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3815U -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3815U
CN204093815U CN201420575671.6U CN201420575671U CN204093815U CN 204093815 U CN204093815 U CN 204093815U CN 201420575671 U CN201420575671 U CN 201420575671U CN 204093815 U CN204093815 U CN 204093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ipe
cylinder
whirl cylinder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56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
王进
周安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5756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3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3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38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入料装置、一级旋流筒、二级旋流筒和粉尘回收装置,一级旋流筒安装在二级旋流筒顶部,一级旋流筒底部安装有喇叭状导流槽,一级旋流筒顶部安装有气体溢出管,粉尘入料装置包括正锥形集尘罩、粉尘入料管和汇流压力风管,粉尘入料管一端伸入一级旋流筒内,粉尘入料管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顶部连通,汇流压力风管一端与粉尘入料管连通,二级旋流筒上部设有补压进风管,粉尘回收装置包括粉尘收集筒和喷雾抑尘管,粉尘收集筒安装在二级旋流筒底部,喷雾抑尘管一端伸入粉尘收集筒内且端部安装有螺旋喷嘴。本实用新型采用密闭收尘、双级旋流分离,可同时实现对粉尘的捕集与收集,粉尘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是涉及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选煤(矿)厂的粉尘治理一直是选厂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粉尘的捕集效果和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降低车间的颗粒物含量,为工作人员的健康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一直是除尘器研究领域的技术难点和重点。除尘的前提是最大程度的收集空间里的粉尘颗粒,如何在源头收集粉尘颗粒是粉尘收集的关键。有效的实行密闭式除尘不但可以从源头上收集粉尘颗粒,而且可以防止粉尘在空气中弥散造成二次粉尘污染。目前多数除尘方式都是针对广域除尘,粉尘收集设备一般都悬挂于空中,粉尘弥散到空气中以后才进行降尘,不但增加了除尘设备的负荷,而且设备功耗高、效率低。目前针对除尘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抑尘剂的开发和除尘器立体空间的设计,针对特定设备的粉尘处理装置却很少有人研究。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粉尘收集器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机械式粉尘收集器、湿式粉尘收集器、旋风式粉尘收集器、袋式粉尘收集器、过滤式粉尘收集器和高压静电式粉尘收集器。其中,机械式粉尘收集器因其能耗高、效率低等缺点使其难以大范围使用;湿式粉尘收集器因其容易在管壁上堆积粉尘,造成粉尘收集效率下降;旋风式粉尘收集器多适用于收集10μm以上的尘粒,尘粒小于10μm时,粉尘收集效率急剧下降;袋式粉尘收集器和高压静电式粉尘收集器均适用于干燥粉尘颗粒物的收集,对于湿度较大的环境收尘效果大幅降低;过滤式粉尘收集器只能收集粒度大于10μm的粉尘颗粒,而选煤(矿)厂的粉尘多集中在-10μm粒级。综上分析,设计适用于干湿环境,并能在有限域内对-10μm粒级粉尘有效处理且效果高、功耗低的除尘器是选煤(矿)厂除尘的关键。而目前,没有一种成套有效的除尘设备能在有限域内解决准备车间筛分和破碎设备产生粉尘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除尘设备功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可实现密闭式除尘,从粉尘源头治理,避免粉尘弥散在空气中对工作人员产生伤害,同时对粉尘的粒度范围和环境的湿度要求不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尘入料装置、一级旋流筒、二级旋流筒和安装在二级旋流筒底部的粉尘回收装置,所述一级旋流筒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的下部位于所述二级旋流筒内,所述一级旋流筒底部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导流槽,所述一级旋流筒的顶部安装有气体溢出管,所述气体溢出管的下部伸入一级旋流筒内,所述粉尘入料装置包括正锥形集尘罩、粉尘入料管和汇流压力风管,所述粉尘入料管的一端伸入一级旋流筒内,所述粉尘入料管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的顶部连通,所述正锥形集尘罩的底部连接有防振连接件,所述汇流压力风管的一端与粉尘入料管连通且用于将粉尘入料管中的粉尘吹入一级旋流筒内,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上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补压进风管,所述粉尘回收装置包括粉尘收集筒和喷雾抑尘管,所述粉尘收集筒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底部且与二级旋流筒连通,所述喷雾抑尘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下部且伸入粉尘收集筒内,伸入粉尘收集筒内的喷雾抑尘管端部安装有螺旋喷嘴。