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5009U - 一种高效节能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节能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5009U
CN204115009U CN201420414710.4U CN201420414710U CN204115009U CN 204115009 U CN204115009 U CN 204115009U CN 201420414710 U CN201420414710 U CN 201420414710U CN 204115009 U CN204115009 U CN 204115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collecting plate
burner hearth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47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
罗晓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E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E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E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E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147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5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5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50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灶,包括炉膛以及与炉膛连通的供气管;炉膛内设置有聚能板,聚能板将炉膛分隔成燃烧区与排气区,聚能板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针孔,燃烧区内产生的废气经过针孔流入排气区;供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预混腔和进气腔,进气腔呈弯管状,且在远离进气腔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和进风口,燃气和空气在进气口与进风口的接触处形成射流混合,在进气腔的弯曲处形成阻尼混合,在进气腔与预混腔的连通处形成旋流混合,在预混腔内形成湍流混合,节能灶还包括有效控制节水节气节电的节能阀、内控阀、节水阀、调气阀和鼓风机。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燃气的使用率和余火的利用率,并能有效控制节水、节气、节电,具有高效的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节能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灶。
背景技术
灶具作为厨房日常的必需用具,得到了普遍应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普通灶却白白地浪费了将近一半的燃气,燃气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1)、燃烧不充分,亦称“化学热损失”,未被烧尽的燃气热能被白白浪费了,因为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方式,降低了燃气的利用率;(2)、灶具是靠火焰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但火焰与锅底的接触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热量未被利用就散发至空间,余火未能充分利用,这被称为“物理热损失”;(3)、燃气开度控制不智能;(4)、所需的鼓风机的功率过高,使用不合理,双灶台需要550W,单灶台需要350W。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气的使用率和余火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灶具的节能效果,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气的使用率和余火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灶具的节能效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灶具普遍存在节能效果差的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灶,包括炉膛以及与所述炉膛连通的供气管;所述炉膛位于所述供气管的上方,其内设置有聚能板,所述聚能板将所述炉膛分隔成燃烧区与排气区,所述聚能板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针孔,燃烧区内产生的废气经过所述针孔流入排气区;所述供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预混腔和进气腔,所述进气腔呈弯管状,且在远离所述进气腔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和进风口,燃气和空气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的接触处形成射流混合,在所述进气腔的弯曲处形成阻尼混合,在所述进气腔与所述预混腔的连通处形成旋流混合,在所述预混腔内形成湍流混合;所述进气腔上还设置有长明火进气口,长明火进气管插设于所述长明火进气口内;所述节能灶还包括:节能阀和内控阀,其依次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用于自动切换进气大小;节水阀,其设置在位于所述聚能板与所述炉膛之间的储水箱上,所述储水箱由排气区的废气加热;调气阀,其设置在长明火进气口处,用于自动调节长明火进气管的进气开度;鼓风机,其与所述进风口相通,为低功率。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炉膛上开口的形状与锅体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聚能板套在所述供气管上端的外部并与该供气管的外部密封连接,所述聚能板与所述锅体底部形成燃烧区。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炉膛下部开有排气口,所述炉膛下部与所述聚能板形成排气区。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聚能板呈圆锥状,其上布置的每一个所述针孔的中心线与该聚能板的内壁相垂直。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鼓风机的功率为180W。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腔与所述预混腔连通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预混腔的直径,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的旋流区;所述进气腔为两个相互垂直连通的直管,且在连通处圆弧过渡连接。