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7865U - 一种触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7865U
CN204117865U CN201420659264.3U CN201420659264U CN204117865U CN 204117865 U CN204117865 U CN 204117865U CN 201420659264 U CN201420659264 U CN 201420659264U CN 204117865 U CN204117865 U CN 204117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ixed contact
plane
moving contac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92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全昌
刘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y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y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y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y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92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7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7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786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头系统,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动触头和在动触头运动轨迹上与动触头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动触头可转动的自由端部设有动触点,静触头设有静触点,动触点和静触点具有一对适于接触或分离的触点平面;静触头为可动设置,触头系统还包括联动地设置于静触头背对静触点的一侧且能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装置,浮动装置在动触头转动接触静触头施加给静触头偏压力时,带动静触头偏离触点平面的中轴线方向浮动,以使静触点的触点平面与动触点的触点平面完全接触。通过浮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无论动触头还是静触头出现加工误差时,所述动静触头能够在所述浮动装置的调节下实现完全接触,提高动静触头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触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用触头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或小型隔离开关或小型隔离器中的触头系统,属于低压电器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电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小型断路器主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
现有小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其动触头在操作机构驱动作用下,以转动的形式与固定设置的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分闸与合闸,如中国专利CN101335163A公开了一种自由脱扣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当操作手柄向接通位置转动时,通过U形连杆的传动,推动杠杆和动触头一起绕主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动触头的触点运动与静触头的触点接触时,动触头在静触头的阻挡下与静触头接触的位置就不能再向前运动,此时当手柄再向前运动时,杠杆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动触头则静止不动,杠杆与动触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使触头压力弹簧变形增大,该突然增大的力施加在动触头上,使动触头与静触头间的接触压力增大,从而提高了动静触头间接触的稳定性。
又如中国专利CN202423179U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动触头、动触头支架、转板、穿过动触头支架的轴,所述的动触头支架通过轴安装于转板,所述动触头安装在动触头支架上,所述轴上设有两个扭簧,所述两个扭簧分别位于动触头支架的两侧,所述扭簧一头相抵于动触头,另一头相抵于转板,使得动触头的两侧都有扭簧作用,动触头的两侧对称受力,动触头受力更均匀,在与静触头接触时,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较均匀,增大了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面积。
然而,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的小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都存在以下缺陷:1)在上述两种现有技术中,存在装配上的误差,当动触头转动至静触头位置时,动触点的平面不能很好的贴合静触点的平面,从而减小了接触面积,接触面积小,所能承受的电流值就小,容易发热;另外,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平面在加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如平面不平有凹凸,或者平面被加工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此时,两者平面在结合时,会存在接触间隙,导致接触面积小;2)上述两种现有技术中,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可调整,通过的电流值一定,适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小型断路器触头系统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由于误差存在而导致的接触面积小,承受电流小或容易发热损伤元件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断路器、小型隔离开关或小型隔离器的,动静触头即使存在误差也能保证接触面积大的触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头系统,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动触头和在所述动触头运动轨迹上与所述动触头对应设置的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可转动的自由端部设有动触点,所述静触头设有静触点,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具有一对适于接触或分离的触点平面;所述静触头为可动设置,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联动地设置于所述静触头背对所述静触点的一侧且能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装置,所述浮动装置在所述动触头转动接触所述静触头施加给所述静触头偏压力时,带动所述静触头偏离所述触点平面的中轴线方向浮动,以使所述静触点的触点平面与所述动触点的触点平面完全接触。
所述浮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另一端连接所述静触头的可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件。
所述浮动件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
