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3710U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3710U
CN204133710U CN201420506736.1U CN201420506736U CN204133710U CN 204133710 U CN204133710 U CN 204133710U CN 201420506736 U CN201420506736 U CN 201420506736U CN 204133710 U CN204133710 U CN 204133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fixer
folding line
bonding part
pars inter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67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部勇树
大川幸
吉田圭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ve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ve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vedo Corp filed Critical Livedo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5067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3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3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3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的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固定带,该固定带包括固定部、抓手部以及位于其之间的中间部;抓手部从顶端侧起具有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在抓手部的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痕,并且在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一折痕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部,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从而利用第一粘合部将抓手部临时固定于中间部;在中间部的比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折痕,并且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第一粘合部和第二折痕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部,中间部在第二折痕处折回,从而利用第二粘合部将中间部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置有固定带的开放型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尿布主体上安装有固定带的开放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被广为人知。这种一次性尿布有时在使用尿布前折叠固定带以使固定带不成为障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其中,固定带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安装在尿布主体;抓手部,该抓手部形成于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该中间部位于固定部和抓手部之间;抓手部包括: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该第二固定器具以与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固定带以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使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并且,在形成于中间部的第二折痕处使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地进一步折回;在将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利用设置于中间部的粘合部使固定带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381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开放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在使用前为了使操作性良好,优选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出于这点,优选使固定带不容易意外解除折叠后的状态。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的一次性尿布。
能够解决上述所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固定带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安装在尿布主体;抓手部,该抓手部形成于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该中间部位于固定部和抓手部之间,抓手部包括: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该第二固定器具以与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在抓手部的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痕,并且在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一折痕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部,通过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以使得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第一粘合部将抓手部临时固定于中间部,在中间部上形成有第二折痕,该第二折痕形成在比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并且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第一粘合部和第二折痕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部,通过将中间部在第二折痕处以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第二粘合部将中间部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利用第一粘合部保持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处的折回,利用第二粘合部来保持固定带在第二折痕处的折回,由此能够恰当地维持将固定带折叠后的状态。另外,第一粘合部设置于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之间,以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使第二粘合部设置于第一粘合部和第二折痕之间,由此能够使抓手部和中间部之间的间隙或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难以使手指或其他部件意外地钩挂于折叠后的固定带。因此,在尿布的使用前能够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从而不会使固定带成为障碍而提高尿布的操作性。
优选的是,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第二粘合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粘合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只要将第二粘合部设置于如上所述的位置,则能够利用第二粘合部将折回后的抓手部按压于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之间,由于折叠后的固定带形成得较薄而难以使手指或其他部件意外地钩挂于固定带。
也可以是,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也可以将第二粘合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粘合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且第二粘接部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和第二折痕之间。只要将第二粘合部也能够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和第二折痕之间,则中间部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较大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使折叠后的固定带整体上形成得较薄。
