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9378U -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9378U
CN204179378U CN201420572971.9U CN201420572971U CN204179378U CN 204179378 U CN204179378 U CN 204179378U CN 201420572971 U CN201420572971 U CN 201420572971U CN 204179378 U CN204179378 U CN 204179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late
hyoplastron
connector construction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29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术林
万伟
徐夫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tan Lianz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29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79378U/zh
Priority to TW104200799U priority patent/TWM510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9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9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端子、遮蔽片以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舌板,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端子设置于舌板,且各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第一表面上。遮蔽片设置于舌板的第二表面上,遮蔽片上朝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设有弹片或凸包。遮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此外,遮蔽片的后端可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接地脚。本创作可加强舌板结构而不易损坏,加强连接器结构提供的插拔力而提供更多次的插拔,并具有更佳的防EMI效果以及保护操作人员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舌板以设置端子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为了使得电子装置可以达到讯号传递之效果,各式各样的连接器也就成为必备的元件。例如,目前较常使用的通用串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由于具有随插即用的特性,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电脑产品上来进行讯号传递。
USB连接器的结构通常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通常以塑料制成,其包括舌板以设置端子。遮蔽壳体通常以金属制成,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即包覆了舌板及设置于其上的端子。遮蔽壳体与舌板形成对接空间以便接受对接USB连接器插入。遮蔽壳体具有复数接地脚以焊接于电路板,使USB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并使遮蔽壳体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连接。遮蔽壳体具有屏蔽效果,可以阻隔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抑制EMI杂讯,并通过接地脚将EMI杂讯传输到电路板上的接地端以达到接地效果,进而确保电子装置可靠性以及保护操作人员安全。遮蔽壳体的侧壁上通常设置有复数个撕破式弹片,各撕破式弹片具有弹臂及设置于弹臂自由端的凸出部,以便在对接USB连接器插入USB连接器的对接空间时,藉由撕破式弹片之凸出部弹性夹持于对接USB连接器。
然而,这种USB连接器之舌板由塑料制成,在对接USB连接器不当插拔下容易因为舌板强度不够而损坏;此外,这种USB连接器之撕破式弹片直接设置于遮蔽壳体之侧壁上,在对接USB连接器多次插拔后,撕破式弹片即会弹性疲乏,导致USB连接器提供的插拔力不稳定,使讯号传输不稳定或对接USB连接器会从USB连接器松脱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可加强舌板结构而不易损坏,另可在对接连接器多次插拔后仍保持稳定之插拔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个端子、一遮蔽片以及一遮蔽壳体。该绝缘本体包括一舌板,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复数个端子设置于该舌板,且各该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一接触部位于该舌板的该第一表面上。该遮蔽片设置于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上,该遮蔽片上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方向设有一弹片或凸包。该遮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遮蔽片的后端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一接地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遮蔽片的前端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且向前倾斜延伸设有一过渡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遮蔽片与该舌板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上设有供自动化设备抓取的一沟槽,该遮蔽片上设有与该沟槽对应的一破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舌板的两侧面上各设有一第一固持部,该遮蔽片的两侧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曲各延伸形成一翼部,该翼部上设有与该第一固持部连接的一第二固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及该两侧面设有一容槽以容置该遮蔽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开设有一插孔以容置该舌板,该壳体具有四侧壁,其中该至少两侧壁各设有一穿孔,该连接器结构还包括一弹片组,该弹片组具有沿该至少两侧壁形成的一弹臂,该弹臂向前延伸形成复数个凸出部,各该凸出部经由对应之该穿孔伸入该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壳体邻近于该插孔之一端还具有一唇边,该唇边的厚度大于该遮蔽壳体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遮蔽壳体还具有复数个接触弹片以接触该弹臂。
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中,以得到一个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
本实用新型藉由在连接器结构之舌板上设置遮蔽片,可加强舌板结构而不易损坏,且遮蔽片上设有弹片或凸包可加强连接器结构提供的插拔力,此外,遮蔽片具有屏蔽效果,可以阻隔EMI,并通过弹片或凸包将EMI杂讯传输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和/或通过接地脚将EMI杂讯传输到连接器结构所焊接到的电路板的接地端,使连接器结构防EMI的效果更佳,并保护操作人员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还可藉由采用壳体及弹片组,可在对接连接器多次插拔后仍保持稳定之插拔力,并利用壳体之唇边厚度大于遮蔽壳体厚度,使连接器结构由前向其对接空间观看时仅会看到唇边,不会直接看到遮蔽壳体,可有效美化连接器结构之外观及精致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及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分解图。
符号说明
