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4350U -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4350U
CN204144350U CN201420502960.3U CN201420502960U CN204144350U CN 204144350 U CN204144350 U CN 204144350U CN 201420502960 U CN201420502960 U CN 201420502960U CN 204144350 U CN204144350 U CN 204144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portion
housing
box body
circuit board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29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启明
林进中
郑嘉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29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4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4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4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设置于一电子产品上,该电池盒结构包括一壳体部、一第一电路板、一按钮和一盒体部;所述壳体部外侧表面凹设一贯穿壳体部下表面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装于壳体部内侧,第一电路板上固设有至少一对伸入第一收容槽内的弹性对接端子;所述按钮装设于壳体部和第一电路板之间;所述盒体部装设于第一收容槽内,盒体部内侧面上凹设有一电池收容槽,盒体部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与一对应的弹性对接端子相抵顶的导电片。按压按钮,弹性对接端子推顶导电片使盒体部向下滑动一距离,取下盒体部即可更换电池。具有该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电子产品无需翻转便可取下盒体部更换电池,费时较短。

Description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盒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遥控器、游戏机遥杆等电子产品100'均需在其内部装设电池200'以提供其工作所需的电力。通常,在遥控器、游戏机遥杆等电子产品100'的后表面向内凹设一电池收容槽,电池200'组装上去以后,通过一电池盖101'将其限制住,防止电池200'在电子产品100'使用时脱落。
现有的电子产品100'更换电池200'时需将其翻转180度,打开电池盖101'才能更换,电池200'更换完成后,需盖上电池盖101',再将电子产品100'翻转180度才能操作使用。该等电子产品100'的电池200'更换较费时,且电池盖101'面积大,如电子产品100'的外观需电池盖101'较小面积时,该电池盖101'的开盖方式不适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产品无需翻转便可更换电池,费时较短、且电池盖面积小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子产品无需翻转便可更换电池,费时较短、且电池盖面积小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设置于一电子产品上,用于装设电池,该电池盒结构包括一壳体部、一第一电路板、一按钮和一盒体部;所述壳体部外侧表面向内凹设一贯穿壳体部下表面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装于壳体部内侧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第一电路板上固设有至少一对弯折成拱形的并伸入第一收容槽内的弹性对接端子;所述按钮弹性地装设于壳体部和第一电路板之间并伸出壳体部的外侧表面;所述盒体部由下向上地装设于第一收容槽内,上端与按钮卡接,盒体部内侧面上凹设有一电池收容槽,电池收容槽内可收容至少一电池,盒体部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呈平板状的导电片,各导电片分别与一对应的弹性对接端子相抵顶,弹性对接端子压缩并积蓄弹力,导电片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其中,按压按钮,按钮与盒体部不再卡接,弹性对接端子释放弹力推顶导电片使盒体部向下滑动一距离,取下盒体部即可更换电池。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部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收容槽是从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向内凹设而成;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并将第一收容槽的上部覆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上壁向上开设一第一缺槽,所述第一缺槽的顶壁上开设一开孔;所述盒体部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对接凸块,对接凸块上表面的两侧均向上凸伸出一卡固板,各卡固板的内侧表面均开设一卡固槽;所述对接凸块收容于第一缺槽内,卡固板从开孔内向上伸入第一壳体内;所述按钮包括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一基部,基部下表面的两侧均向下凸伸出一延伸板,各延伸板下端的内侧表面均连接有一卡勾,所述各卡勾位于开孔的上方并分别卡设于一对应的卡固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装于第一壳体的内侧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一贯穿第一电路板下表面的开槽,所述开槽顶壁的中间向下凸伸出一下表面凸伸出第一电路板下表面的凸板,所述凸板使开槽分隔成两个第一开槽;所述凸板的下端从开孔内向下伸入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卡勾设于第一电路板的外侧于第一开槽处;所述凸板上固设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与凸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弹性对接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内,各弹性对接端子的末端弯折成拱形并呈横向排列的凸伸出绝缘本体的下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按钮还包括一弹性件和一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设于第一壳体的内侧面上,固定片的内侧表面抵顶于第一电路板的外侧