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05773U -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05773U
CN206705773U CN201720325827.9U CN201720325827U CN206705773U CN 206705773 U CN206705773 U CN 206705773U CN 201720325827 U CN201720325827 U CN 201720325827U CN 206705773 U CN206705773 U CN 206705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filler
pipe
pond bod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58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科
施国中
何明雄
陈子爱
祝其丽
吴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7203258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05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05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05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所述的自动反冲洗填料池主要包括填料反应池体(1)、填料层(2)、进水管(3)、过水管(5)、缓冲池体(6)、出水管(7),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与缓冲池体(6)相连,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安装有进水管(3),填料层(2)、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的内部,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层(2)的下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虹吸原理将滤池间的淤泥和污物处理,具有无需动力,无需控制系统,反冲洗频率高,净化动力小,反冲洗过程利于混合和流态改变,适用范围广,和组合灵活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自动反冲曝气生物滤池,申请号为201020603825.X,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测算冲洗时间的过滤池,它能优化反冲洗程序,在整个滤程始终,使滤池的出水量基本保持恒定,提高运行效率,节省反冲洗清水与电能,但是需要提供一套额外的控制系统,生物滤池才能够正常运行,这样增加了滤池的运行成本。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装置,能够有效的保证滤池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利用虹吸原理将填料间的淤泥和污物清除,具有控制简单、不费电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所述的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包括填料反应池体1、填料层2、进水管3、过水管5、缓冲池体6、出水管7、虹吸管8、水斗池9、排水管10。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与缓冲池体6相连,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安装有进水管3,填料层2、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的内部,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层2的下侧,过水管5管壁开设有小孔,过水管5一端与缓冲池体6相连,缓冲池体6的池壁上设置有出水管7。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还安装有虹吸管8,填料反应池体1与水斗池9相连,虹吸管8一端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内,另一端设置于水斗池9内,水斗池9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水管10。
所述的虹吸管8包括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液面平齐管部分12、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水斗池9。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的长度≥5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面平齐管部分12的长度为≥1m。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的长度为≤35cm。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的长度为≥2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虹吸管8的直径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虹吸原理将滤池间的淤泥和污物处理,具有无需动力,无需控制系统,反冲洗频率高,能耗低,反冲洗过程利于混合和流态改变,适用范围广,组合灵活的特点,可在多个污水处理的构筑物里面应用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面图。
图中,1–填料反应池体、2-填料层、3-进水管、5-过水管、6-缓冲池体、7-出水管、8-虹吸管、9-水斗池、10-排水管、11-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2-液面齐平管部分、13-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4-填料池淹没管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包括填料反应池体1、填料层2、进水管3、过水管5、缓冲池体6、出水管7、虹吸管8、水斗池9、排水管10。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与缓冲池体6相连,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安装有进水管3,填料层2、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的内部,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层2的下侧,过水管5管壁开设有小孔,过水管5一端与缓冲池体6相连,缓冲池体6用于储存清水,提供反冲洗的水源,缓冲池体6的池壁上设置有出水管7。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还安装有虹吸管8,填料反应池体1与水斗池9相连,虹吸管8一端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内,虹吸管8能排出反冲洗废水,另一端设置于水斗池9内,水斗池9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水管10。