1、1’:舌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侧面,14:容槽,15、15’:第一固持部,16:端子槽,17:沟槽,2:端子,21:第一端子,211:接触部,212:固定部,213:焊接部,22:第二端子,221:接触部,222:固定部,223:焊接部,3:遮蔽片,31:连料式弹片,31’:圆形凸包,32:翼部,33、33’:第二固持部,34:接地脚,35:过渡倒角,36:破槽,4:遮蔽壳体,41:插孔,42:接地脚,43:第二固接部,44:接触弹片,5:壳体,51:插孔,52:穿孔,53:容槽,54:第一固接部,55:唇边,6:弹片组,61:弹臂,62:凸出部,7:对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加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及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3及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不同视角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以USB 3.0连接器作为示例,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连接器结构还可以是USB 2.0连接器、高清晰度多媒体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连接器、或其它具有舌板以设置端子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舌板1,此外,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复数个端子2、遮蔽片3以及遮蔽壳体4。一般而言,绝缘本体以塑料制成,故舌板1以塑料制成,而端子2、遮蔽片3以及遮蔽壳体4以金属制成而具有屏蔽效果,可以阻隔EMI以抑制EMI杂讯。
舌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在本实施例中,舌板1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分别是其下表面及上表面,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舌板在连接器结构的位置由如图1所示的上方改成下方时,舌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则变成分别是其上表面及下表面。舌板1的第二表面12及两侧面13设有容槽14以容置遮蔽片3。舌板1的两侧面13各设有两第一固持部15以使遮蔽片3固定于舌板1上。舌板1的第一表面11设有复数个端子槽16以容置部分端子2。
复数个端子2设置于舌板1。在本实施例中,复数个端子2包括复数个第一端子21及复数个第二端子22,其中,各第一端子21具有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的接触部211、固定于舌板1的固定部212、以及焊接固定于电路板的焊接部213,各第二端子22具有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的接触部221、固定于舌板1的固定部222、以及焊接固定于电路板的焊接部223。第一端子21以射出成型方式设置于舌板1,即第一端子21与舌板1一体成型,而第二端子22以插入方式设置于舌板1的端子槽16,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端子也可以采用插入方式设置于舌板内的端子槽。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设置于舌板1后,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及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1位于舌板1的第一表面11上。
遮蔽片3设置于舌板1的第二表面12上。遮蔽片3上朝远离第二表面12的方向(或向上)设有两连料式弹片31,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可以改成撕破式弹片、圆形凸包、长条形凸包等。遮蔽片3的两侧朝远离第一表面11的方向(或向下)弯曲各延伸形成翼部32,翼部32上设有两第二固持部33以与舌板1的第一固持部15连接,使遮蔽片3固定于舌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持部33为刺破式卡点,而对应的第一固持部15为凹槽,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二固持部可以改为撕破式卡点;又例如,第二固持部可以改为穿孔而对应的第一固持部则改为凸点。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片3的后端朝远离第一表面11的方向(或向下)弯曲延伸形成两接地脚34以焊接于电路板,遮蔽片3的前端朝远离第一表面11的方向(或向下)且向前倾斜延伸设有过渡倒角35以引导对接连接器插入,防止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插翻遮蔽片3。
在舌板1上设置遮蔽片3,可加强舌板1结构,在对接连接器不当插拔下较不易损坏。遮蔽片3具有屏蔽效果,可以阻隔EMI以抑制EMI杂讯,并通过连料式弹片31将EMI杂讯传输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且通过接地脚34将EMI杂讯传输到连接器结构所焊接到的电路板的接地端,可快速将EMI杂讯传输到地排除掉,使连接器结构防EMI的效果更佳,并保护操作人员更加安全。此外,连料式弹片31还可以加强连接器结构提供的插拔力。
遮蔽壳体4开设有插孔41以容置绝缘本体而包覆于绝缘本体,即包覆了舌板1、设置于舌板1的端子2以及遮蔽片3。遮蔽壳体4的两侧壁各设有两接地脚42以焊接于电路板,使连接器结构固定于电路板上,并使遮蔽壳体4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连接。遮蔽壳体4具有屏蔽效果,可以阻隔EMI以抑制EMI杂讯,并通过接地脚42将EMI杂讯传输到电路板上的接地端排除掉,使连接器结构具有防EMI的效果,并保护操作人员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还包括壳体5,且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弹片组6。壳体5开设有插孔51以容置舌板1,壳体5及舌板1形成对接空间7以便接受对接连接器插入。壳体5具有四侧壁,其中至少两侧壁各设有穿孔52。弹片组6具有沿壳体5的至少两侧壁形成的弹臂61,弹臂61向前延伸形成复数个凸出部62,各凸出部62经由对应之穿孔52伸入插孔51。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四侧壁中的下侧壁设有两穿孔52,四侧壁中的左右两侧壁各设有穿孔52,因此,弹片组6的弹臂61是沿壳体5的下侧壁及左右两侧壁对应形成而呈ㄇ形,且弹臂61向前延伸形成对应于穿孔52的四凸出部62。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可以仅在壳体的左右两侧壁(或上下两侧壁)设有穿孔,弹片组的弹臂沿壳体的左右两侧壁(或上下两侧壁)对应形成且为了连接成一体再于上侧壁或下侧壁形成而呈ㄇ形;又例如,可以在壳体的四侧壁都设有穿孔;再例如,不论壳体的穿孔如何设置,弹片组的弹臂都沿壳体的四侧壁形成而呈口形。当对接连接器欲连接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而插入对接空间7时,即可藉由弹片组6之凸出部62弹性夹持对接连接器,使对接连接器端子稳定连接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之端子2。并且,在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进行多次插拔后,弹片组6还可以保持一定之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具有插拔力稳定之优势。
此外,壳体5具有容槽53以容置弹片组6的弹臂61。壳体5具有第一固接部54,而遮蔽壳体4具有第二固接部43以与壳体5的第一固接部54连接,使遮蔽壳体4固定于壳体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接部54为凹槽,而对应的第二固接部43为刺破式卡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固接部可改为凸点,而对应的第二固接部可改为穿孔。壳体5邻近于插孔51之一端具有唇边55,唇边55的厚度大于遮蔽壳体4的厚度,唇边55可以完全遮住遮蔽壳体4,使得连接器结构由前向其对接空间7观看时仅会看到塑料制成的唇边55,不会直接看到金属制成的遮蔽壳体4,可有效美化连接器结构之外观及精致度。另外,遮蔽壳体4具有复数个接触弹片44以接触弹臂61,使遮蔽壳体4通过接触弹片44、弹臂61及凸出部62将EMI杂讯传输到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排除掉,提供防EMI的效果,并保护操作人员安全。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分解图。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相比,差异在于舌板及遮蔽片。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连接器结构之舌板1’与遮蔽片3’为一体成型,舌板1’与遮蔽片3’接触配合得更好,强度更好,还节省两者组装的成本。舌板1’的第二表面12上设有供自动化设备抓取的沟槽17,遮蔽片3’上设有与沟槽17对应的破槽3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片3’上朝远离第二表面12的方向(或向上)改设有两圆形凸包31’,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可以改成连料式弹片、撕破式弹片、长条形凸包等。遮蔽片3’的第二固持部33’为穿孔,舌板1’的第一固持部15’为凸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个端子、一遮蔽片、一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绝缘本体,包括一舌板,该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