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流筒由上圆柱筒和下倒圆台筒组成,所述上圆柱筒的高度为上圆柱筒内径的1/2~3/4,所述下倒圆台筒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45°,所述气体溢出管安装在上圆柱筒的顶部,所述气体溢出管的下部伸入上圆柱筒内,所述粉尘入料管的一端伸入上圆柱筒内。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溢出管竖直设置,所述气体溢出管与一级旋流筒密封连接且能够调节伸入一级旋流筒内的长度,所述气体溢出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气体溢出管的直径为上圆柱筒直径的1/7~1/3。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倒圆台筒的外部设置有螺旋状导流格条,所述螺旋状导流格条的螺旋角为15°~35°。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旋流筒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鼓气室、旋流室和粉尘底流管组成,所述一级旋流筒安装在鼓气室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的下部位于鼓气室内,所述粉尘收集筒安装在粉尘底流管的底部且与粉尘底流管连通,所述补压进风管设置在鼓气室的上部,所述喷雾抑尘管穿过粉尘底流管,所述旋流室的形状为倒圆锥形,所述鼓气室和旋流室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鼓气室的上部直径为上圆柱筒直径的1.6~3倍,所述旋流室的直径为上圆柱筒直径的1.2~1.5倍。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压进风管水平设置,所述补压进风管与一级旋流筒的内壁相切,所述补压进风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一级旋流筒对称设置,两根补压进风管均为圆管且直径相等,所述补压进风管的直径为鼓气室直径的1/8~1/4。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收集筒内底部安装有环型滤尘网,所述喷雾抑尘管穿过环型滤尘网,所述喷雾抑尘管和粉尘底流管均为圆管,所述喷雾抑尘管的直径为粉尘底流管直径的1/7~1/5。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状导流槽由上圆柱管和下圆锥管组成,所述上圆柱管的直径为气体溢出管直径的1/3~1/2,所述下圆锥管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入料管水平设置,所述粉尘入料管与一级旋流筒的内壁相切。
上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连接件由固定板和橡胶波纹管组成,所述橡胶波纹管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橡胶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周开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粉尘处理效率高,可同时实现对粉尘的捕集与收集,有效解决了现有除尘装置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除尘效果。
3、本实用新型针对矿山企业的准备车间中破碎设备产生的大量粉尘,采用密闭收尘,双级旋流分离和捕集收集作用联合除尘,采用双级旋流使得粉尘颗粒经历两次旋流场,在两次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细粒粉尘得以分离,加强了该设备对细颗粒粉尘的分离作用;同时喇叭状导流槽的设计,不但稳定了一级旋流场与二级旋流场在衔接处的干扰和气流的短路,且对物料在流场中的轨迹也进行了规范,使得在一级旋流厂中分离的颗粒直接进入二级旋流的外旋流场,避免了重复分离和流场对已分离颗粒造成的二次分离干扰,内部旋流气柱穿过导流槽内部,使得一级旋流场、二级旋流场气体内柱形成通路,保证除尘设备的稳定连续运行。
4、本实用新型双极旋流的设计和喷雾抑尘的结合可实现对细粒级粉尘的收集,由于本设计为旋风除尘方式,因此能适应20%~80%的湿度范围。
5、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有效适用于煤(矿)粉除尘,且还可适用于其他工科行业的粉尘高效收集过程中,使用范围广。
6、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功能部件易于生产加工,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补压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旋流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型滤尘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鼓气室;      1-2—旋流室;        2—一级旋流筒;
2-1—上圆柱筒;    2-2—下倒圆台筒;    2-21—螺旋状导流格条;
3—补压进风管;    4—气体溢出管;      5-1—喷雾抑尘管;
5-2—环型滤尘网;  5-3—粉尘收集筒;    6-11—固定板;
6-111—连接孔;    6-12—橡胶波纹管;   6-2—正锥形集尘罩;
6-3—粉尘入料管;  6-4—汇流压力风管;  7—粉尘底流管;