表面;所述基部可向内和向外滑动地设于固定片和第一壳体之间,所述弹性件设于按压部和固定片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部内侧表面的中间向内开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对应凸设有呈纵向排列的两安装凸块,两相对应的安装凸块分别与安装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一卡槽;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片,所述弹片呈横向延伸,弹片具有一中间弯折成拱形的弹体部,弹体部的两端缘均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抵顶部;所述弹体部中间的两侧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一卡固片,所述两卡固片分别卡固于一卡槽内,所述两抵顶部均抵顶于固定片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延伸板的外侧表面均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所述基部的上表面连接有一安装板,安装板的外侧表面亦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对应各导引柱分别凸设有一凸柱,各凸柱上均开设有一内外贯穿的导引孔;所述各导引柱分别对应的可向内和向外滑动地收容于一导引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对接凸块上表面的中间开设一安装开槽,所述安装开槽内安装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电片固设于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导电片通过第二电路板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的中间凸伸出一按压帽;所述第一壳体上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开设一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第一贯穿孔处开设一第二贯穿孔;所述按压帽收容于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并凸伸出第二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向内凸伸出一围设成倒U形的第一固持片;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的下侧向内凸伸出两个呈横向排列的第二固持片;所述第一固持片和第二固持片配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片的外侧表面抵顶于第一固持片和第二固持片上,所述按压部的基部可向内和向外滑动装设于第二收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侧壁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条;所述盒体部的两侧面的中间均开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槽;所述盒体部通过导引槽导引可沿导引条上下滑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通过第一电路板上固设至少一对弯折成拱形的并伸入第一收容槽内的弹性对接端子,盒体部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呈平板状的与弹性对接端子相抵顶的导电片,按压按钮,弹性对接端子推顶导电片使盒体部向下滑动一距离,取下盒体部即可更换电池,从而该电子产品的盒体部可自动退出,该电子产品无需翻转便可取下盒体部更换电池,费时较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电子产品及电池盖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在盒体部未安装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盒体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按钮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一壳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按压部组装于第一壳体上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没有盒体部及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按钮与盒体部卡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的按钮在按压状态时按钮与盒体部没有卡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池盒结构             100              壳体部                   10
第一壳体                 11                第一收容槽            111
第一缺槽                 112              开孔                       113
导引条                    114              第一贯穿孔            115
第一固持片             116              第二固持片            117
竖向部                    1171            横向部                   1172
第二收容槽             18                凸柱                       119
导引孔                    1191            第二壳体                12
第二贯穿孔             121              第一电路板            20
凸板                        21                第一开槽                22
绝缘本体                 23                弹性对接端子         24
弹性接触部             241              按钮                       30
按压部                    31                基部                       311
按压帽                    312              延伸板                   313
卡勾                        314              导引柱                   315
安装板                    316              安装槽                   317
