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8934U -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8934U
CN204108934U CN201420463777.7U CN201420463777U CN204108934U CN 204108934 U CN204108934 U CN 204108934U CN 201420463777 U CN201420463777 U CN 201420463777U CN 204108934 U CN204108934 U CN 204108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housing
push rod
clamping par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637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4637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8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8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89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及电气设备组件,其中,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具有:卡扣部,其具有细长的板状结构,在靠近前端的一面上具有钩爪部;附件主体部,从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有卡扣部,钩爪部从附件主体部的前端露出;推杆部,其与附件主体部滑动连接,相对于附件主体部在第一位置与更靠近卡扣部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第一位置是推杆部的前端与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推杆部的前端中的一部分向后退让规定距离形成退让部,在卡扣部的一面垂直的方向上,退让部与钩爪部位于同一侧,而且钩爪部从退让部露出。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拆卸相对于控制盘等面板固定的电气设备的框体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具有电气设备和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电气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产业用途来使用的电气设备一般都固定设置于控制盘等面板。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气设备被插入在设置于面板的开口部,所以在设置后的状态下,电气设备的显示部及操作部等配置在面板的前方位置,而电气设备的大部分部位都配置在面板的后方位置。 
因此,这种电气设备的框体由前方设置有开口的箱状的后壳和以堵塞该开口的方式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后壳的前盖构成,而且多采用其中的后壳的前端部分固定在面板的结构。电气设备的内部部件及主体部分安装在前盖的朝向后方一侧,容置在箱状的后壳内。 
通常,电气设备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电气设备等相连接的连接端子,所以若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框体,则在进行后期维护或者更换内部部件时等,从后壳拆卸前盖就能够从面板的前方一侧取出电气设备的内部部件而无需拆卸与该连接端子相连接的电缆等或无需从面板拆卸后壳,由此能够易于进行维护工作。 
然而,该电气设备主要设置在工厂、研究设施等,所以为了防止因振动等而前盖从后壳脱落,需要对这些结构进行牢固的安装。另外,通常在设置后的状态下,将电气设备的位于面板的前方的部分设计为使其朝向前方的突出量尽可能小。因此,不易于进行从后壳拆卸前盖的操作。 
在现有的电气设备中,为了使前盖与后壳牢固配合,通常在前盖的周边的规定位置设置突起部或者卡定孔,并且相对应地在后壳的与突起部或者卡定孔卡合之处设置配套的卡定孔或者突起部。为了便于从面板的前方一侧将前盖从后壳上拆卸下来,通常在前盖的上述突起部或者卡定孔的附近设置用 于插入一字型螺丝刀的切口部。通常,将一字型螺丝刀插入切口部之后,强制性地解除突起部与卡定孔之间的卡合,以实现从后壳上拆卸下前盖。由于螺丝刀与前盖和后壳之间的缝隙的适配性很差,所以在拆卸的过程中螺丝刀可能会使电气设备的框体严重变形,利用螺丝刀多次进行拆装作业之后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的前盖与后壳无法牢固配合,甚至使框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从后壳拆卸前盖的同时不会影响前盖和后壳的配合牢固度的电气设备、用于拆分该电气设备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具有两者的电气设备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该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具有:卡扣部,其具有细长的板状结构,在靠近前端的一面上具有钩爪部;附件主体部,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有所述卡扣部,所述钩爪部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露出;推杆部,其与所述附件主体部滑动连接,相对于所述附件主体部在第一位置与更靠近所述卡扣部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中的一部分向后退让规定距离形成退让部,在所述卡扣部的所述一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退让部与所述钩爪部位于同一侧,而且所述钩爪部从所述退让部露出。 
优选地,所述卡扣部的另一面的前端侧具有倾斜面。 
优选地,述附件主体部具有:主体支撑部,其沿着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推杆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手持部,其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主体支撑部的后端附近向外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推杆部具有:推杆主体部,其沿着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附件主体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具有所述退让部以及所述推杆部的前端;推动部,其形成在与所述推杆部的后端,接受推动力使所述推杆主体部移动。 
