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847U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89847U CN204189847U CN201420688527.3U CN201420688527U CN204189847U CN 204189847 U CN204189847 U CN 204189847U CN 201420688527 U CN201420688527 U CN 201420688527U CN 204189847 U CN204189847 U CN 2041898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encapsulant
- lid
- storage device
- electrical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电池支架与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电池支架与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在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的气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等车辆上,搭载有蓄电装置(电池组)。蓄电装置储存有供行驶时马达使用的电力。通常,蓄电装置被构成为,在箱体中容纳有多个电池。
蓄电装置有时会因为电池内发生短路等原因而产生高温气体。因此,在蓄电装置中,例如会在箱体内设置排气风道,当电池产生气体时,所产生的气体可由排气风道排出至箱体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2为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2所示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单电池)100、箱体101、电池支架102、以及金属制的盖子103等。在电池支架102的周缘部(上表面)与盖子103的周缘部(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树脂密封材料104,电池支架102与盖子103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排气风道)105。排烟通道105通过排气口(未图示)而与外部连通。并且,当电池100产生高温气体时,所产生的气体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那样流入排烟通道105中,并经由该排烟通道105而从排气口排出。
然而,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树脂密封材料104的一个面朝向排烟通道105的内部,因此流入排烟通道105的高温气体会直接接触到密封材料104(即,电池100所产生的气体有时未接触其它构件就先接触到密封材料104)。这样,密封材料104会因高温气体的热量而受损,导致气体从排气口以外的部位(密封材料104受损的部位)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90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的蓄电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所述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所述密封材料的气流。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具体而言,因为流入排烟通道内的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的气流被遮挡构件遮挡,所以,高温气体不会直接接触到密封材料,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受损。而且,由于高温气体与遮挡构件相接触时热量被该遮挡构件吸收,所以,气体温度得到降低。这样,即便是电池产生的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之后再接触到密封材料,对密封材料的热影响也比较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中,较佳为,所述盖子为金属制,所述遮挡构件被构成为,与所述盖子形成为一体,并从该盖子向所述电池支架突起。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体的温度。即,当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时,该气体的热量易于通过遮挡构件而传递到盖子,并由该盖子向外放热。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气体的温度,防止密封材料受损。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中,较佳为,所述遮挡构件的端部(下端面)与所述电池支架(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遮挡构件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的上表面相接触而使盖子向上悬起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材料与盖子之间的紧密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等车辆上的蓄电装置的情形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局部截面图。蓄电装置1由电池组构成,即,由箱体3、和箱体3中容纳的多个电池(单电池)2构成。
电池2为圆柱型电池。该电池2是通过在圆柱形电池壳体内放置发电元件而构成的。作为电池2,可采用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不用二次电池,而采用电双层电容器。
各个电池2由箱体3及电池支架4保持。箱体3具备,底板31、和从该底板31的外缘向上方延伸的侧板32。在底板31上,加工有多个可供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插入的开口33。这些开口33的上半部分的内径与电池2的外径基本匹配。另外,这些开口33的下半部分的内径小于电池2的外径。
电池支架4与箱体3的底板31形状基本一致,电池支架4被配置在箱体3的侧板32的上端部,并被螺钉等固定在箱体3上。这样,由箱体3和电池支架4构成了容纳电池2的收纳空间11。
在电池支架4上,形成有多个供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插入的开口41。这些开口41被构成为,内径比电池2的外径稍大的圆形开口。
各个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被插入到箱体3的底板31上形成的开口33内。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的端面与加工在开口33的下半部分的小径部分相抵接,这样,能够防止电池2脱落。另外,各个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被插入到电池支架4上形成的开口41内。如此,各个电池2被配置在收纳空间11内,并被箱体3及电池支架4定位。这样,相邻的两个电池2就不会相互接触。
作为箱体3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树脂。另外,作为电池支架4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树脂或金属。图1中,电池支架4由金属(例如铝等)构成。在此情况下,电池2与电池支架4之间由绝缘材料42(例如由树脂制成)隔开。
电池支架4的上方配置有金属制的盖子5。盖子5由形状与电池支架4相对应的板材加工而成。盖子5与电池支架4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被配置在电池支架4的上方。
在电池支架4的周缘部的上表面与盖子5的周缘部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由树脂制成的密封材料6。该密封材料6被配置在电池支架4及盖子5的整个一周上。由此,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与盖子5的下表面之间就形成了排烟通道7。该排烟通道7通过排气口(未图示)与外部连通。该排气口例如可以加工在盖子5上。
在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设置有排气阀(未图示)。当电池2内部产生的气体使电池2内部的压力达到动作压力时,该排气阀从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由此,可将电池2内部的气体排出。从排气阀排出的气体流入排烟通道7,然后从排气口排到蓄电装置1的外部。由于排气阀的结构为公知技术,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在排烟通道7中,设置有金属制的遮挡构件51,该遮挡构件51用于遮挡流入排烟通道7内的电池2产生的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6的气流。该遮挡构件51与盖子5形成为一体,在排烟通道7中,从该盖子5的下表面向电池支架4侧突起。另外,在排烟通道7中,该遮挡构件51被设置在,对应于多个电池2中最靠外侧的电池2(图1中位于右端的电池2和位于左端的电池2)的部位与密封材料6之间。
遮挡构件51与密封材料6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具体而言,遮挡构件51与密封材料6的内面(面向排烟通道7的面)相向而对并遮挡着密封材料6的内面。并且,遮挡构件51被配置在与密封材料6的内面相对的整个一周上。另外,遮挡构件51的突起高度(从盖子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起的高度)被设定为,使该遮挡构件51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
以下,对电池2产生高温气体时蓄电装置1内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电池2内因短路等原因产生高温气体时,该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得排气阀开启,从而气体流入排烟通道7。流入该排烟通道7内的气体大部分从排气口排至箱体3外部。
