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8212U -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8212U
CN204168212U CN201420541646.6U CN201420541646U CN204168212U CN 204168212 U CN204168212 U CN 204168212U CN 201420541646 U CN201420541646 U CN 201420541646U CN 204168212 U CN204168212 U CN 204168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mounting bracket
strutting piece
supporting leg
bracke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16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曲娥
李永红
胡孔红
董普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416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8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8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8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用于逆变器的平放安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所述逆变器的支撑件和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多对支腿,各对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且高度依次递减,使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压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呈倾斜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为独立安装逆变器提供便捷、可靠的支撑,且显著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电站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此,促进了对逆变器的应用,特别是组串型逆变器的应用。如今,组串型逆变器不单应用于地面电站,还逐渐应用于各种房屋的屋顶上。鉴于屋顶的特殊性,导致逆变器的安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现有技术中,组串型逆变器在安装时,通常借助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来安装。具体地,首先,当电池板安装完成后,将逆变器的挂板安装于电池板的支架上,然后将逆变器垂直安装于挂板,并使其安置于电池板的下方。
但是,采用现行的组串型逆变器的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此种安装方式要求电池板下方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逆变器,但是,在屋顶及其他安装较矮的场合下,这种安装方式难以实施。
第二、采用此种安装方式时,需要在电池板的支架上开设与挂板相应的连接孔,即需在现场针对逆变器的要求对电池板的支架进行加工,以满足安装逆变器的安装要求,如此,给现场安装工作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且安装人员需要俯身调整逆变器的安装,耗费大量工时。
有鉴于此,亟待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为逆变器的安装提供便捷、可靠的支撑,提高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便捷、可靠的安装固定逆变器,显著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用于逆变器的平躺安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所述逆变器的支撑件和与所述支撑件连接的多对支腿,各对所述支腿间隔设置且高度依次递减,使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压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安装逆变器时,将该安装支架支撑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其中,支撑件能够支托逆变器,而支腿的一端连接支撑件、另一端支于安装平面,以将支撑件支撑于安装现场的平面,从而将该逆变器安装于现场。同时,该安装支架的多对支腿间隔设置,且各对支腿的高度依次递减,并且,当安装支架安置于安装现场的平面时,该支撑件的一端抵压于安装现场的平面;也就是说,通过依次间隔设置、具有高度差的多对支腿,以使该安装支架倾斜设置,从而使逆变器配合电池板安装的形式,规避对电池板的遮挡,而支撑件的低端抵压于安装现场的平面,能够为安装支架的稳固性、可靠性提供保障。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的桥接梁,所述桥接梁与所述支撑梁垂直。
可选地,所述桥接梁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梁形成U形的所述支撑件。
可选地,每对所述支腿间均设有固连杆,所述固连杆支撑连接所述支腿。
可选地,所述固连杆与每对所述支腿呈U形设置,所述固连杆支撑于安装现场的平面,且所述固连杆开设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配合连接件固连所述安装支架与安装现场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设有卡钩,所述卡钩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的倾斜方向,所述逆变器的支耳卡固于所述卡钩。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设有限位挡板,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挡板与相应的所述限位孔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能够支托于所述逆变器的低端。
可选地,所述支腿与所述支撑件铰接连接,以使所述支腿回收至平行于所述支撑件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遮阳部,所述遮阳部设有能够遮于所述逆变器上部的遮阳板、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阳板的底面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杆绕铰接点转动以回收至所述遮阳板的底面。