  复数个端子,设置于该舌板,且各该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一接触部位于该舌板的该第一表面上;
  一遮蔽片,设置于该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上,该遮蔽片上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方向设有一弹片或凸包;以及
  一遮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的后端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一接地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的前端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且向前倾斜延伸设有一过渡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与该舌板为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该第二表面上设有供自动化设备抓取的一沟槽,该遮蔽片上设有与该沟槽对应的一破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两侧面上各设有一第一固持部,该遮蔽片的两侧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弯曲各延伸形成一翼部,该翼部上设有与该第一固持部连接的一第二固持部。
7.如权利要求第6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该第二表面及该两侧面设有一容槽以容置该遮蔽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开设有一插孔以容置该舌板,该壳体具有四侧壁,其中至少两侧壁各设有一穿孔,该连接器结构还包括一弹片组,该弹片组具有沿该至少两侧壁形成的一弹臂,该弹臂向前延伸形成复数个凸出部,各该凸出部经由对应之该穿孔伸入该插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邻近于该插孔之一端还具有一唇边,该唇边的厚度大于该遮蔽壳体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还具有复数个接触弹片以接触该弹臂。
CN201420572971.9U 2014-10-07 2014-10-07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04179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2971.9U CN204179378U (zh) 2014-10-07 2014-10-07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TW104200799U TWM510558U (zh) 2014-10-07 2015-01-16 具遮蔽片之連接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2971.9U CN204179378U (zh) 2014-10-07 2014-10-07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9378U true CN204179378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2971.9U Active CN204179378U (zh) 2014-10-07 2014-10-07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79378U (zh)
TW (1) TWM51055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9886B (zh) * 2021-10-19 2022-10-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0558U (zh) 2015-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91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performance
EP2228871B1 (en) EMI shielded connector mounted on a PCB
CN2045384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858007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256647A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92366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contact portions wider than welding portions and bending downward
WO2011143649A2 (en) Connector
CN204947184U (zh) 电连接器
TWM456012U (zh) 連接器結構
CN204516985U (zh) 可接受插头连接器正反向插接的插座连接器
CN204720724U (zh) Hdmi插座电连接器
CN205646218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104377491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4179378U (zh) 具遮蔽片之连接器结构
CN206271990U (zh) USB Type‑C连接器
CN20339842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104377506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6532325B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子总成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3174369U (ja) エレクトリックコネクタ
CN109149217B (zh) 利用弯折部使端子与接地片相接触的信号连接器
CN204179319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4179370U (zh) 插座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8

Address after: 335000 west of 206 National Road, Yingt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ehu District, Yingtan, Jiangxi

Patentee after: Lian 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21 Huayuan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888)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Connectek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335000 room 01011, workshop of LianZhan Technology (Jiangxi) Co., Ltd. on the west side of national highway 206 and the south side of industrial Third Road,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ngt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ngtan lianz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5000 west of 206 National Road, Yingt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ehu District, Yingtan,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Lian 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x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