优选地,在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中的所述一面一侧的部分形成卡合辅助部,所述卡合辅助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卡扣部而逐渐向前方倾斜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推杆部还具有弹性复位结构,所述附件主体部具有限制所 述弹性复位结构的前端在滑动方向上位移的限位结构,在所述推杆部带动所述弹性复位结构的后端远离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由于其前端受到所述限位结构的限制而发生弹性变形,在不对所述推杆部施加外力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基于弹力使所述推杆部自动回归至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组件,该电气设备组件具有电气设备以及拆卸所述电气设备的框体的上述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所述电气设备包括构成所述框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卡扣部卡合的沟槽部。在所述推杆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扣部插入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来与所述沟槽部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壳体发生变形而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所述卡合结构被解除,在推动所述推杆部使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接,所述推杆部的所述卡扣部拉动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壳体上卸下所述第一壳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该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面突起形成在所述沟槽部的附近,并且从所述卡合面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扣部的钩爪部以外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面,具有与所述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卡合的一个以上卡定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结构还具有所述第二壳体的前方边缘的内周面设置的第二壳体切口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结构还具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前方边缘的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壳体切口部,所述第二壳体切口部、所述第一壳体切口部以及所述沟槽部在所述框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为箱状的后壳,前方以与位于内部的收容空间相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开口,而且相对于面板固定,所述第二壳体为前盖,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后壳,在安装于所述后壳的安装状态下堵塞所述开口。所述电气设备还具有内部部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能够不使用螺丝刀等易于破坏电气设备的框体的工具,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够拆卸电气设备组件中的电气设备。进而,由于不会对电气设备的框体造成损坏,所以不会产生因多次拆 装电气设备而使前盖与后壳的卡合松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前盖对后壳的牢固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组件中的电气设备设置于面板的设置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将该电气设备的前部主体安装于后部壳体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该电气设备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了该电气设备的安装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了电气设备的前部主体与后部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前盖上设置的前盖侧卡定结构部的形状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后壳上设置的后壳侧卡定结构部的形状的放大图。 
图8A是沿着图3所示XIIIA-XIII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B是沿着图3所示XIIIB-XIII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XIIIC-XIII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来拆卸电气设备的框体时的第一操作的图。 
图14A、14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一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 
图15A、15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一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 
图16A、16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一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 
图17A、17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二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 图。 
图18A、18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二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同一个或者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了同一个附图标记,并不再反复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例如为用于将各种加热装置的热源自动控制为规定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器(以下,称为电气设备1)。电气设备组件为具有该电气设备1和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组件。 
图1是示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组件中的电气设备设置于面板的设置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出了将该电气设备的前部主体安装于后部壳体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图4分别是示出了该电气设备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后视图。图5是示出了电气设备的前部主体与后部壳体的分解立体图。首先,参照这些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的概略性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作为温度调节器的电气设备1具有前部主体100和后部壳体200。在前部主体100安装于后部壳体200的安装状态下,电气设备1整体上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 
在对该电气设备1进行描述时,前方或者前端是指安装有前部主体100的方向即控制面板400一侧的方向,后方或者后端是指后部壳体200一侧的方向。 
如图1所示,电气设备1固定设置于控制盘等面板400且处于插入在面板400的开口部中的状态。更具体地讲,在将前部主体100安装于后部壳体200的安装状态下,电气设备1配置成设置于后部壳体200所包括的后壳210的前端的开口框部211位于面板400的前方,而后部壳体200的剩余部分位于面板400的后方,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从面板400的后方利用固定件230来使面板400夹在该固定件与上述开口框部211之间,由此使后部壳体 200固定在面板400上,从而能够将整个电气设备1固定在面板400上。 
