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4814U - 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4814U
CN204164814U CN201420537869.5U CN201420537869U CN204164814U CN 204164814 U CN204164814 U CN 204164814U CN 201420537869 U CN201420537869 U CN 201420537869U CN 204164814 U CN204164814 U CN 204164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ocating dowel
light guide
cross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378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斌
李宇彬
陈茂华
万小林
刘祖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TC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TC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TC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378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4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4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柱的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反射片下方的背板,所述背板中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导光板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反射片,所述背板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组装过程中,所述定位柱可以贯穿所述反射片上的第一通孔及所述背板上的第二通孔,使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片与所述背板紧固连接,则组装过程简单化,且不需要利用双面胶带,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工作电压低、辐射低、耗能小、机体薄、显示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电视及测量显示等领域。在液晶显示器中包含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利用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来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中的重要组件。
目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片、第一双面胶带、第二双面胶带及背板,导光板通过第一双面胶带与反射片紧固连接,反射片通过第二双面胶带与背板紧固连接。在现有技术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基于上述背光模组的结构,首先需要将第二双面胶带的第二面与背板的上表面粘接,其次,将反射片的第二面与第二双面胶带的第一面连接,然后将反射片的第一面与第一双面胶带的第二面连接,最后将第一双面胶带的第一面与导光板的底面连接。
由上述可知,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使背板、反射片和导光板依次组装的过程比较繁琐,且由于双面胶在连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卷边等问题,从而导致降低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组装过程繁琐、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具有定位柱的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一通孔;
位于所述反射片下方的背板,所述背板中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导光板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反射片,所述背板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为柱体;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与所述反射厚度及所述背板厚度的厚度总和相同。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对称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定位柱为一组,两组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对称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位于同一组内的定位柱间隔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入光侧一端为圆形,出光侧的一端为椭圆形;所述入光侧一端的圆形的直径与所述出光测一端的椭圆形的长半轴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上设置有定位柱,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中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反射片下方的背板中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和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在组装的过程中此定位柱可以贯穿所述反射片上的第一通孔及所述背板上的第二通孔,使所述反射片与所述背板紧固连接。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设置有定位柱的导光板在组装过程中将导光板、反射片和背板三者进行连接的过程比较简单,且不需要利用双面胶带,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具有两个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具有四个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圆柱体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圆柱体及倒圆台体相结合的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正四棱柱体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采用设置有定位柱的导光板在组装过程中将导光板、反射片和背板三者进行连接,避免使用双面胶,使整个背光模组的组装简单化,从而实现提高背光模组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包括:Opencell101,膜片102,中框103,灯条104,导光板105,反射片106及背板107。
其中,导光板10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08,定位柱108通过整体注塑的方式形成于导光板105上,与导光板105为一体;
反射片106位于导光板105下方,在反射片106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9,第一通孔109与定位柱105相对应,定位柱105能够从第一通孔109出穿过,将导光板105与反射片106进行固定连接;
背板107位于反射片106下方,背板107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0,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与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相对应吻合,且第二通孔110同时也与导光板105上的定位柱108相对应,因此,导光板105上的定位柱108可以依次贯穿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和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使导光板105与反射片106,背板107紧固连接。
通过上述公开的设置有定位柱108的导光板105,在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时,只需将导光板105上的定位柱108穿过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和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在定位柱105贯穿于第一通孔109及第二通孔110的作用下,导光板105能够与反射片106完全紧密贴合,反射片106能够与背板107完全紧密贴合,可见导光板105在定位柱108的作用下就能够与反射片106、背板107紧固连接,在整个背光模组的生产过程中,基于上述结构的导光板105,反射片106和背板107使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更为简单,实现了提高背光模组生产效率的目的。另外,在组装背光模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双面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具有两个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的导光板105上设置的定位柱的个数为两个,这两个定位柱分别为第一定位柱201和第二定位柱202,第一定位柱201和第二定位柱202相对于导光板的中心轴对称,且注塑于导光板的两端。若导光板为长方体,则可以将这两个定位柱分别注塑于导光板的一对对边的的中点上,即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连线可以与导光板的另一对对边平行。若导光板为正方形,则可以将这两个定位柱分别注塑于导光板的对角顶端上,即这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连线为导光板的对角线。
进一步的,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具有四个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对应上述进行修改导光板105底面的定位柱105的个数为四个,这四个定位柱分别为第一定位柱301、第二定位柱302、第三定位柱303和第四定位柱304,其中,两个定位柱为一组,两组定位柱相对于导光板105的中心轴对称注塑于导光板105的两端,位于同一组内的定位柱间隔注塑于导光板105的一端。若导光板105为长方体,可以将这四个定位柱分别注塑于导光板105中两个对角线的四个顶端,即这四个定位柱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若导光板105为正方形,可以将这四个定位柱分别注塑于导管板105中的四端的中点上,即这四个定位柱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十字形。
无论导光板105上具有两个定位柱还是具有四个定位柱,对于每一个定位柱,在反射片中均设置有与此定位柱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在背板中均设置有与此定位柱、此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在对定位柱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具体设置,在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时,采用对称于导光板中心轴的两个定位柱或者两两对称于导光板中心轴的四个定位柱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时,可以确保组装过程中导光板、反射片和背板的紧固连接,定位柱数目的增加及定位柱的对称注塑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模组紧固性;同时组装过程找到与定位柱对应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将定位柱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即可完成组装,此组装过程较简单,生产效率较高。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背光模组,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圆柱体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其中,与导光板105注塑一体的定位柱108为圆柱体,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都是圆形,且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呈圆柱体的定位柱108能够穿过呈圆形的第一通孔109;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110相对应的定位柱105的横截面都是圆形,且第二通孔110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二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110相对应的定位柱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呈圆柱体的定位柱108能够穿过呈圆形的第二通孔110。
