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9900U - 一种切槽刀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槽刀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59900U CN204159900U CN201420604120.8U CN201420604120U CN204159900U CN 204159900 U CN204159900 U CN 204159900U CN 201420604120 U CN201420604120 U CN 201420604120U CN 204159900 U CN204159900 U CN 2041599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cutting edge
- groove
- main cutting
- deg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997 High-speed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槽刀片,所述刀片呈规则的块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刀片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背对的V型槽,其中所述刀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带主后角的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上方设有卷屑槽,所述卷屑槽为带有前角的圆弧槽且在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的高度高于主切削刃高度,同时,所述卷屑槽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设有向上倾斜连接刀片上表面的倾斜面;所述刀片在主切削刃两侧分别设有带副后角的副切削刃,所述副切削刃与主切削刃通过圆弧过度,并且形成一小于90度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设计独特减少了换刀时间,提高了切削线速度、进给速度以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中对各种槽的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槽刀片。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切槽刀具主要以焊接式硬质合金刀具和高速钢整体切刀为主,也有一些机加可转位切槽刀具。其主要缺点是:
其一、成本高:焊接式刀具和高速钢刀具使用后一旦损坏就无法修复,这个刀具成本相对与单个刀片要高很多;
其二、效率低:首先焊接式刀具和高速钢刀具的切削线速度和进给速度较硬质合金刀片式的都要低;其次,这两种刀具用钝后需要取下修磨,机床的停机时间长,造成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切槽刀具所存在的缺陷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切槽刀片,该刀片通过上下V型槽的设计方案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更方便更可靠,减少了换刀时间,且提高了切削线速度和进给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切槽刀片,所述刀片呈规则的块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刀片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背对的V型槽,其中
所述刀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带主后角的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上方设有卷屑槽,所述卷屑槽为带有前角的圆弧槽且在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的高度高于主切削刃高度,同时,所述卷屑槽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设有向上倾斜连接刀片上表面的斜面;
所述刀片在主切削刃两侧分别设有带副后角的副切削刃,所述副切削刃与主切削刃通过圆弧过度,并且形成一小于90度的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角度在13-15度。
优选的是,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角度在14度。
优选的是,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1-13度。
优选的是,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2度。
优选的是,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角度在2-3度。
优选的是,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角度在2度。
优选的是,所述刀片在其副切削刃所在的侧面中部经切削形成有两个背对的沉槽,所述沉槽将刀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V型槽的两个槽壁夹角为120-140度,且与安装该刀片的车刀体上的两个V状凸起定位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首先通过上下V型槽的设计方案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更方便更可靠,且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使得刀具的使用范围更广,还减少了换刀时间,提高了切削线速度和进给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该刀片为单个的块状,一旦损坏其成本也不会太高,因此降低了使用成本;最后卷屑槽的独特设计使得整个刀片断屑效果较好,而且整个刀片采用精磨加工而成,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槽刀片在车刀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用于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切槽刀片的车刀体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槽刀片1,所述刀片呈规则的块状,其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分别在刀片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背对的V型槽(1011、1021),所述刀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带主后角(e角)的主切削刃(103、104),所述主切削刃上方设有卷屑槽2,所述卷屑槽为带有前角的圆弧槽且在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201的高度高于主切削刃高度,同时,所述卷屑槽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设有向上倾斜连接刀片上表面101的斜面3,此斜面保证安装在刀体上之后处于水平状态(参见图4);所述刀片在主切削刃两侧分别设有带副后角的副切削刃(105、106),所述副切削刃与主切削刃通过圆弧4过度,并且形成一小于90度的夹角(从图3中的b角可以看到),保证刀片切削工件时,副切削刃不干涉已加工表面。这里所说的卷屑槽的前角即为图1中的d角。
进一步的是,参见图1,上面所说的卷屑槽为带有前角d的圆弧槽,后端201(靠紧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高于前端主切削刃刃口一个m值,切屑在变形过程中柔和而且阻力小,变形终端高扬,铁屑持续变形直到折断。这种槽型铁屑的弯曲半径较大,并且在整个变形过程中不会产生冲击载荷,但铁屑的断屑效果也很好。
上述所说的,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图1中的e角)角度在13-15度。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角度在14度。上述所说的,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图1中的a角)在11-13度。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2度。这里,a角和e角的组合使用,可以使刀具在制作时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度(参见图4在车刀体上的应用),防止刀具在重载荷切削时向前滑动而造成拉刀。本实用新型在设计切槽刀片时,为了使切削锋利而不易拉刀,特在刀片前方扬起一个倾角,这样刀片在安装在刀体上时就会有较大的正前角。为了保证刀片扬起倾角之后,刀片上面仍然处于水平状态,因此设计了a角。该a角也可理解为该刀片安装在刀体上时的倾斜角度。