8—喇叭状导流槽;  9—螺旋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粉尘入料装置、一级旋流筒2、二级旋流筒和安装在二级旋流筒底部的粉尘回收装置,所述一级旋流筒2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下部位于所述二级旋流筒内,所述一级旋流筒2底部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导流槽8,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顶部安装有气体溢出管4,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下部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粉尘入料装置包括正锥形集尘罩6-2、粉尘入料管6-3和汇流压力风管6-4,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一端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6-2的顶部连通,所述正锥形集尘罩6-2的底部连接有防振连接件,所述汇流压力风管6-4的一端与粉尘入料管6-3连通且用于将粉尘入料管6-3中的粉尘吹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上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补压进风管3,所述粉尘回收装置包括粉尘收集筒5-3和喷雾抑尘管5-1,所述粉尘收集筒5-3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底部且与二级旋流筒连通,所述喷雾抑尘管5-1的一端穿过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下部且伸入粉尘收集筒5-3内,伸入粉尘收集筒5-3内的喷雾抑尘管5-1端部安装有螺旋喷嘴9。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一级旋流筒2由上圆柱筒2-1和下倒圆台筒2-2组成,所述上圆柱筒2-1的高度为上圆柱筒2-1内径的1/2~3/4,所述下倒圆台筒2-2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45°,所述气体溢出管4安装在上圆柱筒2-1的顶部,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下部伸入上圆柱筒2-1内,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一端伸入上圆柱筒2-1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气体溢出管4竖直设置,所述气体溢出管4与一级旋流筒2密封连接且能够调节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的长度,通过调节气体溢出管4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的长度,来控制溢出气体中夹带的颗粒数量和溢出颗粒的粒度,从而保证最终逸出气体的纯度,确保除尘效率。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7~1/3。
如图4所示,所述下倒圆台筒2-2的外部设置有螺旋状导流格条2-21,所述螺旋状导流格条2-21的螺旋角为15°~35°,一级旋流筒2可迅速将粒度较大的粉尘颗粒送入二级旋流筒的内壁,较细的粉尘颗粒会沿螺旋状导流格条2-21的外壁进入二级旋流筒进行二次除尘,通过强化的离心作用使得细粒粉尘在二级旋流场中进行强化分离。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二级旋流筒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鼓气室1-1、旋流室1-2和粉尘底流管7组成,所述一级旋流筒2安装在鼓气室1-1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下部位于鼓气室1-1内,所述粉尘收集筒5-3安装在粉尘底流管7的底部且与粉尘底流管7连通,所述补压进风管3设置在鼓气室1-1的上部,所述喷雾抑尘管5-1穿过粉尘底流管7,所述旋流室1-2的形状为倒圆锥形,所述鼓气室1-1和旋流室1-2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鼓气室1-1的上部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6~3倍,所述旋流室1-2的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2~1.5倍。通过一台高压风机经补压进风管3给鼓气室1-1鼓风,作用是弥补一级旋流筒2下部形成的压降,并为二级旋流筒的气体旋流提供动力,保证二级旋流场的存在,强化旋流作用;与此同时,下倒圆台筒2-2外部的螺旋状导流格条2-21加速了二级旋流场的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补压进风管3水平设置,所述补压进风管3与一级旋流筒2的内壁相切,所述补压进风管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一级旋流筒2对称设置,两根补压进风管3均为圆管且直径相等,所述补压进风管3的直径为鼓气室1-1直径的1/8~1/4;相同直径的补压进风管3能保证进气压力均衡,防止旋流中心发生偏移而阻断气体内柱形成的通路。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粉尘收集筒5-3内底部安装有环型滤尘网5-2,所述喷雾抑尘管5-1穿过环型滤尘网5-2,所述喷雾抑尘管5-1和粉尘底流管7均为圆管,所述喷雾抑尘管5-1的直径为粉尘底流管7直径的1/7~1/5。通过喷雾抑尘管5-1的作用,螺旋喷嘴9可喷出螺旋锥状水膜,所有下行粉尘颗粒均会被水膜润湿,可有效降低细粒粉尘的表面自由能,使细粒粉尘在下落过程中发生团聚而防止细粒粉尘二次逸扬;发生团聚的粉尘颗粒由于粒度增大粉尘颗粒的重也同时增大,使得粉尘颗粒穿过环型滤尘网5-2的概率急剧下降。