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789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7893U
CN204257893U CN201420837168.3U CN201420837168U CN204257893U CN 204257893 U CN204257893 U CN 204257893U CN 201420837168 U CN201420837168 U CN 201420837168U CN 204257893 U CN204257893 U CN 204257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grid
host cavity
shell fragment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71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毅
张倩丽
易昌平
吴仕军
谢根欣
王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anji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ANJIE ELECTRONIC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ANJIE ELECTRONIC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ANJIE ELECTRONIC HARDWAR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371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7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7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7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SFP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用以供两个插头模组插入的两个收容腔以及固持于两个收容腔之间的隔板部,隔板部包括分别暴露于两个收容腔内的两隔板,两隔板夹设有金属散热块,隔板设有贯穿的用以连通收容腔与金属散热块的散热孔,所述金属散热块包括用以与两隔板贴合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并插接定位至绝缘本体的卡持凸部,如此设置,使得电连接器的收容腔及插头模组能及时散发热量,避免热量累积,从而更符合发热型电连接器的叠加趋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容易产生热量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允许在电子主设备与外部装置之间通信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纤和铜基收发器已成为公知技术。这些收发器可安装到能够可插接地连接至所述主设备的模块中以在系统构造上提供灵活性。所述模块根据各种尺寸和兼容标准构造,一个标准是小型可插拔(SFP)模块标准。所述SFP模块用以插入装设于主机设备中电路板上的插座电连接器中。该插座电连接器包含具有对内部空间开启的前方的细长金属收容腔,且安装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设置于该内部空间中的金属收容腔的后方。
目前,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耗越来越大,预计下一代微基站将更多的使用叠加的SFP双层光模块,以减小整机体积,而使用这种器件随之带来是光模块的散热难题。由于光模块叠加,导致热量累积、散热器面积减小,成为整机的主要散热瓶颈。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及时散发热量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四壁面、用以供两个插头模组插入的两个收容腔以及固持于两个收容腔之间的隔板部,所述四壁面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所述隔板部包括分别暴露于两个收容腔内的两隔板,所述两隔板夹设有金属散热块,所述隔板设有贯穿的用以连通收容腔与金属散热块的散热孔,所述金属散热块包括用以与两隔板贴合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并插接定位至绝缘本体的卡持凸部。
优选的,所述隔板前端设有向收容腔内突起的用以引导夹持相应插头模组插入的弹性片,所述金属散热块位于所述弹性片后方。
优选的,所述隔板前端凸设有位于弹性片两侧的用以向后抵持金属散热块的定位凸片。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壁面内侧设有暴露于收容腔内的内侧簧片,所述内侧簧片设有用以贴置于所述壁面的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后延伸并向收容腔内呈圆弧状凸起的用以抵持收容腔内插头模组的栅格弹片,所述栅格弹片设有若干贯穿的延前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布的栅格缝隙。
优选的,所述内侧簧片设有前后排布的用以抵持收容腔内插头模组前段、中段和后段的三排栅格弹片。
优选的,所述内侧簧片基部前端设有延伸出所述收容腔并反向弯折贴置于收容腔外侧前端的卡持弹性部,所述卡持弹性部设有向外呈圆弧状突起的弹片以及位于相邻两弹片之间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壁面外侧设有金属外侧簧片,所述外侧簧片设有贴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外侧的本部以及自本部向下延伸并向收容腔外侧突起的栅格弹片,所述栅格弹片设有若干贯穿的延上下延伸并呈前后排布的栅格缝隙。
优选的,所述外侧簧片的栅格弹片包括分别位于两收容腔外侧的上排栅格弹片和下排栅格弹片,所述上排栅格弹片的相邻两栅格弹片之间设有位于本部的延上下方向延伸的固持梁。
