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4833U -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4833U
CN204124833U CN201420512618.1U CN201420512618U CN204124833U CN 204124833 U CN204124833 U CN 204124833U CN 201420512618 U CN201420512618 U CN 201420512618U CN 204124833 U CN204124833 U CN 204124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ifying
air
compensation device
supervisor
air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26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刚
李昊晨
纪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126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4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4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48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包括补气主管、进气管(9),补气主管为冶金复合双层金属管,其内层的硬度大于外层;可调补气器设有补气调节装置,补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为:在进气管(9)上设有补气调节座(7)和气量调节螺栓(8);气量调节螺栓(8)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安装在补气调节座(7)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施工、使用方便;耐磨性能、耐冲击性能优良;寿命长、实际使用故障率低;由于设置了补充气量调节装置,避免了补充气的浪费,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满足了安全、高效、稳定的远距离输送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砂等高硬度材料的需要,将逐步取代现有技术方式制作的气力输送补气器。

Description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力输送管道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背景技术
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对冶金企业外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满足ISO14001对冶金企业作业现场环境因素改进的要求,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冶金企业烧结机除尘灰已由过去半敞开式或罐装的汽车运输,进为全封闭的气力输送方式,彻底解决了除尘灰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泼洒问题,改善了作业现场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
烧结机除尘灰气力输送的一般工艺为:除尘灰进入仓式泵流化后进入管道,输送管道需间隔一段距离设置补气器进行补气增压调节,以满足除尘灰远距离输送的需要;同时根据烧结机不同工况的产灰量,通过调节补气量来控制除尘灰的输送能力。铸造型砂输送系统工艺与烧结除尘灰输送系统工艺要求相同。
目前,高硬度介质输送系统,如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型砂气力输送系统所使用的补气器有以下问题:
1、常规的单金属或单金属+复合陶瓷材料制作的两种类型补气器,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并且补气量不能调节,已不能满足气力输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要求。需要一种耐磨性能好,材料能冲击性能高的耐磨补气器来满足特殊工况的要求。
2、目前补气调节器补充气的工作方式分为恒气量补气器和变气量补气器两种:
对于采用恒气量方式补气的气力输送系统,由于补气量无法根据输送介质量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大量补充气的浪费;
而采用变气量调节方式的系统,常规在补气总管设置一道调节气量控制阀来实现补气量的调节,不在每一个补气器设置补充气控制装置。但气力输送管路沿程中,每一段管路的阻损都不同。利用总管气量调节方式的系统中,每个补气器的耗气量相同,不能根据不同的管路阻损条件,就地调节补充气量,而造成补充气的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根据管路输送情况能够方便调节补气量的补气调节器,来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其目的是方便进行补气量的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包括补气主管、进气管;所述的补气主管为冶金复合双层金属管,其内层的硬度大于外层;所述的可调补气器设有补气调节装置,所述的补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为:在所述的进气管上设有补气调节座和气量调节螺栓;气量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安装在补气调节座上。
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设有环形的挡环,所述的补气主管设有多个用于补气的气道;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还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与挡环形成环形的配气室,所述的气道通过配气室与进气管连通。
所述的气道的进气方向与物料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90°。
所述的气量调节螺栓设有电动或气动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装、施工、使用方便;耐磨性能、耐冲击性能优良;寿命长、实际使用故障率低;由于设置了补充气量调节装置,避免了补充气的浪费,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满足了安全、高效、稳定的远距离输送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砂等高硬度材料的需要,将逐步取代现有技术方式制作的气力输送补气器。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进料口,2、挡环,3、配气室,4、气道,5、气物混合室,6、进气口,7、补气调节座,8、气量调节螺栓,9、进气管,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在冶金企业烧结机除尘灰循环使用环节和铸造成型砂输送这些长距离管道输送系统中,需要在输送管道中间增设多个补气器,以满足较高密度介质的稳定输送。但由于输送介质的硬度、密度较大高对输送管道磨损大,造成现有输送系统中使用的单金属材料制作的补气器寿命短、更换频繁;而采用单金属+内衬陶瓷材料的补气器,由于陶瓷内衬层耐冲击性能差,在输送高硬度介质时,这两种结构的补气器都无法解决设备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冶金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砂型材料等高硬度介质气力输送系统,具体涉及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砂型材料等远距离气力输送系统中的补气调节控制环节。是一种施工简易、耐磨性能好的耐磨补气调节器。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两种补气器的不足,设计并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特别是耐磨损、寿命长、实际使用故障率低的补气调节器。
如图1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包括补气主管、进气管9;所述的补气主管的一端为进料口1,另一端为出料口10。进气管9通过进气口6与空气压缩设备连接。
进料口1与气料混合室5、出料口10由同一根冶金复合双金属管机械加工制作而成。进料口1、出料口10、进气口6不设置连接法兰,而是采用双金属复合管自身材料现场焊接,安装使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方便进行补气量的调节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补气主管为冶金复合双层金属管,其内层的硬度大于外层。进料腔和物料混合腔内壁是冶金双金属复合管材的耐磨内层材料。
