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46892U -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46892U
CN204246892U CN201420679601.5U CN201420679601U CN204246892U CN 204246892 U CN204246892 U CN 204246892U CN 201420679601 U CN201420679601 U CN 201420679601U CN 204246892 U CN204246892 U CN 204246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hort tube
bend pipe
control apparatus
flow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96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键
孙海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6796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46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46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4689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领域内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包括内部经隔板分为浑水池和清水池的箱体,浑水池上部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清水池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浑水池由上至下分为储水区、滤料区和集水区,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短管,出水短管的一端与集水区相连通,出水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潜水泵,三通管的另一端经上升短管连接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孔垫板,弯管内设置有浮球,开孔垫板的孔径小于浮球的直径,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免于维护、控制效果好的特点,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

Description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池冲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比较,具有不占用地、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诸多优点。随着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现大多采用石英砂过滤后续流程,生化处理后出水从顶部流入滤池,经过滤后再排入水体,大大降低了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其它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地埋式滤池一般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滤后出水管与反冲洗进水管在控制阀门之前共用。当滤池反冲洗时,需先关闭滤后出水管阀门切断滤后出水管水流,再启动置于清水区的潜水泵通过反冲洗进水管向滤池供水。如果将滤后出水管阀门设置于池外阀门井内,造成管路加长且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滤池冲洗。如果在池内设置水下电磁阀或气动阀,则易导致阀门锈蚀、阀杆失灵,阀门无法启闭,而且,水下电磁阀或气动阀维护维修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不需要外加电源和空气源,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耐腐蚀,且无需经常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包括内部经隔板分为浑水池和清水池的箱体,所述浑水池上部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清水池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浑水池由上至下分为储水区、滤料区和集水区,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短管,出水短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出水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潜水泵,三通管的另一端经上升短管连接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孔垫板,所述弯管内设置有浮球,开孔垫板的孔径小于浮球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分为两个状态,当滤池处于过滤状态时,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浑水池,经过滤料区过滤后,清水进入集水区,经过出水短管、三通管、上升短管、异径短管进入弯管内,由于浮力作用,橡胶浮球位于弯管的顶部,水流通过浮球下方的空间经过开孔垫板流入清水池,再通过出水口排放;滤池处于冲洗状态时,进水口停止进水,启动潜水泵,清水池内的清水经潜水泵加压流向三通管,由于存在水位差即滤料层阻力,压力流经三通管经出水短管流向集水区的阻力远大于经上升短管和异径短管进入弯管回流至清水池的阻力,故压力流经三通管流向上升短管,在大流量高流速水流的作用下,橡胶球被冲向弯管的出水端口,落在开孔垫板的开孔内并被开孔垫板抵住,水流则被迫经三通管经出水短管流向集水区,再通过滤料区从滤池进水口流出,完成了对滤料的反冲洗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橡胶空心浮球运动,开通或阻断水流的流道,相当于一个自动控制的球阀,使进入三通管内的水流按照滤池过滤出水和滤池反冲洗进水的要求流动,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免于维护、控制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
为了使得上升短管与弯管之间的过度更加平滑,所述上升短管与弯管之间经异径短管相连。
为了使得水流从弯管中通过更加流畅,所述弯管的直径为上升短管直径的2倍。
为了避免出现回流,所述弯管的弯曲度为180°。
为了进一步保证浮球在弯管内处于良好状态,确保过滤时浮在弯管顶端,冲洗时填充在开孔垫板内,所述浮球的直径为弯管直径的1/2-3/4,所述浮球为橡胶空心浮球,所述橡胶空心浮球的比重为0.92×103Kg/m3-0.95×103Kg/m3
为了避免弯管顶部内遗留空气,影响浮球的正常工作,所述弯管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为了进一步保证弯管的出口处的密封性,所述开孔垫板与弯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所述橡胶密封垫圈上开设有内径与开孔垫板孔径相等的圆孔,所述橡胶密封垫圈采用3mm厚的软橡胶板制作,开孔垫板采用1.5mm厚不锈钢钢板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弯管处于冲洗状态时的放大图。
其中,1进水口,2箱体,3隔板,4清水池,5排气阀,6浮球,7出水口,8弯管,9开孔垫板,10异径短管,11上升短管,12潜水泵,13三通管,14出水短管,15集水区,16滤料区,17储水区,18橡胶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包括内部经隔板3分为浑水池和清水池4的箱体2,浑水池上部的箱体2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清水池4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7,浑水池由上至下分为储水区17、滤料区16和集水区15,清水池4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短管14,出水短管14的一端与集水区15相连通,出水短管14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13,三通管13的一端连接潜水泵12,三通管13的另一端经上升短管11、异径短管10连接有弯曲度为180°的弯管8,弯管8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5,弯管8的直径为上升短管11直径的2倍,弯管8内设置有浮球6,浮球6为橡胶空心浮球,橡胶空心浮球6的比重为0.92×103Kg/m3-0.95×103Kg/m3,浮球6的直径为弯管8直径的1/2-3/4,弯管8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孔垫板9,开孔垫板9与弯管8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18,橡胶密封垫圈18上开设有内径与开孔垫板9孔径相等的圆孔,开孔垫板9的孔径小于浮球6的直径,橡胶密封垫圈18采用3mm厚的软橡胶板制作,开孔垫板9采用1.5mm厚不锈钢钢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分为两个状态,当滤池处于过滤状态时,水流通过进水口1进入浑水池,经过滤料区16过滤后,清水进入集水区15,经过出水短管14、三通管13、上升短管11、异径短管10进入180°弯管8内,由于浮力作用,橡胶浮球6位于弯管8的顶部,水流通过浮球6下方的空间经过开孔垫板9流入清水池4,再通过出水口7排放,为减少水流阻力,水流在出水短管14、三通管13、上升短管11、异径短管10内流速较小,一般设计值为0.5m/s左右,在180°弯管8内,由于管径放大,且橡胶球占用管道截面积较小,水流流速更小,对橡胶浮球6的上浮无影响;