安装凸块                 318              卡槽                       319
固定片                    32                弹片                       33
弹体部                    331              抵顶部                   332
卡固片                    333              盒体部                   40
电池收容槽             41                对接凸块                42
安装开槽                 421              第二电路板            43
导电片                    431              卡固板                   44
卡固槽                    441              导引槽                   45
导引缺口                 46                第二缺槽                47
电池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设置于一电子产品(图未示)上,优选地,该电子产品为一游戏机遥杆,所述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包括一壳体部10、一第一电路板20,一按钮30和一盒体部40。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所述壳体部10的外侧表面向内凹设一贯穿壳体部10下表面的第一收容槽111。具体地,壳体部10包括一第一壳体11和一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收容槽111是从第一壳体11的外侧表面向内凹设而成并贯穿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顶壁向上开设一第一缺槽112,所述第一缺槽112的顶壁上开设一开孔113。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两侧壁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条114。所述第一壳体11上于第一收容槽111的上方开设一第一贯穿孔115,第一壳体11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115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向内凸伸出一围设成倒U形的第一固持片116,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115的下侧向内凸伸出两个呈横向排列的第二固持片117。所述两第二固持片117均具有一纵向延伸的竖向部1171和一相对延伸的横向部1172。所述第一固持片116和第二固持片117配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18。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表面于第一固持片116的上侧凸设有一凸柱119,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侧表面于第一固持片116和两第二固持片117的竖向部1171之间均凸设有一凸柱119,各凸柱119上均开设有一内外贯穿的导引孔1191。所述第二壳体12固设第一壳体11的外侧表面并将第一收容槽111的上部覆盖,从而使第一收容槽111裸露出第二壳体12的部分较小,所述第二壳体12上对应第一贯穿孔115处开设一第二贯穿孔121。
请参阅图4和图10,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开设有一贯穿第一电路板20下表面的开槽(图中未标示),所述开槽顶壁的中间向下凸伸出一下表面凸伸出第一电路板20下表面的凸板21,凸板21使开槽分隔成两个第一开槽22。所述凸板21上固设有一矩形状的绝缘本体23,绝缘本体23的下表面与凸板21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固设有至少一对弯折成拱形的弹性对接端子24。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23内固设有两对弹性对接端子24,所述各对弹性接端子24的末端具有一弯折成拱形并呈横向排列的凸伸出绝缘本体23的下表面的弹性接触部241。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按钮30包括一按压部31、一固定片32和一弹性件。所述按压部31具有一盖状的基部311,基部311的外侧表面的中间凸伸出一按压帽312,基部311下表面的两侧均向下凸伸出一延伸板313,各延伸板313下端的内侧表面连接有一先向内并向下延伸再向下延伸最后再向外延伸的卡勾314,两延伸板313的外侧表面均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315。所述基部311的上表面连接有一安装板316,安装板316的外侧表面亦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315。基部311内侧表面的中间向内开设有一安装槽317,安装槽317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对应凸设有呈纵向排列的两安装凸块318,两相对应的安装凸块318分别与安装槽317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一卡槽319。所述固定片32为金属材质。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片33,弹片33呈横向延伸,弹片33具有一中间弯折成拱形的弹体部331,弹体部331的两端缘均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抵顶部332,所述弹体部331中间的两侧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一卡固片333。
请参阅图3、图4、图5和图11,所述盒体部40内侧面上凹设有一电池收容槽41,电池收容槽内41可收容至少一电池200,盒体部40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与电池200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呈平板状的导电片431。具体地,所述盒体部40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对接凸块42,对接凸块42上表面的中间开设一安装开槽421,所述安装开槽421内安装有一第二电路板43;所述导电片431具有两对,各导电片431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第二电路板43的上表面,两对导电片431通过第二电路板43和导线(图未示)与电池200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对接凸块42的上表面于安装开槽421的两侧均向上凸伸出一卡固板44,各卡固板44的内侧表面均开设一卡固槽441。所述述盒体部40的两侧面的中间均开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槽45,两导引槽45相互平行,两导引槽45上端的两侧壁分别扩展形成一导引缺口46。所述盒体部40外侧面的上部开设有一第二缺槽47。
