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794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7946U
CN204257946U CN201420616445.8U CN201420616445U CN204257946U CN 204257946 U CN204257946 U CN 204257946U CN 201420616445 U CN201420616445 U CN 201420616445U CN 204257946 U CN204257946 U CN 204257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ield
electric connector
base portion
hyoplast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164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旺昆
王建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164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7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7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79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由绝缘本体、金属外壳、遮蔽板及导电端子组所组成,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且围绕舌板以形成一对接空间。遮蔽板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遮蔽板设有一延伸凸出于舌板的延伸部。导电端子组设置于舌板上,其中导电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第二表面上,每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沿着遮蔽板及延伸部的两侧等距设置。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提升特性阻抗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今多媒体、高速带宽的使用已日渐普及,多数电子装置间传输的数据量持续增加,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电子数据,是现今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除了增加电子装置间传输电子讯号的通路外,目前一般采取的对应措施是提高电子装置间所传递的电子讯号频率。连接器是一种位于不同电子装置间的电子讯号沟通桥梁,随着传输量要求的提升,连接器也渐渐面临高频讯号传递的挑战。
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规格的连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输界面之一,由于USB界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个不同工作场域都随处可见USB的踪迹。不论是家庭的核心娱乐装置如电视、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平板装置或是办公室的工作用计算机、打印机,乃至于汽车的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时常都仰赖USB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任务。
为了使USB能够应用于更高速率的讯号传输,同时减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线方向错误而发生无法传输的情况,全新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 C便应运而生。USB国际制定标准协会(USB-IF)于日前宣布了这项名为USB Type C接口的标准规范,由于传输数据量的同步大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以致干扰其它电子组件的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业界普遍都会以接地方式来降低电磁干扰(EMI)的产生。
如图1所示,为一种采用USB Type C标准规范设计的连接器结构1,其包括有胶芯11、外壳12、上排端子13、下排端子14及接地片15,其中接地片15位于上排端子13与下排端子14之间,此连接器结构1主要利用接地片15来防止上排端子13与下排端子14之间产生交互干扰,藉以保护并维持连接器结构1的高频性能。上排端子13的上接脚131与下排端子14的下接脚1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及间距大小必需配合板端的布局设计,由于受到板端的电路布局(LAYOUT)设计的影响,上排端子13及下排端子14的后端与接地片15之间的后端间距L2通常会设计成明显大于其前端与接地片15之间的前端间距L1,如此才能配合上排端子13的上接脚131与下排端子14的下接脚1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及间距大小。然而,此种设计容 易使得连接器结构1前后端的特性阻抗产生变化而造成不稳定,导致影响到高频讯号传输的效果,因此不能够符合客户讯号传递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连接器的上下排端子受到板端电路布局设计的限制,使得上下排端子的后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大于其前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因此上下排端子前后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导致连接器整体的特性阻抗产生变化而造成不稳定,如此容易产生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金属外壳、一遮蔽板及一导电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基部横向延伸的一舌板,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金属外壳围绕舌板以形成一对接空间,该对接空间具有一横向开口。遮蔽板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遮蔽板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延伸至基部。导电端子组设置于舌板上,其中导电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延伸至基部,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延伸至基部,每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沿着遮蔽板及延伸部的两侧等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连接器,其利用在接地片的两侧等距设置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使得接地片由头至尾与上下排端子之间的间距维持于变化较小的一定距离范围内,因此可以控制连接器整体的特性阻抗变化较小,使其在进行高频讯号传输时能有稳定的特性阻抗表现,如此即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容易产生的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遮蔽板与导电端子组的侧面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                  连接器结构