所述浮动件的靠近所述基座部分被构造为所述弹性活动部,所述弹性活动部通过所述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所述浮动件的靠近所述静触头部分为刚性配合部,所述刚性配合部通过用于对所述静触头定位和/或位置微调的配合结构连接所述静触头。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刚性配合部和所述静触头的一对相嵌的、外表面相互贴合的配合球面。
所述刚性配合部的配合球面为凸出的球面,所述静触头的配合球面为凹进的球面。
所述刚性配合部为万向球头。
所述弹性活动部为第一弹簧。
所述弹性活动部在所述动触头的触点平面转动至压合所述静触头的触点平面时压缩储能,并在所述动触头的触点平面分离所述静触头的触点平面时伸展释放能量,所诉弹性活动部伸展时通过所述静触头施加给所述动触头的作用力与所述动触头的分闸力方向一致。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基座上的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弹簧适于套装于所述定位凸起上,以及所述基座上环绕所述定位凸起成型的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弹簧适于装入到所述定位套筒中,所述定位套筒侧壁与所述第一弹簧间留有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动触头的触点平面压合所述静触头的触点平面时的活动间隙。
所述浮动件全部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所述弹性活动部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另一端相抵或固定连接于所述静触头。
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具有适于所述静触头和所述浮动装置一体装入的空腔,所述空腔朝向所述动触头方向成型有开口,所述绝缘内壳内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静触头的阻挡部,所述静触点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下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绝缘内壳外,所述静触头在所述第一弹簧弹力推动下抵在所述阻挡部上,所述绝缘内壳内部还留有所述静触头和所述静触点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伸展方向移动的行程空间,在所述动触点的触点平面压合所述静触点的触点平面时,所述静触头带动所述静触点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方向在所述行程空间内移动;在所述动触点的触点平面分离所述静触点的触点平面时,所述静触头带动所述静触点沿所述第一弹簧伸展方向在所述行程空间内移动至所述静触头被所述阻挡部阻挡位置。
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内壳外侧的绝缘外壳,所述动触头伸入所述绝缘外壳内,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处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若干个间隔叠加设置且包围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的灭弧栅片。
所述灭弧栅片呈“U”形,若干个叠加的所述灭弧栅片形成用于所述动触头转动通过的“U”形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中,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动触头和可动设置的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具有一对适于接触或分离的触点平面,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静触头背对所述静触点一侧的浮动装置,所述浮动装置设置为与所述静触头联动,且所述浮动装置被构造为能够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装置,所述在所述动触头转动接触所述静触头施加给所述静触头偏压力时,带动所述静触头偏离所述触点平面的中轴线方向浮动,以使所述静触点的触点平面与所述动触点的触点平面完全接触。通过浮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无论动触头还是静触头出现加工误差时,例如动触头的触点平面被加工成具有倾斜角度的斜面,所述动静触头能够在所述浮动装置的调节下实现完全接触,提高动静触头的接触面积。
2.在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中,其浮动件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其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通过弹性活动部的设置,在动触头压合静触头并给予静触头压合作用力时,静触头的触点平面能够在弹性活动部的调节下,以适应动触头的触点平面做出上下浮动和/或沿偏离其中轴线方向浮动,最终使静触头的触点平面与动触头的触点平面完全接触;另外,所述弹性活动部还能够在动触头压合静触头时压缩储能,在动触头分离静触头时伸展释放能量,弹性活动部伸展时间接施加给动触头的弹性作用力与动触头分闸方向一致,提高了动触头的分闸速度。
3.在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中,所述浮动件靠近所述基座部分被构造为弹性活动部,靠近静触头部分被构造为刚性配合部,刚性配合部通过用于对静触头进行定位和/或位置微调的配合结构连接静触头,刚性配合部以及配合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防止静触头在工作时脱离浮动装置而导致工作稳定性降低,而且还可以对静触头的位置进行微调以进一步调整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触点平面完全接触。
4.在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中,所述配合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刚性配合部和所述静触头上的一对相嵌的、外表面相互贴合的配合球面,配合球面结构接触面积大,对静触头的定位效果好,而且两配合球面相互摩擦运动能够实现对静触头位置微调作用。
5.在本实用新型的触头系统中,所述弹性活动部为第一弹簧,所述刚性配合件为万向球头,由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万向球头构成的所述浮动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头系统实施例1的动触头、静触头以及浮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处于压合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头系统实施例1的动触头、静触头以及浮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处于分离状态;
图3是图1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触头系统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拆除部分绝缘外壳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401-动触头,402-动触点,403-静触头,404-静触点,405-触点平面,406-触点平面,407-弹性活动部,408-刚性配合部,409-基座,410-配合球面,411-配合球面,412-定位凸起,413-定位套筒,414-绝缘内壳,415-空腔,416-开口,417-阻挡部,418-绝缘外壳,419-灭弧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头系统,该触头系统适用于目前小型断路器、小型隔离开关、小型隔离器或智能型断路器中,该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401和静触头403。