请参阅图2至图11,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组装时,第一电路板20固装于壳体部10的第一壳体11的内侧于第一收容槽111的上方,凸板21的下端及弹性对接端子24末端的弹性接触部241从开孔113内向下伸入第一收容槽111内;按钮30弹性地装设于壳体部10和第一电路板20之间并伸出壳体部10的外侧表面。具体地,固定片32固设于第一壳体11的内侧面上,固定片32的内侧表面抵顶于第一电路板20的外侧表面,固定片32的外侧表面抵顶于第一固持片116和第二固持片117上;按压部31的基部311通过导引柱315的导引设于固定片32和第一壳体11之间并可向内和向外滑动装设于第二收容槽18内,两延伸板313分别收容于第一固持片116和第二固持片117的竖向部1171之间,卡勾314设于第一电路板20的外侧于第一开槽22处,卡勾314位于开孔113的上方,各导引柱315分别对应的可向内和向外滑动地收容于一导引孔1191内,按压帽312收容于第一贯穿孔115和第二贯穿孔121内并凸伸出第二壳体12的外侧表面;弹片33设于按压部31和固定片32之间,两卡固片333分别卡固于一卡槽319内,两抵顶部332均抵顶于固定片32上;将电池200装设于盒体部40的电池收容槽41内,然后将盒体部40由下向上地装设于第一收容槽111内。具体地,通过导引缺口46的导引,导引槽45沿导引条114向上滑动,直至第二缺槽47的底壁抵顶于第二壳体12的下表面,对接凸块42收容于于第一缺槽112内,卡固板44从开孔113内向上伸入第一壳体11内,卡勾314卡设于卡固槽441内,各导电片431分别与一对应的弹性对接端子24的弹性接触部241相抵顶,弹性接触部241压缩变形并积蓄弹力。
请参阅图2至图4和图8至图12,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更换电池200时,按压按钮30的按压帽312,基部311向内滑动,弹片33压缩并积蓄弹力,按压部31的卡勾314向内移动并分别伸入第一开槽22内,卡勾314与卡固槽441不再卡接,弹性接触部241释放弹力推顶导电片431,使盒体部40通过导引槽45导引沿导引条114向下滑动一距离(其中,两第二固持片117的横向部1172限制基部311向下移动,防止盒体部40的卡固板44向下移动时带动按压部31下移),取下盒体部40即可更换电池200;松开按钮30的按压帽312,弹片33释放弹力推顶按压部31恢复至未按压前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通过第一电路板20上固设至少一对弯折成拱形的并伸入第一收容槽111内的弹性对接端子24,盒体部40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呈平板状的与弹性对接端子24相抵顶的导电片431,按压按钮30,弹性对接端子24推顶导电片24使盒体部40向下滑动一距离,取下盒体部40即可更换电池200,从而该电子产品的盒体部40可自动退出,具有该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100的电子产品无需翻转便可取下盒体部40更换电池200,费时较短。另,由于第一收容槽111的上部覆盖有第二壳体12,第一收容槽111裸露出第二壳体12的部分较小,所以盒体部40裸露出壳体部10的面积小,满足电子产品电池盖面积小的外观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设置于一电子产品上,用于装设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盒结构包括一壳体部、一第一电路板、一按钮和一盒体部;所述壳体部外侧表面向内凹设一贯穿壳体部下表面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装于壳体部内侧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第一电路板上固设有至少一对弯折成拱形的并伸入第一收容槽内的弹性对接端子;所述按钮弹性地装设于壳体部和第一电路板之间并伸出壳体部的外侧表面;所述盒体部由下向上地装设于第一收容槽内,上端与按钮卡接,盒体部内侧面上凹设有一电池收容槽,电池收容槽内可收容至少一电池,盒体部的上表面固设有至少一对呈平板状的导电片,各导电片分别与一对应的弹性对接端子相抵顶,弹性对接端子压缩并积蓄弹力,导电片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其中,按压按钮,按钮与盒体部不再卡接,弹性对接端子释放弹力推顶导电片使盒体部向下滑动一距离,取下盒体部即可更换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收容槽是从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向内凹设而成;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并将第一收容槽的上部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上壁向上开设一第一缺槽,所述第一缺槽的顶壁上开设一开孔;所述盒体部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对接凸块,对接凸块上表面的两侧均向上凸伸出一卡固板,各卡固板的内侧表面均开设一卡固槽;所述对接凸块收容于第一缺槽内,卡固板从开孔内向上伸入第一壳体内;所述按钮包括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一基部,基部下表面的两侧均向下凸伸出一延伸板,各延伸板下端的内侧表面均连接有一卡勾,所述各卡勾位于开孔的上方并分别卡设于一对应的卡固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装于第一壳体的内侧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开设有一贯穿第一电路板下表面的开槽,所述开槽顶壁的中间向下凸伸出一下表面凸伸出第一电路板下表面的凸板,所述凸板使开槽分隔成两个第一开槽;所述凸板的下端从开孔内向下伸入第一收容槽内,所述卡勾设于第一电路板的外侧于第一开槽处;所述凸板上固设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与凸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弹性对接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内,各弹性对接端子的末端弯折成拱形并呈横向排列的凸伸出绝缘本体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还包括一弹性件和一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设于第一壳体的内侧面上,固定片的内侧表面抵顶于第一电路板的外侧表面;所述基部可向内和向外滑动地设于固定片和第一壳体之间,所述弹性件设于按压部和固定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内侧表面的中间向内开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对应凸设有呈纵向排列的两安装凸块,两相对应的安装凸块分别与安装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一卡槽;