11                 胶芯
12                 外壳
13                 上排端子
131                上接脚
14                 下排端子
141                下接脚
15                 接地片
2                  电连接器
3                  绝缘本体
31                 基部
311                收容槽
32                 舌板
321                第一表面
322                第二表面
33                 固定块
34                 保护块
4                  金属外壳
41                 对接空间
42                 横向开口
43                 焊接部
5                  遮蔽板
51                 延伸部
52                 开口
6                  导电端子组
61                 第一端子
611                第一接触部
612                第一连接部
613                第一接脚
62                 第二端子
621                第二接触部
622                第二连接部
623                第二接脚
7                  辅助壳体
71                 焊接脚
81                 上金属片
811                弹片
82                 下金属片
821                接地部
L1                 前端间距
L2                 后端间距
P1                 间距
P2                 间距
R1                 间距
R2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2包括有一绝缘本体3、一金属外壳4、一遮蔽板5及一导电端子组6,此电连接器2以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未绘示)上。
绝缘本体3具有一基部31及自基部31横向延伸的一舌板32,该舌板32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321与一第二表面3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容易方便于此电连接器2的组装与制造,其于绝缘本体3的基部31后侧设有一收容槽311,导电端子组6为预先设置于一固定块33上,之后再将此固定块33组装固定于基部31的收容槽311内,导电端子组6可向前延伸至舌板32,如此以达到便于组装与制造此电连接器2的目的。此外,还可组装一保护块34于收容槽311中,此保护块34用于遮盖与保护固定块33及导电端子组6。然不限于此,绝缘本体3的其他不同选择的结构设计或是采用嵌入式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也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金属外壳4包覆于绝缘本体3外侧,其中金属外壳4围绕舌板32以形成一大致呈环形的对接空间41,该对接空间41具有一横向开口42,此横向开口4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绘示)互相插接。在本实施例中,此金属外壳4的两侧各设有一焊接部43,为了符合电路板上的布局设计,还可另外组装一辅助壳体7于金属外壳4上,此辅助壳体7的两侧各设有一焊接脚71,加上原先金属外壳4的焊接部43,如此就可以符合电路板上的布局设计。
为了符合USB标准的接地设计需求,因此电连接器2增设有一上金属片81以及一下金属片82,此上金属片81与下金属片82分别组装设置于绝缘本体3的基部31上侧及下侧并且呈上下相对设置,此上金属片81与下金属片82被金属外壳4所包覆,其中上金属片81上设有弹片811可与金属外壳4接触形成接地导通,下金属片82设有接地部821可与电路板上的接地布局搭接形成接地导通。
遮蔽板5设置于舌板32且位于第一表面321与第二表面322之间,并且此遮蔽板5设有一延伸部51,该延伸部51延伸至基部31。在本实施例中,此延伸部51凸出于舌板32且组 装于固定块33上,由于此遮蔽板5的结构中包括有一横向板及连接于横向板的一纵向板,该横向板设置于舌板32的第一表面321与第二表面322之间,纵向板凸出于舌板32外且延伸至基部31,此延伸部51为纵向板,纵向板与横向板之间的夹角实质呈90度,且遮蔽板5与延伸部51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因此遮蔽板5及其延伸部51的整体截面大致呈L形结构。
导电端子组6设置于舌板32上,其中导电端子组6包括多个第一端子61及多个第二端子62,该些第一端子61设置于第一表面321上且延伸至基部31,该些第二端子62设置于第二表面322上且延伸至基部31,每个第一端子61与第二端子62分别沿着遮蔽板5及其延伸部51的两侧等距设置,每个第一端子6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611、一第一接脚613及连接第一接触部611与第一接脚613的一第一连接部612,每个第二端子62具有一第二接触部621、一第二接脚623及连接第二接触部621与第二接脚623的一第二连接部6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11设置于第一表面321上,第二接触部621设置于第二表面322上,第一接脚613与第二接脚623凸出于绝缘本体3外,遮蔽板5设置于第一接触部611与第二接触部621之间,第一连接部612及第二连接部622沿着延伸部51的两侧延伸至基部31,第一接触部611距离遮蔽板5的间距P1实质等于第一连接部612距离延伸部51的间距P2,第二接触部621距离遮蔽板5的间距R1实质等于第二连接部622距离延伸部51的间距R2,而且第一接触部611距离遮蔽板5的间距P1实质等于第二接触部621距离遮蔽板5的间距R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在遮蔽板5及其延伸部51的两侧等距设置第一端子61与第二端子62,使得遮蔽板5由头至尾与第一端子61及第二端子62之间的间距维持于一变化较小的相对距离范围内,因此可以控制电连接器2整体的特性阻抗变化较小,越小的特性阻抗变化对于高频讯号传输越有利,故可提升特性阻抗表现的稳定性,如此即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容易产生的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遮蔽板5上设有多个开口52,该些开口52对应于上金属片81与下金属片82设置,如此可得到较佳的特性阻抗效果,以符合客户讯号传递的要求。由于遮蔽板5及其延伸部51的整体截面大致呈L形结构,所以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11与第一连接部612以及第二端子62的第二接触部621与第二连接部622分别沿着遮蔽板5的横向板及纵向板的两侧设置以呈L形,如此设计对于具有横向开口42的电连接器2而言,为最简单且最经济的设计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组6中的第二端子62先利用嵌入式成型(insert molding)设置于固定块33上,遮蔽板5则是事先利用嵌入式成型设置于舌板32的第一表面321与第 二表面322之间,待固定块33组装固定于基部31的收容槽311后,再对遮蔽板5进行弯折加工以形成纵向板的结构,接着再将第一端子61组装设置于固定块33上。