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6699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6699U
CN204256699U CN201420609451.0U CN201420609451U CN204256699U CN 204256699 U CN204256699 U CN 204256699U CN 201420609451 U CN201420609451 U CN 201420609451U CN 204256699 U CN204256699 U CN 204256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duction electrode
visible area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94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山
肖铁飞
何宽鑫
罗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O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O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O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O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094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6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6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669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的结构包含有一基板及两感应电极层,其系透过简单的贴合方式完成两感应电极层于该基板的贴合,且每一该感应电极层仅需一次黄光微影制程即完成布线;又每一该感应电极层之该感光树脂层,能够直接贴合于该基板或另一感应电极层上,节省了制造所需材料以及减少工序,因此能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且提升制造效率之目的。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适用大尺寸轻薄触控面板的简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触控面板朝向大尺寸以及轻薄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大厂以单层玻璃技术(One Glass Solution;OGS)触控模块为主流。但是随着触控面板逐渐朝向大型化发展,无论是GG架构(如:DITO、SITO)、GF架构(如:GF、GF2)、GFF架构或OGS/TOL架构的触控面板,制作时皆需要大量的透明光学胶,用以贴覆玻璃、PET薄膜或感应电极层于基板,尤其是现有技术的透明光学薄膜胶带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以及液态透明光学胶水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使得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难以降低;且为因应大型化触控面板的制作,于一般制作触控面板之感应电极层时所需的ITO溅镀制程、以及多道黄光微影制程,需要更大更昂贵的真空抽气设备与腔室,以及更耗时的真空抽气流程,使得大尺寸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与所需工时难以降低,且ITO溅镀制程的感应电极层如何于大尺寸触控面板维持较佳均匀性更是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尺寸触控面板的结构及制程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布线的改良结构及方法,能够简化工序、降低工时及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之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系令该触控面板包含有:
一基板,系划分为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该非可视区围绕该可视区设置;其中该非可视区包含有一接合区;
一遮光层,系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以覆盖该非可视区;
一第一感应电极层,系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且包含有一电性绝缘的一第一感光树脂层及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感光树脂层介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基板之间;
一第二感应电极层,包含有电性绝缘的一第二感光树脂层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二感光树脂层介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及
一线路层,系形成于该非可视区内及该遮光层之上,且具复数导线,每一该导线之一端与其对应之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层连接,而每一该导线的另一端则集中至该接合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每一该感应电极层可预先成型,且其中该感光树脂层能够直接贴合于该基板或另一感应电极层的透明导电层上,省去包含真空抽气、溅镀及黄光微影等多道制程,使制造成本与工时降低且较易实现轻薄;又由于该两感应电极层具有全透明的结构,能够使该可视区内具有较佳的开口率。
为达到上述之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系令该触控面板制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准备一基板及一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膜;其中该基板包含有一可视区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的非可视区;
加压并加热第一透明电极膜,将该第一透明电极膜贴合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涵盖于该可视区及部份非可视区;
曝光、显影该第一透明电极膜以形成一第一感应电极层;
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并对应该非可视区内形成有复数第一导线,其中各第一导线的一端迭合于该第一感应电极层涵盖于该非可视区的部份上;
加压并加热第二透明电极膜,将该第二透明电极膜贴合于该迭合于该一第一感应电极层上,以涵盖于该可视区及部份非可视区;
曝光、显影该第二透明电极膜以形成一第二感应电极层;及
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并对应该非可视区内形成有复数第二导线,其中各第二导线的一端迭合于该第二感应电极层涵盖于该非可视区的部份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于非真空的制程环境下,以简单的贴合方式,完成第一与第二感应电极层的堆栈与固着,且每一该感应电极层仅需一次黄光微影制程即完成布线,因此能够简化工序降低工时、降低制造成本;又每一该感应电极层具有均匀的厚度,使其具有较稳定的电性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3A至3K: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制法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半成品俯视图。
图4A至4K:对应图3A至3K的剖面图。
图5A至5F: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制法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部份步骤的半成品剖面图。
图6:为现有技术触控面板之感应电极层的不透明桥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布线结构之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基板10、一遮光层13、线路层14、一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一第二感应电极层20b及一保护层30。
基板10具有一可视区11及至少一位于可视区11一侧的非可视区12,在一特定实施例中,在基板10中央为预定之可视区11,而在可视区11周围为预定之非可视区12,但可视区11的位置与个数可依设计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可依据线路层的所在位置而变动。基板10例如为可透视的强化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或其它任何适合之基板。此基板10系作为触控面板的保护外盖(cover lens),基板10本身可提供保护与承载组件的功能。另外,还可在基板10上设置一些功能层,例如抗眩光、抗指纹、抗反射等功能层。