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粘合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第二粘合部。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一折痕之间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第一粘合部。只要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第一粘合部和第二粘合部,就能够将折叠后的固定带形成得更薄。
带基材优选为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g/m2以上的无纺布。只要通过如上所述形成带基材,则带基材具有充分的刚性,难以使带基材变形而难以意外地解除固定带的临时固定。另外,固定器具优选为尼龙搭扣或者粘合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利用第一粘合部保持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的折回,利用第二粘合部保持中间部在第二折痕处的折回,因此能够恰当地维持将固定带折叠后的状态。另外,第一粘合部设置于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之间,在将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第二粘合部设置于第一粘合部和第二折痕之间,因此,能够使抓手部和中间部之间的间隙或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难以使手指或其他部件意外地钩挂于折叠后的固定带。因此,在尿布的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从而不会使固定带成为障碍而提高尿布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Ⅱ-Ⅱ剖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固定带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图4表示图3的Ⅳ-Ⅳ剖视图。
图5表示图3的Ⅴ-Ⅴ剖视图。
图6表示将图3所示的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
图7表示图6的Ⅶ-Ⅶ剖视图。
图8表示将图6所示的固定带进一步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
图9表示图8的Ⅸ-Ⅸ剖视图。
图10表示图8的Ⅹ-Ⅹ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次性尿布
2:尿布主体
3:顶片
4:底片
5:吸收性芯
21:固定带
22:带基材
25:第一固定器具
26:第二固定器具
27:固定部
28:中间部
29:抓手部
31:第一折痕
32:第二折痕
33:第一粘合部
34:第二粘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0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例。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Ⅱ-Ⅱ剖视图。图3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固定带及其附近的放大图,图4表示图3的Ⅳ-Ⅳ剖视图,图5表示图3的Ⅴ-Ⅴ剖视图。图6表示将图3所示的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图7表示图6的Ⅶ-Ⅶ剖视图。图8表示将图6所示的固定带进一步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图9表示图8的Ⅸ-Ⅸ剖视图,图10表示图8的Ⅹ-Ⅹ剖视图。在本申请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与由箭头x、y形成的面垂直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此外,在图1中,附图的上侧相当于尿布的前侧,附图的下侧相当于尿布的后侧。
一次性尿布1包括尿布主体2、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固定带21。尿布主体2具有前侧部、后侧部以及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的大腿部,固定带21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后侧部的两侧。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时大腿部接触穿戴者的裆,固定带21接触穿戴者的腰围并与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接合,从而使一次性尿布1形成为短裤形状来使用。例如,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对应部10,通过将固定带21与固定对应部10接合来穿戴尿布。
一次性尿布1具有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y相当于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沿着穿戴者的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是指与一次性尿布处于同一面上并与前后方向y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的穿戴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性尿布的肌肤侧是指朝向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的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一次性尿布的外侧是指朝向与穿戴一次性尿布时的穿戴者相反的一侧。
前侧部相当于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接触穿戴者的腹侧的部分,后侧部相当于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接触穿戴者的背侧的部分。大腿部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相当于接触穿戴者的裆的部分。
尿布主体2具有顶片3、底片4以及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4之间的吸收性芯5。顶片3是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位于穿戴者侧的片,底片4是在穿戴一次性尿布时位于与穿戴者相反的一侧、即位于外侧的片。从穿戴者排泄的尿等透过顶片3而被吸收性芯5容纳。底片4用于防止排泄物漏到外部。
顶片3优选具有透液性,能够采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丝、棉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且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界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化而成的无纺布等。另外,作为顶片3,也可以采用纺织布、编织布、有孔树脂薄膜等。
底片4优选具有不透液性,能够采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树脂薄膜等。另外,作为底片4,也可以采用无纺布与薄膜的层叠体。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透液性也包含拨水性的意思。
吸收性芯5只要包含能够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吸收性芯5,能够采用例如将吸收性材料成形成预定形状的成形体。吸收性芯也可以由纸片(例如棉纸、薄纸)或透液性无纺布等包覆片覆盖。作为吸收性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纸浆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系、淀粉·聚丙烯腈系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也可以在吸收性材料中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纤维、PET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热熔接性纤维。为了提高与尿等的亲和性,上述热熔接性纤维也可以利用界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考虑到提高尿等的吸收速度这一点,吸收性材料优选含有亲水性纤维。另外,考虑到提高吸收容量这一点,吸收性材料优选含有吸水性树脂。因而,吸收性芯优选含有亲水性纤维(特别是纸浆纤维)和吸水性树脂。在该情况下,优选采用例如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中混合或散布有吸水性树脂的吸收性芯。