环型滤尘网5-2可泄去粉尘收集筒5-3内的压力,由此平衡体系内外压力,为粉尘沉降提供一个适宜环境;环型滤尘网5-2也可挡住部分自由能较高的细粒粉尘,限制其逸出粉尘储存筒5-3。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喇叭状导流槽8由上圆柱管和下圆锥管组成,所述上圆柱管的直径为气体溢出管4直径的1/3~1/2,所述下圆锥管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喇叭状导流槽8能有效隔离上行、下行气流,消除二级旋流筒与一级旋流筒2两旋流场在连接处形成的流场干扰与紊乱,也能有效阻断下行旋流和上行旋流在一级旋流筒2下部的气体短路,同时规整二级旋流筒上行内部旋流气体内柱的升力,有利于整体旋流气体内柱的稳定运行。粉尘在一级旋流筒2旋流场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粉尘颗粒沿筒壁下行,粉尘沿喇叭状导流槽8外部进入二级旋流筒的外部旋流场,继续下行进入粉尘回收装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粉尘入料管6-3水平设置,所述粉尘入料管6-3与一级旋流筒2的内壁相切。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防振连接件由固定板6-11和橡胶波纹管6-12组成,所述橡胶波纹管6-12的一端与固定板6-11连接,所述橡胶波纹管6-12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6-2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板6-11的外周开有连接孔6-111,通过连接孔6-111将固定板6-11直接固定在破碎机或干筛机的振动部件上,正锥形集尘罩6-2与破碎机或干筛机整体密闭连接有助于在正锥形集尘罩6-2下方区域形成负压,进而有助于粉尘颗粒进入一级旋流筒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旋流筒2、二级旋流筒、气体溢出管4、喇叭状导流槽8、喷雾抑尘管5-1、环型滤尘网5-2和粉尘收集筒5-3的中轴线相重合,由此保证设备内气路形成通路,并且有利于除尘设备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破碎过程产生的煤尘或者矿尘通过正锥形集尘罩6-2进行扩散域的限定,使得粉尘只在正锥形集尘罩6-2的下部有限空间扩散。汇流压力风管6-4的高速进风形成了正锥形集尘罩6-2下部的负压区域,有利于粉尘颗粒因负压吸入粉尘入料管6-3,设计正锥形集尘罩6-2是防止粉尘扩散到广域空间里造成空间内粉尘弥散,从而增加粉尘收集的难度。粉尘由粉尘入料管6-3进入一级旋流筒2,进行粉尘一级旋流分离,由于气体溢出管4竖直设置且能调节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的长度,从而可以控制溢出气体中夹带的颗粒数量和溢出颗粒的粒度,从而保证最终逸出气体的纯度,确保除尘效率。一级旋流筒2的粉尘在强离心场的作用下,粉尘颗粒会在下行气体旋流的作用下进入二级旋流筒,由于一级旋流筒2的外壁有螺旋状导流格条2-21,使得鼓气室1-1内的气流加速了旋流形成。由于旋流的作用使得一级旋流与二级旋流过程平滑过渡,减少了一级旋流与二级旋流过程衔接时产生的气流扰动。同时,由于喇叭状导流槽8有效隔离上行、下行气流,消除二级旋流筒与一级旋流筒2内两旋流场在连接处形成的流场干扰与紊乱,也能有效阻断下行旋流和上行旋流在一级旋流筒2下部的气体短路,同时规整二级旋流筒上行内部旋流气体内柱的升力,有利于整体旋流气体内柱的稳定运行。粉尘在一级旋流筒2旋流场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粉尘颗粒沿筒壁下行,粉尘沿喇叭状导流槽8外部进入二级旋流筒的外部旋流场,继续下行进入粉尘回收装置。当粉尘通过粉尘底流管7进入粉尘回收装置后,首先会经历一次水雾降尘过程,设在粉尘底流管7下部的喷雾抑尘管5-1经螺旋喷嘴9可喷出螺旋锥状水膜,所有下行粉尘颗粒均会被水膜润湿,可有效降低细粒粉尘的表面自由能,使细粒粉尘在下落过程中发生团聚而防止细粒粉尘二次逸扬。发生团聚的粉尘颗粒由于粒度增大粉尘颗粒的重也同时增大,使得粉尘颗粒穿过环型滤尘网5-2的概率急剧下降。利用环型滤尘网5-2可泄去粉尘收集筒5-3内的压力,由此平衡体系内外压力,为粉尘沉降提供一个适宜环境。环型滤尘网5-2亦可挡住部分自由能较高的细粒粉尘,限制其逸出粉尘收集筒5-3,从而使大部分粉尘得到抑制、收集,完成粉尘收集脱除全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级旋流除尘设备中,密闭的粉尘入料装置从源头保证了粉尘颗粒的收集,避免粉尘逸散是粉尘高效收集的前提。通过一级旋流筒2、二级旋流筒、补压进风管3和喇叭状导流槽8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双极旋流使得粉尘颗粒经历两次旋流场,在两次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细粒粉尘得以分离,加强了该设备对细颗粒粉尘的分离作用,形成了除尘过程的强循环旋流场,保证了细颗粒物料的分离效率。粉尘颗粒通过粉尘回收装置后,在喷雾抑尘管5-1的作用下使得细粒粉尘的表面自由能降低,使细粒粉尘在下落过程中发生团聚而防止细粒粉尘二次逸扬,从而完成整个除尘过程。
以下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双级旋流除尘设备的应用实例:
选取宁夏某煤矿的原煤准备车间为研究对象进行除尘试验,如下表所示,在相同的设备工况和相同的来煤量条件下,采用本实用新型双级旋流除尘设备在湿度为10%~85%前提下,粉尘脱除率高达95.7%,相对于普通旋流除尘器效率提高了4.7%,空间颗粒物浓度较普通旋流除尘器也有明显下降。
