表示由外向里流动,均指示的水流方向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水流方向,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中的水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待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底”、“内”、“里”、“外”、“侧”、“外侧”、“内侧”、“内”、“方”、“上方”、“下方”、“部”、“上部”、“下部”、“底部”、“侧面”、“周围”等方位词,结合具体的语境应有相应的理解,在此需再进一步解释的是,术语“上方”、“下方”、“外侧”、“内侧”等可以理解为,所指两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两物体之间可以是相连或相邻或接触或隔空的位置关系;术语“内侧”还可以理解为所指的物体的内部,还可以理解为所指的物体是环状或近似环状的并具有两面或多面的,相对所指物体某面的向内的一方;术语“侧面”可以理解为,所指两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左面、右面、前面或后面,区别于上面或下面,例如,甲物体在乙物体的侧面,可以理解为甲物体在乙物体的水平面的180°至360°方位包围乙物体,并甲物体的上或下边沿可以的高于或低于所指乙物体的上或下边沿,且甲、乙两物体之间可以是相连或相邻或接触或隔空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有甲物体可以是间断的不连续的物体也可以是完整或不完整的一体;术语“周围”可以理解为,所指两物体的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包括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上面或下面,例如,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周围,可以理解为甲物体在乙物体的空间内侧,甲物体在乙物体的水平方向的180°至360°方位且竖直方向180°至360°方位的空间包围乙物体,并且甲、乙两物体之间可以是相连或相邻或接触或隔空的空间位置关系,还可以有甲物体可以是间断的不连续的物体也可以是完整或不完整的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的理解,例如,术语“连通”可以指“腔”与“腔”、“管”与“管”、“室”与“室”、“腔”与“管”、“腔”与“室”、“管”与“室”等之间的连接,连接后能在所指的“腔”与“腔”、“管”与“管”、“室”与“室”、“腔”与“管”、“腔”与“室”、“管”与“室”等之间相互流动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术语“连接”、“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使机械连接,也可以使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室”、“腔”、“管”等是所指物体的内部能容纳或流动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的容器或空间;术语“进水管”、“出水管”可以理解为具有承载或容纳动态或静态水的口或管,进水管可以作进水或出水管用,出水管可以作出水或进水管用;术语“上平面”可以理解为所指物体的上表面或上表面的水平面;术语“下平面”可以理解为所指物体的下表面或下表面的水平面。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包括:燃烧室4000,热交换器1000,废气室2000,进、出水管3000。其中燃烧室4000设在热交换器1000的内侧,废气室2000设在热交换器1000的上方,燃烧室4000内的燃气燃烧后的热能通过热传递或热辐射间接或直接的对热交换器1000内的水加热,尾气穿过热交换器1000进入废气室2000并被排出。
如图4至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的热交换器1000设于燃烧室4000的周围且包括:加热底板1040、余热水腔1030、余热气管1070、预热腔1100、进水管3010、出水管3020,所述的加热底板1040设于燃烧室4000的上方;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设于加热底板1040的上方;所述的余热气管1070有若干根,余热气管1070设于燃烧室4000的上方,并与燃烧室4000连通,且有序的穿过加热底板1040、余热水腔1030,与废气室2000连通;所述的预热腔1100设于燃烧室4000的周围,预热腔1100分别与进水管3010和余热水腔1030连通,出水管3020与余热水腔1030连通,余热水腔1030与进水管3010或预热腔1100连通,热交换器1000内的水流路径可以顺流亦可以逆流。燃烧室4000内的燃气燃烧后的热能经预热腔1100、加热底板1040、余热气管1070,通过热传递或热辐射间接或直接的对热交换器1000内的水加热。燃烧室4000内的热气能量经余热气管1070的吸收后,使热气的温度降低后,流入废气室2000并被排出,高效的利用余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还可以包括卸压阀1060,所述的卸压阀1060设于余热水腔1030的上方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1030连通,所述的卸压阀1060具有开或关的功能,用于观察或排放余热水腔1030中聚集的空气。
如图1至图4所示的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的废气室2000设于热交换器1000的上方,且包括:集气腔2010、排气腔2020,所述集气腔2010设于热交换器1000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1070连通,用于集中收集燃气的废气;所述的排气腔2020设于集气腔2010的上方,并与集气腔2010连通,用于排放燃气的废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集气腔2010还包括集水沟2031、集水箱2030、防倒灌2012,所述的集水沟2031设于集气腔2010的底板上,以收集废气室2000中的冷凝水;所述的集气箱2010设于废气室2000的外侧,并与集水沟2031连通,以集中收集并排放废气室2000中的冷凝水;所述的防倒灌2012设于集气腔2010的底板上,并高于集水沟2031或集气腔底板2011,且与余热气管1070的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还与集气腔2010连通,用于防止废气室2000中的冷凝水从集气腔2010中倒灌于余热水管107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17所示,所述的废气室2000还包括风机组件2021,所述风机组件2021是辅助排气组件并设于废气室2000的内部,且与废气室2000连通,以辅助燃气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并有助于废弃的排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内设多个导流板1031,所述导流板1031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1030内余热气管1070外,在余热水腔1030内形成迂回水道1036。
