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7592U -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7592U
CN204297592U CN201420594779.XU CN201420594779U CN204297592U CN 204297592 U CN204297592 U CN 204297592U CN 201420594779 U CN201420594779 U CN 201420594779U CN 204297592 U CN204297592 U CN 204297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conveyer belt
receiver module
type sens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47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海江
夏蒙健
赵留明
高晓明
穆景军
孟繁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Wuha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Wuha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Wuha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947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7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7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7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带动所述输送带运动的输送机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带相对机头两侧设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对传输带的堆煤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在堆煤严重时控制输送机停机。由于采用了光电对射传感器,因此其结构更为简单,灵敏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煤矿运输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机堆煤是输送带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产生原因:1、前一部输送机停机,后一部输送机运转,煤就堆积在运转的输送机机头;2、大煤块、大矸石或杂物堵塞在挡煤板中间,无法运走出现堆煤事故。3、在溜煤眼处大煤块,大矸石或杂物溜煤眼、堵塞卸煤孔,出现堆煤事故。
以上几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输送机机头的煤越积越多,将会产生以下严重的后果,堆积的煤会封堵巷道,影响矿井正常通风,引起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事故,堆积的煤使输送机的负荷增大,引起输送机打滑,容易造成磨断输送带、输送机火灾等事故,给煤矿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现有的带式输送机堆煤保护技术有机械式的和电极式的。机械式传感器包括堆煤触杆和对应的传感器,正常时物料接触不到堆煤触杆,传感器的两接线端子不接通;当输送带堆煤时,物料接触到堆煤触杆并推动触杆偏离正常位置时,传感器的两接线端子接通。堆煤结束后,堆煤触杆自动返回至正常位置时,传感器的两接线端子断开。电极式煤位传感器原理相同,当电极接触煤堆时,在煤电阻小于一定数值后,经几秒延时,实现故障停机,保护皮带。
然而,现有技术的输送机堆煤保护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受环境影响较大,例如,井下水大,湿度大,积尘等;
2、关联设备较多,灵敏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输送机堆煤保护技术受环境影响较大且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带动所述输送带运动的输送机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包括机头以及与机头连接的滚筒,所述输送带绕紧所述滚筒,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机头位置的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二接收模块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包括机头以及与机头连接的滚筒,所述输送带绕紧所述滚筒,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机头位置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射模块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的进煤口对接,所述第二发射模块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的进煤口对接,所述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三发射模块和第三接收模块,所述第三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三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的进煤口的两侧,所述第三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所述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四发射模块和第四接收模块,所述第四发射模块和所述第四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的进煤口的两侧,所述第四接收模块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发射模块比所述第四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所述第三接收模块比所述第四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延时模块与所述输送机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带相对机头两侧设置光电对射传感器,对传输带的堆煤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在堆煤严重时控制输送机停机。由于采用了光电对射传感器,因此其结构更为简单,灵敏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和控制器5,所述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包括第一发射模块11和第一接收模块12,所述第一发射模块11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分别设置在输送带9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与所述控制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5的输出端与带动所述输送带9的输送机7的控制端连接。
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模块由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组成。在接收模块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以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的第一发射模块11和第一接收模块12分别设置在带动输送带9的两侧,当出现堆煤情况时,煤会堆积并阻挡第一发射模块11的发射光束,则第一接收模块11在接收不到光束时,向控制器5输出信号,控制器5的输出端与输送机7的控制端连接,在接收到第一接收模块11的信号时,控制输送机7停机,从而避免煤继续堆积造成堆煤事故。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7包括机头71以及与机头71连接的滚筒72,所述输送带9绕紧所述滚筒72,所述第一发射模块11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设置所述输送带9相对所述机头71位置的两侧。
堆煤事故一般发生在输送带9上相对所述输送机7的机头位置,因此在该位置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发射模块11和第一接收模块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和报警器6,所述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包括第二发射模块21和第二接收模块22,所述第二发射模块21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2分别设置在所述传输带6的两侧,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2与所述报警器6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7包括机头71以及与机头71连接的滚筒72,所述输送带9绕紧所述滚筒72,所述第二发射模块21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2设置所述输送带9相对所述机头71位置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射模块21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11更靠近所述输送带9的运煤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2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22更靠近所述输送带9的运煤方向的末端。
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用于在检测到堆煤情况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输送机7停机,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用于在检测到堆煤情况时通过报警器6进行报警。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设置在更靠近输送带9的运煤方向的末端,则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会先于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检测到堆煤情况,从而实现先报警后停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9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8的进煤口81对接,所述第二发射模块21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11更靠近所述煤仓8的进煤口81,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2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12更靠近所述煤仓8的进煤口81。
输送带9可以再接一个输送带,或者与煤仓8的进煤口81对接,本实施例是针对输送带9对接煤仓8的进煤口81时的情况,将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设置在更靠近煤仓8的进煤口81,则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会先于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检测到堆煤情况,从而实现先报警后停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所述输送带9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8的进煤口81对接,所述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包括第三发射模块31和第三接收模块32,所述第三发射模块31和所述第三接收模块32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8的进煤口81的两侧,所述第三接收模块32与所述控制器5的输入端连接。