表 普通旋流除尘器与本实用新型双级旋流除尘设备对应的除尘指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尘入料装置、一级旋流筒(2)、二级旋流筒和安装在二级旋流筒底部的粉尘回收装置,所述一级旋流筒(2)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下部位于所述二级旋流筒内,所述一级旋流筒(2)底部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导流槽(8),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顶部安装有气体溢出管(4),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下部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粉尘入料装置包括正锥形集尘罩(6-2)、粉尘入料管(6-3)和汇流压力风管(6-4),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一端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6-2)的顶部连通,所述正锥形集尘罩(6-2)的底部连接有防振连接件,所述汇流压力风管(6-4)的一端与粉尘入料管(6-3)连通且用于将粉尘入料管(6-3)中的粉尘吹入一级旋流筒(2)内,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上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补压进风管(3),所述粉尘回收装置包括粉尘收集筒(5-3)和喷雾抑尘管(5-1),所述粉尘收集筒(5-3)安装在所述二级旋流筒的底部且与二级旋流筒连通,所述喷雾抑尘管(5-1)的一端穿过所述二级旋流筒的下部且伸入粉尘收集筒(5-3)内,伸入粉尘收集筒(5-3)内的喷雾抑尘管(5-1)端部安装有螺旋喷嘴(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旋流筒(2)由上圆柱筒(2-1)和下倒圆台筒(2-2)组成,所述上圆柱筒(2-1)的高度为上圆柱筒(2-1)内径的1/2~3/4,所述下倒圆台筒(2-2)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45°,所述气体溢出管(4)安装在上圆柱筒(2-1)的顶部,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下部伸入上圆柱筒(2-1)内,所述粉尘入料管(6-3)的一端伸入上圆柱筒(2-1)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溢出管(4)竖直设置,所述气体溢出管(4)与一级旋流筒(2)密封连接且能够调节伸入一级旋流筒(2)内的长度,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气体溢出管(4)的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7~1/3。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倒圆台筒(2-2)的外部设置有螺旋状导流格条(2-21),所述螺旋状导流格条(2-21)的螺旋角为15°~35°。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旋流筒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连接的鼓气室(1-1)、旋流室(1-2)和粉尘底流管(7)组成,所述一级旋流筒(2)安装在鼓气室(1-1)的顶部,所述一级旋流筒(2)的下部位于鼓气室(1-1)内,所述粉尘收集筒(5-3)安装在粉尘底流管(7)的底部且与粉尘底流管(7)连通,所述补压进风管(3)设置在鼓气室(1-1)的上部,所述喷雾抑尘管(5-1)穿过粉尘底流管(7),所述旋流室(1-2)的形状为倒圆锥形,所述鼓气室(1-1)和旋流室(1-2)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鼓气室(1-1)的上部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6~3倍,所述旋流室(1-2)的直径为上圆柱筒(2-1)直径的1.2~1.5倍。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压进风管(3)水平设置,所述补压进风管(3)与一级旋流筒(2)的内壁相切,所述补压进风管(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一级旋流筒(2)对称设置,两根补压进风管(3)均为圆管且直径相等,所述补压进风管(3)的直径为鼓气室(1-1)直径的1/8~1/4。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收集筒(5-3)内底部安装有环型滤尘网(5-2),所述喷雾抑尘管(5-1)穿过环型滤尘网(5-2),所述喷雾抑尘管(5-1)和粉尘底流管(7)均为圆管,所述喷雾抑尘管(5-1)的直径为粉尘底流管(7)直径的1/7~1/5。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状导流槽(8)由上圆柱管和下圆锥管组成,所述上圆柱管的直径为气体溢出管(4)直径的1/3~1/2,所述下圆锥管的锥面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入料管(6-3)水平设置,所述粉尘入料管(6-3)与一级旋流筒(2)的内壁相切。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连接件由固定板(6-11)和橡胶波纹管(6-12)组成,所述橡胶波纹管(6-12)的一端与固定板(6-11)连接,所述橡胶波纹管(6-12)的另一端与正锥形集尘罩(6-2)的下端连接,所述固定板(6-11)的外周开有连接孔(6-111)。
CN201420575671.6U 2014-09-30 2014-09-30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3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5671.6U CN20409381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5671.6U CN20409381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3815U true CN204093815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567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93815U (zh) 2014-09-30 2014-09-30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381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606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双级旋流除尘设备