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制程只是一种为了达到便于组装与制造此电连接器2的设计,然不限于此,其他不同方式的设计选择也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将本实施例的金属一体成形的遮蔽板5与延伸部51分拆成两个分开独立的组件,此两独立组件可互相电性接触并配置成类似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即是另一种可以达到便于组装与制造此电连接器2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电连接器利用在遮蔽板的两侧等距设置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使得遮蔽板由头至尾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维持于一变化较小的相对距离范围内,因此可以控制电连接器整体的特性阻抗变化较小,能有稳定的特性阻抗表现,故可达到有利于高频讯号传输的目的,如此即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容易产生的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部及自该基部横向延伸的一舌板,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侧,该金属外壳围绕该舌板以形成一对接空间,该对接空间具有一横向开口;
一遮蔽板,设置于该舌板且位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该遮蔽板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延伸至该基部;及
一导电端子组,设置于该舌板上,其中该导电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且延伸至该基部,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延伸至该基部,每个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分别沿着该遮蔽板及该延伸部的两侧等距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每个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连接部,每个该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上,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沿着该延伸部的两侧延伸至该基部,该第一接触部距离该遮蔽板的间距实质等于该第一连接部距离该延伸部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第二接触部距离该遮蔽板的间距实质等于该第二连接部距离该延伸部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第一接触部距离该遮蔽板的间距实质等于该第二接触部距离该遮蔽板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遮蔽板包括一横向板及连接于该横向板的一纵向板,该横向板设置于该舌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该纵向板凸出于该舌板外且延伸至该基部,该延伸部为该纵向板,该纵向板与该横向板之间的夹角实质呈9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分别沿着该遮蔽板的该横向板及该纵向板的两侧设置以呈L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电连接器更包括:
一上金属片,设置于该基部的上侧;及
一下金属片,设置于该基部的下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电连接器更包括:
一固定块,设置于该基部上,其中该基部设有一收容槽,该固定块组装于该收容槽,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该固定块上;及
一保护块,组装于该收容槽,其中该保护块遮盖该固定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该遮蔽板设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为对应于该上金属片与该下金属片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为,每个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脚,每个该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脚,该第一接脚与该第二接脚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
CN201420616445.8U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7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6445.8U CN204257946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16445.8U CN204257946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7946U true CN204257946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6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1644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7946U (zh) 2014-10-23 2014-10-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7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9278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29315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218619U (zh)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CN10155705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6617B (zh)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CN201408857Y (zh) Usb连接器母座
CN10442594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1741958U (zh) 电连接器
CN103296538A (zh)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CN204179374U (zh) 电连接器
CN202004185U (zh) 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结构
CN204257946U (zh) 电连接器
CN204424494U (zh) 一种双向高速usb母座连接器
TWM460427U (zh) 連接器插頭結構
CN205911476U (zh) 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04179263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3950995U (zh)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CN203932518U (zh) 一种具有金属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201994445U (zh) 高频插座连接器
CN203288900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