滤池处于冲洗状态时,进水口1停止进水,启动潜水泵12,清水池4内的清水经潜水泵12加压流向三通管13,由于存在水位差即滤料层阻力,压力流经三通管13经出水短管14流向集水区15的阻力远大于经上升短管11和异径短管10进入180°弯管8回流至清水池4的阻力,故压力流经三通管13流向上升短管11,在大流量高流速的作用下,橡胶球被冲向180°弯管8的出水端口,落在开孔垫板9的开孔内并被开孔垫板9抵住,开孔垫板9上的橡胶密封垫圈18被挤压,起到缓冲球体和止住水流渗出的作用,这样,水流则被迫经三通管13经出水短管14流向集水区15,再通过滤料区16从滤池进水口1流出,完成了对滤料的反冲洗过程,当清水池4水位下降到低水位时,滤池冲洗结束,潜水泵12停止,橡胶浮球6在浮力的作用下又重新回到弯管8的顶部,水流经三通管13流向上升短管11的向上流动的通道开通,滤池的过滤过程得以再次进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经隔板分为浑水池和清水池的箱体,所述浑水池上部的箱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清水池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浑水池由上至下分为储水区、滤料区和集水区,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短管,出水短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区相连通,出水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潜水泵,三通管的另一端经上升短管连接有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孔垫板,所述弯管内设置有浮球,开孔垫板的孔径小于浮球的直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短管与弯管之间经异径短管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直径为上升短管直径的2倍。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弯曲度为180°。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直径为弯管直径的1/2-3/4。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为橡胶空心浮球,所述橡胶空心浮球的比重为0.92×103Kg/m3-0.95×103Kg/m3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垫板与弯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所述橡胶密封垫圈上开设有内径与开孔垫板孔径相等的圆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垫圈采用3mm厚的软橡胶板制作,开孔垫板采用1.5mm厚不锈钢钢板制作。
CN201420679601.5U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6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601.5U CN204246892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601.5U CN204246892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46892U true CN204246892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960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46892U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468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8178A (zh) * 2014-11-14 2015-02-25 扬州大学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106902555A (zh) * 2017-02-18 2017-06-30 杭州水务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用水净水系统
CN111039469A (zh) * 2020-01-06 2020-04-21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8178A (zh) * 2014-11-14 2015-02-25 扬州大学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104368178B (zh) * 2014-11-14 2016-04-06 扬州大学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106902555A (zh) * 2017-02-18 2017-06-30 杭州水务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用水净水系统
CN111039469A (zh) * 2020-01-06 2020-04-21 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9188B (zh) 多层导流挡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204246892U (zh)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203976525U (zh) 重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106861265A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反洗方法
CN203613012U (zh) 射流一体化沉淀过滤装置
CN104368178B (zh)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102557244B (zh) 曝气生物滤池
CN204138468U (zh) 一种矿山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7215976B (zh) 一种用于市中高楼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04743703A (zh) 一种适用于震后灾区的无动力应急净水器
CN204246891U (zh) 一种污水净化与自动反洗排污装置
CN203639204U (zh) 免更换型铁碳微电解水处理装置
CN202482977U (zh) 全自动智能地下污水提升排放装置
CN206828328U (zh) 一种环境工程废水处理装置
CN204550186U (zh) 一种可以自动清洗高效过滤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04325022U (zh) 臭氧催化与活性炭联用加反冲洗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15927U (zh) 一种滴灌输水渠道供水水源泥沙处理系统
CN104399290B (zh) 一种污水净化与自动反洗排污装置
CN206705773U (zh)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CN207108589U (zh) 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堰反冲装置
CN204897514U (zh) 一种浮筒式滗水器
CN204671947U (zh) 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
CN204111373U (zh) 一种隔油提升设备
CN203625199U (zh) 厢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9117173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反冲洗自动补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