其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动触头401为可动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401被构造为可以围绕其中心枢轴转动设置,所述动触头401转动的轨迹为圆弧。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动触头401的运行轨迹并不限于圆弧,在其他实施例中,动触头401的运行轨迹还可以为非规则的弧形轨迹。所述动触头401适于与所述静触头403接触或分离的自由端部上设有动触点402。所述静触头403设置在所述动触头401运行轨迹上,并与所述动触头401的自由端部对应,所述静触头403设有适于配合所述动触点402的静触点404。所述动触点402和所述静触点404具有一对适于接触或分离的触点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静触头403被构造为可动的,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静触头403的背对所述静触点404的一侧的浮动装置,所述浮动装置与所述静触头403联动设置,其中,所述联动是指所述浮动装置与所述静触头403一体动作,所述浮动装置被构造为能够沿任意方向浮动,从而在所述动触头401朝所述静触头403转动至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压合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时,由于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和/或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存在加工误差,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在接触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时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通过静触头403传递给所述浮动装置,所述浮动装置带动所述静触头403沿偏离其触点平面406的中轴线方向浮动,以适应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最终使得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能够与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完全接触。
由于动触头401和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被加工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动触头401触点平面405势必不能完全接触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动触头401与静触头403接触面积越小,所能承受流过动静触头403的电流越小,且不完全接触还会导致动静触头403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不仅对自身造成损耗,而且还会对断路器中其他机构造成伤害。而通过联动静触头403设置的浮动装置的设置,具有倾斜角度的动触头401触点平面405在压合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时,动触头401倾斜的触点平面405的低位置处首先接触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的一端,施加给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一个偏压力,该偏压力传递给静触头403下方的浮动装置,浮动装置调整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的另一端抬高,从而使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被调整成与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平行的斜面,两者完成完全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浮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409、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另一端连接所述静触头403的可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件。所述浮动件主要起到调节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适应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进行浮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件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407。不同情况的误差会造成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施加给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不同位置处的偏压力,通过弹性活动部407的设置,所述浮动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偏压力,调整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沿其压缩、伸展方向或偏离中轴线合适扭转方向进行浮动,以达到两触点平面完全接触。
再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件靠近所述基座409部分被构造为所述弹性活动部407,所述弹性活动部407通过所述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所述浮动件靠近所述静触头403部分为刚性配合部408,所述刚性配合部408通过用于对所述静触头403定位和/或位置微调的配合结构连接所述静触头40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配合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刚性配合部408和所述静触头403的一对相嵌的、外表面相互配合的配合球面,其中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配合部408成型的配合球面410为凸出的球面,所述静触头403成型的配合球面411为凹进的球面。在使用时,刚性配合部408的凸出球面嵌入到静触头403的凹进球面中,不仅能够实现对静触头403的定位,使静触头403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脱离刚性配合部408,另外刚性配合部408的凸出球面与静触头403的凹进球面还可以在球面结构内相对摩擦运动,起到对静触头403位置微调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配合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刚性配合部408的凸出球面以及静触头403的凹进球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刚性配合部408还可以成型凹进球面,所述静触头403还可以成型为凸出球面。
再进一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浮动件的所述刚性配合部408采用万向调节装置中的万向球头,万向球头结构调节静触头403位置较灵活。
在以上配合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件包括作为弹性活动部407的第一弹簧,以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刚性配合件。
另外,所述浮动件的所述弹性活动部407还有一个作用是,所述弹性活动部407在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转动至压合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时压缩储能,在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分离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时伸展并释放能量,所述弹性活动部407伸展释放能量时会施加给所述静触头403一个沿伸展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所述静触头403传递给所述动触头401,该作用力与所述动触头401分闸力方向一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动触头401的分闸速度。
