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6124U -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6124U
CN204216124U CN201420569919.8U CN201420569919U CN204216124U CN 204216124 U CN204216124 U CN 204216124U CN 201420569919 U CN201420569919 U CN 201420569919U CN 204216124 U CN204216124 U CN 204216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soft board
fpc soft
connecting portion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99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厚德
刘阳
邹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Genie Sa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EERN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EERN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EERN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699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6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6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6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包括电芯、保护板、FPC软板及连接器,电芯具有正极、负极两个极耳,保护板设置于电芯的一端并分别与两个极耳电性连接,FPC软板包括呈U形的焊接部及呈L形的连接部,焊接部的一端与保护板电性连接并固定于保护板的一面,焊接部的另一端翻折到保护板的另一面;连接部的一端与焊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并沿保护板延伸,连接部的另一端向电芯外弯折延伸,连接器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本内置电池利用FPC软板自身柔性及U形结构与L形结构的结合,使FPC软板的长度在装配时候能够调整,并且装配后变形余量较大,连接器不易掉落,因此不易出现掉电的状况。

Description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并且消费者对于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要求也逐渐从功能需求延伸到对便携性、外观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设计上均体现出向短、小、轻、薄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中,将移动终端设备的动力源—电池设计为内置式,便是实现以上趋势的其中一种手段。不同于传统的外置式可更换的电池,内置式电池虽然不可更换,但是将电池内置的设计有利于将设备内部间隙进一步压缩,更合理利用空间,从而在保证电池容量的同时减小设备的体积。
内置式电池包括具有正、负两个电极输出端的电芯及保护板,保护板与电芯的两个电极电连接,保护板上连接有柔性电路板(FPC软板),FPC软板设置有一个连接器,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设备内的电路板配合定位并建立电性连接,以对移动终端设备提供电量。
现有的内置式电池(例如专利号为CN201220507444.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保护板与FP C软板的设置方式大多采用图1中所示的形式,其FPC软板7由保护板直接引出,即由电芯8的一端呈直线形引出后,FPC软板7上的连接器9再与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直接引出的FPC软板7的长度公差难以控制,若长度过长与移动终端装配后FPC软板7因被挤压变形易折断,若长度过短则无法与移动终端设备实现装配;2,直接引出FPC软板7,其上的连接器9与移动终端设备配合后,FPC软板7的缓冲变形余量小,当遇到跌落或振动时FPC软板7上的连接器9容易与移动终端设备脱离,造成掉电。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时FPC软板长度可微调,装配后不易出现掉电的内置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时FPC软板长度可微调,装配后不易出现掉电的内置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包括电芯、保护板、FPC软板及连接器,所述电芯具有正极、负极两个极耳,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极耳电性连接,所述FPC软板包括呈U形的焊接部及呈L形的连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保护板电性连接并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一面,所述焊接部的另一端翻折到所述保护板的另一面;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并沿所述保护板延伸,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电芯外弯折延伸,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FPC软板设计为包括所述焊接部及连接部的结构,且所述焊接部呈U形,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一面,另一端翻折到所述保护板的另一面,而呈L形的所述连接部是连接于所述焊接部的另一侧并向所述电芯外弯折延伸。因此,在将所述FPC软板上的所述连接器装配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设备时,无需严格控制所述连接部伸出的长度公差,即使其长度过长或过短,也能够凭借所述FPC软板自身的柔软性及U形结构与L形结构的结合,调整FPC软板的形变,保证连接器安装到位。装配后,所述FPC软板具有较大的缓冲变形余量,除与所述保护板固定的部分外,其余部分都能在多个方向上被扯动或变形移位,从而保证在振动或跌落等情况下,所述连接器仍能够保持与移动终端设备的稳固配合,不易出现连接器脱离而掉电的状况。
较佳地,所述焊接部固定于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极耳连接的一面,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保护板背离所述极耳的一侧,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保护板的一面。
较佳地,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地,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一个极耳固定并电性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板固定并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为横截面呈U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防护件罩设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遮盖所述热敏电阻。
较佳地,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呈环带状的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套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覆盖所述保护板,所述焊接部夹持所述保护板及所述第二防护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内置电池的FP C软板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中FP C软板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置电池中FP C软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结合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1,所述内置电池1包括电芯10、保护板11、FPC软板12、连接器13、热敏电阻14(PTC)、第一防护件15及第二防护件16。