这样的作用在于使余热水腔1030内的水能沿水道迂回的流动,能有效地混合热水,使余热水腔1030中的热水集中汇集于出水管3020中,有效的排出热水。
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导流板1031还可设任一自然数个孔,孔有助余热水腔1030中的空气集中汇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6中所示,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中设多个导流板1031,导流板1031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1030中,在余热水腔1030内形成迂回道1032和迂回口1033,水流在迂回道1032中上下流动、在迂回口1033中向左流动,水流从导水管1051流入余热水腔1030中,经迂回水道1036流至出水管3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4、图15中所示,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中用一个导流板1031水平布置,把余热水腔1030分隔成余热水腔上部1034和余热水腔下部1035,余热水腔上部1034与余热水腔下部1035之间有水流的通道,所述的余热水腔上部1034设多个导流板1031,导流板1031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上部1034中,在余热水腔上部1034内形成迂回道1032和迂回口1033,余热水腔上部1034的水在迂回道1032中向前后迂回的流动,在迂回口1033中向右流动;所述的余热水腔下部1035设多个导流板1031,导流板1031竖直间隔的布置于余热水腔下部1035中,在余热水腔下部1035内形成迂回道1032和迂回口1033,余热水腔下部1035的水在迂回道1032中上下流动,在迂回口1033中向左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燃气节能热水器,所述的余热气管1070在余热水腔1030中呈直线或曲线或网状形式,单一的或混合式结合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1中所示,所述余热气管1070从下往上混合式结合的延伸,先竖直向上再空间螺旋而上最后竖直向上的延伸,余热气管1070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2中所示,所述余热气管1070从下往上混合式结合的延伸,先竖直向上再竖直盘旋而上最后竖直向上的延伸,余热气管1070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所述余热气管1070单一的呈竖直的延伸,余热气管1070的正视图A和俯视图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燃气节能热水器,如图1至图4及图7至图10中所示,所述的预热腔1100与所述的余热水腔1030之间由导水管1051连通,所述的预热腔1100进一步包括:预热侧腔1010,所述的预热侧腔1010设于燃烧室4000的侧面;预热底腔1020,所述的预热底腔1020设于燃烧室4000的下方,所述的预热底腔1020设有若干气道1021,所述的气道1021穿过预热底腔1020,所述的气道1021,下与预热底腔1020下侧空气或燃气连通、上与燃烧室4000连通、并与预热底腔1020形成密封组件,所述的气道1021的上口高于预热底腔1020的上平面,所述的预热底腔1020的上平面边沿高于预热底腔1020的上平面,构成冷凝水皿1022,冷凝水皿1022作用在于收集和蒸发燃烧室4000或余热气管1070中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热侧腔1010上设任一正整数个气孔,所述的气孔设于预热侧腔1010上并穿过预热侧腔1010,且气孔外与预热侧腔1010外侧的空气连通、内与预热侧腔1010内侧的燃烧室4000连通,而且气孔与预热侧腔1010密封相连。预热侧腔1010外侧的空气可以经过预热侧腔1010上的气孔进入燃烧室4000。
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热侧腔1010上不设气孔,防止预热侧腔1010外侧的空气进入燃烧室4000或燃烧室4000内的气体泄漏至预热侧腔1010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预热侧腔1010设于燃烧室4000的侧面并延伸至加热底板1040的侧面。
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预热侧腔1010设于燃烧室4000的侧面并延伸至余热水腔1030的侧面。
再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中所示,所述的预热侧腔1010设于加热底板1040的侧面,且预热侧腔1010的上表面与余热水腔1030的下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9、图20中所示,所述的预热底腔1020的边沿或侧面与预热侧腔1010的内侧面紧邻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9、图10中所示,所述的预热底腔1020的边沿或侧面与预热侧腔1010的内侧面相距一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预热腔1100还可以包括多个导流板1031,所述的导流板1031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预热腔1100内,并在预热腔1100中形成迂回的水道1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1000内的水流路径:
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3020流入预热侧腔1010再流入预热底腔1020又流入余热水腔1030然后流入出水管3010并排出水;
又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3020流入预热底腔1020再流入预热侧腔1010又流入余热水腔1030然后流入出水管3010并排出水;
再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3020分别流入预热侧腔1010、预热底腔1020再汇合于余热水腔1030然后流入出水管3010并排出水;