优选的,所述栅格弹片内的栅格缝隙均不向各自的延伸末端开放。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器为上下堆叠的双插接口SFP电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连接器的两个收容腔之间的隔板部内设置与两个收容腔连通的金属散热块,如此设置,使得电连接器的收容腔及插头模组能及时散发热量,避免热量累积,从而更符合发热型电连接器的叠加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再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分离出散热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中电连接器散热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3中电连接器分离出散热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3中电连接器散热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组合图。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插接插头模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模组为SFP插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模组可以是其他在插接运行中容易发热的插头模组,例如其他光纤插头、充电插头等。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3、安装于绝缘本体3上的导电端子4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3上的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四壁面、用以供两个插头模组插入的两个收容腔101、102以及固持于两个收容腔101、102之间的隔板部16,所述收容腔101、102为第一收容腔101以及第二收容腔102,所述四壁面为顶壁11、底壁13、两侧壁12,所述隔板部16包括分别暴露于两个收容腔101、102内的两隔板162,所述两隔板162夹设有金属散热块23,所述隔板162设有贯穿的用以连通收容腔101、102与金属散热块23的散热孔163,请参考图8所示,所述金属散热块23包括用以与两隔板162贴合的主体部231以及自主体部231向后延伸并插接定位至绝缘本体3的卡持凸部232。如此设置,所述两个收容腔101、102是由一完整的收容空间通过所述隔板部16所分隔而成,所述两个收容腔101、102可透过所述两隔板162的散热孔163将热量散发至金属散热块23上,所述金属散热块23可以是铝等金属,如此,所述收容腔101、102内产生的热量相较于直接散发至空气中更容易通过所述金属散热块23而快速散发掉,从而避免热量累积,更符合发热型电连接器100的叠加趋势。
所述金属壳体1的底壁13安装于两侧壁12的下方,所述金属壳体1还设有安装于顶壁11和两侧壁12后方的后壁14,所述后壁14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贯穿的后散热孔140。所述两侧壁12前端外侧分别设有一排用以将电连接器100前端开口两侧固持于机箱(未图示)的卡持弹性件15,所述卡持弹性件15设有若干前后延伸并上下间隔排列的圆弧状突起的弹片151以及位于相邻两弹片151之间的缝隙152。
所述绝缘本体3设有本体部31、自本体部31凹陷的上下堆叠设置的位于第一收容腔101后端的第一插接口32、位于第二收容腔102后端的第一、第二插接口32、33以及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口32、33之间的凹陷的用以插接定位金属散热块23卡持凸部232的卡持腔34,如此设置,所述金属散热块23后端可稳定卡持于绝缘本体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口32、第二插接口33还可以是左右并排设置,即第一收容腔101、第二收容腔102除了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堆叠设置外也还可以是左右并排设置。
所述导电端子4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3上的固持部(未图示)、自固持部延伸并暴露于所述第一插接口32、第二插接口33内的接触部41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的用以焊接至电路板的焊接部43。
请参图1、2、4和6所示,所述隔板162前端设有连接所述两隔板162的前脸部161,如此,所述两隔板162前端可实现较稳定的连接,所述两隔板162侧向延伸有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的若干用以插接钩持于金属壳体1壁面上的安装爪部16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侧壁12设有贯穿的用以插接钩持所述安装爪部164的安装孔121。所述隔板162还设有向后延伸的位于散热块23卡持凸部232上下两侧的用以插接至绝缘本体3的插接部167,如此设置,所述隔板部16及隔板部16内的散热块23可稳定固持于金属壳体1侧壁12及绝缘本体3上。
所述隔板162前端还设有向收容腔101、102内突起的用以引导夹持相应插头模组插入的弹性片166,所述金属散热块23位于所述弹性片166后方。如此设置,所述弹性片166可稳定夹持并引导相应插头模组插入,所述金属散热块23位于所述弹性片166后方可防止弹性片166被所述插头模组抵压时受到金属散热块23的反向抵持的限制而影响弹性片166的弹性活动空间。
所述隔板162前端凸设有位于弹性片166两侧的用以向后抵持金属散热块23的定位凸片165。具体的,所述定位凸片165是由两隔板16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冲压而成,如此设置,所述定位凸片165可向后顶持金属散热块23防止金属散热块23向前移动。
请参图1、2、5和7所示,所述金属壳体1壁面内侧设有暴露于收容腔101、102内的内侧簧片21,所述内侧簧片21设有用以贴置于所述壁面的基部211以及自基部211向后延伸并向收容腔101、102内呈圆弧状凸起的用以抵持收容腔101、102内插头模组的栅格弹片212,所述栅格弹片212设有若干贯穿的延前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布的栅格缝隙2121。如此设置,所述内侧簧片21可引导插头模组的插入并稳定顶持所述插头模组防止所述插头模组在收容腔101、102内移动,更重要的是可及时将插头模组产生的热量传输至具有栅格缝隙2121的栅格弹片212上,从而更快地散发热量,防止热量堆积。在本实施方式,所述内侧簧片21设于所述顶壁11和底壁13内侧,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于两侧面12等。
