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8104U -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8104U
CN204118104U CN201420589239.2U CN201420589239U CN204118104U CN 204118104 U CN204118104 U CN 204118104U CN 201420589239 U CN201420589239 U CN 201420589239U CN 204118104 U CN204118104 U CN 204118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groove
conduction band
spacing container
sepa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92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博
刘兴翀
林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wei New Ener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wei New Ener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wei New Ener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wei New Ener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892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8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8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81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隔离容器内部的侧壁内凹形成凹槽,凹槽与隔离容器开口端连通,隔离容器中设置有底盘,底盘能够沿着凹槽进行铅垂方向的移动,底盘上安装有重力传感器,隔离容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分离导带,隔离容器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导出导带,传送导出导带靠近隔离容器中设置有凹槽的侧壁,隔离容器的侧壁顶端内凹形成导出槽,导出槽与凹槽连通,底盘下方设置有上升装置,上升装置的顶端与底盘底端中心固定,上升装置能够推动底盘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该装置克服现有分选硅片时人工分选插片效率低下和机械吸盘手分片容易产生碎片的缺点,利用导带传动对硅片进行传导分离。

Description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硅是一种四价的非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作为仅次于氧的最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地壳中,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游离态的硅。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的,主要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硅铁合金),也与陶瓷材料一起用于金属陶瓷中,或用作半导体材料(如在晶体管中)和光生电池的元件。
晶体硅为钢灰色,无定形硅为黑色,密度2.4g/cm3,熔点1414℃,沸点2355℃,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硬而有光泽,有半导体性质。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是正四面体结构。硅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与氧气等多种元素化合,不溶于水、硝酸和盐酸,溶于氢氟酸和碱液,用于造制合金如硅铁、硅钢等,单晶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太阳能电池等。硅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地壳中约含27.6%,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中,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其形状分为结晶形和网状形
结晶型的硅是暗黑蓝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导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除氟化氢以外,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硅片后期进行分选插花篮主要是通过人工分选插片或者机械吸盘手进行分选插片,人工分选插片耗时较长,严重影响生产产量;而吸盘手机械插片时产生裂片、碎片的概率比较大,且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该装置克服现有分选硅片时人工分选插片效率低下和机械吸盘手分片容易产生碎片的缺点,利用导带传动对硅片进行传导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隔离容器,所述隔离容器内部相互对称的侧壁内凹形成凹槽,且凹槽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容器对应的开口端连通,隔离容器中设置有底盘,底盘的侧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凹槽中,且底盘的侧壁与凹槽的侧壁或者底面接触,底盘能够沿着凹槽进行铅垂方向的移动,底盘上安装有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的顶端与底盘的顶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隔离容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分离导带,且分离导带的底端与隔离容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隔离容器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导出导带,传送导出导带靠近隔离容器中设置有凹槽的侧壁,隔离容器靠近传送导出导带的侧壁顶端内凹形成导出槽,且导出槽与凹槽连通,导出槽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导出槽的深度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且传送导出导带的顶端与导出槽的底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底盘下方设置有上升装置,上升装置的顶端与底盘底端中心固定,且上升装置能够推动底盘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采用现有的传输结构,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都是采用两个转轮外壁套上摩擦带,硅片重叠放置在隔离容器中,在上升装置的作用下推动硅片在铅垂方向上升,当最上方的硅片逐渐接近分离导带时,由于分离导带具有很大的摩擦性,在硅片与分离导带接触是,分离导带能够带着硅片向着右方水平移动,导出槽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导出槽的深度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能够使得硅片顺利地从隔离容器中移出来,隔离容器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导出导带,传送导出导带能够接住分离导带移出来的硅片,重复上述过程,就能够实现所有硅片的分离以及移出,当所有的硅片移出后,底盘上设置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重量低于设定值,就提供信号反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此种传送方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硅片在机械吸盘手分片方式中产生碎片。 