上述所说的,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图3中的c角)角度在2-3度。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角度在2度。该c角和前述所说的b角的组合使用,使得刀片与被加工面的接触面较小,从而成功的减小了切削阻力。
所述刀片在其副切削刃所在的侧面中部经切削形成有两个背对的沉槽5,所述沉槽将刀片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连通。
这里优选的是,所述V型槽的两个槽壁夹角为120-140度,且与安装该刀片的车刀体6上的两个V状凸起定位面(601、602)相配合(见图5)。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V型槽的夹角设计的是140度,该上下140度V型定位槽的设计,使得刀片在使用过程中的更换更方便更可靠。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使得刀具的使用范围更广。
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切槽刀片在车刀体6上的安装示意图以及车刀体部分结构示意图。从图5中可以看到车刀体上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切槽刀片位置有相应的140度V型凸出和后定位面,这就使得刀片上下的140度V型槽以及端面能够与其很好的配合。图4中,车刀体头部在刀片安装处制作有弹性槽,弹性槽上有一颗螺钉7,用于夹紧刀片时使弹性槽产生变形;在使用时将刀片推入刀体槽内,拧紧顶部的螺钉,使弹性槽产生变形,将刀片紧紧夹住。在更换刀片时,只要将螺钉松开,弹性槽就会弹起,取出刀片即可。对比图2中的V型槽和图5中的V状凸起,可看到刀片上的V型槽底部是尖的,而刀体上的V状凸起底部是平的,其可以保证刀片与刀体很好的压紧与定位。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呈规则的块状,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刀片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背对的V型槽,其中
所述刀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带主后角的主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上方设有卷屑槽,所述卷屑槽为带有前角的圆弧槽且在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的高度高于主切削刃高度,同时,所述卷屑槽靠近刀片长度对称中心线侧设有向上倾斜连接刀片上表面的斜面;
所述刀片在主切削刃两侧分别设有带副后角的副切削刃,所述副切削刃与主切削刃通过圆弧过度,并且形成一小于90度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角度在13-15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主切削刃的主后角角度在14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1-13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刀片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在12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角度在2-3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副切削刃的副后角角度在2度。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在其副切削刃所在的侧面中部经切削形成有两个背对的沉槽,所述沉槽将刀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槽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的两个槽壁夹角为120-140度,且与安装该刀片的车刀体上的两个V状凸起定位面相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04120.8U CN204159900U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一种切槽刀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04120.8U CN204159900U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一种切槽刀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59900U true CN204159900U (zh) | 2015-02-18 |
Family
ID=5253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0412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59900U (zh) | 2014-10-17 | 2014-10-17 | 一种切槽刀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5990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5373A (zh) * | 2015-09-07 | 2018-05-1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12872386A (zh) * | 2021-01-15 | 2021-06-01 |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控可转位的非标双刃切断切槽刀片 |
-
2014
- 2014-10-17 CN CN201420604120.8U patent/CN2041599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5373A (zh) * | 2015-09-07 | 2018-05-1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08025373B (zh) * | 2015-09-07 | 2019-10-0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切削刀片、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CN112872386A (zh) * | 2021-01-15 | 2021-06-01 |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控可转位的非标双刃切断切槽刀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97118U (zh) | 一种可转位铣削刀片及其铣削刀具 | |
CN204262385U (zh) | 一种机床切断刀具 | |
CN2925711Y (zh) | 具双层铣切效果的铣刀 | |
CN102489764A (zh) | 不等螺旋角不等分度立铣刀 | |
CN102411334A (zh) | 插铣刀具路径优化方法 | |
CN204159900U (zh) | 一种切槽刀片 | |
CN202010808U (zh) | 一种cbn/pcd深腔端切立铣刀 | |
CN104227093A (zh) | 钻尖定心锪刀 | |
CN201320631Y (zh) | 后波刃粗铣刀 | |
CN203778831U (zh) | 双刃成型刀 | |
CN204159944U (zh) | 钻尖定心锪刀 | |
CN212384683U (zh) | 高精度pcd玉米铣刀 | |
CN203209725U (zh) | 一种台阶端面环槽机夹车刀 | |
CN203197415U (zh) | 石油套管接头螺纹梳刀片 | |
CN102806367A (zh) | 高速强力剪切刀 | |
CN206122776U (zh) | 一种三刃铝用刀 | |
CN202317079U (zh) | 焊接聚晶金刚石粗精一体车刀 | |
CN206492934U (zh) | 一种重型切削防粘结专用车刀片 | |
CN204094164U (zh) | 左旋单刃刀 | |
CN104338994A (zh) | 两刃圆鼻立铣刀 | |
CN214977825U (zh) | 一种多刃单晶成型刀具 | |
CN104028790A (zh) | 切削刀具 | |
CN210099055U (zh) | 粗精一体四刃圆鼻刀 | |
CN204094215U (zh) | 一种立铣刀 | |
CN203197333U (zh) | 用于加工涡旋盘上推力轴承面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