对吸收性芯5的形状(俯视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吸收性芯(或者构成吸收性芯的成形体)的形状根据用途适当地确定即可,列举出例如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羽子板形等。此外,考虑到即使穿戴者的大腿部夹住吸收性芯而沿宽度方向压迫吸收性芯也难以变形这一点,优选将吸收性芯形成为大致沙漏形。
优选在尿布主体2的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接合有向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伸的不透液性的侧片6。另外,优选这样设置的侧片6在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形成立起侧翼7。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优选在侧片6的比与顶片3之间的接合部9更靠近宽度方向x的内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立起用弹性部件8,通过立起用弹性部件8的收缩力而使侧片6的内侧端立起,从而形成立起侧翼7。通过设置立起侧翼7而能够尿等的侧漏。立起侧翼7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的内表面也可以与顶片3接合,由此,在穿戴尿布时立起侧翼7容易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
采用无纺布作为上述说明的各个片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优选采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ポイントボンド不織布)、熔喷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SMS无纺布等。各个片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2g/m2以上,另外,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0/m2以下。
优选分别在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腿围弹性部件11(参照图1)。通过设置腿围弹性部件11,使在穿戴者的腿围形成褶裥,从而能够提高腿围的贴合性或者防止侧漏。
也可以在尿布主体2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设置有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腰用弹性部件12。通过腰用弹性部件12的收缩力而沿穿戴者的腰围形成腰褶裥,从而能够防止来自脊背侧或腹部侧的尿等排泄物的泄漏。
作为各个弹性部件,能够使用聚氨酯丝、聚氨酯薄膜、天然橡胶等通常一次性尿布所采用的弹性伸缩材料。优选将弹性部件以拉伸状态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固定。例如将细度为40dtex~1240dtex的聚氨酯丝拉伸至1.1倍~5.0倍的倍率来配设并固定。作为粘接剂,优选采用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此外,所述倍率在非拉伸状态下为1.0倍。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带21是在带基材22上设置有固定器具25、26而构成的。带基材22具有用于设置固定器具25、26的第一面23和位于与第一面23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24。固定带21包括:固定部27,该固定部27形成于带基材22的一端,并安装在尿布主体2;抓手部29,该抓手部29形成于带基材22的另一端;中间部28,该中间部28位于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
作为带基材22,能够采用无纺布、纺织布、编织布、树脂薄膜、或者它们的层叠体等。此外,考虑到提高带基材22与底片4等之间的粘接性这一点,带基材22优选由纺织布、编织布或者无纺布构成,更优选由无纺布构成。
在将无纺布用于带基材22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SMS无纺布等,作为带基材22,优选采用纺粘或者SMS无纺布,更优选采用纺粘无纺布。只要采用如上所述的无纺布,就容易获得高强度的带基材。另外,优选将带基材22所用的无纺布通过压花加工,由此,对带基材赋予刚性,提高固定带的操作性。
带基材22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50g/m2以上,更优选为55g/m2以上,另外,优选为100g/m2以下,更优选为85g/m2以下。只要使带基材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g/m2以上,则带基材具有充分的刚性,从而难以使带基材变形。只要使带基材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00g/m2以下,则带基材不会变得过厚,从而提高操作性。
固定部27是形成于带基材22的一端并安装在尿布主体2的部分。固定部27利用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固定于尿布主体2。
抓手部29是形成于带基材22的另一端的部分,在抓手部29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在附图中,在一个固定带21上设置有两个抓手部29,也可以在一个固定带21上仅设置有一个抓手部29,也可以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抓手部29。
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设置在带基材22的第一面23上。另外,第二固定器具26以与第一固定器具25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第一固定器具25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在固定带21中,优选在带基材22的第二面24上不设置有固定器具,另外,优选将固定器具仅设置于抓手部29。
作为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能够采用尼龙搭扣或粘合带。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形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固定对应部10进行拆装。作为尼龙搭扣,能够采用钩、毛圈、拉链的钩部件、毛圈部件。在采用尼龙搭扣的钩部件作为固定器具25、26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毛圈部件作为固定对应部10,或者由作为毛圈部件发挥功能的材料(例如无纺布、纺织布、编织布等)构成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将其作为固定对应部10。在采用粘合带作为固定器具25、26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树脂薄膜作为固定对应部10、或者由树脂薄膜构成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将其作为固定对应部10。尼龙搭扣的钩部件构成为从例如基台突出有多个锚形、钩形、蘑菇形等形状的钩。
中间部28是形成在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的部分。中间部28是位于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的部分,相当于未安装于尿布主体2并且未设置有固定器具25、26的部分。固定部27和中间部28由带基材22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部分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区分开。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由第二固定器具26的尿布主体2侧的侧缘(宽度方向x的内侧缘)区分开。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使用前,固定带21在第一折痕31和第二折痕32处折回,被折叠成与尿布主体2重叠。然后,折叠后的固定带21通过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临时固定,从而保持折叠后的状态。以下,对固定带21的折叠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抓手部29上,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痕31,并且,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一折痕31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部33(参照图3和图4)。并且,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以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第一粘合部33将抓手部29临时固定于中间部28(参照图6和图7)。此外,优选将第一折痕31形成在离第二固定器具26比离第一固定器具25近的位置,另外,优选将第折痕31形成在离第二固定器具26比离第一粘合部33近的位置。