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片,所述弹片呈横向延伸,弹片具有一中间弯折成拱形的弹体部,弹体部的两端缘均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抵顶部;所述弹体部中间的两侧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一卡固片,所述两卡固片分别卡固于一卡槽内,所述两抵顶部均抵顶于固定片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延伸板的外侧表面均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所述基部的上表面连接有一安装板,安装板的外侧表面亦向外凸伸出一导引柱;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对应各导引柱分别凸设有一凸柱,各凸柱上均开设有一内外贯穿的导引孔;所述各导引柱分别对应的可向内和向外滑动地收容于一导引孔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凸块上表面的中间开设一安装开槽,所述安装开槽内安装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电片固设于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导电片通过第二电路板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的中间凸伸出一按压帽;所述第一壳体上于第一收容槽的上方开设一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第一贯穿孔处开设一第二贯穿孔;所述按压帽收容于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并凸伸出第二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均向内凸伸出一围设成倒U形的第一固持片;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内侧表面于第一贯穿孔的下侧向内凸伸出两个呈横向排列的第二固持片;所述第一固持片和第二固持片配合形成一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片的外侧表面抵顶于第一固持片和第二固持片上,所述按压部的基部可向内和向外滑动装设于第二收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侧壁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条;所述盒体部的两侧面的中间均开设有至少一上下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导引槽;所述盒体部通过导引槽导引可沿导引条上下滑动。
CN201420502960.3U 2014-09-02 2014-09-02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4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2960.3U CN204144350U (zh) 2014-09-02 2014-09-02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2960.3U CN204144350U (zh) 2014-09-02 2014-09-02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4350U true CN204144350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2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296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4350U (zh) 2014-09-02 2014-09-02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43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472A (zh) * 2017-12-15 2018-04-13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电池固定结构
CN110166067A (zh) * 2019-06-11 2019-08-23 温岭甬岭水表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472A (zh) * 2017-12-15 2018-04-13 上海沃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电池固定结构
CN110166067A (zh) * 2019-06-11 2019-08-23 温岭甬岭水表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结构
CN110166067B (zh) * 2019-06-11 2024-01-26 温岭甬岭水表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终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543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570665U (zh) 带活动封口片的插座
CN105896126B (zh) 弹片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144350U (zh) 可自动退出的电池盒结构
JP3194644U (ja) 自動排出可能な電池箱構造
CN109482749B (zh) 刷架组件铆合装置
CN203980094U (zh) 射灯
CN205724945U (zh) 移动电源
CN202076453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74718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N204189183U (zh) 一种新型电子显示标签供电及固定的结构
CN209087710U (zh) 新型功率切换继电器
CN207474727U (zh) 电源板搭桥连接器及其应用的连接结构
CN203674433U (zh) 电连接器
CN205324472U (zh) 一种插片端子成型模具
CN215732261U (zh) 接线端子组合以及具有接线端子组合的小型测控电器
CN205752576U (zh)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CN104465177A (zh) 具有防尘盖的薄型按键开关
CN203760385U (zh) 一种插接方便的继电器
CN202940430U (zh) 转换器
CN104279730A (zh) 一种显示盒结构
CN204577745U (zh) 电连接器
CN203261593U (zh) 空调及其电器盒
CN111739749B (zh) 一种按钮
CN220710710U (zh) 用于采集连接器的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