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口的中心线与所述进风口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其中,在上述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明火进气口的中心线分别垂直所述进气口的中心线与所述进风口的中心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灶,采用多级完全预混合式的燃烧方式,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提高了混合比例的均匀性,较之普通的预混合式燃烧方式可实现燃气更接近100%充分燃烧,使得燃气的使用率更为高效;另外,聚能板能够收集再利用余火,废气的热量被利用后才从聚能板上的针孔中排出,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还降低了灶台的温度;加上节能阀、内控阀、节水阀、调气阀与节能炉膛的有效结合,真正达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气的使用率和余火的利用率,并能有效控制节水、节气和节电,节气40%以上,节水30%以上,节电40%以上,具有高效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节能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炉膛;11为排气口;2为供气管;21为预混腔;22为进气腔;221为进气口;222为进风口;223为长明火进气口;224为长明火进气管;3为聚能板;31为针孔;4为锅体;5为节能阀;6为内控阀;7为储水箱;8为节水阀;9为调气阀;10为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普通灶采用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方式,即空气由进风口222进入炉膛1,然后与由进气口221进入炉膛1内的燃气进行混合并燃烧,这种燃烧方式导致火焰温度低和噪声大,而且燃气不能获得合理的空气补给,混合不充分,因此燃烧不充分,降低了燃气的利用率,还伴随有火焰颜色多变的缺陷。另外,普通灶的炉膛1与锅体4底部间形成的燃烧区内的部分余火会从侧翼或者烟道白白跑掉,这部分能量占整个能量的80%以上,大大降低了燃气的利用率。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节能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节能灶包括:炉膛1以及与该炉膛1连通的供气管2,供气管2向炉膛1提供完全预混合后的燃气,完全预混合后的燃气在炉膛1内充分燃烧,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的节能效果。
炉膛1位于供气管2的上方,其内设置有聚能板3,聚能板3将炉膛1分隔成燃烧区与排气区,聚能板3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针孔31,燃烧区内产生的废气经过针孔31流入排气区。具体来说,炉膛1上开口的形状与锅体4底部的形状相匹配,聚能板3套在供气管2上端的外部并与该供气管2的外部密封连接,聚能板3与锅体4底部形成燃烧区,而炉膛1下部开有排气口11,炉膛1产生的废气从排气口11排出,炉膛1下部与聚能板3形成排气区。当燃烧区内的热气通过烟道往排气区排气时,它必须要经过聚能板3,这时聚能板3能把热气中的热量截留住,保留在聚能板3上,而废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则通过聚能板3上的针孔31排到炉膛1外,这个过程聚能板3起到了过滤作用,其把热量收集起来,将废气滤出,有效地收集利用了余火,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由于余火被聚能板3收集在炉膛1的内部,温度集中,不会大量散发到炉膛1的外部,导致灶台面温度较普通灶低,不必使用冷却水灶台也不会变形,大大延长了灶台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将聚能板3设计为圆锥状,并将其上布置的每一个针孔31的中心线设置为与该聚能板3的内壁相垂直,这样可增加热气与聚能板3的热量交换时间,即延长了热气从燃烧区流入排气区的时间,有助于提高聚能板3的余热收集效果。
供气管2包括相互连通的预混腔21和进气腔22,进气腔22呈弯管状,且在远离进气腔2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221和进风口222,进气口221的中心线与进风口22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燃气和空气在进气口221与进风口222的接触处形成射流混合,在进气腔22的弯曲处形成阻尼混合,在进气腔22与预混腔21的连通处形成旋流混合,在预混腔21内形成湍流混合。即燃气入进气腔22的一端与空气一级混合(一级混合A区),接着在进气腔22的中间弯曲过渡处与空气二级混合(二级混合B区),接着在进气腔22与预混腔21的连通处与空气三级混合(三级混合C区),最后在预混腔21内与空气四级混合(四级混合D区),从而形成完全且充分的可燃混合气,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提高了混合比例的均匀性,较之普通的预混合式燃烧方式(普通预混合会产生局部混合气中燃气过多或过少)可实现燃气更接近100%充分燃烧,使得燃气的使用率更为高效,相比传统火焰25cm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火焰高度缩小为10cm,火焰温度大大提高高。其中,进气腔22与预混腔21连通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预混腔21的直径,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的旋流混合区C,即燃气与空气在此旋流混合,进气腔22为两个相互垂直连通的直管,且在连通处圆弧过渡连接,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的阻尼混合区B,即燃气与空气在此阻尼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提高节能灶的使用安全,进气腔22上还设置有长明火进气口223,长明火进气管224插设于该长明火进气口223内。具体地,长明火进气口223的中心线分别垂直进气口221的中心线与进风口222的中心线。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灶还包括:节能阀5、内控阀6、节水阀8和调气阀9。其中,节能阀5和内控阀6依次设置在进气口221处,用于自动切换进气大小,节能阀5采用先进的磁推技术,无需用电,使炒菜的空余时间燃气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大小火自动切换,省心省力),使其空烧时间浪费的燃气减少,可配合节能炉膛1节能燃气40%以上。节水阀8,其设置在位于聚能板3与炉膛1之间的储水箱7上,储水箱7由排气区的废气加热,节能水阀采用磁场自动控制水启动及关闭,节能且又节时,节能30%,还节省了厨师的工作量(无需再去敲打将其打开或关闭)。调气阀9设置在长明火进气口223处,用于自动调节长明火进气管224的进气开度,实现节气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低功率的鼓风机10,该鼓风机10与进风口222相通,功率为180W,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双灶台采用550W鼓风机、单灶台采用350W,本实用新型节电40%以上,很好地节省了资源,避免了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灶使厨房省水、省气、节电,并具有火猛、低碳和静音的优点,还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延长了灶台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灶,采用多级完全预混合式的燃烧方式,使得燃气和空气在未燃烧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提高了混合比例的均匀性,较之普通的预混合式燃烧方式可实现燃气更接近100%充分燃烧,使得燃气的使用率更为高效;另外,聚能板能够收集再利用余火,废气的热量被利用后才从聚能板上的针孔中排出,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还降低了灶台的温度;加上节能阀、内控阀、节水阀、调气阀与节能炉膛的有效结合,真正达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灶,能够提高燃气的使用率和余火的利用率,并能有效控制节水、节气和节电,节气40%以上,节水30%以上,节电40%以上,具有高效的节能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8)