在煤仓8的进煤口81的两侧设置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则能对煤仓中的堆煤情况进行检测,一旦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检测到堆煤情况,则也通过控制器5控制输送机7停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所述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包括第四发射模块41和第四接收模块42,所述第四发射模块41和所述第四接收模块42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8的进煤口81的两侧,所述第四接收模块42与所述报警器6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射模块31比所述第四发射模块41更靠近所述煤仓8的进煤口81,所述第三接收模块32比所述第四接收模块42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
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用于在检测到堆煤情况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输送机7停机,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用于在检测到堆煤情况时通过报警器6进行报警。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设置在更靠近进煤口81的位置,则当煤仓满煤时,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会先于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检测到堆煤情况,从而实现先报警后停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控制器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延时模块与所述输送机7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延时模块既可以是通过一个延时器实现,也可以通过一个单片机编写延时程序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将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和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放置在输送带9相对机头71位置的两侧,将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3和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放置在煤仓8的进煤口81的两侧,当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2检测到物体时,将信号传至一个作为报警器使用的输送带综合保护器上,输送带综合保护器显示皮带机头有堆煤现象,可处理可不处理;当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1检测到物体时,将信号传至我们制作的输送带综合保护器上,输送带综合保护器显示皮带机头严重堆煤,控制器5延时1-5秒,停止运行皮带,这时必须停止运行输送机,进行处理;当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4检测到物体时,将信号传至输送带综合保护器上,输送带综合保护器显示煤仓快满了,可处理可不处理;当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3检测到物体时,将信号传至输送带综合保护器上,输送带综合保护器显示煤仓已经满了,控制器5延时1-5秒,停止运行皮带,这时必须停止运行输送机,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距离可以调节,根据输送带机头与煤仓(输送带机头堆煤)实际距离进行检测距离,使之达到最优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由于采用了光电对射传感器,因此对检测运输物料的限制少。由于光电对射传感器以检测物料引起的遮光和反射为检测原理,所以不像接近传感器等将检测物体限定在金属,它可对玻璃.塑料.木材.液体等几乎所有物体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响应时间短。光本身为高速,并且光电对射传感器的电路都由电子零件构成,所以不包含机械性工作时间,故而响应时间短,响应时间只有0.9ms,完全满足运行中的输送带检测。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分辨率高。能通过设计技术使投光光束集中在一点上,反光的受光光学系统,来实现高分辨率。同时,可实现非接触的检测。可以无须机械性地接触检测物体实现检测,因此不会对检测物体和传感器造成损伤。因此,传感器能长期使用。而且,光电对射传感器对运输的物料颜色无限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时间长,且便于调整。在对射光的类型中,投光光束是可见的,便于对检测物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最后,光电测距传感器检测面是朝下的,不存在积尘积水的问题,增加了光电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减少了人工维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带动所述输送带运动的输送机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包括机头以及与机头连接的滚筒,所述输送带绕紧所述滚筒,所述第一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机头位置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第二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二接收模块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包括机头以及与机头连接的滚筒,所述输送带绕紧所述滚筒,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机头位置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模块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的进煤口对接,所述第二发射模块比所述第一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比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所述输送带的运煤方向的末端与煤仓的进煤口 对接,所述第三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三发射模块和第三接收模块,所述第三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三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的进煤口的两侧,所述第三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第四光电对射传感器包括第四发射模块和第四接收模块,所述第四发射模块和所述第四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煤仓的进煤口的两侧,所述第四接收模块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射模块比所述第四发射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所述第三接收模块比所述第四接收模块更靠近所述煤仓的进煤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延时模块与所述输送机的控制端连接。
CN201420594779.XU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Active CN204297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4779.XU CN204297592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4779.XU CN204297592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7592U true CN204297592U (zh) 2015-04-29

Family

ID=5310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4779.XU Active CN204297592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75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0026A (zh) * 2016-05-28 2016-10-12 许昌东方热力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输煤系统
CN108033224A (zh) * 2017-12-07 2018-05-15 陈树典 一种应用于传送带的无线连锁装置
CN111319995A (zh) * 2020-02-25 2020-06-23 江海粮油(张家港)产业有限公司 皮带输送机轴承实时测温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0026A (zh) * 2016-05-28 2016-10-12 许昌东方热力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输煤系统
CN108033224A (zh) * 2017-12-07 2018-05-15 陈树典 一种应用于传送带的无线连锁装置
CN111319995A (zh) * 2020-02-25 2020-06-23 江海粮油(张家港)产业有限公司 皮带输送机轴承实时测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7592U (zh)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CN104670845A (zh) 皮带运输机堆积、撕裂智能检测装置
CN105059869A (zh) 刮板输送机哑铃销断裂检测系统及方法
MX2023001550A (es)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deteccion de da?o.
CN204847257U (zh) 皮带运输机节能检测装置
CN202693496U (zh) 一种玻璃基板的检测系统
CN201392312Y (zh) 雨滴传感装置
CN103112721A (zh) 物料输送状态检测装置、物料输送状态检测方法
CN104495294A (zh) 带式输送机皮带纵向撕裂保护装置
CN204489907U (zh) 皮带运输机堆积、撕裂智能检测装置
CN203381842U (zh) 一种设置有无线堵塞检测装置的条烟输送跑道
CN204297593U (zh) 一种输送带堆煤检测装置
CN202300506U (zh) 胶带输送机对射式跑偏传感器
CN205232179U (zh) 一种远距离反光板型光电开关
CN203601988U (zh) 码垛系统中的长形产品转向检测系统
CN203545031U (zh) 皮带机
CN203881793U (zh) 一种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速度传感器检测装置
CN205091628U (zh) 皮带运输机用温度监控系统
CN203682514U (zh) 胶带运输机节能控制系统
CN206705159U (zh) 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运行安全监测装置
CN101503163A (zh) 一种矿井提升机保护装置
CN201078752Y (zh) 检测玻璃面板的装置
CN204400056U (zh) 带式输送机皮带纵向撕裂保护装置
CN203345686U (zh) 一种轮胎检测输送设备及检测输送系统
CN207675664U (zh) 一种激光测距机镜片污染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