如图1至图5所示,前部主体100主要包括前盖110、显示部120、操作部130、作为内部部件的多个电路板140。另外,后部壳体200主要包括后壳210、多个连接端子220等。其中,由前盖110和后壳210构成电气设备1的框体。 
如图5所示,前盖110例如为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品,在前盖110的前方设置有上述显示部120以及操作部130。另外,还可以在该前盖110的前方中除了存在操作部130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设置透明盖。此处设置透明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显示部120。在前盖110的朝向后部壳体200一侧保持上述多个电路板140。 
显示部120是用于显示作为温度调节器的电气设备1的动作状况、设定状况等各种信息的部位,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另外,操作部130是为了切换作为温度调节器的电气设备1的动作或进行各种设定等而接受用户的操作的部位,例如由按钮等构成。 
上述多个电路板140是形成有作为温度调节器的电气设备1所具有的各种电路的电路板,在电路板140的靠近后端部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电极。 
如图5所示,后壳210例如为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品,具有箱状的形状,而且前方以与位于内部的收容空间212相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开口。设置在后壳210内的收容空间212是用于收容前部主体100的部位。 
在后壳210的背面(背板的后方一侧的面)所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220是用于连接电缆等的部位,例如由具有螺纹接线结构的连接金属件等构成,其中,该电缆用于使作为温度调节器的电气设备1和外部的电气设备(例如加热装置等)相电连接。多个连接端子220分别与设置于后壳210的内部的连接电极相电连接。 
如图5所示,电气设备1的前部主体100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后部壳体200。具体地讲,将与后部壳体200分离的前部主体100,沿着如图所示的箭头B1方向从前方插入后部壳体200中,由此将前部主体100安装于后部壳体200。另外,与之相反地,利用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将处于安装于后部壳体200的前部主体100沿着如图所示的箭头B2方向朝向前方(即, 朝向与上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后部壳体200拉出,由此,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 
具体来说,在组装后部壳体200与前部主体100的状态下,前盖110的的外周面处于与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的内周面相对置的状态。在此,前盖110的外周面与开口框部21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规定大小的间隙。 
另外,在安装状态下,上述多个电路板140的后端部插入至设置于后部壳体200的插槽,使得多个电路板140上设置的连接电极分别与设置于插槽的连接电极相接触。因此,多个电路板140上设置的各种电路分别以规定的对应关系与设置于后部壳体200的连接端子220相电连接。 
这里,如图5所示,在前盖110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A21,在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设置在与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A21相对应的位置。 
因此,在安装状态下,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A21与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分别相卡合,使得前盖110与后壳210处于相卡定的状态,由此能够维持前部主体100安装于后部壳体200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安装状态下,利用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来分别解除上述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A21与上述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之间的卡合状态,由此解除前盖110与后壳210相卡定的状态,从而能够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 
于是,在如图1所示的设置状态下,当需要修理或者交换作为内部部件的电路板140等的维护时等,通过解除上述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A21与上述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之间的卡合来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由此能够从电气设备1的框体取出电路板140等。 
此时,无需从面板400拆卸后部壳体200,而且无需从后部壳体200拆卸与后部壳体200相连接的电缆等,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工作。 
图6是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前盖上设置的前盖侧卡定结构部的形状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了后壳侧卡定结构部的形状的放大图。图8A及图8B分别是沿着图3所示XIIIA-XIIIA线以及XIIIB-XIIIB线剖切的剖视图。接下来,参照这些图6至图8B,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的上述前盖 侧卡定结构部A11、A21以及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A22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21及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22,与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及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相比,除了上下彼此翻转的这一点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下面仅针对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以及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是通过切掉前盖110的外周边的一部分而形成于前盖110的上侧中央处,包括前盖侧突起部112、前盖侧沟槽部113、前盖侧切口部114。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由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的规定部分构成,包括后壳侧卡定孔213、后壳侧切口部214。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在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中,相对于上述前盖侧沟槽部113左右分别设置有一个前盖侧突起部112。如图8A所示,上述前盖侧突起部112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图8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中的与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相对置的部分(该部分为前盖侧台部,用附图标记115表示)的整体宽度,并且,从该前盖侧台部115的后侧向外侧即上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侧突起部112设置成剖面为靠后侧的角部被切削的梯形,以便于在组装前盖110与后壳210时,减小两者之间的碰撞磨损,确保顺畅地进行组装,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成例如剖面呈矩形的其它形状。 