1.一种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1)以及与所述炉膛(1)连通的供气管(2);
所述炉膛(1)位于所述供气管(2)的上方,其内设置有聚能板(3),所述聚能板(3)将所述炉膛(1)分隔成燃烧区与排气区,所述聚能板(3)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针孔(31),燃烧区内产生的废气经过所述针孔(31)流入排气区;
所述供气管(2)包括相互连通的预混腔(21)和进气腔(22),所述进气腔(22)呈弯管状,且在远离所述进气腔(2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221)和进风口(222),燃气和空气在所述进气口(221)与所述进风口(222)的接触处形成射流混合,在所述进气腔(22)的弯曲处形成阻尼混合,在所述进气腔(22)与所述预混腔(21)的连通处形成旋流混合,在所述预混腔(21)内形成湍流混合;所述进气腔(22)上还设置有长明火进气口(223),长明火进气管(224)插设于所述长明火进气口(223)内;
所述节能灶还包括:
节能阀(5)和内控阀(6),其依次设置在所述进气口(221)处,用于自动切换进气大小;
节水阀(8),其设置在位于所述聚能板(3)与所述炉膛(1)之间的储水箱(7)上,所述储水箱(7)由排气区的废气加热;
调气阀(9),其设置在所述长明火进气口(223)处,用于自动调节长明火进气管(224)的进气开度;
鼓风机(10),其与所述进风口(222)相通,为低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上开口的形状与锅体(4)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聚能板(3)套在所述供气管(2)上端的外部并与该供气管(2)的外部密封连接,所述聚能板(3)与所述锅体(4)底部形成燃烧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下部开有排气口(11),所述炉膛(1)下部与所述聚能板(3)形成排气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板(3)呈圆锥状,其上布置的每一个所述针孔(31)的中心线与该聚能板(3)的内壁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10)的功率为18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22)与所述预混腔(21)连通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预混腔(21)的直径,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的旋流区;所述进气腔(22)为两个相互垂直连通的直管,且在连通处圆弧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1)的中心线与所述进风口(22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明火进气口(223)的中心线分别垂直所述进气口(221)的中心线与所述进风口(222)的中心线。
CN201420414710.4U 2014-07-26 2014-07-26 一种高效节能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5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4710.4U CN204115009U (zh) 2014-07-26 2014-07-26 一种高效节能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4710.4U CN204115009U (zh) 2014-07-26 2014-07-26 一种高效节能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5009U true CN204115009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471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5009U (zh) 2014-07-26 2014-07-26 一种高效节能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5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5384A (zh) * 2014-07-26 2014-11-26 重庆登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5384A (zh) * 2014-07-26 2014-11-26 重庆登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1210A (zh) 一种生物质炊事烤火炉具
CN201487960U (zh) 一种燃气节能燃烧器
CN102563726B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灶
CN103982921A (zh) 旋风燃烧式节能灶具
CN104165384A (zh) 一种高效节能灶
CN202253785U (zh) 商用节能灶
CN203893244U (zh) 商用节能燃气炉灶
CN20411500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灶
CN205842759U (zh) 高效节能燃气灶
CN101706101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CN210179626U (zh) 全预混式商用燃气炉头
CN204084475U (zh) 一种生物质节能灶
CN207179733U (zh) 一种中式炒炉炉头
CN207407338U (zh) 一种直喷与直插相结合的上进风红外线环保节能炉头
CN206300196U (zh) 一种旋转火焰的节能型燃气灶外火盖
CN205245239U (zh) 一种节能开水柴灶
CN204629483U (zh) 聚火燃烧器
CN204693512U (zh) 一种高效多功能炉灶
CN205825121U (zh) 一种桌面带夹层水箱的燃炉
CN205807372U (zh) 一种全自动燃气节能蒸汽发生器
CN104456555A (zh) 一种新型燃气节能灶芯
CN203940478U (zh) 一种新型灶具燃烧系统
CN101813326B (zh) 可调式节能柴炉
CN108302555A (zh) 高效热回收节能炉灶
CN203687115U (zh) 多用节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