可选地,遮阳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板面设有支脚,所述支脚能够支撑于所述逆变器。
可选地,所述遮阳板开设观视所述逆变器显示屏的窗口,所述窗口设有可翻转的窗盖。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支撑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装支架的支撑件与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逆变器的支耳与支撑件的卡扣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遮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遮阳部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
安装支架10、逆变器20;
支撑件11、支腿12、遮阳部13;
卡钩111、限位挡板112、限位孔113、固连杆121、第一支杆122、遮阳板131、连接杆132、第二支杆133;
固定通孔1211、支脚1311、窗口1312;
支耳21。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现有技术逆变器安装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独立安装逆变器的安装支架,从而为安装固定逆变器,特别是当安装场地高度有限时,为逆变器便捷、可靠的安装提供保障,并且,显著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是指当安装支架安置于安装现场的地面时,支撑件的一侧为上、支腿一侧为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上方和下方;应当理解,该方位词的出现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基础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4,其中,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支撑逆变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装支架的支撑件与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逆变器的支耳与支撑件的卡扣连接关系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支架,用于逆变器的平躺安装。通过该安装支架能够将逆变器独立安装于电池板的旁侧,从而规避安装于电池板的支架上时,受到在较低的安装场地进行安装作业无法安装的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安装支架10包括支撑逆变器20的支撑件11和两对支腿12。逆变器20直接放置于该支撑件11上,通过支撑件11支托逆变器20,而两对支腿12连接于支撑件11的下方,且两对之间设有高度差。当安装支架10支于安装现场的平面时,支撑件11的一端抵压于该安装现场的平面,也就是说,存在高度差的支腿12支于安装现场的四个支点形成一个平面,该支撑件11的低端恰位于该平面上。
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支撑件11降低支腿12的承重,并能够提高该安装支架10支撑逆变器20的稳定性;另外,还能够使逆变器20配合电池板的安装形式,规避对电池板的遮挡,确保电池板有效的工作性能。
通常可将支撑件11的倾斜角度设置在0°~15°范围内,并使安装支架10的整体高度不高于相应的电池板的安装高度。
与现有技术中逆变器20安装于电池板的支架的下方相比,该安装之间10的适用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安装现场的安装要求,便于逆变器的安装,有效降低了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仅以两对支腿12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支腿12并不局限于设置两对,还可为三对、四对等多对,故支腿12的对数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限制,只需使其满足各对支腿12间隔设置且高度依次递减设置均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对该支撑件11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安装支架10的整体重量,并提高支撑强度。
具体地,该支撑件1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和连接两个支撑梁的桥接梁,其桥接梁与两个支撑梁垂直设置,从而使支撑件11呈框形设置。当对逆变器20安装时,支撑梁和桥接梁均位于逆变器20的底部支托该逆变器20。采用本方案中的安装支架10时,仅通过两个支撑梁和一个桥接梁即可实现对逆变器20的支撑作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重量较轻,便于搬运安装。
更进一步地,将该桥接梁设置于支撑件11的另一端,即桥接梁设置于该支撑件11的倾斜向上的端部,从而与两个支撑梁形成U形的支撑件11;也就是说,桥接梁连接两支撑梁的高端形成U形,而其开口的两端抵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同时,为了确保两低端稳定地支撑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可将其与平面接触的部位加工成与平面贴合的斜面,如此以提高该安装支架10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11并不局限于此框架结构的形式,该支撑件11还可为平板结构,只需满足能够使逆变器20安置于该支撑件11上,以实现该支撑件11对逆变器20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均可。