所述第一弹簧能够根据所述动静触头之间所需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更换,从而使得所述动静触头间能够承受不同的电流值,适用范围较宽。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基座409连接的定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基座409上的定位凸起412,以及定位套筒413,所述定位套筒413环绕所述定位凸起412成型。所述定位套筒41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安装时,所述第一弹簧装入到所述定位套筒413中,且所述第一弹簧朝向所述基座409的一端套装在所述定位凸起412上,实现对所述第一弹簧朝向所述基座409一端的定位,所述定位套筒41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留有环绕间隙,该环绕间隙为用于所述第一弹簧在工作过程中压缩、伸展或沿偏离所述中轴线扭转动作的活动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绝缘内壳414,所述绝缘内壳414具有适于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浮动装置一体装入的空腔415,所述静触头403能够在所述空腔415内沿弹性活动部407压缩、伸展方向运动。所述空腔415朝向所述动触头401方向成型有开口416,所述绝缘内壳414内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静触头403的阻挡部417,所述静触点404在所述第一弹簧的预压缩的弹力推动下,从所述开口416伸出所述绝缘内壳414外,所述静触头403在所述第一弹簧预压缩的弹力推动下抵在所述阻挡部417上,所述绝缘内壳414内部还留有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静触点404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伸展方向移动的行程空间,工作时,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转动至压合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所述动触头401施加给所述可动的静触头403一压合力,在该压合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弹簧压缩储能,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万向球头随着所述第一弹簧的压缩在绝缘内壳414内的行程空间内运动;在所述动触头401分离所述静触头403时,所述第一弹簧伸展释放能量,推动所述万向球头以及所述静触头403沿弹簧伸展方向运动,所述静触点404在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下从所述绝缘内壳414的开口416伸出以备下次压合使用,同时,所述静触头403在弹力推动下抵在所述绝缘内壳414的阻挡部417上停止动作。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所述绝缘内壳414外侧的绝缘外壳418,所述动触头401伸入所述绝缘外壳418内,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外壳418内部、所述动触头401与所述静触头403接触处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若干个间隔叠加设置且包围所述动触头401和所述静触头403的灭弧栅片419。所述灭弧栅片419的数量可以为七、八、九、十等等,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灭弧栅片419优选为九个。
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灭弧栅片419均呈“U”形,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灭弧栅片419形成了用于所述动触头401转动通过的“U”形通道。
所述绝缘外壳418内壁对应灭弧栅片419的位置处成型有多个卡槽,每一所述灭弧栅片419通过其侧边卡入到所述卡槽中而固定。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中所述浮动件的一种可替换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头系统,在该触头系统中,所述浮动件全部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407。
所述弹性活动部407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另一端相抵或固定连接于所述静触头403。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成本,本实施例的所述弹性活动部407采用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基座409的定位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定位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弹簧采用相抵于所述静触头403上的方式而非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403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将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静触头403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然而,将所述第二弹簧相抵于所述静触头403存在缺陷,由于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为平面,而所述静触头403与所述第二弹簧接触也为平面,当动触头401施加给所述静触头403偏压力时,所述第二弹簧顶端的平面与所述静触头403的平面容易出现间隙,该间隙不利于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第二弹簧配合稳定性,即不利于本实施例浮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触头系统,包括可转动设置的动触头(401)和在所述动触头(401)运动轨迹上与所述动触头(401)对应设置的静触头(403),所述动触头(401)可转动的自由端部设有动触点(402),所述静触头(403)设有静触点(404),所述动触点(402)和所述静触点(404)具有一对适于接触或分离的触点平面(405;406);
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403)为可动设置,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联动地设置于所述静触头(403)背对所述静触点(404)的一侧且能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装置,所述浮动装置在所述动触头(401)转动接触所述静触头(403)施加给所述静触头(403)偏压力时,带动所述静触头(403)偏离所述触点平面(406)的中轴线方向浮动,以使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与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完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409)、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另一端连接所述静触头(403)的可沿任意方向浮动的浮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4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的靠近所述基座(409)部分被构造为所述弹性活动部(407),所述弹性活动部(407)通过所述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所述浮动件的靠近所述静触头(403)部分为刚性配合部(408),所述刚性配合部(408)通过用于对所述静触头(403)定位和/或位置微调的配合结构连接所述静触头(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刚性配合部(408)和所述静触头(403)的一对相嵌的、外表面相互贴合的配合球面(410;4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配合部(408)的配合球面(410)为凸出的球面,所述静触头(403)的配合球面(411)为凹进的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配合部(408)为万向球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