所述电芯10的一端凸出形成有一长条平板状结构100,该平板状结构100上形成有极耳101及极耳102,两个极耳分别为电芯10的正负极输出端。其中极耳102较为贴近该平板状结构100,而另一极耳101相对较为远离该平板状结构100,即两个极耳101、102的高度位置不是相同的,而是形成一高一低。
所述保护板11设置于所述电芯10的长条平板状结构100的上方,所述保护板11与极耳101固定并电性连接。所述热敏电阻14具有两个导电的端部,其中一端与所述极耳102固定并电性连接,另一端向上弯折后与保护板11抵触固定并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热敏电阻14,所述保护板11与所述电芯10的两个极耳101、102均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热敏电阻14在过流或过热时会熔断,从而断开所述保护板11与电芯10之间的完整回路,切断电流,实现对移动终端设备的保护。
所述第一防护件15为横截面呈U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防护件15罩设于所述电芯10具有极耳的一端并遮盖所述热敏电阻14,具体的,所述第一防护件15的下端部内侧抵于长条平板状结构100的底面,而所述第一防护件15的上端部位于两个极耳101、102及所述热敏电阻14的上方,并且所述保护板11抵顶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5的上端部的顶面,当然在所述第一防护件15上可以开设一些开口,以避免对所述保护板11与极耳101、102及热敏电阻14的接触产生干扰。
所述第二防护件16呈环带状并套设于所述电芯10形成极耳的一端,具体的,所述第二防护件16套于所述电芯10的长条平板状结构100上,所述第二防护件16的下端包覆长条平板状结构100的底面并同时包覆所述第二防护件16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防护件16的上端覆盖所述保护板11以对所述保护板11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
所述第一防护件15及第二防护件16的主要作用是将所述热敏电阻14及保护板11遮盖,以实现绝缘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15及第二防护件16均采用胶纸制成,并采用不同颜色以便于外观上的区分,其中所述第一防护件15使用茶色高温胶纸,而所述第二防护件16使用美纹胶纸。
请参照图4及图5,所述FPC软板12包括呈U形的焊接部121及呈L形的连接部122,此处所述的“U形”及“L形”并非限定所述焊接部121及连接部122一定是与“U”及“L”完全精确相同的结构,而是更广泛地包括了大概接近这两种形状的结构,例如“L”的横竖并非相互垂直的结构。所述焊接部121的一端(图4中位于下方的一端)相对另一端弯折并与另一端平行从而使所述焊接部121形成U形结构,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焊接部121的另一端连接并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所述连接部122也与所述焊接部121弯折的一端平行。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焊接部121连接的一端是沿垂直于所述焊接部121弯折端的方向延伸,而所述连接部12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焊接部121的弯折端平行延伸,但延伸的方向相反。所述连接器1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22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焊接部121弯折部分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虽然将所述FPC软板12区分成所述焊接部121及所述连接部122,但是在实际中,所述焊接部121及所述连接部12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FPC软板12是一个整体。在未弯折形成U形的所述焊接部121之前,所述FPC软板12整体上也呈类似“U”字的形状,可以这样认为,是把原先呈U形的FPC软板12的一个侧臂弯折来形成所述焊接部121的。
回看图2及图3,所述焊接部121弯折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护板11的底面,即所述保护板11与所述极耳101连接的一面,并与所述保护板11电性连接。所述焊接部121的另一端及所述连接部122位于所述保护板11的上方,即位于所述保护板11背离极耳的一侧。由于所述第二防护件16包覆所述保护板11,因此所述U形的所述焊接部121夹持所述保护板11及所述第二防护件16,所述焊接部121的另一端及所述连接部122也位于所述第二防护件16上方。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焊接部121连接的一端是沿所述保护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所述连接部122的另一端向所述电芯10外弯折后沿垂直于所述保护板11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器13安装于所述连接部122靠近所述保护板11的一面,及所述连接部122的底面。
以上提及的固定连接关系,均可以通过焊接等手段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FPC软板12设计为包括所述焊接部121及连接部122的结构,且所述焊接部121呈U形,所述焊接部1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护板11的一面,另一端翻折到所述保护板11的另一面,而呈L形的所述连接部122是连接于所述焊接部121的另一侧并向所述电芯10外弯折延伸。因此,在将所述FPC软板12上的所述连接器13装配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设备时,无需严格控制所述连接部122伸出的长度公差,即使其长度过长或过短,也能够凭借所述FPC软板12自身的柔软性及U形结构与L形结构的结合,调整FPC软板12的形变,保证连接器13安装到位。装配后,所述FPC软板12具有较大的缓冲变形余量,除与所述保护板11固定的部分外,其余部分都能在多个方向上被扯动或变形移位,从而保证在振动或跌落等情况下,所述连接器13仍能够保持与移动终端设备的稳固配合,不易出现连接器13脱离而掉电的状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保护板、FPC软板及连接器,所述电芯具有正极、负极两个极耳,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极耳电性连接,所述FPC软板包括呈U形的焊接部及呈L形的连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保护板电性连接并固定于所述保护板的一面,所述焊接部的另一端翻折到所述保护板的另一面;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部的另一端连接并沿所述保护板延伸,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电芯外弯折延伸,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固定于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极耳连接的一面,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保护板背离所述极耳的一侧,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保护板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一个极耳固定并电性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板固定并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为横截面呈U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一防护件罩设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遮盖所述热敏电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池还包括呈环带状的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套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覆盖所述保护板,所述焊接部夹持所述保护板及所述第二防护件。