另外,本方案中的支撑梁与桥接梁连接形成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此,该桥接梁还可设置于两支撑梁的中部任一位置,也就是说,两支撑梁与一个桥接梁还可呈H形设置。同时,还可设置多个桥接梁,以更加可靠稳定的连接两支撑梁。因此,该桥接梁的设置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不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支腿12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还可对其优化设计。如图所示,每对支腿12间均设有固连杆121,通过该固连杆121将该对支腿12中的两个支腿12连接,从而规避当安装支架10支撑逆变器20时根基不稳而晃动,甚至倾倒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例中,固连杆121设置于支腿12与安装现场平面的支点处,如图1所示,两个支腿12与固连杆121同样呈U形设置,其作用与支撑件11的U形结构形式相同,有益效果请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固连杆121开设固定通孔1211,以配合固定销钉或是紧固螺钉将安装支架10固定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如此,进一步提高支腿12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通孔121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方案中的圆孔,其具体的形状应根据所配合的连接件而定,只需满足有效配合连接件将安装支架10固定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均可。
本文中的连接件具体可为上述销钉或者紧固螺钉,当然,也还可有其他形式的连接件。
可以理解的是,固连杆121与两支腿12同样也可呈H形设置,即此时固连杆121连接两支腿12的中部位置,为了提高支腿12与安装现场平面之间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可将每个支腿12可设有底座,从而,提升根基支撑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实施例,其支撑件11还可设有卡固逆变器20支耳21的卡钩111。如图2和图4所示,该卡钩111的开口朝向支撑件11的倾斜方向,当逆变器20安装于该安装支架10时,逆变器20的支耳21卡入该卡钩111内,如此可确保逆变器20可靠的固定于该安装支架10,有效避免逆变器20在重力作用下沿倾斜方向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逆变器20与安装支架10可靠的连接,该支撑件11还设有限位挡板112,且,该支撑件11的支撑表面上开设配合固定限位挡板112的限位孔113,两者可拆卸连接,同时,限位孔113沿倾斜方向设置多个。如此,可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逆变器20而选取限位挡板112的位置,以有效限定各规格的逆变器20,并有效提高该安装支架10的适应性。
请一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支腿12与支撑件11铰接连接,以使支腿12能够回收至平行支撑件11的平面,即支腿12与支撑件11为可折叠连接,以便于运输携带。具体地,支腿12一端铰接于支撑梁的下方,同时,在靠近该铰接端处转接第一支杆122,而第一支杆122的另一端转接于支撑梁;也就是说,支腿12通过转轴连接支撑梁,并通过第一支杆122限定支腿12与支撑梁,使其在展开时能够确保支腿12与支撑梁之间的稳定性。通过图2中的箭头方向进行折叠回收后,该安装支架10能够回收为图3中所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支腿12与支撑件11通过转轴实现可折叠连接,当然,两者之间的连接并不局限于此,还可有其他的连接方式,只需能够使支腿12回收支撑件11的下方的连接方式均可。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安装支架10还包括遮阳部13,遮阳部13设有遮阳板131和连接杆132。其中,该遮阳板131遮于逆变器20的上方,从而避免逆变器20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结合图1和图5所示,该连接杆132的一端与支撑件11通过螺纹孔和螺栓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支架10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搬运,还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而设定是否采用该遮阳部13;连接杆132的另一端与遮阳板131的底面的一侧铰接,具体地,连接杆132与遮阳板131间设有第二支杆133,连接杆132与该第二支杆133转轴连接,而第二支杆133的另一端与遮阳板131连接。在安装支架10工作状态下,连接杆132与遮阳板131垂直,而该第二支杆133有效限定连接杆132与遮阳板131支架的稳定性,当折叠该遮阳部13时,其连接杆132与第二支杆133按照图5中的箭头方向回收,从而折叠为图6所示状态,以便于携带、运输,节省搬运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132与支撑件1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可在支撑件11上开设供连接杆132插入固定的连接孔,两者通过嵌套可拆卸连接。因此,连接杆132与支撑件11的两节方式并不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只需能够进行可拆卸连接均可。
当然,遮阳部13与支撑件11还可设置为一体结构,并与支腿12构成整体结构的安装支架10。此时,可将连接杆132与支撑件11之间的连接采用可折叠的连接,当安装支架10非支撑安装逆变器20时,可将遮阳部13回收至支撑件11,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连接杆132与遮阳板131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遮阳板131远离连接杆132的板面设有支脚1311,如图5所示,当该安装支架10支撑逆变器20时,支脚1311能够抵压于逆变器20的上部,从而避免遮阳板131在重力作用下压于逆变器20的上部。另外,如此设置,支脚1311能够使遮阳板131与逆变器20的上部保持一定的间隙,确保逆变器20有效的散热,为逆变器20可靠的工作性能提供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支脚1311设置为两个,当然还可设置为一个或是多个,只需能够有效将遮阳板131支于逆变器20的上部均可,故,支脚1311的数目并不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为了便于查看逆变器20的显示数据,该遮阳板131开设观视逆变器20显示屏的窗口1312,所述窗口1312设有可翻转的窗盖。