一遮光层13及一线路层14对应于非可视区12的位置而设置,且遮光层13系形成于该基板10的第一表面,以覆盖该非可视区12。在本实施例中,该遮光层13系设置于非可视区12与线路层14之间,该遮光层13可为黑色光阻、黑色印刷油墨、黑色树脂或其它任何适合之遮光材料与颜色,遮光层13可遮蔽线路层14或其他不适于被用户看见的电路组件,使触控面板具有美观的效果。线路层14系形成于该非可视区12内及该遮光层13之上,且具复数导线,每一该导线之一端与其对应之第一感应电极层20a或第二感应电极层20b连接,而每一该导线的另一端则集中至基板10上的一接合区121。该线路层14的材料可由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的金属材料包含:钼、金、银、铜和铝其中之任一种,但不限定于此。此外,亦可包括奈米金属材料、金属网格(metal mesh)、透明导电材料等,奈米金属材料例如奈米银线、奈米铜线、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
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与第二感应电极层20b至少对应可视区11而设置。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系形成于该基板10之该第一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系以Y方向并列形成于该基板10之一表面上,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系以X方向并列形成于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上,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及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电性连接该线路层14,且其各包括一电性绝缘的感光树脂层21及一透明导电层22,各该透明导电层22形成于各该感光树脂层21之上。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感光树脂层21介于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透明导电层22与基板10之间。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的感光树脂层21介于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透明导电层22与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的透明导电层22之间。该透明导电层22可为有机导电材料,该有机导电材料可选自噻吩衍生物的聚合物,其包含有聚己基噻吩、聚亚乙二氧基噻吩等。
保护层30系一整层地覆盖于该可视区,其更包含覆盖有基板10、遮光层13、线路层14、第一感应电极层20a及第二感应电极层20b。保护层30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多层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保护层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为单层结构。保护层材料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也可为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等其它适合的材料,也可为上述材料之组合,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A至3K及图4A至4K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制法之一较佳实施例。
首先准备一基板10及一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及一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详细而言,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依序迭合包含感光树脂层21、透明导电层22、薄膜支撑体23(或称离型膜),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依序迭合包含感光树脂层21、透明导电层22、薄膜支撑体23,其中该基板10包含有一可视区11及一围绕于该可视区11的非可视区12。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和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的感光树脂层21的表面分别都具有薄膜支撑体,用以保护感光树脂层21。
一开始为层压工序,请参阅图3A及图4A所示,先将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的感光树脂层21贴合于该基板10具有遮光层13之第一表面上,并使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覆盖基板10的可视区11,且其中一侧覆盖于非可视区12。在某些实施例中,则需先将感光树脂层21上的薄膜支撑体分离,再将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的感光树脂层21贴合于该基板10具有遮光层13之第一表面上。由于本揭露的感光树脂层21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产生黏性,因此在贴合期间可进一步对基板10或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加压及加热,使得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的感光树脂层21产生黏性,对基板10或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加压的优选条件为3.5MPa,对基板10或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加热的优选条件为摄氏70至140度。另外,如欲进一步提高层迭密合度,可进一步的同时对基板10及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加热。
接着进行曝光工序,请参阅图3B及图4B所示。由于本揭露的感光树脂层21和透明导电层22具有抑氧光敏固化特性,使用紫外光(UV)透过一具有以Y方向并列之图案的光罩对上述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进行一次曝光,其紫外光的优选波长为365nm。由于感光树脂层21介于基板10与透明导电层22之间、透明导电层22介于感光树脂层21与薄膜支撑体23之间,因此感光树脂层21和透明导电层22此时处于缺氧的状况下,感光树脂层21和透明导电层22在缺氧的状况下照射到紫外光的部分产生固化反应。上述之该固化为其材料内部分子键结更加强化,而使其不易被蚀刻液所侵蚀。
曝光工序结束后,请参阅图3C及图4C所示,先移除上述透明电极膜200之薄膜支撑体23。
接着进行显影工序,请参阅图3D及图4D所示,使用显影液除去上述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中未固化的感旋光性树脂21及其对应之透明导电层22,其显影液的优选条件为浓度1%的Na2Co3溶液。即保留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的透明导电层22的固化部分,并且去除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的透明导电层的未固化部分。
请参阅图3E及图4E所示,上述第一透明电极膜200a固化且未被该显影液除去的部分,即形成一以沿着Y方向并列之图案,为上述触控面板的第一感应电极层20a。接着,再以网版印刷方式于非可视区12内形成线路层14,每一该复数导线14之一端系与上述对应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位在非可视区的部份连接,而每一该复数导线14的另一端则集中至该接合区121,并可与一对应的接点15连接,即完成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制作。
接着进行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的制作,请参阅图3F及图4F所示,其制作流程与上述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制作流程大致相同,惟于进行层压工序时,将一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贴合于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之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则需先将感光树脂层21上的薄膜支撑体分离,再将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00b的感光树脂层21贴合于第一感应电极层20a之上。进行曝光工序时,请参阅图3G及图4G所示,使用一具有以X方向并列之图案的光罩对该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进行曝光;进行显影工序时,请参阅图3J及图4J所示,该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固化且未被该显影液除去的部分,即形成一以X方向并列之图案,为上述触控面板的第二感应电极层20b,即保留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的透明导电层22的固化部分,并且去除第二透明电极膜200b的透明导电层的未固化部分,以形成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由于第一感应电极层20a已固化,故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的显影工序不会对第一感应电极层20a造成伤害。
