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5678U -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5678U
CN204205678U CN201420738228.6U CN201420738228U CN204205678U CN 204205678 U CN204205678 U CN 204205678U CN 201420738228 U CN201420738228 U CN 201420738228U CN 204205678 U CN204205678 U CN 204205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ed tube
tube
charging
management component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82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向宇
徐向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VOL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VOL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VOL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VOL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382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5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5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5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用于电动车的充电控制及管理。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充电管理组件及充电组件设置于竖直安装的绝缘管内,绝缘管底部设有底座,充电管理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绝缘管上设有充电输出插座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安装孔位;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本实用新型充电桩结构,交流电源由绝缘电缆引入,低压充电插头从充电输出插头引出,绝缘、阻燃、防水,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室内室外均可安装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室外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用于电动车的充电控制及管理。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由于购置价格低,使用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存放,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迅速普及。为方便电动车充电和规范充电环境,充电站应运而生,目前广泛流行的充电站结构为:把刷卡收费和充电计时组件组成的管理系统装在一个金属或塑料箱内,由这个控制箱引出供电导线,供电导线和家庭用交流电源一样贴在墙壁上向前延伸,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电源插座,用户需要给电动车充电时可以把自己的充电器与插座连接,再到控制箱前进行插座确认和刷卡操作,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确认情况和刷卡情况给相应插座定时供电,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这种类型的充电站规范了电动车用户的充电环境和充电秩序,基本能杜绝电动车无序乱停乱放的现象,但也有下列不足:1、由于对外供应的还是220V交流电源,所以对充电操作者仍然存在人身安全隐患。2、用户仍使用自己的充电器,而用户的充电器质量性能参差不齐,由充电器质量故障引起事故的隐患仍然存在,因充电器性能低劣对蓄电池造成的损害仍然存在。3、由于刷卡控制箱距离电动车位置较远,造成用户刷卡操作不方便。4、此结构的充电站不具备防雨防水功能,只能在室内安装,根据国情,目前想让所有电动车室内停放充电并不现实,所以给普及该类型充电站造成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所述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设置于一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座(6)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内尺寸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铝合金矩形管上,然后把装有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的铝合金矩形管从绝缘管一端推进绝缘管内固定。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顶端设有封闭端盖,在绝缘管上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出气孔,绝缘管及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出口向下的进气孔。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顶端敞口,并在所述绝缘管敞口顶端设有防雨、防尘盖帽,绝缘管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进气孔。
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电动车充电桩结构。此结构的充电桩具有绝缘、阻燃、抗老化、防雨防水功能,室内室外均可安装使用,极大的拓展了安装空间,给电动车用户带来了方便。该充电结构的220V交流电源进口位于管子下部,交流电源由绝缘电缆引进充电桩内;低压充电插头从充电输出插头引出孔位引出,可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充电站桩结构,顶部防雨设计并设有散热风机,气流从绝缘管下部进入,内部铝合金管散热面积大,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能高,而且其输出的是低压电,所以可从根本上杜绝了用户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火患。根据绝缘管长度不同,在其内部安装由充电管理组件控制的多组充电组件,用户不再使用自备充电器,只需要用专用连接线就可以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充电桩结构散热通风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所述充电管理组件1和充电组件2设置于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充电组件按上、下方向排列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头6的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
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边形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豫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铝合金矩形管上,然后把装有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的铝合金矩形管从绝缘管一端推进绝缘管内固定。铝合金散热管为中空结构,散热面积大,且有利于空气流通,有效增加了散热效果。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绝缘管顶端设有封闭端盖,在绝缘管上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出气孔5,绝缘管及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出口向下的透气进气孔8。
实施例4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绝缘管顶端敞口,并在所述绝缘管敞口顶端设有防雨、防尘盖帽,绝缘管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进气孔8。
本实用新型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可在绝缘管内设置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在充电桩内温度高时强制通风散热,充电桩内温度过高时强制断电。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充电桩靠近墙壁设置时,正面设有刷卡区、信息显示屏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等。充电桩设置于地面开阔地带时,刷卡区、信息显示屏和充电组件围绕绝缘管圆周上、下布置,电动车可以围绕充电桩停放并充电。所述充电桩的结构主体采用绝缘、阻燃、抗老化材料(如ABS、PVC、玻璃钢等)制作的长管制作而成,管内安装充电需要的刷卡控制系统(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管子截面积以能容下相关组件为准,一般在6*6 —16*16之间选取;高度以安装维修方便为准,一般在1.7米以下。充电孔离地高度一般在0.7米至1.5米之间,以免造成使用时操作不方便,充电连接线也不至于过长。充电桩内上面为刷卡管理组件,下面可以安装交流接触器。整个绝缘管除了进气孔外整体为封闭结构。具有防雨、防水功能,可室内、室外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Claims (7)

1.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设置于一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按上、下方向排列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座(6)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内尺寸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铝合金矩形管上,然后把装有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的铝合金矩形管从绝缘管一端推进绝缘管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顶端设有封闭端盖,在绝缘管上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出气孔,绝缘管及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出口向下的进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顶端敞口,并在所述绝缘管敞口顶端设有防雨、防尘盖帽,绝缘管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进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
CN201420738228.6U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Active CN204205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8228.6U CN204205678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8228.6U CN204205678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5678U true CN204205678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8228.6U Active CN204205678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5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357A (zh) * 2016-04-05 2016-07-20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化、易搭建、便于移动的主充电桩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357A (zh) * 2016-04-05 2016-07-20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化、易搭建、便于移动的主充电桩平台
CN105790357B (zh) * 2016-04-05 2018-10-19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化、易搭建、便于移动的主充电桩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0988U (zh) 路灯综合一体式智能充电桩
CN212817724U (zh) 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充电桩设备
CN205777891U (zh) 一种道路建设施工围挡
CN204205678U (zh)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
CN106253418A (zh) 一种环保型电瓶车应急充电桩
CN204205677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站/充电桩结构
CN210502318U (zh)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电动摩托车用充电桩
CN205930322U (zh) 一种多功能交流充电桩
CN104393646A (zh) 电动车充电站/充电桩结构
CN204205679U (zh)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
CN205882752U (zh) 智能广告交直流充电一体机
CN205429782U (zh) 一种移动式耐腐蚀多功能充电桩
CN206436848U (zh) 一种充电桩
CN205788511U (zh) 一种二十路输出电动车智能充电管理电源箱结构
CN205039596U (zh) 一种预装式加电站
CN20973884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于散热充电桩铝制壳体
CN203583950U (zh) 一种智能化太阳能车棚
CN206250812U (zh) 可移动电动汽车充电箱
CN215513274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桩
CN207150488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2074397U (zh) 可利用太阳能供电的航空障碍灯
CN209224974U (zh) 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充电桩
CN205818966U (zh) 一种太阳能带有无线网络功能的野外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5725087U (zh) 一种电压自动检测智能充电桩
CN107332298A (zh) 一种防漏电可除尘家用壁挂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