在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定位柱108为圆柱体,第一通孔109和第二通孔110均为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直径均和与其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直径相同,即彼此尺寸相适宜,则定位柱108可以很便捷地穿过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和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在定位柱108贯穿于第一通孔109及第二通孔110的作用下,导光板105能够与反射片106、背板107紧固连接,形成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较简单,背光模组生产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圆柱体及倒圆台体相结合的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剖俯视意图,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其中,与导光板105注塑一体的定位柱108的上部分为圆柱体,定位柱的下部分为倒圆台形,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205的横截面都是圆形,且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5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105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上部分呈圆柱体的定位柱105能够穿过呈圆形的第一通孔109;背板中的第二通孔110的入光侧的一端为圆形,第二通孔110的出光侧的一端为椭圆形,入光侧一端的圆形的直径与出光侧一端的椭圆形的长半轴相同,与第二通孔110的入光侧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第二通孔110的入光侧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与第二通孔110的出光侧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第二通孔110的出光侧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二通孔110的两侧的横截面均和与其侧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下部分呈倒圆台形的定位柱108能够穿过呈倒圆台形的第二通孔110。
在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定位柱108的上部分为圆柱体,定位柱108的下部分为倒圆台形,第一通孔109为圆形通孔,第二通孔110为倒圆台形通孔,彼此尺寸相适宜,则定位柱可以很便捷地穿过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和背板中107的第二通孔110;定位柱108与第二通孔110相结合的部位为倒圆台,倒圆台的底面为椭圆形,倒圆台的表面为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边与圆形的直径相同,定位柱108的呈倒圆台形的部位确保组装过程中导光板105、反射片106和背板107的紧固连接,提高了背光模组紧固性,因此,此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较简单,背光模组生产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具有正四棱柱体定位柱的背光模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其中,与导光板105注塑一体的定位柱108为正四棱柱体,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都是正方形,且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一通孔109的横截面和与第一通孔109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呈正四棱柱的定位柱108能够穿过呈正方形的第一通孔109;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110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都是正方形,且第二通孔110的横截面的周长与定位柱108的横截面的周长相同,即第二通孔110的横截面和与第二通孔110相对应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是相同的,以便呈正四棱柱的定位柱108能够穿过呈正方形的第二通孔110。
在对背光模组进行组装过程中,定位柱108为正四棱柱体,第一通孔109和第二通孔110均为正方形通孔,且正方形通孔的周长均和与其相对于的定位柱108的横截面周长相同,即彼此尺寸相适宜,则定位柱108可以很便捷地穿过反射片106中的第一通孔109和背板107中的第二通孔110,在定位柱贯108穿于第一通孔109及第二通孔110的作用下,导光板105能够与反射片106、背板107紧固连接,形成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较简单,背光模组生产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设置有定位柱的导光板,在组装背光模组的过程中,将导光板、反射片和背板三者进行连接时过程比较简单,且不需要利用双面胶带,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柱的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的第一通孔; 
位于所述反射片下方的背板,所述背板中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导光板通过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反射片,所述背板紧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为柱体;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为所述反射片厚度和所述背板厚度的厚度总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的个数为两个; 
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对称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定位柱的个数为四个; 
其中,两个定位柱为一组,两组定位柱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中心轴对称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两端; 
位于同一组内的定位柱间隔注塑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横截面和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圆形; 
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和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入光侧一端为圆形,出光侧的一端为椭圆形; 
所述入光侧一端的圆形的直径与所述出光测一端的椭圆形的长半轴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横截面和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正方形; 
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和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所述定位柱横截面均为正方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的周长与所述定位柱横截面的周长相同。 
CN201420537869.5U 2014-09-18 2014-09-18 背光模组 Active CN20416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7869.5U CN204164814U (zh) 2014-09-18 2014-09-18 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7869.5U CN204164814U (zh) 2014-09-18 2014-09-18 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4814U true CN204164814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8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37869.5U Active CN204164814U (zh) 2014-09-18 2014-09-18 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48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5110A (zh) * 2015-07-17 2015-10-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WO2018157603A1 (zh) * 2017-03-01 2018-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0941042A (zh) * 2019-10-31 2020-03-31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加工方法和导光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5110A (zh) * 2015-07-17 2015-10-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WO2018157603A1 (zh) * 2017-03-01 2018-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20200241191A1 (en) * 2017-03-01 2020-07-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41042A (zh) * 2019-10-31 2020-03-31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加工方法和导光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4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563467B (zh)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204164814U (zh) 背光模组
CN20465010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200732755A (en) Light transmitting resin board
US9574738B2 (en) Len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4791670A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3672602A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720396U (zh) 导光板
WO2013063014A3 (en) Vehicular camera and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061495A (zh) 用于双面显示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202546521U (zh) 一种背光源模块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671644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72877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2024992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9976039A (zh)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074677B1 (ko)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0161603B (zh) 定向扩散微结构光学膜
US9410672B2 (en) Len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4791665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扩散板
CN103744135B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增亮膜
CN204026346U (zh) 一种led非均距分组排列的手机背光源
CN201803235U (zh) 一种led背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及显示终端
CN104330920A (zh)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941694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light-emitting device ther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to 5th floor, building 1, No. 4023, Wuhe Avenue,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anggu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City, Buji province Shenzhen Village No. five and 1 North Avenue, workshop 1, A District, 2 B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TC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