例如,第一折痕31沿第二固定器具26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形成。在中间部28上还形成有第二折痕32,该第二折痕32形成在比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并且,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折痕32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部34(参照图6和图7)。并且,将中间部28在第二折痕32处以折回后的抓手部29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第二粘合部34将中间部28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参照图8~图10)。例如第二折痕32沿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形成。此外,所述第一固定器具25、第二固定器具26、抓手部的顶端30、第一折痕31、第二折痕32、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的位置关系是针对宽度方向x而言的,也可以沿前后方向y错开地配置。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折叠固定带21,在使用尿布前不会使固定带21成为障碍,另外,固定器具25、26难以意外地与其他部件接合,从而提高尿布的操作性。另外,通过第一粘合部33保持第一折痕31的折回,通过第二粘合部34保持第二折痕32的折回,从而能够恰当地维持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
另外,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固定带21的第二粘合部34设置于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折痕32之间,由此,能够使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之间的间隙或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难以使手指或其他部件意外地钩挂于折叠后的固定带21。相对于此,例如在将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设置在宽度方向x上的相同位置等的情况下,难以使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之间的间隙或者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间隙同时变窄,其结果,折叠后容易形成体积大的固定带21。
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设置于带基材22的第一面23。优选将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以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方式设置,例如沿前后方向y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并没有特别限定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的宽度,但考虑到在使用尿布前恰当地保持各个粘合部处的接合、在使用尿布时能够用手简单地解除各个粘合部的接合这点,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的宽度优选例如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4mm以上,另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优选将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由热熔粘接剂形成,更优选采用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
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优选将第二粘合部34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在第一粘合部33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之间。只要将第二粘合部34设置在如上所述的位置,则利用第二粘合部34将折回后的抓手部29按压于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从而能够使折叠后的固定带21较薄地形成。
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优选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在第一粘合部33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之间、并以沿前后方向y延伸并沿宽度方向x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第二粘合部34。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第二粘合部34,使折回后的抓手部29牢固地按压于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从而能够使折叠后的固定带21更薄地形成。
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优选将第二粘合部34以不与第一固定器具25重叠的方式设置。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第二粘合部34,能够防止第一固定器具25的固定力或者卡合力由第二粘合部34的粘接剂而受损。此外,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将第二粘合部34设置于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折痕32之间,因此,在该状态下,第二粘合部34不会与没有位于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折痕32之间的第二固定器具26重叠。
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将第二粘合部34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于第一粘合部33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之间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二粘合部34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方式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y的两侧。只要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第二粘合部34,则难以意外地解除第二粘合部34中的中间部28与尿布主体2之间的临时固定。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产生台阶。在该情况下,例如如果使第二粘合部34以不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方式设置,则在搬运尿布时对尿布施加负荷而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此时,由于该变形而轻易解除第二粘合部34的临时固定。相对于此,如果将第二粘合部34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地设置,则即使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由该变形而产生的力也通过第二粘合部34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部分吸收,从而难以解除第二粘合部34的临时固定。在第二粘合部34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地设置的情况下,优选使其分开距离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2mm以下。
此外,虽然在附图中未图示,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也可以将第二粘合部在宽度方向x上设置于第一粘合部33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之间的同时,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和第二折痕32之间。只要将第二粘合部也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和第二折痕32之间,则中间部28临时固定在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上的较大的范围内,能够使折叠后的固定带21整体上较薄地形成。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和第二折痕32之间的第二粘合部既可以沿前后方向y连续地设置,也可以断续地设置。例如如果将设置于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和第二折痕32之间的第二粘合部连续地设置在中间部28的前后方向y的整体上,则中间部28能够更牢固地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