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固定有底座,支撑柱的顶端与底盘底端中心接触,支撑柱的外壁上套合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底盘底端中心接触,弹簧能够推动底盘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重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箱,且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均与控制箱连接。本方案是采用机械式提升,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得底盘上升,成本低。
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液压缸以及设置在液压缸中的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穿过液压缸的顶端与底盘底端中心固定,液压缸连接有液压泵,液压泵连接有液压池和控制箱,且重力传感器、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均与控制箱连接。本方案是采用液压式提升,利用液压力使得底盘上升,工作平稳,能够对提升过程进行精确控制。还可以使用气动上升,计时上升方式,用于对叠加待分离硅片进行抬升。 
所述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均连接有支架,支架与地面固定。支架是用于支撑分离导带和传送导出导带,使得传送带能够在承受硅片重量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人工插片工复选时工作效率低下,提高产能;
(2)、避免机械吸盘手分选时碎片率高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动力的分离装置;
图2是弹簧动力的分离装置。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液压池;2—液压缸;3—活塞杆;4—重力传感器;5—底盘;6—硅片;7—隔离容器;8—传送导出导带;9—导出槽;10—支撑柱;11—分离导带;12—凹槽;13—控制箱;14—液压泵;15—支架;16—弹簧;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隔离容器7,所述隔离容器7内部相互对称的侧壁内凹形成凹槽12,且凹槽12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容器7对应的开口端连通,隔离容器7中设置有底盘5,底盘5的侧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凹槽12中,且底盘5的侧壁与凹槽12的侧壁或者底面接触,底盘5能够沿着凹槽12进行铅垂方向的移动,底盘5上安装有重力传感器4,重力传感器4的顶端与底盘5的顶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隔离容器7的正上方设置有分离导带11,且分离导带11的底端与隔离容器7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隔离容器7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导出导带8,传送导出导带8靠近隔离容器7中设置有凹槽12的侧壁,隔离容器7靠近传送导出导带8的侧壁顶端内凹形成导出槽9,且导出槽9与凹槽12连通,导出槽9的宽度大于凹槽12的宽度,导出槽9的深度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且传送导出导带8的顶端与导出槽9的底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底盘5下方设置有上升装置,上升装置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固定,且上升装置能够推动底盘5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清洗过后烘干的叠加硅片进行分离,将叠加的硅片6放入硅片隔离容器7的上升底盘5上,上升装置缓慢带动上升底盘5进行抬升,叠加的待分离硅片在抬升到超过隔离容器口的时候会被上部分离导带11迅速带出往传送导带8处,实现了叠加硅片的分离。在安装过程,为了保证硅片在隔离容器7中叠放的整齐,设置了凹槽12,使得硅片卡入凹槽12中,并且底盘5能够在凹槽12中移动,使得上升装置推动上升时受力方向是向上的,重力传感器4对底盘上硅片重量进行感应,避免硅片完全从底盘上移出后底盘与分离导带11产生碰撞。该装置克服现有分选硅片时人工分选插片效率低下和机械吸盘手分片容易产生碎片的缺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底端固定有底座17,支撑柱10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接触,支撑柱10的外壁上套合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7和底盘5底端中心接触,弹簧16能够推动底盘5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重力传感器4连接有控制箱13,且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与控制箱13连接;所述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与地面固定。支架15是对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提供支撑的部件,使得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能够进行持续稳定的工作,弹簧在硅片较多时压缩套合在支撑柱10上,随着硅片的分离移出,重量减轻,弹簧逐渐恢复,推动底盘上移,保持硅片能够与分离导带11靠近接触。弹簧推动是作为机械式上升的一种结构,使用的部件少,成本低。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液压缸2以及设置在液压缸2中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顶端穿过液压缸2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固定,液压缸2连接有液压泵14,液压泵14连接有液压池1和控制箱13,且重力传感器4、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与控制箱13连接;所述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与地面固定。液压式上升,通过液压泵14注入液压油使得活塞杆进行推动,将底盘上升,重力传感器4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到控制箱13中,控制箱13控制液压泵14的工作频率,使得底盘上升的速度和位置能够进行精确的控制,传动的效率高。
上升装置可根据效果使用压力上升装置,气动上升装置,计时上升装置代替。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4)