但是,流入排烟通道7内的气体中也有一部分流向排烟通道7的两侧(密封材料6侧),此时,由于在密封材料6前面设置有遮挡构件51,所以,流向两侧的气流在接触密封材料6之前就被遮挡构件51挡住。从而,高温气体不会直接接触到密封材料6(即,不会出现电池2产生的气体在未接触到其它构件之前就接触到密封材料6的情况)。另外,电池2产生的高温气体在接触到金属制的遮挡构件51时,因热量被遮挡构件51吸收而降温。因此,电池2产生的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51后即使再接触到密封材料6,也不会对密封材料6产生较大的热影响。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遮挡构件51与盖子5构成为一体,所以,电池2产生的高温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51时,该气体的热量容易通过遮挡构件51而传递给盖子5,再通过盖子5而散发到外部。因此,可有效地降低气体的温度(排烟通道7内的温度),防止密封材料6受损。
另外,在电池2产生高温气体的状况下,也可能发生火焰与气体一起流入排烟通道7内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遮挡构件51也能够阻止火焰接触到密封材料6。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材料6受损。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密封材料6受损,所以可以将密封材料6加工得比现有技术中的薄。以下对此点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结构中,考虑到密封材料104有可能受损,所以将密封材料104加工得较厚。相应地,箱体101、电池支架102以及盖子103的尺寸均被增大(参照图1中的虚线)。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材料6的厚度只要确保密封材料6能承受所产生的气体的压力即可,因而能够实现密封材料6的薄型化。并且,随着该密封材料6的薄型化,还能实现箱体3、电池支架4及盖子5的小型化。其结果,能够实现蓄电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另外,随着密封材料6的薄型化,该密封材料6的上表面与粘结在该上表面上的盖子5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这样只需较小的安装载荷即可。即,当这些接触面积较大时,为了使接触面整体相接触需要较大的安装载荷,当接触面积减小时,所需的安装载荷也相应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该遮挡构件51时,使遮挡构件51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因此能够确保密封材料6的密封性良好。以下对此点进行说明。
首先,如果遮挡构件51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4相抵接,则在遮挡构件51的尺寸存在误差(遮挡构件51的实际长度比设计长度更长,例如比密封材料6的高度尺寸还要长)的情况下,盖子5将悬在密封材料6之上,使得盖子5与密封材料6无法紧密接合。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遮挡构件51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所以盖子5将不会悬在密封材料6之上,能够确保密封材料6与盖子5之间的紧密接合。从而,能够防止流入排烟通道7内的气体从密封材料6与盖子5之间泄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也可将排烟通道7设置在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
另外,盖子5与遮挡构件51也可以是不同的构件。
Claims (3)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所述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所述密封材料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为金属制,所述遮挡构件被构成为,与所述盖子形成为一体,并从该盖子向所述电池支架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构件的端部与所述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8527.3U CN204189847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蓄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88527.3U CN204189847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蓄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89847U true CN204189847U (zh) | 2015-03-04 |
Family
ID=5262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88527.3U Active CN204189847U (zh) | 2014-11-17 | 2014-11-17 | 蓄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8984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7033A (zh) * | 2016-08-15 | 2016-12-07 | 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电芯支架 |
JP2019009042A (ja) * | 2017-06-27 | 2019-01-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10710018A (zh) * | 2017-05-30 | 2020-01-17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搭载用的电池组 |
CN112310519A (zh) * | 2019-07-25 | 2021-02-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
-
2014
- 2014-11-17 CN CN201420688527.3U patent/CN2041898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7033A (zh) * | 2016-08-15 | 2016-12-07 | 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电芯支架 |
CN106207033B (zh) * | 2016-08-15 | 2019-05-24 | 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电芯支架 |
CN110710018A (zh) * | 2017-05-30 | 2020-01-17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搭载用的电池组 |
JP2019009042A (ja) * | 2017-06-27 | 2019-01-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6991748B2 (ja) | 2017-06-27 | 2022-02-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12310519A (zh) * | 2019-07-25 | 2021-02-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
CN112310519B (zh) * | 2019-07-25 | 2022-05-1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89847U (zh) | 蓄电装置 | |
CN104134770B (zh) | 具有安全排气口的袋型二次电池 | |
TWI735836B (zh) | 電池單元、電池模組及汽車 | |
JP6255151B2 (ja) | バッテリパック | |
JP5317129B2 (ja) | 2次電池 | |
JP6532100B2 (ja) | 二次電池 | |
JPWO2020039722A1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KR20130031532A (ko) | 배터리 팩 | |
JP2014241245A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6887539B (zh) | 密封型电池、封口体以及电动汽车 | |
CN102324479A (zh) |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防爆阀 | |
US20140154534A1 (en) | Power battery safety head cover | |
CN203466244U (zh) |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安全保护装置 | |
CN20662851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 |
CN203707194U (zh) | 二次电池 | |
CN202423010U (zh) | 防爆电容器 | |
JP2015185224A (ja) | 密閉型電池 | |
WO2016011853A1 (zh) | 一种新型环保、防漏液、安全的大容量电池 | |
KR20080037869A (ko) | 이차전지 | |
KR20140017386A (ko) | 배터리 모듈 | |
CN205921003U (zh) | 极板式锂电池壳体用的盖板 | |
US8709624B2 (en) | Energy storage device package | |
CN203812982U (zh) | 一种有自我保护装置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 |
KR20170051034A (ko) | 누액방지구조를 갖는 축전지 | |
WO2023141878A8 (zh) | 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