如此,当需要查看数据时,可打开窗盖,透过窗口1312观视数据;查看结束后,再将窗盖扣于窗口1312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逆变器的安装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例子进行了阐述,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特点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该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用于逆变器(20)的平躺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包括支撑所述逆变器(20)的支撑件(11)和与所述支撑件(11)连接的多对支腿(12),各对所述支腿(12)间隔设置且高度依次递减,使所述支撑件(11)的一端抵压于安装现场的平面呈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的桥接梁,所述桥接梁与所述支撑梁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梁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梁形成U形的所述支撑件(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支腿(12)间均设有固连杆(121),所述固连杆(121)支撑连接所述支腿(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连杆(121)与每对所述支腿(12)呈U形设置,所述固连杆(121)支撑于安装现场的平面,且所述固连杆(121)开设固定通孔(1211),所述固定通孔(1211)配合连接件固连所述安装支架(10)与安装现场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设有卡钩(111),所述卡钩(111)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11)的倾斜方向,所述逆变器(20)的支耳(21)卡固于所述卡钩(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设有限位挡板(112),所述支撑件(11)的支撑表面沿倾斜方向设有多个限位孔(113),所述限位挡板(112)与相应的所述限位孔(113)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112)能够支托于所述逆变器(20)的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2)与所述支撑件(11)铰接连接,以使所述支腿(12)回收至平行于所述支撑件(11)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0)还包括遮阳部(13),所述遮阳部(13)设有能够遮于所述逆变器(20)上部的遮阳板(131)、连接杆(132),所述连接杆(1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1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阳板(131)的底面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杆(132)绕铰接点转动以回收至所述遮阳板(131)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遮阳板(131)远离所述连接杆(132)的板面设有支脚(1311),所述支脚(1311)能够支撑于所述逆变器(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131)开设观视所述逆变器(20)显示屏的窗口(1312),所述窗口(1312)设有可翻转的窗盖。
CN201420541646.6U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Active CN204168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1646.6U CN2041682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1646.6U CN2041682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8212U true CN204168212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4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1646.6U Active CN2041682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8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053A (zh) * 2017-09-19 2017-12-1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低支撑梁用辅助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053A (zh) * 2017-09-19 2017-12-1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低支撑梁用辅助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7765B (zh) 用于太阳能板安装的模块结构系统
CN103474491A (zh) 高集成度折叠式光伏阵列
CN101434325B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运输方法
CN105337565A (zh) 支架角度可调式水上漂浮发电装置
CN204168212U (zh) 一种逆变器的安装支架
CN201129027Y (zh) 脚手架挑宽两联活页翻板护栏
KR102413949B1 (ko) 태양광구조물 설치용 t-para볼트
JP2011097803A (ja) Evチャージ・ソーラープラグインステーション
CN20338746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结构
CN203361169U (zh) 一种基坑支撑系统中的支撑体连接件
CN206432655U (zh) 抗震母线槽系统
CN202084556U (zh) 太阳能板可调支撑支架
CN212248688U (zh) 折叠板房
CN209585688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
CN205530770U (zh) 一种摇摆墙
CN109322395A (zh) 一种易拆装的钢结构房连接装置
CN207339731U (zh) 用于混凝土屋面的光伏组件支撑座
KR101136342B1 (ko) 회전 링크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CN202706083U (zh) 推土机及推土机工作装置
CN204334434U (zh) 安装支架
CN203645609U (zh) 建筑物顶部太阳能装置
CN21334211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
CN219412029U (zh) 一种折叠式机房
CN204119137U (zh) 太阳能供电装置
CN206861058U (zh) 一种高温热水管道固定支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