冶金复合双金属管的内层材料为耐磨性能好、可热加工的钢管材料;外层为可焊接、可热加工普通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钢材料,工艺按照新兴铸管股份公司的双金属冶金复合耐磨管工艺方法(ZL201010102783.6)制造。由于冶金复合工艺内层材料极高的耐冲击性和耐剥落性,补气器内部内耐磨性能好、耐冲击强度高;解决了常规单金属材料耐磨性差和内衬陶瓷材料耐冲击性和耐剥落性差造成的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的缺陷;而外层材料焊接性能好,施工制作方便,使得补气器寿命超过了输送管道的寿命,可以采用常规焊接的方式施工。
该补气调节器具有施工安装便利、使用方便、材料可焊性好,耐磨性能、耐冲击性能优良的特点。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9上的补气调节阀调节后进入进气室,再经过气道调节与经过进料腔进入的物料,在物料混合腔内部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补气器设有补气调节装置,所述的补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为:在所述的进气管9上设有补气调节座7和气量调节螺栓8;气量调节螺栓8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安装在补气调节座7上。
由于耐磨补气调节器本身设置了补充气量调节装置,避免了补充气的浪费,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满足了安全、高效、稳定的远距离输送烧结机除尘灰和铸造砂等高硬度材料的需要。
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设有环形的挡环2,所述的补气主管设有多个用于补气的气道4;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还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与挡环2形成环形的配气室3,所述的气道4通过配气室3与进气管9连通。
挡环2与气道4共同组成配气室3;配气室3和进气管9相连;气道4与气物混合室5相通。进气道4开设在双金属管本体上,不用单独制作配气机构。气道4开设在与输送管道等径的冶金复合双金属管上,气道4与物料流动方向呈一定夹角。
气量调节螺栓8和补气调节座7安装在进气口6和配气室3之间的进气管9上。气道4在补气主管内的空气喷出空间,形成气料混合室5,在气料混合室5,补气与与管路中的物料混合,加强物料的流动。
补气调节螺栓8在与配气总量相匹配的补气调节座7配合使用,用来调节通过进气管9进入配气室的气量。如果需要实时、精确调节补气量,可将调节螺栓加装电动或气动的驱动头,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料口1、气料混合室5、出料口10由一根冶金复合双金属管机械加工而成;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进料口1与气料混合室5、出料口9的内层是耐磨性能好的高耐磨金属材料,不需要用其它工艺方法在管体内层附着耐磨材料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输送高硬度介质的气动输送系统中,在节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安装使用方便,成为气力输送冶金烧结机除尘灰输送和铸造型砂输送环节成为首选设备,并将逐步取代现有技术中常规方式制作的气力输送补气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包括补气主管、进气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气主管为冶金复合双层金属管,其内层的硬度大于外层;所述的可调补气器设有补气调节装置,所述的补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为:在所述的进气管(9)上设有补气调节座(7)和气量调节螺栓(8);气量调节螺栓(8)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安装在补气调节座(7)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设有环形的挡环(2),所述的补气主管设有多个用于补气的气道(4);所述的补气主管的外周上还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与挡环(2)形成环形的配气室(3),所述的气道(4)通过配气室(3)与进气管(9)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道(4)的进气方向与物料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9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量调节螺栓(8)设有电动或气动的驱动装置。
CN201420512618.1U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4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2618.1U CN20412483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2618.1U CN20412483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4833U true CN204124833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2618.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483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4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2572A (zh) * 2014-09-05 2014-12-10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N106743669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杭州丙甲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2572A (zh) * 2014-09-05 2014-12-10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N104192572B (zh) * 2014-09-05 2016-05-11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N106743669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杭州丙甲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WO2018133777A1 (zh) * 2017-01-22 2018-07-26 杭州丙甲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06743669B (zh) * 2017-01-22 2019-12-13 杭州丙甲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2572B (zh)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N104773509A (zh) 流态化并联仓泵输送系统及方法
CN204124833U (zh)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调补气器
CN102721280B (zh) 烧结机风箱微负压点火装置
CN206929446U (zh) 一种对端部进行强化加固的分段式高耐磨双层直管
CN201000078Y (zh) 气固流体均分装置
CN207226492U (zh) 一种新型正压密相输灰工艺系统
CN104154376A (zh)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补气器
CN204226941U (zh)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补气器
CN202469336U (zh) 一种耐磨弯头
CN202915049U (zh) 一种长距离矿浆管道消能环管系统
CN207830593U (zh) 一种双密封耐磨损阀门
CN210088062U (zh) 一种用于煤粉运输分配的分配阀
Davydov et al.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Pneumatic screw pumps to transport bulk cargo
CN202691376U (zh) 一种多通道燃烧器输煤粉管道用耐磨金属伸缩管
CN102632215B (zh) 一种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模粉传输机
CN204549457U (zh) 流态化并联仓泵输送系统
CN208666523U (zh) 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及系统
CN202884063U (zh) 耐磨陶瓷高压角阀
CN217003674U (zh) 一种带有耐磨衬套并且可伸缩调节的微粉调节补气阀
CN210916127U (zh) 实现互喷的高炉喷煤系统
CN202176727U (zh) 一种高温粉粒体输送用自动开关阀
CN206861136U (zh) 一种用于输送含尘量较高的烟气管道耐磨弯头
CN206112365U (zh) 一种新型煤粉耐磨弯头
CN203082379U (zh) 一种双金属耐磨复合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