完成上述两感应电极层20的制作之后,请参阅图3K及图4K所示,于第二感应电极20之上形成一透明绝缘的保护层30,用以保护该第二感应电极层20b及该第一感应电极层20a,即完成触控面板的制作。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制法之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层20a的制作流程大致相同,即图5A~5C分别对应于图3A~3C(或分别对应于图4A~4C),图5E~5F分别对应于图3D~3E(或分别对应于图4D~4E),或者图5A~5C分别对应于图3F~3H(或分别对应于图4F~4H),图5E~5F分别对应于图3I~3J(或分别对应于图4I~4J),惟曝光工序于移除薄膜支撑体23之后,且在未进行显影工序之前,移除光罩并对感光树脂层21及透明导电层22进行二次曝光,使该感光树脂层21于一次曝光中(例如图3B和图4B)未曝光部分进行固化。因此于显影工序时,由于感光树脂层21已全部被固化,因此在图3B和4B中未曝光部分的所对应的感光树脂层21可保留较多的厚度(约4.2μm至4.6μm)。由于前述二次曝光时,薄膜支撑体23已被移除,该感光树脂层21已未处于缺氧状态环境,故于二次曝光时并不会破坏一次曝光时所产生的图形。
藉此,本实用新型之显示面板使用简易的布线方法与结构,进而能达到简化工序、降低工时及制造成本,并使大尺寸触控面板具有较佳的均匀性与开口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系包含:
一基板,系划分为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该非可视区围绕该可视区设置;其中该非可视区包含有一接合区;
一遮光层,系形成于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以覆盖该非可视区;
一第一感应电极层,系形成于该基板之该第一表面并覆盖该可视区,且包含有一电性绝缘的一第一感光树脂层及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感光树脂层介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基板之间;
一第二感应电极层,包含有电性绝缘的一第二感光树脂层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二感光树脂层介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及
一线路层,系形成于该非可视区内及该遮光层之上,且具复数导线,每一该导线之一端与其对应之第一及第二感应电极层连接,而每一该导线的另一端则集中至该接合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系进一步包含有一保护层,系形成于该第二感应电极层之上,并覆盖该可视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为有机导电材料,该有机导电材料选自噻吩衍生物的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系进一步包含有复数并列接点,系对应至接合区并形成于该遮光层之上,且该每一接点与其对应之导线连接。
CN201420609451.0U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56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9451.0U CN204256699U (zh)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8594 2014-08-16
CN201410408594X 2014-08-16
CN201420609451.0U CN204256699U (zh)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6699U true CN204256699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6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1990.6A Active CN105630215B (zh)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CN201420609451.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56699U (zh)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1990.6A Active CN105630215B (zh) 2014-08-16 2014-10-01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5630215B (zh)
TW (2) TWM500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215A (zh) * 2014-08-16 2016-06-01 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2238A (zh) * 2017-11-28 2018-05-0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模组
CN110221731B (zh) * 2018-03-02 2023-03-28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直接图案化方法及其触控面板
CN110221718B (zh) * 2018-03-02 2023-07-04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直接图案化方法及其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3665A (en) * 2011-04-22 2012-11-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Fabrication method of touch device
CN103576977A (zh) * 2012-08-09 2014-02-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49309A (ko) * 2012-10-17 2014-04-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020882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5630215B (zh) * 2014-08-16 2019-02-12 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215A (zh) * 2014-08-16 2016-06-01 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630215B (zh) * 2014-08-16 2019-02-12 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4679B (zh) 2016-05-21
CN105630215A (zh) 2016-06-01
TW201608428A (zh) 2016-03-01
CN105630215B (zh) 2019-02-12
TWM500306U (zh) 2015-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6699U (zh) 触控面板
CN102999200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448672B2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3389846B (zh) 一种石墨烯触摸屏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203849704U (zh) 超窄边框触摸屏
CN105653106B (zh) 一种gf2结构的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US8647519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pad
CN105786230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7922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3869A (zh) 一种电容触屏双面电极制作方法
CN104407734A (zh) 触控屏的制造方法及触控屏
CN103582285A (zh) 一种ito导电膜汇流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45929B (zh) 触摸屏
CN207458013U (zh)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202018644U (zh) 触控面板结构
CN103761017A (zh) 单层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及触控层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020890B (zh) 触控基板与其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触控基板的触摸屏
CN103744226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45967A (zh) 一种触摸屏用感应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
CN103699253B (zh)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8569592U (zh) 触控面板
CN103576951A (zh) 触控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202976874U (zh) 透明导电体
CN203465962U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
US9510456B2 (en) Transparent conduc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