虽然在附图中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以沿前后方向y延伸并沿宽度方向x排列的方式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一折痕3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粘合部33。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第一粘合部33,则折回后的抓手部29临时固定于中间部28的宽度方向x上的较大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使折叠后的固定带21更薄地形成。此外,第一粘合部33与沿宽度方向x排列的数量无关,优选连续地设置在前后方向y上,更优选连续地设置在各个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y的整体上。
在使用尿布时,如图8所示那样从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解除第二粘合部34的临时固定,展开第二折痕32处的折回,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进而解除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展开固定带21在第一折痕31处的折回,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在如上所述展开固定带21后的状态下,将尿布主体2接触穿戴者的裆并将固定带21的固定器具25、26与设置于尿布的前侧部的固定对应部10接合,从而能够穿戴一次性尿布1。

Claims (7)

1.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安装在所述尿布主体上;抓手部,该抓手部形成于所述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该中间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抓手部之间,
所述抓手部包括: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该第二固定器具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
在所述抓手部的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痕,并且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设有第一粘合部,通过将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所述第一粘合部将所述抓手部临时固定于所述中间部,
在所述中间部上形成有第二折痕,该第二折痕形成在比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并且在将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第二折痕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部,通过将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处以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从而利用所述第二粘合部将所述中间部临时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将所述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粘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将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粘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且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于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折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将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之间以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粘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以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粘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带基材为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g/m2以上的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为尼龙搭扣或者粘合带。
CN201420506736.1U 2014-09-03 2014-09-03 一次性尿布 Active CN204133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6736.1U CN204133710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次性尿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6736.1U CN204133710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次性尿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3710U true CN204133710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6736.1U Active CN204133710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3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8205A (zh) * 2014-12-01 2020-07-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8205A (zh) * 2014-12-01 2020-07-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CN111388205B (zh) * 2014-12-01 2022-04-0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2483B2 (ja) トランクス型の使い捨てパンツ
CN204971876U (zh) 吸收性物品
CN204133713U (zh) 一次性尿布
KR100845353B1 (ko) 제거가능한 흡수체를 갖는 흡수체 제품
KR101698697B1 (ko) 샘방지 팬티
CN104039289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01909559B (zh) 一次性尿布
BRPI0621628B1 (pt) Artigo absorvente tipo calça e método de fazer os painéis laterais em um artigo absorvente tipo calça.
CN101083969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204971875U (zh) 吸收性物品
JP3699328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MXPA06008638A (es) Prenda desechable tipo calzoncillo.
KR20120082014A (ko) 일회용 기저귀
JP4167156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4938986B2 (ja) トランクス型おむつ
KR20020033556A (ko) 팬츠형 일회용 기저귀
JP2004166999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033750B2 (ja) ウエストバンド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05167918A (zh)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
JP2008125562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133710U (zh) 一次性尿布
JP3927360B2 (ja) おむつ
JP2013255851A (ja) テープ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1067464U (zh) 一种具有发热保暖功能的纸尿裤
JP4315848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