相对应地,在上述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处设置有分别与前盖侧突起部112配合的贯穿开口框部211的后壳侧卡定孔213,该后壳侧卡定孔213也为两个。在前盖110安装于后壳210的安装状态下,上述前盖侧突起部112与后壳侧卡定孔213嵌合,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为了便于组装,将后壳侧卡定孔213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的孔宽略大于前盖侧突起部112的宽度,只要确保前盖侧突起部112的前侧外表面与后壳侧卡定孔213的前侧内表面相抵接并能够牢固安装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注塑成模的简单性的考虑,在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处设置了后壳侧卡定孔213来作为与前盖侧突起部112配合的后壳侧卡定部,但还可以形成沟槽等其它结构代替后壳侧卡定孔213。 
上述前盖侧沟槽部113设置在两个前盖侧突起部112之间且与两者之间 的距离很小,如图8B所示,该前盖侧沟槽部113以凹陷的方式设置在前盖侧台部115的后侧,并具有与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相配合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左右方向上的剖面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另外,前盖侧切口部114以切削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的靠近前方的上边缘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后壳侧切口部214以切削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的靠近前方的下边缘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前盖侧切口部114、后壳侧切口部214与前盖侧沟槽部113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侧切口部114、后壳侧切口部214与前盖侧沟槽部113在电气设备1的左右方向上(图8B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但只要设置成三者的上述长度大于等于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的宽度以确保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能够插入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侧突起部112设置有两个,但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应地,后壳侧卡定孔213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只要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被插入时能够解除卡合状态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盖110和后壳210上均设置有切口部,还可以仅设置一处切口部。 
如图8A、8B所示,在前盖110安装于后壳210的安装状态下,前盖侧台部115与开口框部211相对置,两者之间留有富余以便于利用后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便于插入。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卡定结构,能够确保前盖110与后壳210在不过盈配合的前提下牢固的安装。 
接下来,参照图9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主视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后视图。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XIIIC-XIIIC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9~图11所示,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整体大致呈近似注射器的形状,主要包括卡扣部301、推杆部303以及附件主体部302,卡扣部301 例如为金属材料的冲压成型品,推杆部303、附件主体部302例如为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品,但不限于此。 
在此,在对该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进行描述时,前方或者前端是指安装有卡扣部301一侧且为卡扣部301向外延伸的方向,后方或者后端是与安装有卡扣部301一侧相反的方向。 
具体来说,卡扣部301的前端具有钩爪部,该钩爪部形成为具有能够与上述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的前盖侧沟槽部113卡合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卡扣部301的前端在形成有钩爪部的相反一侧具有倾斜面,使得卡扣部301的前端具有箭头形状,由此,使卡扣部301便于插入到上述前盖110与后壳210之间的缝隙中去。但不限于此,卡扣部301还可以不具有倾斜面,而使卡扣部301的与形成有钩爪部的相反一侧整体形成为一个水平的面。 
附件主体部302主要具有:手持部304,其形成为使拆卸电子设备的操作人员能够用手把持该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并且在中间设置有U型孔;板状的主体支撑部305,其通过连接梁314与手持部304固定连接,在两侧形成有导轨,在前端以使卡扣部301向前方延伸并使卡扣部301的钩爪部露出的方式固定安装有上述卡扣部301;卡合辅助部306,其形成在主体支撑部305的前端并且位于卡扣部301的钩爪部一侧,具有随着远离卡扣部301而逐渐向前方倾斜的端面。其中,手持部304在与主体支撑部30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主体支撑部305的后端附近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注塑成型将手持部304、主体支撑部305以及卡合辅助部306一体成型成附件主体部302,但也可以分开成型各构件之后在固定连接各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辅助部306以露出卡扣部301的躯干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在卡扣部301的两侧,但不限于此,可以以包住卡扣部301的钩爪部一侧的躯干部的方式形成为一个连续的结构等。 
推杆部303具有:推动部307,用于接收推动力使该推杆部303相对附件主体部302移动,形成在推杆部303的后端;推杆主体部308,其为贯穿上述手持部304的U型孔且内部能够容置上述主体支撑部305的U字形构件,在主体支撑部305与上述连接梁314连接一侧具有开口,在内部的两侧形成有与主体支撑部305的导轨匹配的滑动结构,以便于与附件主体部302相对 滑动;退让部309,其形成在从推杆部303的前端310向后退让规定距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注塑成型将推动部307、推杆主体部308以及退让部309一体成型成推杆部303,但也可以分开成型各构件之后在固定连接各构件。 