还有一个可选的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3020流入余热水腔1030再流入预热底腔1020又流入预热侧1010腔然后流入出水管3010并排出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燃气节能热水器的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器1000内可选的水流路径,均可逆向流动作为热交换器1000内的水流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底板1040的下表面形成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图7中所示,所述的加热底板1040的下表面形成水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器1000的外侧设有隔热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1000的表面或局部表面设有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材料或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单元或元件或部件或装置的材料的选取不指定,可以是金属单质或合金或硅胶或陶瓷或陶瓷纤维或橡胶或塑料等材料,由任何可行性的材料单一或混合构成,且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任何一个装置或单元或元件或部件或组件,均可以是独立完整一体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同一个装置或单元或元件或部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多种不同材料组成也可以是同一材料构成的。这里所述的装置或单元或元件或部件或组件是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类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的统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又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术语“可选的”、“优选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可选的或优选的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可选性,即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7)

1.一种燃气节能热水器,包括燃烧室、废气室和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在热交换器的内侧,所述废气室设在热交换器的上方,所述热交换器设于燃烧室的周围且进一步包括:
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设于燃烧室的上方
余热水腔,所述余热水腔设于加热底板的上方;
余热气管,所述余热气管有若干根,均设在燃烧室的上方并与燃烧室连通,且有序地穿过加热底板、余热水腔,与废气室连通;
预热腔,所述预热腔设于燃烧室的周围;
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预热腔或余热水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预热腔或余热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腔与所述的余热水腔之间由导水管连通,所述的预热腔进一步包括:
预热侧腔,所述的预热侧腔设于燃烧室的侧面,所述预热侧腔上设任一自然数个气孔;
预热底腔,所述的预热底腔设于燃烧室的下方,且设有若干个气道,所述的气道穿过预热底腔,所述的气道,下与预热底腔下侧空气或燃气连通、上与燃烧室连通、并与预热底腔形成密封组件,气道的上口高于预热底腔的上平面,预热底腔上平面的边沿高于预热底腔的上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且进一步包括:
排气腔,所述的排气腔设于集气腔的上方,并与集气腔连通;
集气腔,所述的集气腔是以下两种集气腔中任一种,其集气腔如下,第一种集气腔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连通;第二种集气腔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连通,集气腔再进一步包括:集水沟、集水箱、防倒灌,所述的集水沟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所述的集气箱设于废气室的外侧,并与集水沟连通所述的防倒灌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并高于集水沟或集气腔的底板,且与余热气管的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还与集气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且进一步包括:
排气腔,所述的排气腔设于集气腔的上方,并与集气腔连通;
集气腔,所述的集气腔是以下两种集气腔中任一种,其集气腔如下,第一种集气腔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连通;第二种集气腔设于热交换器的上方并与余热气管连通,集气腔再进一步包括:集水沟、集水箱、防倒灌,所述的集水沟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所述的集气箱设于废气室的外侧,并与集水沟连通所述的防倒灌设于集气腔的底板上,并高于集水沟或集气腔的底板,且与余热气管的出口一一对应相连通,还与集气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进一步包括卸压阀,所述的卸压阀设于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进一步包括卸压阀,所述的卸压阀设于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进一步包括卸压阀,所述的卸压阀设于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进一步包括卸压阀,所述的卸压阀设于余热水腔的上面或侧面并与余热水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水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余热水腔内余热气管外,在余热水腔内形成迂回的水道,所述导流板上设任一自然数个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3、5、6、7或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室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是辅助排气组件,且与废气室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气管在余热水腔中呈直线、曲线或网状形式,单一的或混合式结合的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的表面或局部表面设有隔热材料。