活动部(407)为第一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活动部(407)在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转动至压合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时压缩储能,并在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分离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时伸展释放能量,所诉弹性活动部(407)伸展时通过所述静触头(403)施加给所述动触头的作用力与所述动触头(401)的分闸力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基座(409)上的定位凸起(412),所述第一弹簧适于套装于所述定位凸起(412)上,以及所述基座(409)上环绕所述定位凸起(412)成型的定位套筒(413),所述第一弹簧适于装入到所述定位套筒(413)中,所述定位套筒(413)侧壁与所述第一弹簧间留有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动触头(401)的触点平面(405)压合所述静触头(403)的触点平面(406)时的活动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全部被构造为可压缩伸展、可沿偏离所述中轴线任意方向扭转的弹性活动部(407),所述弹性活动部(407)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通过定位结构连接所述基座(409),另一端相抵或固定连接于所述静触头(40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内壳(414),所述绝缘内壳(414)具有适于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浮动装置一体装入的空腔(415),所述空腔(415)朝向所述动触头(401)方向成型有开口(416),所述绝缘内壳(414)内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静触头(403)的阻挡部(417),所述静触点(404)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下从所述开口(416)伸出所述绝缘内壳(414)外,所述静触头(403)在所述第一弹簧弹力推动下抵在所述阻挡部(417)上,所述绝缘内壳(414)内部还留有所述静触头(403)和所述静触点(404)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伸展方向移动的行程空间,在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压合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时,所述静触头(403)带动所述静触点(404)沿所述第一弹簧压缩方向在所述行程空间内移动;在所述动触点(402)的触点平面(405)分离所述静触点(404)的触点平面(406)时,所述静触头(403)带动所述静触点(404)沿所述第一弹簧伸展方向在所述行程空间内移动至所述静触头(403)被所述阻挡部(417)阻挡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内壳(414)外侧的绝缘外壳(418),所述动触头(401)伸入所述绝缘外壳(418)内,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所述动触头(401)与所述静触头(403)接触处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若干个间隔叠加设置且包围所述动触头(401)和所述静触头(403)的灭弧栅片(419)。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419)呈“U”形,若干个叠加的所述灭弧栅片(419)形成用于所述动触头(401)转动通过的“U”形通道。
CN201420659264.3U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触头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7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264.3U CN204117865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触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264.3U CN204117865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触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7865U true CN204117865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9264.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7865U (zh) 2014-11-06 2014-11-06 一种触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78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2331A (zh) * 2014-11-06 2015-02-04 佳一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触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2331A (zh) * 2014-11-06 2015-02-04 佳一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触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5506C (zh)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8428587A (zh) 一种真空直流快速断路器
CN203967000U (zh) 小型断路器
CN204117865U (zh) 一种触头系统
CN103715005B (zh) 一种用于三工位开关操动机构的限位装置
CN104332331A (zh) 一种触头系统
CN207587618U (zh) 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装置
CN203644706U (zh)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斥开跳闸装置
CN205303238U (zh) 一种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联锁装置
CN208142053U (zh) 一种开关辅助触头的可靠转换方式
CN103000464B (zh) 用于电磁脱扣器的耐冲击振动的平衡机构
CN204361029U (zh) 断路器及其储能和复位机构
CN100483595C (zh) 簧片式转轴卡住机构
JP3198725U (ja) 屋外真空遮断器
CN204332878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CN203607270U (zh) 双投负荷开关
CN101872689B (zh) 自动转换开关设备的蜗轮蜗杆式传动机构
CN204189744U (zh)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跳闸装置
CN207705098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
CN204067161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04497127U (zh) 分闸脱扣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弹簧操动机构
CN203312060U (zh) 大输出角弹簧操作机构
CN203351498U (zh) 适用于10kV负荷开关的隔离触头结构
CN21677315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操作机构的指示过渡结构
CN209282150U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限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