上述附件主体部302与上述推杆部303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手持部304只要便于用手把持即可,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中间也可以不形成U型孔;主体支撑部305和推杆主体部308可以不贯穿上述U型孔,只要实现以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使彼此连接即可。 
在推杆部303没有被推出的情况下,推杆部303的前端310位于与附件主体部302的前端大致处于同一个平面的第一位置(图9中的位置),卡扣部301从推杆部303的前端310以及附件主体部302的前端向外露出。在操作人员用手把持上述附件主体部302的手持部304并将推杆部303推出的情况下,推杆部303的推杆主体部308沿着主体支撑部305的导轨相对于附件主体部302向前移动,推杆部303的前端310最大能够位移至比卡扣部301的钩爪部的最前端稍微靠后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卡扣部301的钩爪部都从上述退让部309露出。 
图13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来拆卸电气设备的框体时的第一操作的图,图14A至图16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一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7A至图18B是阶段性地示出了该第二操作时的电气设备组件的状态的图。 
下面,参照这些图13至图18B,对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时的操作以及通过该操作来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的原理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后部壳体200与前部主体100之间存在上下两处卡合结构(上部设置有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与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下部设置有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21与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22),因此,在利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来拆卸电气设备1时,需要对上下两处的卡合结构分别操作。由于上下两处的卡合结构相同,在此,仅对解除上部的卡合结构即解除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与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之间的卡合的操作进行说明。 
此时,首先,如图14A所示,在使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推杆部303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如图所示的箭头C1方向,将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插向前盖110的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与后壳210的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之间的卡合处。具体来说,将卡扣部301的钩爪部的前端插向由前盖侧切口部114和后壳侧切口部214形成的切口部,并且,使其接触到开口框部211和前盖侧台部115。此时,前盖侧突起部112与后壳侧卡定孔213仍处于卡合状态(参照图14B)。 
接着,如图15A所示,将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进一步向如图所示的箭头C1方向插入,卡扣部301的钩爪部沿着自身的箭头形状所具有的倾斜面移动而进入到开口框部211与前盖侧台部115之间的间隙中,此时,卡扣部301与开口框部211相接触而向该开口框部211施加向如图所示的箭头D1方向(图15A的上侧偏右)上的按压力,使得开口框部211发生弯曲变形而退避。此时,如图15B所示,由于开口框部211向箭头D1方向弯曲变形,所以后壳侧卡定孔213也被逐渐抬起,其与前盖侧突起部112的卡合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接着,如图16A所示,将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进一步向如图所示的箭头C1方向插入,卡扣部301的钩爪部沿着自身的倾斜面移动至形成于前盖侧台部115的前盖侧沟槽部113内。在移动至该位置之前,开口框部211进一步弯曲变形而退避,将后壳侧卡定孔213被抬起至与前盖侧突起部112完全分离。由于卡扣部301的躯干部的厚度大于前盖侧突起部112的高度,因此,如图16B所示,当卡扣部301的钩爪部与前盖侧沟槽部113卡合之后,仍然保持后壳侧卡定孔213与前盖侧突起部112处于分离状态,由此解除了后壳侧卡定孔213与前盖侧突起部112之间的卡合,即解除了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12与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11之间的卡合。 
此时,卡合辅助部306移动至其倾斜的端面与前盖110相抵接的位置,因此,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相对于前盖110倾斜,从而可靠地确保卡扣部301的钩爪部与前盖侧沟槽部113的卡合,而不会脱离。 
接着,在拆卸电气设备1时的第二操作中,操作人员把持附件主体部302的手持部304的同时,在保持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相对于前盖110倾斜的状态下推动推杆部303。如图17A所示,将推杆部303推动至其两侧的前 端310与开口框部211的前表面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与开口框部211的相对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参照图17B)。 
接着,继续推动推杆部303,将其推至上述第二位置。此时,由于推杆部303的两侧的前端310被向开口框部211的前表面推动,因此,向该开口框部211的前表面作用按压力,另一方面,即使在前端310与开口框部211的前表面接触并作用按压力的情况下,推杆部303因具有退让部309所以不会与位于下侧的前盖110接触更不会对其作用按压力。由于具有该开口框部211的后壳210固定在控制面板或者其它设备上,即使推杆部303对其作用按压力,开口框部211也不会移动。因此,该开口框部211对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产生朝向图17A、17B所示的C2方向的反作用力。基于该反作用力,使附件主体部302相对于推杆部303向C2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嵌入在附件主体部302内并与其固定连接的卡扣部301相对于推杆部303向C2方向移动,即带动该卡扣部301相对于上述后壳210的开口框部211向C2方向移动。作为结果,如图18A、18B所示,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利用安装有卡扣部301的附件主体部302与推杆部303的相对作用,从后壳210中抽出了前盖110。 
以同样的方式,利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解除位于电气设备1下部的后壳侧卡定结构部A22与前盖侧卡定结构部A21之间的卡合。并从后壳210中抽出前盖110。由此,电气设备1的上下两处的卡合都被解除。在该情况下,继续利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卡扣部301拉动前盖侧沟槽部,即可从后壳210中将前盖110以及安装于该前盖110的多个电路板140一并拆卸下来。 