CN105173450A (zh) * 2015-08-19 2015-12-23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泥储存罐顶降尘装置
CN106423595A (zh) * 2016-12-22 2017-02-2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旋流分离器
CN107537844A (zh) * 2017-07-29 2018-01-05 安徽诺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厂用环保的新型垃圾分拣装置
CN108176141A (zh) * 2018-01-08 2018-06-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矿区开采用粉尘收集装置
CN108176523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重庆市桑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保污染治理的旋风分离器
CN108889462A (zh) * 2018-06-15 2018-11-27 太仓望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除尘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606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双级旋流除尘设备
CN104226068B (zh) * 2014-09-30 2015-12-02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双级旋流除尘设备
CN105173450A (zh) * 2015-08-19 2015-12-23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泥储存罐顶降尘装置
CN105173450B (zh) * 2015-08-19 2017-08-11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水泥储存罐顶降尘装置
CN106423595A (zh) * 2016-12-22 2017-02-2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旋流分离器
CN107537844A (zh) * 2017-07-29 2018-01-05 安徽诺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厂用环保的新型垃圾分拣装置
CN108176523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重庆市桑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保污染治理的旋风分离器
CN108176141A (zh) * 2018-01-08 2018-06-1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矿区开采用粉尘收集装置
CN108889462A (zh) * 2018-06-15 2018-11-27 太仓望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风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6068B (zh) 一种双级旋流除尘设备
CN204093815U (zh) 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CN103736604B (zh) 一种旋风湿式静电除尘器
CN104307647A (zh) 一种内旋旋风分离器
CN103977956B (zh) 一种分离高炉干法除尘灰中碱锌等有害元素的装置和方法
CN105749649B (zh) 一种连续清灰再生过滤式除尘器
CN204672560U (zh) 一种隔音棉粉渣分离装置
CN205627473U (zh) 一种煤矿用粉尘收集装置
CN205127640U (zh) 一种干-湿一体含尘废气处理装置
CN102688811A (zh) 带二次流的旋风除尘器
CN206642497U (zh) 一种微孔膜滤管过滤式除尘器
CN206391738U (zh) 一种环保除尘装置
CN206296094U (zh) 复合型旋风收尘装置
CN206240228U (zh) 陶瓷多管旋风除尘装置
CN205730763U (zh) 一种旋风布袋结合的复合除尘器
CN205324165U (zh) 一种具有静电除尘功能的茶叶风选机
CN101912828B (zh) 一种粉粒物料输送用的旋风式分离装置
CN204220315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
CN204672088U (zh) 一种耐火砖生产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
CN208771113U (zh) 一种沙克龙及布袋组合装置
CN209349054U (zh) 一种石英砂提纯用多级筛选装置
CN206715505U (zh) 一种主体分离式降噪离心除尘设备
CN204220313U (zh) 一种内旋旋风分离器
CN206950817U (zh) 电缆支架涂塑pe塑粉回收装置
CN103657310B (zh) 一种对不同粒径的粉尘进行分级处理的湿式高效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