优选的,所述内侧簧片21设有前后排布的用以抵持收容腔101、102内插头模组前段、中段和后段的三排栅格弹片212。如此设置,所述内侧簧片21可更稳定的顶持所述插头模组而防止插头模组在收容腔101、102内移动,且更多的具有栅格缝隙2121的栅格弹片212可使热量被更快地散发。
所述内侧簧片21基部211前端设有延伸出所述收容腔101、102并反向弯折贴置于收容腔101、102外侧前端的卡持弹性部213,所述卡持弹性部213设有向外呈圆弧状突起的弹片2131以及位于相邻两弹片2131之间的缝隙2132。如此设置,所述卡持弹性部213与前述卡持弹性件15可使电连接器100的开口前端四周更稳定的固持于机箱上,另一方面,所述内侧簧片21可通过基部211及自基部211反向弯折的卡持弹性部213而稳定钩持于收容腔101、102的顶壁11、底壁13或侧壁12上,且由于插头模组是自前向后插接至收容腔101、102内,所述内侧簧片21不易受到插头模组在插接过程中的摩擦而向后发生脱落。
所述金属壳体1壁面外侧设有金属外侧簧片22,所述外侧簧片22设有贴置于所述金属壳体1外侧的本部221以及自本部221向下延伸并向收容腔101、102外侧突起的栅格弹片222,所述栅格弹片222设有若干贯穿的延上下延伸并呈前后排布的栅格缝隙2221。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外侧簧片22可增强电连接器100接触面积和散热面积,实现更好的固持和散热效果。
所述外侧簧片22的栅格弹片222包括分别位于两收容腔101、102外侧的上排栅格弹片222和下排栅格弹片222,所述上排栅格弹片222的相邻两栅格弹片222之间设有位于本部221的延上下方向延伸的固持梁223。如此设置,所述两排栅格弹片222212可进一步提高电连接器100接触面积和散热面积,实现更好的固持和散热效果,且固持梁223可避免所述外侧簧片22受力后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影响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
所述栅格弹片222、212内的栅格缝隙2221、2121均不向各自的延伸末端开放。如此设置,所述栅格弹片222、212整体结构稳固,避免在栅格弹片222、212的延伸末端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增加内侧簧片21和外侧簧片22的整体稳固性。
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上下堆叠的双插接口SFP电连接器100。如此设置,可上下堆叠的双插接口SFP电连接器100可实现较好的散热和稳定固持的效果。具体的,所述内侧簧片21、外侧簧片22及散热块23组成的散热构件2均可增强光模块的散热效果,从而符合SFP电连接器100的叠加趋势。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四壁面、用以供两个插头模组插入的两个收容腔以及固持于两个收容腔之间的隔板部,所述四壁面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包括分别暴露于两个收容腔内的两隔板,所述两隔板夹设有金属散热块,所述隔板设有贯穿的用以连通收容腔与金属散热块的散热孔,所述金属散热块包括用以与两隔板贴合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并插接定位至绝缘本体的卡持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前端设有向收容腔内突起的用以引导夹持相应插头模组插入的弹性片,所述金属散热块位于所述弹性片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前端凸设有位于弹性片两侧的用以向后抵持金属散热块的定位凸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壁面内侧设有暴露于收容腔内的内侧簧片,所述内侧簧片设有用以贴置于所述壁面的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后延伸并向收容腔内呈圆弧状凸起的用以抵持收容腔内插头模组的栅格弹片,所述栅格弹片设有若干贯穿的延前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布的栅格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簧片设有前后排布的用以抵持收容腔内插头模组前段、中段和后段的三排栅格弹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簧片基部前端设有延伸出所述收容腔并反向弯折贴置于收容腔外侧前端的卡持弹性部,所述卡持弹性部设有向外呈圆弧状突起的弹片以及位于相邻两弹片之间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壁面外侧设有金属外侧簧片,所述外侧簧片设有贴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外侧的本部以及自本部向下延伸并向收容腔外侧突起的栅格弹片,所述栅格弹片设有若干贯穿的延上下延伸并呈前后排布的栅格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簧片的栅格弹片包括分别位于两收容腔外侧的上排栅格弹片和下排栅格弹片,所述上排栅格弹片的相邻两栅格弹片之间设有位于本部的延上下方向延伸的固持梁。
9.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弹片内的栅格缝隙均不向各自的延伸末端开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上下堆叠的双插接口SFP电连接器。