在对作为内部部件的多个电路板140进行维护或者更换之后,还能够沿着如图5所示的箭头B1方向将卸下的前盖110安装回后壳210上。 
如上所述,不使用螺丝刀等易于破坏电气设备1的框体的工具,利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通过以上操作即能够从后部壳体200拆卸前部主体100。进而,由于不会对电气设备1的框体造成损坏,所以不会产生因多次拆装电气设备1而使前盖与后壳的卡合松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前盖对后壳的牢固安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还具有在推动推杆部303使其位移之后撤去外力的情况下使该推杆部303自动回归至第一位置的复位部311。该复位部311一体成型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推杆部303上,具有两条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细长状的分支。相对于此,在附件主体部302上设置限制复位部311向卡扣部301一侧移动的限位结构312。当推动推杆部303时,推杆部303带动复位部311向卡扣部301一侧移动,但由于复位部311的两个分支的前端因受到限位部312的限制而不位移,从而使得这两个分支发生弹性变形。当撤去作用于推杆部303的推动力之后,复位部311的两个分支恢复原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推杆部303,使其相对于附件主体部302向第一位置复原。其中,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分支不限于两条,也不限于细长的条状,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功能即可。 
通过采用复位部311不仅省去了手动复原推杆部303的操作,而且还能够确保在进行上述解除卡合的第一操作时,推杆部303不会受到重力作用的其它原因而滑动至离开第一位置。 
另外,就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而言,如图9所示,还能够在推杆部303的贯穿手持部304的U型孔处的两个侧面形成有用于规定推杆部303相对于手持部304的滑动方向的引导结构313,该引导结构313与手持部304的U型孔嵌合,在相对于板状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300的垂直方向上限制引导结构313的扭动。由此,在推动推杆部303时,能够进一步地限制推杆部303相对于附件主体部302的相对移动方向,使推杆部303更顺畅地滑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电气设备的前方以上下设置有一对用于卡合前部主体与后部壳体的情形,但对于该接受部的配设位置及数量不做特别的限定,可以在电气设备的前方以左右设置一对,或者在电气设备的前方设置1个或3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设置于电气设备上的各卡合结构别具有一对前盖侧突起部及一对后壳侧卡定部,但这些各部分的数目及其形状并不受特别的限定,可以适当进行变更。相对于此,利用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解除卡合的次数也适当变更,并且解除卡合的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收容于电气设备内的作为内部部件的多个电路板安装在前盖上的情形,但即使在前盖不与内部部件结合为一 体的情况下,也可以理所当然地适用本实用新型。在这样的情况下,拆卸时仅将前盖从后壳拆卸,然后从后壳的内部取出内部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电气设备的框体采用树脂材料且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部分采用金属材料、部分采用树脂材料的情形,但这些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举例说明了温度调节器,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当然并不仅限定于此,只要是面板固定型电气设备即可。同样地,只要是用于拆卸该电气设备的框体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具有这些的电气设备组件,也都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如上所述,以上所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可视为例示而不可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而且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相等同的含义及其范围内所有变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卡扣部,其具有细长的板状结构,在靠近前端的一面上具有钩爪部,
附件主体部,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有所述卡扣部,所述钩爪部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露出,
推杆部,其与所述附件主体部滑动连接,相对于所述附件主体部在第一位置与更靠近所述卡扣部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与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
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中的一部分向后退让规定距离形成退让部,在所述卡扣部的所述一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退让部与所述钩爪部位于同一侧,而且所述钩爪部从所述退让部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的另一面的前端侧具有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主体部具有:
主体支撑部,其沿着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推杆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
手持部,其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主体支撑部的后端附近向外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部具有:
推杆主体部,其沿着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附件主体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具有所述退让部以及所述推杆部的前端,
推动部,其形成在与所述推杆部的后端,接受推动力使所述推杆主体部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附件主体部的前端中的所述一面一侧的部分形成卡合辅助部,所述卡合辅助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卡扣部而逐渐向前方倾斜的端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部还具有弹性复位结构,
所述附件主体部具有限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的前端在滑动方向上位移的限位结构,
在所述推杆部带动所述弹性复位结构的后端远离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由于其前端受到所述限位结构的限制而发生弹性变形,在不对所述推杆部施加外力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基于弹力使所述推杆部自动回归至所述第一位置。
7.一种电气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气设备以及拆卸所述电气设备的框体的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