CN201420569919.8U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Active CN204216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9919.8U CN20421612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9919.8U CN20421612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6124U true CN204216124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9919.8U Active CN204216124U (zh) 2014-09-29 2014-09-29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6124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8972A (zh) * 2016-07-22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电子设备及手机
CN108292811A (zh) * 2016-08-24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在电池模块中占用较小空间的互连构件和包括互连构件的电池模块
WO2018133613A1 (zh) * 2017-01-17 2018-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690401A (zh) * 2018-07-05 2020-01-14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1411A (zh) * 2020-10-31 2021-01-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392852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跌落自锁机构、折叠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20990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112820992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8972A (zh) * 2016-07-22 2016-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电子设备及手机
CN106098972B (zh) * 2016-07-22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电子设备及手机
CN108292811A (zh) * 2016-08-24 2018-07-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在电池模块中占用较小空间的互连构件和包括互连构件的电池模块
US10903469B2 (en) 2016-08-24 2021-01-26 Lg Chem, Ltd. Interconnecting member occupying less space i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WO2018133613A1 (zh) * 2017-01-17 2018-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690401A (zh) * 2018-07-05 2020-01-14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0401B (zh) * 2018-07-05 2022-07-0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0992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20990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112820992B (zh) * 2019-11-15 2023-11-2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71411A (zh) * 2020-10-31 2021-01-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271411B (zh) * 2020-10-31 2023-08-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392852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跌落自锁机构、折叠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92852B (zh) * 2020-11-16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跌落自锁机构、折叠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6124U (zh) 具有弯折fpc软板的内置电池
KR101671371B1 (ko) 비돌출 구조의 커넥터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00941518Y (zh) 电连接器
CN202434747U (zh) 电连接器
CN203884079U (zh) 电池保护电路板
EP3323161B1 (en) Connector for power batteries, power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03219359U (zh) 移动终端
CN109546066B (zh) 电池模组用连接系统及支架组件
CN204464641U (zh) 利用接地片施压且防止短路的信号连接器
CN202633577U (zh) 插针结构和移动式支付终端
CN204333090U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203826667U (zh) 防水耳机连接器及具有该防水耳机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CN202178429U (zh) 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
CN205680820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2474432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该组件的电子装置
CN201741650U (zh) 动力电池熔断器
CN206301983U (zh) 多针连接器
CN205194880U (zh) 具分岔式焊接脚的信号连接器
CN204442443U (zh) Nano SIM模拟卡、卡托与手机卡转换器
CN104377336A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203787629U (zh) 电池座
CN203871599U (zh) 超薄型前插板式高寿命连接器
CN204216120U (zh) 成型镍片内置电池
CN202513225U (zh) 一种电池电极接触组件
CN209805923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以及智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U HOUD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ONGGUAN DR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17

Address after: 523000 Dongguan City, Dalang Province Town Lane Community Road, north of the first Golden Road, No. 243

Patentee after: Liu Houde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City, Dalang Province Town Lane Community Road, north of the first Golden Road, No. 243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DEERN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08

Address after: Room 1530, Block B, Fenghui Times Technology Center, Shijia Community, Matian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lectric Genie Sal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43, jinlang North Road, Xiangtou community,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Liu Ho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