CN201420837168.3U 2014-12-23 2014-12-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4257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7168.3U CN204257893U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7168.3U CN204257893U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7893U true CN204257893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6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7168.3U Active CN204257893U (zh) 2014-12-23 2014-12-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789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669A (zh) * 2015-12-17 2016-10-1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7658579A (zh) * 2017-10-31 2018-02-02 天津市金星空气压缩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插接器
CN108649373A (zh) * 2018-04-07 2018-10-1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13422243A (zh) * 2021-06-28 2021-09-2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6632606A (zh) * 2023-06-06 2023-08-2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669A (zh) * 2015-12-17 2016-10-1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6025669B (zh) * 2015-12-17 2023-09-05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7658579A (zh) * 2017-10-31 2018-02-02 天津市金星空气压缩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插接器
CN108649373A (zh) * 2018-04-07 2018-10-1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8649373B (zh) * 2018-04-07 2024-01-26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13422243A (zh) * 2021-06-28 2021-09-2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6632606A (zh) * 2023-06-06 2023-08-22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CN116632606B (zh) * 2023-06-06 2023-11-24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向360度屏蔽功能的高速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7893U (zh) 电连接器
CN104881101B (zh) 电子装置
KR200485712Y1 (ko) 복합형 연결 소켓
US9137929B1 (en) Connector module
TW201740626A (zh) 連接器系統
CN105338790A (zh) 用于电气装置内的构件的被动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US953111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KR20210004290A (ko) 단열 구조를 가지는 충전기
CN203466348U (zh) 电连接器
JP2021180313A (ja) 放熱構造
CN102427175B (zh) 一种热插拔式电连接器
CN209845636U (zh) 一种封闭型便携手机信号屏蔽器外壳
CN207994564U (zh) 一种新型智能母线槽系统
CN218122567U (zh) 一种基于vpx导冷的改进型机箱结构
CN20352168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8232697B (zh) 电连接器
CN102637972B (zh) 一种绝缘体安装簧片
CN203774516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KR20170016670A (ko) 태양광 충전이 가능한 이동형 단말기기 후면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형 단말기기
CN211128682U (zh) 一种电源模块的安装座
CN211670295U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03192988U (zh) 薄型弹片连接器
CN214412320U (zh) 易于散热的车载usb充电器
CN213459929U (zh) 一种新型电源壳体
CN210224373U (zh) 一种具有双重稳定结构的笔记本电脑dc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2000 First Floor, Building A, Anzhiyuan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Fuyuan Industrial Park, Rucheng Town, Ruy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anji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53, Guomao Avenue, Hualong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A)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LIANJI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