所述电气设备包括构成所述框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彼此卡合的卡合结构,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的卡扣部卡合的沟槽部,
在所述推杆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扣部插入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来与所述沟槽部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壳体发生变形而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所述卡合结构被解除,在推动所述推杆部使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杆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接,所述推杆部的所述卡扣部拉动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壳体上卸下所述第一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该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面突起形成在所述沟槽部的附近,并且从所述卡合面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扣部的钩爪部以外部分的厚度,
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面,具有与所述一个以上第二壳体突起部卡合的一个以上卡定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的卡合结构还具有所述第二壳体的前方边缘的内周面设置的第二壳体切口部,
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合结构还具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前方边缘的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壳体切口部,
所述第二壳体切口部、所述第一壳体切口部以及所述沟槽部在所述框体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叠。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为箱状的后壳,前方以与位于内部的收容空间相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开口,而且相对于面板固定,
所述第二壳体为前盖,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后壳,在安装于所述后壳的安装状态下堵塞所述开口;
所述电气设备还具有内部部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CN201420463777.7U 2014-08-15 2014-08-15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8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3777.7U CN204108934U (zh) 2014-08-15 2014-08-15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3777.7U CN204108934U (zh) 2014-08-15 2014-08-15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8934U true CN204108934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2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6377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8934U (zh) 2014-08-15 2014-08-15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89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246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合连接构造以及安装方法
CN115334789A (zh) * 2022-10-10 2022-11-11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246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合连接构造以及安装方法
CN107548246B (zh) * 2016-06-28 2020-11-27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组合连接构造以及安装方法
CN115334789A (zh) * 2022-10-10 2022-11-11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9967B2 (ja) 電子装置
JP5642839B2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用支持フレーム
JP6195598B2 (ja) クリップ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
JP5968388B2 (ja) 接地部材及び該接地部材を有するハードディスク用支持フレーム
US9433118B2 (en) Mounting frame and supports to mount a component of a computing system
EP3371532B1 (en) Cooling appliance
CN204108934U (zh) 电气设备拆卸用附件以及电气设备组件
CN106091526A (zh) 一种冰箱门体显示组件及冰箱
US9468129B1 (en) Storage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746222A (zh) 一种卡连接器
US20080019036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adapted for positioning a detachable module in a housing
JP5953431B2 (ja) ブレードサーバ・スライドイン・モジュール用の装置
CN104134450A (zh) 数据存储设备固定装置
JPWO2010106606A1 (ja) 樹脂部品固定構造
US20080304903A1 (en) Latch installable to various positioning hole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computer rack without using tool
JP2011238916A (ja) 電子装置組立体
JP4796451B2 (ja) 棚板取付構造
JP5444401B2 (ja) 筐体の取付け構造
KR200475799Y1 (ko) 스마트키
US9462717B1 (en) Mounting frame to mount a component
US20150114709A1 (en) Server cabinet
JP5116028B2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
JP5541459B2 (ja) リモコン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CN203243625U (zh) 电气仪器、电气仪器用框体拆卸件及电气仪器组件
JP5617115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操作ボタンの取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