1.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隔离容器(7),所述隔离容器(7)内部相互对称的侧壁内凹形成凹槽(12),且凹槽(12)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容器(7)对应的开口端连通,隔离容器(7)中设置有底盘(5),底盘(5)的侧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凹槽(12)中,且底盘(5)的侧壁与凹槽(12)的侧壁或者底面接触,底盘(5)能够沿着凹槽(12)进行铅垂方向的移动,底盘(5)上安装有重力传感器(4),重力传感器(4)的顶端与底盘(5)的顶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隔离容器(7)的正上方设置有分离导带(11),且分离导带(11)的底端与隔离容器(7)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隔离容器(7)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导出导带(8),传送导出导带(8)靠近隔离容器(7)中设置有凹槽(12)的侧壁,隔离容器(7)靠近传送导出导带(8)的侧壁顶端内凹形成导出槽(9),且导出槽(9)与凹槽(12)连通,导出槽(9)的宽度大于凹槽(12)的宽度,导出槽(9)的深度小于一块待分离的硅片的厚度,且传送导出导带(8)的顶端与导出槽(9)的底端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底盘(5)下方设置有上升装置,上升装置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固定,且上升装置能够推动底盘(5)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底端固定有底座(17),支撑柱(10)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接触,支撑柱(10)的外壁上套合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7)和底盘(5)底端中心接触,弹簧(16)能够推动底盘(5)在铅垂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重力传感器(4)连接有控制箱(13),且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与控制箱(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液压缸(2)以及设置在液压缸(2)中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顶端穿过液压缸(2)的顶端与底盘(5)底端中心固定,液压缸(2)连接有液压泵(14),液压泵(14)连接有液压池(1)和控制箱(13),且重力传感器(4)、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与控制箱(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导带(11)和传送导出导带(8)均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与地面固定。
CN201420589239.2U 2014-10-13 2014-10-13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8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9239.2U CN204118104U (zh) 2014-10-13 2014-10-13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9239.2U CN204118104U (zh) 2014-10-13 2014-10-13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8104U true CN204118104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923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8104U (zh) 2014-10-13 2014-10-13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81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612A (zh) * 2015-12-31 2016-04-06 苏州博阳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分片机构
CN106404132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硅片专用电子秤体装置
CN108147141A (zh) * 2017-12-22 2018-06-12 中山市得高行知识产权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碟形工件的分离与供给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0612A (zh) * 2015-12-31 2016-04-06 苏州博阳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分片机构
CN106404132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硅片专用电子秤体装置
CN106404132B (zh) * 2016-08-24 2019-10-18 武平县旺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硅片专用电子秤体装置
CN108147141A (zh) * 2017-12-22 2018-06-12 中山市得高行知识产权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碟形工件的分离与供给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8104U (zh) 用于对叠加的硅片进行分离的装置
CN201655813U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钝化膜
CN102286775B (zh) 能够快速换料的单晶炉及单晶炉快速换料方法
CN202855747U (zh) 高效多晶电池片
CN201933196U (zh) 单晶炉用石墨坩埚
CN202954143U (zh) 一种上下分体坩埚
CN205556853U (zh) 一种可拆分的铸锭坩埚
CN204198858U (zh) 一种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单桩基础牺牲阳极保护装置
CN202616272U (zh) 一种小花篮放置结构
CN109903996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CuCo2O4-NiMo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202285238U (zh) 太阳能电池
CN108321918B (zh)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光伏电源控制器
CN201778143U (zh) 一种单晶炉
CN202307841U (zh) 一种新型加热盘上晶圆升降的顶针孔结构
CN103911630B (zh) 30ka液态阴极金属钙电解槽
CN202150476U (zh) 太阳能电池片承载器
CN112810672B (zh) 一种防颠簸的多功能户外垂钓用手推车
CN202332918U (zh) 抬石英舟的提手
CN211378774U (zh) 花卉移栽装置
CN202247011U (zh) 晶体生长复合坩埚
CN201668214U (zh) 茶杯
CN207958543U (zh) 一种单晶炉导流筒防护装置
CN202183446U (zh) 一种防酸壶组
CN106690300A (zh) 一种酵素生产的网兜式物料清除工具
CN202131397U (zh) 一种单晶炉用热屏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