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底板下表面形成倾斜面或水平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水流路径是以下五种水流路径中任一种,其水流路径如下:第一种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预热侧腔再流入预热底腔又流入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第二种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预热底腔再流入预热侧腔又流入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第三种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分别流入预热侧腔、预热底腔再汇合于余热水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第四种水流路径,水从进水管流入余热水腔再流入预热底腔又流入预热侧腔然后流入出水管并排出水;第五种水流路径,所述的热交换器内所有的水流路径均可逆向流动作为热交换器内的水流路径。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节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腔内设多个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呈平面或曲面间隔或交叉布置在预热腔内。
CN201420541019.2U 2014-09-21 2014-09-21 燃气节能热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1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1019.2U CN204301289U (zh) 2014-09-21 2014-09-21 燃气节能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1019.2U CN204301289U (zh) 2014-09-21 2014-09-21 燃气节能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1289U true CN204301289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101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1289U (zh) 2014-09-21 2014-09-21 燃气节能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128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150A (zh) * 2015-09-22 2015-12-02 徐平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
CN108644786A (zh) * 2018-06-29 2018-10-12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垃圾焚烧炉外墙
CN111426061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袁甜甜 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导流装置
CN112762604A (zh) * 2020-12-31 2021-05-07 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150A (zh) * 2015-09-22 2015-12-02 徐平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
CN108644786A (zh) * 2018-06-29 2018-10-12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垃圾焚烧炉外墙
CN108644786B (zh) * 2018-06-29 2023-12-12 舟山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垃圾焚烧炉外墙
CN111426061A (zh) * 2020-04-30 2020-07-17 袁甜甜 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导流装置
CN112762604A (zh) * 2020-12-31 2021-05-07 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7948Y (zh) 设置在真空脱脂烧结炉中的集蜡装置
CN204301289U (zh) 燃气节能热水器
CN202452687U (zh) 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05002351U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储水罐
CN201093753Y (zh) 低能耗高热量冷热转换器
CN204693544U (zh) 一种厨房用斜管式预热器
CN104949335A (zh) 一种高效率的卧式冷凝燃气工业锅炉
CN105423542A (zh) 燃气节能热水器
CN206572752U (zh) 一种高效环保供热设备
CN201779855U (zh) 主次换热一体化燃气冷凝热交换器
CN203396100U (zh) 倒置不锈钢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8504455U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采暖炉
CN208287758U (zh) 一种基于催化裂化脱硫后烟气的除湿消白装置
CN201992809U (zh) 双向正反烧常压锅炉
CN203687368U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的二次换热器
CN202792545U (zh) 一种带废热回收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CN204730464U (zh) 一种高效率的卧式冷凝燃气工业锅炉
CN104879810A (zh) 一种厨房用斜管式预热器
CN205425426U (zh) 卧式单回程燃气热水锅炉
CN205690508U (zh) 壁挂炉
CN205619359U (zh) 一种锅炉的尾气再利用装置
CN203274250U (zh) 倒置不锈钢夹层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9279389U (zh) 新型高效环保热风锅炉
CN204665675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烟气冷凝式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9726492U (zh) 一种余热预热功能的壁挂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