所述的虹吸管8包括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液面平齐管部分12、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水斗池9,水斗池9能防止空气从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的长度≥5cm,水斗淹没管部分11主要是起水封作用,防止空气从此处进入,长度大于5cm,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水面有轻微波动的情况下,局部的液面低于管口,空气进入虹吸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面平齐管部分12的长度为≥1m,为常规的设计方案,利于生产操作人员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的长度为≤35cm,此长度设计满足冲洗时间的要求,若长度过长,则需较长时间才能冲洗干净,造成填料反应池体1内污染物堵塞严重,且过多的积压物容易造成冲洗不干净。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的长度为≥20cm,保证了在正常进水的水位下,该虹吸管8内不会进入空气,保证了管道内水流把管内空气排净,填料反应池体1内水上升到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的时候,形成虹吸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虹吸管8的直径为≤5cm,此管径利于形成虹吸现象,若管径过大,虹吸管8内的剩余空气就会增多,当水位到达填料池液面管13,空气就不容易排干净,虹吸现象就难以形成。
进一步的,缓冲池体6的体积主要考虑反冲洗时作为冲洗水的供水水箱,因此缓冲池体6内的水的体积≥填料反应池体1内水的体积×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水从进水管3进入填料反应池体1,在重力作用下,水经过填料反应池体1内的填料层2,水通过过水管5流入缓冲池体6,最后通过出水管7流出;
当填料层2逐渐被废水中的悬浮物堵塞时,水流通过填料层2的阻力增大,水在填料反应池1的水位逐渐被抬高,当水位达到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的顶端位置时,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水斗池9内,通过排水管10排出,在这一过程中,虹吸管8内的空气被水流带出,形成虹吸作用,缓冲池体6内的水通过过水管5被吸入填料反应池体1内,并且将反冲洗填料层2内部的淤泥和污物冲出(填料层也可以换成滤料层或者人工湿地),并通过虹吸管8排出到水斗池9,通过排水管10排出。当反冲洗进行一段时间后,池内储存水量逐渐减少,反应池体1内的水位会降低,当水位降至14以下时,虹吸管会从管口14吸入空气,虹吸作用会被破坏,此时进水会再经由进水管3-填料层2-过水管5-缓冲池体6-出水管7路径,进入新一轮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通过虹吸原理将滤池间的淤泥和污物处理,具有无需动力,无需控制系统,反冲洗频率高,净化动力小,反冲洗过程利于混合和流态改变,适用范围广,组合灵活的特点,可在多个污水处理的构筑物里面应用此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包括填料反应池体(1)、填料层(2)、进水管(3)、过水管(5)、缓冲池体(6)、出水管(7)、虹吸管(8)、水斗池(9)、排水管(10);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与缓冲池体(6)相连,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安装有进水管(3),填料层(2)、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的内部,过水管(5)设置于填料层(2)的下侧,过水管(5)管壁上开设有小孔,过水管(5)一端与缓冲池体(6)相连,缓冲池体(6)的池壁上设置有出水管(7);
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池壁上还安装有虹吸管(8),填料反应池体(1)与水斗池(9)相连,虹吸管(8)一端设置于填料反应池体(1)内,另一端设置于水斗池(9)内,水斗池(9)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的虹吸管(8)包括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液面平齐管部分(12)、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反应池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水斗池(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斗池淹没管部分(11)的长度≥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面平齐管部分(12)的长度为≥1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池液面管部分(13)的长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池淹没管部分(14)的长度为≥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管(8)的直径为≤5cm。
CN201720325827.9U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Active CN206705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5827.9U CN2067057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5827.9U CN2067057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05773U true CN206705773U (zh) 2017-12-05

Family

ID=6046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5827.9U Active CN2067057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05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3027A (zh) 重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206901921U (zh) 一种市政污水回用装置
CN203976525U (zh) 重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104499530B (zh) 一种重力弃流过滤装置
CN204246892U (zh)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105110507A (zh) 一种自清洗浮滤水处理设备
CN206705773U (zh) 一种自动反冲洗填料池
CN204138468U (zh) 一种矿山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3100258B (zh) 沉淀过滤箱
CN207331947U (zh)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CN109518793A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RU156893U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ой воды
CN209482432U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
CN103224287A (zh) 一种水力射流循环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4039168U (zh) 一种无水箱自动反冲洗净水装置
CN209039230U (zh) 重力式水力自动化溶氧精滤机
CN104368178B (zh) 一种地埋式滤池冲洗水流控制装置
CN203440911U (zh) 污水处理提升泵站
CN207582617U (zh) 一种带有初雨调蓄池和在线处理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CN206279026U (zh) 海绵城市雨污水利用系统
CN201362620Y (zh) 全自动净水器
CN204815927U (zh) 一种滴灌输水渠道供水水源泥沙处理系统
CN205461375U (zh) 一种一体化沉淀池
CN205222858U (zh) 一种一体化自清洗浮滤水处理装置
CN203212405U (zh) 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